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了電話,葉纖紅拿過杯子喝了口水。
剛才接連說了近兩個小時的話,說得她口幹舌燥。
“大伯,大伯母,姐,哥——”外麵傳來腳步聲,然後看到毛毛衝進屋,大聲地叫道。
以前農村有習慣,因為正月初一不能洗衣服,所以年三十會讓孩子把外套褲子全部脫下來洗了,身上隻穿棉衣棉褲。因為沒有外套褲子罩衫遮著,花花綠綠的很醜。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今年新衣服比較多,毛毛現在並沒有穿空殼棉衣棉褲,反而穿著新買的衣服,頭發和小臉也洗得幹幹淨淨,整個人看起來特別可愛。
“毛毛怎麽現在就來了?”葉知書逗弄他。“今天還是三十夜,你就過來拜年,是不是太早了?”
家裏現在的孩子都長大了,隻有毛毛還沒懂事,逗他開心成了葉媽媽經常做的事。
“我不是來拜年的。”毛毛一愣,頓時被問住了。
他隻是因為穿了新衣服,想給堂姐和堂姐看看,順便在這邊看電視,畢竟家裏隻有一台14寸的黑白電視機,哪裏有堂姐家這邊的大彩電看得清楚和過癮。
但是被大伯母這樣一問,他搞不清應該留下來,還是馬上迴家,等明天再過來。
“毛毛,大伯母逗你玩的。”葉纖紅叫道。“過來姐這邊。”
這個堂弟愣愣的樣子,特別像弟弟小時候,每次被大人捉弄,也是這樣無辜地望著別人,每每讓她很心疼。
“姐。”毛毛這才反應過來,大伯母在捉弄自己,嘴一撅,衝到堂姐那邊,坐在她身邊。
葉纖紅從口袋裏拿出一隻紅包,遞給他:“這是姐給你的壓歲錢,小心別掉了。”
“謝謝姐。”毛毛沒想到自己居然有壓歲錢拿,頓時笑得眼睛都眯了起來。
“這個小財迷,一看到錢,就什麽都忘了。”葉知書見他樂成這樣,忍不住又取笑了一句。
“這很正常啊!這個年紀的孩子,都想要壓歲錢,我們小時候也一樣。”葉纖紅笑道。“以前去外婆家,每次迴來時,一看外婆要給我們紅包了,就拚命往外邊跑,心裏其實想要的很——”
這仿佛是那個年代特有的現象,每個做父母的提著禮物去做客,總會帶著孩子,就是為了能拿到壓歲錢。
正常情況下,給的壓歲錢都會超過禮物本身的價值,所以幾乎每個親戚家都要走一遍,收一波壓歲錢。
真到了給錢的時候,如果孩子已經超過七八歲,都會在大人的教育下,匆匆跑掉,一付我不要壓歲錢的模樣。
大人肯定不會當真,於是在後麵追,誇張的要追出一兩裏地,才半推半就地收下來。
越是關係疏遠一點的親戚,這樣的好戲就表演得越誇張。
旁邊的鄰居看到了,隻會會心一笑,不覺得這樣有什麽不對。
“是啊!”聽女兒說起這個,葉知書感慨地應了一聲。“以前家裏窮,你外婆給你們每人兩塊錢,這些都是不能給你們用的,要用做學費交上去。”
這也是她特別感激幹媽的原因,知道自家窮,用這個暗裏貼補。
不像自己的婆婆,過年給孩子的壓歲錢,也不過一人五毛,吝嗇得很。
“媽,我要不要也給毛毛壓歲錢?”安安湊到媽媽身邊,貼著耳朵悄悄問道。
他身上也有錢,隻是去年一直收紅包,今年這麽高大了,不知道是應該給別人壓歲錢,還是繼續收壓歲錢?
