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迴《馳騁遼西,經營閩地第十章
金戈麗人行:天命之魁 作者:一義三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官軍在延平固守,江左義軍屢攻不下。
朝廷方麵得知建州失守、延平被圍,明白到江左義軍主力已經進入福建,趕忙糾合兵馬救應。在成山宰的調度之下,福建道節度使率本道主力軍從甌越道趕迴;甌越道節度使也率大軍入閩;浙江道節度使派前鋒六千人南下助戰。
江左義軍頓兵堅城之下,不能克之,受到各路官軍大舉反攻。雖然江左義軍招募了許多本地人加入,表麵上壯大了許多,但那些新兵未經訓練,再多也隻是烏合之眾而已!烏合之眾遭到正規軍攻擊,簡直是一麵倒的殺戮。
眼看形勢又不妙了,吳寶雄、吳寶才率領江左義軍主力放棄攻打延平,向北撤退,迴到建州。延平守軍與福建道節度使的主力軍向北追擊,反攻到建州城下。這時甌越道、浙江道的官軍攻下江左義軍別部所守的鬆溪縣城,從另一個方向由東向西撲向建州。吳寶雄留吳寶才在建州頂住官軍兩路大軍反撲,自己率軍向西北麵疾進,連克建陽、崇安兩座縣城,又迅速攻克福建道與江西道交界處的重要關隘——分水關。
不愧是大名鼎鼎的反王,吳寶雄身處困境仍然十分能打,殺出了一條通路,然後招唿吳寶才所部放棄建州撤退,全軍經由分水關殺入江西道境內。然後他們就在江西道左衝右突、攻州奪縣、均田免糧、招兵買馬、不停轉戰、戰績赫赫。不久之後,他們又殺迴到浙江道,朝廷調遣多路官軍圍追堵截硬是沒把他們消滅,也是有本事。那是後話了。
這樣的義軍所過之處,一地雞毛也不足以形容,隻能說是一塌糊塗。他們走後,福建道曾跟隨他們的民眾,多被官軍或殺或俘。至於所分的田呢?自然也被官府沒收。膽敢參加義軍的刁民,少不得要被治罪。官軍反攻倒算,將許多村寨搶光燒光,把抓來的男女押送去做苦役。
幾路官軍,包括福建道、甌越道、浙江道的人馬,尾追著江左義軍主力,向西北開入江西道境內。至於還留在福建道的江右義軍主力,官軍愣是沒有覺察。
江右義軍主力已經有了將近二萬人馬,但是化整為零分散成小股活動,每股最多不過一兩千人。官府還以為是土豪、土匪之流,雖然被他們控製了廣大的鄉野,收不上稅糧,可是如今亂世,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縣太爺們都怕招惹土豪、土匪,給自己帶來性命之憂。隻要縣城一帶還安穩,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過且過。稅糧收不上來,對上頭就說是荒年使然,也還搪塞得過去。
江左義軍如一陣風而來,又如一陣風而去,丟下一個爛攤子。曾受他們宣傳鼓動而擁護他們的民眾,均田免糧的好處轉眼化為泡影,剩下的隻有比以前更加深重的苦難。
這個爛攤子,還得江右義軍來收拾。吉義得知有一支官軍押送抓來的男女萬餘人,要押去北方做苦役。與部下商議解救。
淩鉞、蔣武等人一聽就冒火。蔣武大叫:“不救!不救!那些愚民!反了我軍去投江左那幫狗軍,如今這個結果,該!”
山士賢擺手道:“諸君心平氣和些。愚民與之鬥氣何益?能救還是救下的好。否則經此戰禍,幾個縣的地盤裏十室九空。我軍就算奪得這些地盤,缺乏人口,又有何益?不如救他們迴來,依舊分田納糧,好歹對我軍也有好處不是?”
