雍州,這裏應該算得上是司隸了,距離潼關不過僅有五十多裏地。


    一條官道上麵,行走著一支軍隊人馬,領頭的正是徐達,他奉命帶著六七千蜀軍——這六七千人亦是在張富潰敗之後,蜀國在雍州最後的機動力量了。他們的終極目標隻有一個,配合混進去的張合,破潼關、破函穀關,拿下洛陽城!


    潼關位於關中平原東部,雄踞雍州、司隸等要衝之地。潼關的形勢非常險要:南有秦嶺南踞山腰,北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東南有禁穀難以行軍,更是關中的東大門,亦是河洛之地的西大門。


    扼長安至洛陽驛道的要衝,是進出三秦之鎖鑰,所以成為漢末以來東入中原和西進關中、西域的必經之地及關防要隘,素有“畿內首險”、“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譽。自古以來,可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潼關四周周圍山連山,峰連峰,穀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人們也常常以“細路險與猿猴爭”、“人間路止潼關險”來比擬這裏形勢的險要。居中華十大名關第二位,素有“第一關”的美譽。


    後來隨著曆朝曆代的完善和修補,潼關的作用也越來越大,特別是後續很多朝代關中和中原處於不同分裂勢力手中時,潼關的作用更是無限擴大,這裏自然也發生了不少經典的戰役!


    (注意,潼關設於東漢末,當時關城建在黃土塬上,三國時期的潼關也都是舊址,還沒有後世那麽顯著,此刻的潼關更多隻是一道防禦關隘,沒有其他更多的曆史地位。)


    隨著距離潼關越近,路途也越來越狹窄,縱使蜀軍是行走在官道上,也隻能排成長長的一條線,在艱難前行。整個隊伍不過才六七千人,但隊伍長度都排了足足數裏地。讓徐達也不得不隨時提醒隊伍提高戒備,走快些跟上別掉隊。


    若是不看兩側群山,隻看蜀軍這行軍隊伍的話,若是兩側隨便來個一千人埋伏,那可是一埋伏一個準。絕對可以殺蜀軍一個措手不及,取得一定戰果呢。


    但偏偏,這裏是潼關,兩側山峰聳立千丈,陡峭非常。山間峭壁裏尋常有樵夫渡過倒是正常,但這麽小的空間絕對不可能埋藏數千人馬,就算真有數千人馬藏在山上,這真打起來,下山衝殺可還是一個問題呢,總不能大家都滾下來吧?


    所以,蜀軍倒是也不擔心周圍有埋伏,就是路途難走了一些而已。


    實話實說,這支人馬還是比較幸運的,至少跟同樣在雍州的另外兩支隊伍比起來,可是真的幸運至極了!


    他們不像張富那邊,在和曹魏精銳騎兵虎豹騎還有頂尖謀士荀攸鬥智鬥勇,隨時心驚膽戰、如履薄冰。甚至一度被魏軍逼入到絕境,慘敗倉皇逃跑,哪怕都已經逃到了長陵縣裏,也要小心防守,都做好了死戰的準備了;


    他們也不像在長安的黃權,坐守孤城,以一介文人身份披甲上陣,帶領數千新兵抵抗曹魏兩萬精銳。除此之外,黃權還肩負著整個長安內部穩定的重任,肩上的擔子非常之重,這座城若是有內亂,那可一切就完犢子了。


    跟他們比起來,徐達這邊確實可以稱得上是輕鬆很多了。一路上既沒有碰到任何抵抗,也沒有遇到魏軍的什麽勢力,好像魏軍都藏起來了一般,他們一路連魏軍的身影都沒有見幾個。


    不過細想起來,這也算是正常,畢竟現在魏國在雍州的這些人所有重心都放到了圍剿張富和圍攻長安身上,哪裏還有多餘兵力來阻擊徐達?


    再加上還有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 從地理位置來看,京兆至潼關一帶也沒什麽險峻要地,就算是魏軍想派人阻擊徐達也無險可守啊,總不能直接安排幾百人真的埋伏在山腰間,硬生生滾下來送人頭吧?


    所以啊,當時荀攸聽到徐達想去潼關之時,分析了許久,一直想不明白徐達打算幹什麽。後麵再加上夏侯淵等一眾在前線的將士們可勁兒攛掇,急不可耐想要攻打長安。


    荀攸也就沒太多想,隻初步判斷徐達是想圍魏救趙——圍攻潼關,威脅洛陽,從而救援長安。


    雖然這個計策聽上去就不怎麽聰明,但是架不住沒有其他更合理的解釋啊,故曹仁、荀攸等人也默認這樣想了。沒辦法,荀攸不開上帝視角,他怎麽可能想得到這裏麵還有一個關鍵人物張合和他的兩千趙軍呢?


    魏軍那邊既然都已經這樣想了,自然也不會多派人做阻擊徐達的無用功了,留著所有力量去對付張富了。


    再往後的事情大家也知道,荀攸用計,在曹純和徐晃的帶領下,魏軍成功擊潰了張富所在部,並且一路進行追擊。在這樣大獲全勝的情況下,整個魏軍都短暫忘記了徐達的存在,直至徐達到達潼關門前!


    在距離潼關正門大概三十多裏的地方,天色漸晚,蜀軍挑選了一處相對開闊平坦的地方進行紮營。


    準備休整一夜,明日直接就到達潼關城下了。順便這一晚上,徐達也要布置一下明天的戰鬥部署了,畢竟他們這一路都是按照約定好的速度和時間行軍的。明天到達潼關之時,張合應該也完事了,極大概率會發生交戰。


    夜裏,徐達的帥帳內,帳外火盆裏燃燒著熊熊篝火,帳內也點著明火。


    “張合那邊可有消息傳來?”


    “徐將軍,我們最後一封收到的消息是張合進入潼關前送來的一封信,然後他就帶人進去了,再往後,一直沒有新的消息傳出來。估計趙軍是敗軍借道,也不方便一直派人進出送信……”


    徐達點了點頭:“這倒是沒錯的。上一封信張合明確說過,他隻要能成功進去潼關就沒什麽問題了。進行到潼關內,很難再送信迴來了,隻能大家按照約定好的時間和計劃行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召喚梁山好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益無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益無益並收藏三國之召喚梁山好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