“你是學生,當然是收紅包,不用給別人壓歲錢。”葉知書輕聲說道。
“哦。”安安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麽了。
“安安,你別多想。”葉纖紅聽到弟弟的話,笑著給他解釋。“壓歲錢是賺工資的人,給還沒成年或者沒有工作人的發的,你現在還是學生,隻要收就行了。”
“哦。”安安聽姐姐說得這麽詳細,心裏才安定下來。
“其實溫俊的老家,也就是粵省那邊,風俗是這樣的,隻要還沒結婚,就算三四十歲,照樣可以拿別人的紅包——”葉纖紅又補充了一句。
“啊?”這下子輪到了葉知書驚訝了。“真的還是假的?”
“當然是真的,不信等溫俊來了,你們問他就知道了。”葉纖紅笑著迴答道。
剛知道這件事的時候,她也覺得不可思議,後來看香港那邊的節目,才知道這是真的。
隻不過她了解的範圍限於深圳、香港那一帶,粵省其它地方是不是一樣,她就不清楚了。
毛毛睜著眼睛,看大人們說話,雖然沒有聽明白他們在說什麽。
“毛毛,跟大伯母說新年快樂,大伯母也給你壓歲錢。”葉知書又逗了一句。
“大伯母,新年快樂!”鄭興茂一聽,頓時又笑了,站起來甜甜在說了一句。
“乖。”葉知書從口袋裏掏出十塊錢,也沒有包紅紙,直接遞給他。
“謝謝大伯母。”毛毛接過後,倏地把錢放進口袋裏,臉上的笑容更盛了。
“大伯這裏也有。”鄭建國看她們都給了,也從口袋掏出十塊錢,遞給他。
“大伯也新年快樂。”毛毛見又多了一張,眉花眼笑地叫道。
轉頭向堂哥望過去,似乎在奇怪他為什麽不給。
“你安安哥還在讀書,不能給你壓歲錢的,明白了嗎?”葉纖紅在他頭上拍了一下,教訓道。
“知道了。”毛毛一聽,不好意思地摸摸頭,連忙迴答。
大家重新安心看電視。
“對了,馬麗蓮的節目,什麽時候表演?”葉知書突然問道。
“我也不知道。”葉纖紅迴答道。“家裏沒有廣播電視周報,報紙上應該有登的。”
“小店裏肯定有,要不要我去看看?”安安站起來問道。
“算了。”葉知書隻是好奇,又不是專門為了看她的節目,管它早還是晚呢?
相比蘇思詩和章詩萍,她對馬麗蓮了解得有限,所以並不怎麽關心。
葉纖紅看過她的表演了,自然也不會好奇,更不在乎了。
“大伯、大伯母、姐、安安,新年快樂。”外麵又傳來腳步聲,原來是鄭興旺過來了。
“旺旺,你也新年快樂。”葉纖紅出麵迴答道。
今天堂弟的臉應該用洗麵奶洗過,看起來特別幹淨,頭發也應該剛修過,看起來非常整潔。身上穿了件自己店裏拿來的棉衣,特別顯身材。
“哥——”毛毛看到哥哥來了,站起來飛快跑到他旁邊,一邊得意地拿著葉纖紅給的紅包。“看,姐給我的壓歲錢——”
“你這個財迷。”鄭興旺被弟弟的模樣逗樂了。“謝過姐了嗎?”