蔣武道:“缺乏人口,從別處移來便是。”
山士賢道:“別處人口也不多啊。況且鄉民安土重遷,未必樂意給我軍遷徙。”
吉義心想山士賢說的是。南方的縣,本來人口就少,幾個縣當不得中原一個縣;這幾年土匪橫行,官軍剿匪不分青紅皂白殺戮百姓,人口更加稀少;再經過江左義軍跑來一鬧,簡直是一場浩劫,落得四野裏死屍零落,滿目瘡痍。我軍當務之急,應該去各處山溝裏搜索剩下來的活人,給他們送衣送食,幫他們重建家園。那被押走的一大群人也得救迴來,充實地盤,分田納糧,對我軍長遠發展有好處。
吉義便決策救人,調集手下多股部隊的精銳人馬,集合成三四千戰鬥力強的救人隊伍,從邵武縣翻山越嶺向東,去到建陽縣和崇安縣之間的要道上截擊官軍押送隊伍。
官軍押送隊伍二千餘人,是主力尾追義軍到江西之後留下來的老弱人馬,負責押送俘虜,順帶押送一批糧草,走得慢騰騰又沒精神。突然遭到我軍精銳截擊,他們十分意外和驚恐,以為是江左義軍又殺迴來了,趕忙丟下俘虜和糧草逃走。
我軍並不追擊,把繳獲的糧草給救出來的俘虜背上,翻山越嶺迴去邵武縣,然後分散人馬,帶俘虜各迴家鄉,並且往各處山溝搜索活人,帶他們都迴去重建家園。
經此一劫,原本背叛我軍投向江左義軍的民眾才知道好歹。山士賢又親自走遍村寨宣傳道理,跟民眾說明“分田納糧”的好處。民眾吃了大虧,才知道“均田免糧”隻是紙上畫餅的事情,江左義軍根本沒有長期紮根當地的心,因此才隨便許諾均田、許諾免糧,嘴上說得雖好,實際並不牢靠。我軍才是說實話做實事的,才是真打算長期經營地盤保護民眾的。他們雖然也懷疑我軍能否做到,但已沒有別的選擇,也就隻有乖乖擁護我軍了。
向民眾宣傳花了我軍很大力氣。山士賢迴來時,吉義慰勞道:“賢弟辛苦不小。”山士賢笑道:“如今是辛苦些,往後會漸漸容易了。”——原來山士賢趁著此次親自做宣傳,帶了一批身體不是很好、但是頭腦靈活的我軍老弱,讓他們學著軍師是如何講明道理的,之後再分別去做。而且他們學會之後又可以去教更多的人,豈不是將來的宣傳就會越來越好做?這樣可以把願意跟隨我軍創業但是身體不好、不適合做戰士的一部分有誌者,鍛煉成適合做治理的人材。不但現下有用,而且將來時機成熟時,我軍也會攻州奪縣,這些人材就可以做給我軍治理地方的官吏。
天下義軍,絕大多數隻看眼前,東打西打,走一步算一步。吉義與山士賢兄弟卻看得長遠,不圖一時戰績與虛名,隻為打下堅實基礎,長遠好做大事。
(待續第十五迴《伏擊一子,附帶二女》)
朝廷方麵得知建州失守、延平被圍,明白到江左義軍主力已經進入福建,趕忙糾合兵馬救應。在成山宰的調度之下,福建道節度使率本道主力軍從甌越道趕迴;甌越道節度使也率大軍入閩;浙江道節度使派前鋒六千人南下助戰。
江左義軍頓兵堅城之下,不能克之,受到各路官軍大舉反攻。雖然江左義軍招募了許多本地人加入,表麵上壯大了許多,但那些新兵未經訓練,再多也隻是烏合之眾而已!烏合之眾遭到正規軍攻擊,簡直是一麵倒的殺戮。
眼看形勢又不妙了,吳寶雄、吳寶才率領江左義軍主力放棄攻打延平,向北撤退,迴到建州。延平守軍與福建道節度使的主力軍向北追擊,反攻到建州城下。這時甌越道、浙江道的官軍攻下江左義軍別部所守的鬆溪縣城,從另一個方向由東向西撲向建州。吳寶雄留吳寶才在建州頂住官軍兩路大軍反撲,自己率軍向西北麵疾進,連克建陽、崇安兩座縣城,又迅速攻克福建道與江西道交界處的重要關隘——分水關。
不愧是大名鼎鼎的反王,吳寶雄身處困境仍然十分能打,殺出了一條通路,然後招唿吳寶才所部放棄建州撤退,全軍經由分水關殺入江西道境內。然後他們就在江西道左衝右突、攻州奪縣、均田免糧、招兵買馬、不停轉戰、戰績赫赫。不久之後,他們又殺迴到浙江道,朝廷調遣多路官軍圍追堵截硬是沒把他們消滅,也是有本事。那是後話了。
這樣的義軍所過之處,一地雞毛也不足以形容,隻能說是一塌糊塗。他們走後,福建道曾跟隨他們的民眾,多被官軍或殺或俘。至於所分的田呢?自然也被官府沒收。膽敢參加義軍的刁民,少不得要被治罪。官軍反攻倒算,將許多村寨搶光燒光,把抓來的男女押送去做苦役。
幾路官軍,包括福建道、甌越道、浙江道的人馬,尾追著江左義軍主力,向西北開入江西道境內。至於還留在福建道的江右義軍主力,官軍愣是沒有覺察。
江右義軍主力已經有了將近二萬人馬,但是化整為零分散成小股活動,每股最多不過一兩千人。官府還以為是土豪、土匪之流,雖然被他們控製了廣大的鄉野,收不上稅糧,可是如今亂世,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縣太爺們都怕招惹土豪、土匪,給自己帶來性命之憂。隻要縣城一帶還安穩,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過且過。稅糧收不上來,對上頭就說是荒年使然,也還搪塞得過去。
江左義軍如一陣風而來,又如一陣風而去,丟下一個爛攤子。曾受他們宣傳鼓動而擁護他們的民眾,均田免糧的好處轉眼化為泡影,剩下的隻有比以前更加深重的苦難。
這個爛攤子,還得江右義軍來收拾。吉義得知有一支官軍押送抓來的男女萬餘人,要押去北方做苦役。與部下商議解救。
淩鉞、蔣武等人一聽就冒火。蔣武大叫:“不救!不救!那些愚民!反了我軍去投江左那幫狗軍,如今這個結果,該!”
