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下午,葉纖紅接到王茂琳的電話,說香江某家外貿公司,打電話到公司,準備派人到他們的工廠來看看,確定他們這邊有沒有能力接外貿訂單。
“等了這麽久,終於有消息了?”葉纖紅笑道。“如果你怕楊濤搞不定,那就親自去餘杭一趟吧!”
因為確定把外貿加工訂單,定在那邊生產,所以需要去餘杭準備。
如果是在這邊,她親自接待也沒關係。
外貿公司找加工廠,無非是看她們的產能和質量。
一般來說,因為出口服裝要走海運,所以按時交貨能力,他們非常看重。
如果輪船要開了,你的貨還在路上,那肯定得違約了。
違約的後果是,除了貨出不了,還得支付違約金,損失不是一般的大。
也會連累到外貿公司的信譽。
外企非常看重公司的信用,所以這時候外貿公司挑加工廠,生產能力放在第一位,價格反倒放在第二位。
一直要到二千年後,國內的製造業飛速發展,大家都有能力做外貿單子,這才競相壓價,把加工費壓得極低。
質量方麵,要求其實比外人了解得要低,隻要加工好的成品,跟樣品一模一樣,就可以了。
“我也有這個打算。”王茂琳笑著迴道。
楊濤剛剛接管那邊,還是嫩了點,她怕他無法接待好對方,引起不必要的麻煩,還是自己去一趟放心點。
“如果有什麽困難,跟我說一聲,我也會過來支援的。”葉纖紅笑著補充了一句。
相對來言,她對外貿更熟悉,也知道這些人的工作態度。
因為長期跟老外打交道,這些人的工作方式,也會受到影響,喜歡就事論事,不願意跟人扯淡。
隻要把公司的情況交代清楚,正常招待他們,如果工廠達到了他們的要求,基本上問題不大。
比如給他們訂一間客房,飯點到了,找一家幹淨的小餐館一起用餐。
這都是應有的禮儀,如果自作聰明,送禮或者什麽,他們反而會認為你們生產能力有問題,所以想走後門。
這樣就弄巧成拙了。
王茂琳聽了葉纖紅的介紹,心裏就有數了。
她打電話過來,其實也是因為心裏沒底,第一次接觸香江那邊的人,不知道好不好打交道。
小紅說起這些,張口就來,非常了解的樣子,再次給她極大的信心。
掛了電話,葉纖紅想起最近幾天,都沒關注公司的事,於是給喬昌智也打了個電話。
“公司這邊沒什麽問題。”喬昌智匯報道。“昨天開始,兩家鋁製品加工廠,開始在搬遷了,估計一星期內,就能完成這項工作。”
這是以前商量好的,所以不算問題。
“家紡公司建新廠房,安排好建築公司了嗎?”葉纖紅問。
搬廠真的是小事,她倒不擔心。
建新廠房頭緒多,她怕喬昌智忙不過來。
“安排好了。這幾天正在準備建築材料,下個星期他們就會進場。”喬昌智迴答。“還是以前的建築隊,大家合作過幾次,不用擔心他們的效率和質量。”
當然大熱天的,工作效率肯定會打折扣,不過建廠房工程量小,早晚趕一趕,應該不會延期。
“那好,你辛苦一下,多跟進。”葉纖紅對喬昌智非常放心,倒不必過多囑付,很快掛了電話。
坐下來考慮了一下手頭上的工作,見都在按步就班地進行,放下心來。
放下電話,正要偷會懶,電話又響了。
“爸,家裏有什麽事嗎?”見是老家父親的電話,她接起來問。
老媽偶爾會打電話過來,跟她抱怨家裏的一些瑣事,大多跟奶奶一家有關。
父親話少,每次打電話過來,都是有事才開口。
“小紅,地裏的西瓜熟了,又沙又甜,你要不要迴家摘一些嚐嚐,也給你的朋友送幾個?”鄭建國摘完草莓後,在女兒的建議下,沒有種蔬菜,反而全部種上了西瓜。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品種好,這批西瓜產量很高,結的瓜又大又甜,嚐過的人都說好吃。
