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的中華民族,腐敗的晚清政府,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的潰敗,華夏大地早於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終於在廣西,以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人組成的領導集團在廣西金田村發動反抗清朝的武裝起義,史稱金田起義。這次長達十四年的農民起義,再次將中華民族推向苦難的深淵。


    這天,在大鵬所城的將軍酒家,白發蒼蒼的說書先生再次拿起了他的快板,向來往的食客講訴著天下大事。


    在酒樓的雅座,一位略顯疲態,卻又高大威猛的老者,早早地坐在了他預訂的雅座,他就是九龍海戰一戰成名的名將鵬城賴明峰,朝廷的日益腐敗,已經讓他對官場充滿了各種厭惡和排斥,他巧妙地裝病推掉了一次次朝廷的入朝為官的邀請,但多年的征戰和對民族未來的擔憂讓他仿佛一夜白頭,身子骨也越來越羸弱。


    空悲切,白了壯年頭。他現在唯一的愛好,就是跟小時候一樣,坐在將軍酒樓,聽說書人說書,聽說今天要講的是一段太平天國石達開的故事。


    隻聽得說書人,驚堂木一拍,吹了吹胡須,緩緩說道:


    “各位看官,今天就由我來說一說太平天國石達開的傳說:


    話說這石達開,出生在廣西貴縣北山裏一個比較富裕農民的家庭裏。他的始祖原居廣東省和平縣,石達開的父親石昌輝約在達開五至九歲時便已早逝。丟下了弱妻幼子,家庭境況大不如前。達開少年時,種田之外,兼做生意。買賣雞鴨,做牛販。運炭到平天山礦區出售。石達開財產並不十分多,但也有些錢,他父親才來時替人家放牛才買了一些田,後來自己買牛放牧,才漸漸的富裕起來。


    後來,聽說太平天國元首洪秀全三顧茅廬,終於將這石達開請了出來。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石達開追隨洪秀全,入拜上帝教[,鹹豐元年(1851年)12月,永安建製,石達開晉封“翼王五千歲”。鹹豐五年(1855年)2月,在九江、湖口重創湘軍水師,乘勝西征,三克武昌。11月,進軍江西,攻占皖、贛、鄂三省大片疆土。鹹豐七年(1857年),天京事變時封“左軍主將翼王”,6月2日,再度從天京出走[8]。10月,驅安慶將士進入江西,東西轉戰,試圖救出被湘軍圍困的瑞州、臨江、吉安的翼殿諸軍,失利之後放棄江西,經略浙閩,流動轉戰於南方各省,同治二年(1863年)5月,率眾深入越西山,直抵大渡河南岸,最後全軍覆沒,石達開被俘。6月27日,就義於成都,享年32歲。


    這邊賴明峰正聽得“啪!”一聲,說書先生一擊驚堂木,將他從戰火紛飛的戰場拉迴靜謐安詳的大鵬所城。


    隻見那說書先生繼續說道:


    “各位看官,下麵我再說說新鮮的,說說跟隨石達開南征北戰的一幹將領。”。


    1860年7月,石達開威望跌落之穀底,沒了外出創業時指點江山之激情,此時他隻想做一介布衣,歸隱山林,與妻兒過著幸福的小日子。石達開之心情,也好理解,畢竟單幹了三年之久,連像樣的勝利也沒有,還整天被雜牌軍追著吊打,丟盡了臉麵。


    歸隱山林,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首先,清軍允許嗎?翼王石達開乃是“首義五大王”之一,朝廷多位總督、巡撫死於其手,豈能允許他歸隱呢。再則,廣大將士追隨石達開創業之目的,就是建立功勳,封侯拜將。此時,石達開打退堂鼓,部將之心情可想而知。


    石達開要歸隱山林,不問世事。彭大順、朱衣點、童容海、吉慶元、汪海洋、譚體元等七十位大將非常不滿,便建議翼王北上天京,向天王認罪。誰知,石達開果斷拒絕,彭大順等人直接拉走20萬兵馬,脫離石達開,北上天京,史稱“義軍東返”。


    20萬大軍自然不是百戰精銳,而是石達開敗退廣西途中,沿途招收的大量天地會、流民、地痞、散兵遊勇、土匪等,典型的雜牌軍。所以,20萬大軍北上,並非勢如破竹,被清軍截殺了不少。例如,彭大順,混戰中被小兵打死。


    然而,他們迴歸天京之欲望非常強烈,最終還是衝破清軍層層封鎖,迴到太平天國,且都隸屬於李秀成、李世賢軍團。李秀成、李世賢是堂兄弟關係,屬於一個集團。如此,脫離石達開的這些將領,都歸順了李秀成。


    從李秀成《自述書》中可知,石達開外出創業時,太平天國中最能打的是陳玉成;李秀成手中隻有7000老弱病殘,隻能協助陳玉成作戰,給其打下手。這些將領歸來,紛紛投入李秀成麾下,其實力頓時飆升,具備了抗衡陳玉成之資本。


    此後,忠王李秀成依靠這些返迴的“義軍”,東征蘇常,所向披靡,奪取了江蘇、浙江等廣大地區,為太平天國續命數年。可知,李秀成本身實力並不強,但中途“開掛”,一發不可收拾,成為太平天後期絕對頂梁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浴血大鵬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色彩東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色彩東縱並收藏浴血大鵬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