山士賢擺手道:“諸君心平氣和些。愚民與之鬥氣何益?能救還是救下的好。否則經此戰禍,幾個縣的地盤裏十室九空。我軍就算奪得這些地盤,缺乏人口,又有何益?不如救他們迴來,依舊分田納糧,好歹對我軍也有好處不是?”
蔣武道:“缺乏人口,從別處移來便是。”
山士賢道:“別處人口也不多啊。況且鄉民安土重遷,未必樂意給我軍遷徙。”
吉義心想山士賢說的是。南方的縣,本來人口就少,幾個縣當不得中原一個縣;這幾年土匪橫行,官軍剿匪不分青紅皂白殺戮百姓,人口更加稀少;再經過江左義軍跑來一鬧,簡直是一場浩劫,落得四野裏死屍零落,滿目瘡痍。我軍當務之急,應該去各處山溝裏搜索剩下來的活人,給他們送衣送食,幫他們重建家園。那被押走的一大群人也得救迴來,充實地盤,分田納糧,對我軍長遠發展有好處。
吉義便決策救人,調集手下多股部隊的精銳人馬,集合成三四千戰鬥力強的救人隊伍,從邵武縣翻山越嶺向東,去到建陽縣和崇安縣之間的要道上截擊官軍押送隊伍。
官軍押送隊伍二千餘人,是主力尾追義軍到江西之後留下來的老弱人馬,負責押送俘虜,順帶押送一批糧草,走得慢騰騰又沒精神。突然遭到我軍精銳截擊,他們十分意外和驚恐,以為是江左義軍又殺迴來了,趕忙丟下俘虜和糧草逃走。
我軍並不追擊,把繳獲的糧草給救出來的俘虜背上,翻山越嶺迴去邵武縣,然後分散人馬,帶俘虜各迴家鄉,並且往各處山溝搜索活人,帶他們都迴去重建家園。
經此一劫,原本背叛我軍投向江左義軍的民眾才知道好歹。山士賢又親自走遍村寨宣傳道理,跟民眾說明“分田納糧”的好處。民眾吃了大虧,才知道“均田免糧”隻是紙上畫餅的事情,江左義軍根本沒有長期紮根當地的心,因此才隨便許諾均田、許諾免糧,嘴上說得雖好,實際並不牢靠。我軍才是說實話做實事的,才是真打算長期經營地盤保護民眾的。他們雖然也懷疑我軍能否做到,但已沒有別的選擇,也就隻有乖乖擁護我軍了。
向民眾宣傳花了我軍很大力氣。山士賢迴來時,吉義慰勞道:“賢弟辛苦不小。”山士賢笑道:“如今是辛苦些,往後會漸漸容易了。”——原來山士賢趁著此次親自做宣傳,帶了一批身體不是很好、但是頭腦靈活的我軍老弱,讓他們學著軍師是如何講明道理的,之後再分別去做。而且他們學會之後又可以去教更多的人,豈不是將來的宣傳就會越來越好做?這樣可以把願意跟隨我軍創業但是身體不好、不適合做戰士的一部分有誌者,鍛煉成適合做治理的人材。不但現下有用,而且將來時機成熟時,我軍也會攻州奪縣,這些人材就可以做給我軍治理地方的官吏。
天下義軍,絕大多數隻看眼前,東打西打,走一步算一步。吉義與山士賢兄弟卻看得長遠,不圖一時戰績與虛名,隻為打下堅實基礎,長遠好做大事。
(待續第十五迴《伏擊一子,附帶二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