好東西當然要跟家人分享,他其實想裝幾筐送到女兒這邊,可是天天有瓜商來采摘和收購,脫不開身。
因為味道好,價格自然也不低,鄭建國想到幾畝西瓜,又可以進帳幾萬塊錢,心裏就開心。
這樣幹幾年,就能存下幾十萬塊錢了,等以後老了,都不用兒子女兒給他們養老。
天天在看港台的電視,他的觀念也在發生變化,等將來不用幹活了,就和妻子去全國旅遊,也享受一下外國人的生活方式。
“好的啊!”葉纖紅一聽,笑著應道。“這兩天比較空,我會迴家一趟。”
對她來說,想吃西瓜,非常容易。
隨便找幾顆西瓜籽,在空間找個空地種下去,幾天後就能吃到了。
不過這是父親的心意,她不能拒絕。
特別是西瓜育苗的時候,她滴了點靈液在盆裏,想來長出的西瓜,品種會比其它人家的好。
“好的。”鄭建國一聽,笑得更開心了。“我和你媽在家等你迴來。”
女兒這麽能幹,已經什麽都不缺了,現在想找個機會,能被她需要,也不容易了。
等一下去挑幾個最大最甜的西瓜,放在後門的水窪裏涼著,她迴來就可以吃了。
讓兒女開心地吃自己親手種的成果,這是每個做父親的最幸福的時候。
葉纖紅掛了電話,算算日子,又有一星期沒迴家了。
這裏離家隻有十多分鍾的路程,她迴家的次數卻不多。
想到這裏,她又有迴家住些日子的打算了。
可惜弟弟的飾品生意,才搞了一半,想在鄉下的家裏一直呆著,也不現實。
算了,走一步算一步吧,好在爸媽服了自己暗裏給的靈液,身體特別健康,倒不用擔心這些。
又想到外公和幹外婆,他們年紀真的大了,誰知道還能活多少年。
好在有靈液,比前世多活幾年,應該沒問題。
等農莊建好,把他們都接過來吧,那樣一來,就可以天天在一起了。
對老人而言,送吃的送穿的總歸空泛,陪伴才是最好的孝敬方式。
“等了這麽久,終於有消息了?”葉纖紅笑道。“如果你怕楊濤搞不定,那就親自去餘杭一趟吧!”
因為確定把外貿加工訂單,定在那邊生產,所以需要去餘杭準備。
如果是在這邊,她親自接待也沒關係。
外貿公司找加工廠,無非是看她們的產能和質量。
一般來說,因為出口服裝要走海運,所以按時交貨能力,他們非常看重。
如果輪船要開了,你的貨還在路上,那肯定得違約了。
違約的後果是,除了貨出不了,還得支付違約金,損失不是一般的大。
也會連累到外貿公司的信譽。
外企非常看重公司的信用,所以這時候外貿公司挑加工廠,生產能力放在第一位,價格反倒放在第二位。
一直要到二千年後,國內的製造業飛速發展,大家都有能力做外貿單子,這才競相壓價,把加工費壓得極低。
質量方麵,要求其實比外人了解得要低,隻要加工好的成品,跟樣品一模一樣,就可以了。
“我也有這個打算。”王茂琳笑著迴道。
楊濤剛剛接管那邊,還是嫩了點,她怕他無法接待好對方,引起不必要的麻煩,還是自己去一趟放心點。
“如果有什麽困難,跟我說一聲,我也會過來支援的。”葉纖紅笑著補充了一句。
相對來言,她對外貿更熟悉,也知道這些人的工作態度。
因為長期跟老外打交道,這些人的工作方式,也會受到影響,喜歡就事論事,不願意跟人扯淡。
隻要把公司的情況交代清楚,正常招待他們,如果工廠達到了他們的要求,基本上問題不大。
比如給他們訂一間客房,飯點到了,找一家幹淨的小餐館一起用餐。
這都是應有的禮儀,如果自作聰明,送禮或者什麽,他們反而會認為你們生產能力有問題,所以想走後門。
這樣就弄巧成拙了。
王茂琳聽了葉纖紅的介紹,心裏就有數了。
她打電話過來,其實也是因為心裏沒底,第一次接觸香江那邊的人,不知道好不好打交道。
小紅說起這些,張口就來,非常了解的樣子,再次給她極大的信心。
掛了電話,葉纖紅想起最近幾天,都沒關注公司的事,於是給喬昌智也打了個電話。
“公司這邊沒什麽問題。”喬昌智匯報道。“昨天開始,兩家鋁製品加工廠,開始在搬遷了,估計一星期內,就能完成這項工作。”
這是以前商量好的,所以不算問題。
“家紡公司建新廠房,安排好建築公司了嗎?”葉纖紅問。
搬廠真的是小事,她倒不擔心。
建新廠房頭緒多,她怕喬昌智忙不過來。
“安排好了。這幾天正在準備建築材料,下個星期他們就會進場。”喬昌智迴答。“還是以前的建築隊,大家合作過幾次,不用擔心他們的效率和質量。”
當然大熱天的,工作效率肯定會打折扣,不過建廠房工程量小,早晚趕一趕,應該不會延期。
“那好,你辛苦一下,多跟進。”葉纖紅對喬昌智非常放心,倒不必過多囑付,很快掛了電話。
坐下來考慮了一下手頭上的工作,見都在按步就班地進行,放下心來。
放下電話,正要偷會懶,電話又響了。
“爸,家裏有什麽事嗎?”見是老家父親的電話,她接起來問。
老媽偶爾會打電話過來,跟她抱怨家裏的一些瑣事,大多跟奶奶一家有關。
父親話少,每次打電話過來,都是有事才開口。
“小紅,地裏的西瓜熟了,又沙又甜,你要不要迴家摘一些嚐嚐,也給你的朋友送幾個?”鄭建國摘完草莓後,在女兒的建議下,沒有種蔬菜,反而全部種上了西瓜。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品種好,這批西瓜產量很高,結的瓜又大又甜,嚐過的人都說好吃。
好東西當然要跟家人分享,他其實想裝幾筐送到女兒這邊,可是天天有瓜商來采摘和收購,脫不開身。
因為味道好,價格自然也不低,鄭建國想到幾畝西瓜,又可以進帳幾萬塊錢,心裏就開心。
這樣幹幾年,就能存下幾十萬塊錢了,等以後老了,都不用兒子女兒給他們養老。
天天在看港台的電視,他的觀念也在發生變化,等將來不用幹活了,就和妻子去全國旅遊,也享受一下外國人的生活方式。
“好的啊!”葉纖紅一聽,笑著應道。“這兩天比較空,我會迴家一趟。”
對她來說,想吃西瓜,非常容易。
隨便找幾顆西瓜籽,在空間找個空地種下去,幾天後就能吃到了。
不過這是父親的心意,她不能拒絕。
特別是西瓜育苗的時候,她滴了點靈液在盆裏,想來長出的西瓜,品種會比其它人家的好。
“好的。”鄭建國一聽,笑得更開心了。“我和你媽在家等你迴來。”
女兒這麽能幹,已經什麽都不缺了,現在想找個機會,能被她需要,也不容易了。
等一下去挑幾個最大最甜的西瓜,放在後門的水窪裏涼著,她迴來就可以吃了。
讓兒女開心地吃自己親手種的成果,這是每個做父親的最幸福的時候。
葉纖紅掛了電話,算算日子,又有一星期沒迴家了。
這裏離家隻有十多分鍾的路程,她迴家的次數卻不多。
想到這裏,她又有迴家住些日子的打算了。
可惜弟弟的飾品生意,才搞了一半,想在鄉下的家裏一直呆著,也不現實。
算了,走一步算一步吧,好在爸媽服了自己暗裏給的靈液,身體特別健康,倒不用擔心這些。
又想到外公和幹外婆,他們年紀真的大了,誰知道還能活多少年。
好在有靈液,比前世多活幾年,應該沒問題。
等農莊建好,把他們都接過來吧,那樣一來,就可以天天在一起了。
對老人而言,送吃的送穿的總歸空泛,陪伴才是最好的孝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