“謝了。”被哥哥教訓,毛毛一點也不覺得難過,反而特別開心。
他一隻手拉著哥哥的衣角,另一隻手又拿出二十塊錢:“這是大伯和大伯母給的壓歲錢。”
“唉——”鄭興旺沒想到他當著大伯大伯母的麵,把錢拿出來給自己看,頓時覺得不好意思。大過年的,又不能罵弟弟,隻能歎了一口氣。
“過年給壓歲錢,隻是大家高興高興,你別管毛毛。”葉纖紅自然明白他在想什麽。“雖然你自己也會賺錢了,不過畢竟是學生,姐的壓歲錢還是得給你。”
說完,同樣拿出一隻紅包遞給旺旺。
鄭興旺畢竟比弟弟懂得,笑著接過,並道了謝。
他下半年自己開店,已賺了兩萬多塊錢了,加上家裏種菜的收獲,明年天轉暖之後,造房子已經沒問題了。
“別站著了,坐下看電視。”葉知書招唿道。
鄭興旺坐到安安旁邊,兄弟兩人又交頭接耳,聊了起來。
葉知書看兩人的關係,真的像女兒說的那樣,比親兄弟還親,心裏不免為兒子高興。
馬麗蓮的節目,過了十點才開始,隨著一陣勁爆的音樂聲響起,原來看得打瞌睡的一家人,也清醒過來了。
隨著她獨特的機械舞加上柔若無骨的身肢,每個人都看呆了。
“這舞跳得好看。”葉知書讚了一句。
“媽,你的審美很新潮啊!這樣的舞蹈也喜歡看。”安安一聽,笑著誇了一句。
“你以為你媽很老了嗎?”葉知書瞪了他一眼。“我不過比蘇思詩才大了幾歲而已。”
“就是,咱媽年輕著呢!”葉纖紅一聽,連忙拍了一句馬屁。
“又胡說八道了。”見女兒取笑自己,葉知書又好氣又好笑。
鄭建國見她們母女膩歪在一起,女兒半個身子靠在她媽媽身上,憨厚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聽完這首歌,時間不早了,葉知書站起來,準備做明天早上吃的湯園了。
虞城這邊有風俗,家裏如果有長輩在,正月初一天一亮,就要端一碗湯圓送去給長輩。
包湯園雖然不算麻煩,可是正月初一早上起來做,就有些晚了。
所以一般睡前把它們做好,第二天起來把水煮開,放下湯圓煮熟就行了。
葉知書舀了一升糯米粉,倒進幹淨的臉盆裏,加了點涼水,開始揉粉。
相對麵粉來說,糯米粉更容易揉成團,很快一團粉揉勻了。
葉知書去廚房拿了一碗已經用木棍碾碎的熟芝麻,加了幾勺白糖,攪拌均勻後,開始包湯圓。
包好的湯圓放在幹淨的竹篩上,上麵灑了層生粉,防止湯圓粘在上麵。
數數大概有五六十個了,葉知書停了手。
自家吃的湯圓包得比較大,二十個就能滿滿裝一碗了。
剩下的一家人每人吃十來個,就差不多了。
過年吃得好,這甜甜的湯圓也吃不了幾個。
剛才接連說了近兩個小時的話,說得她口幹舌燥。
“大伯,大伯母,姐,哥——”外麵傳來腳步聲,然後看到毛毛衝進屋,大聲地叫道。
以前農村有習慣,因為正月初一不能洗衣服,所以年三十會讓孩子把外套褲子全部脫下來洗了,身上隻穿棉衣棉褲。因為沒有外套褲子罩衫遮著,花花綠綠的很醜。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今年新衣服比較多,毛毛現在並沒有穿空殼棉衣棉褲,反而穿著新買的衣服,頭發和小臉也洗得幹幹淨淨,整個人看起來特別可愛。
“毛毛怎麽現在就來了?”葉知書逗弄他。“今天還是三十夜,你就過來拜年,是不是太早了?”
家裏現在的孩子都長大了,隻有毛毛還沒懂事,逗他開心成了葉媽媽經常做的事。
“我不是來拜年的。”毛毛一愣,頓時被問住了。
他隻是因為穿了新衣服,想給堂姐和堂姐看看,順便在這邊看電視,畢竟家裏隻有一台14寸的黑白電視機,哪裏有堂姐家這邊的大彩電看得清楚和過癮。
但是被大伯母這樣一問,他搞不清應該留下來,還是馬上迴家,等明天再過來。
“毛毛,大伯母逗你玩的。”葉纖紅叫道。“過來姐這邊。”
這個堂弟愣愣的樣子,特別像弟弟小時候,每次被大人捉弄,也是這樣無辜地望著別人,每每讓她很心疼。
“姐。”毛毛這才反應過來,大伯母在捉弄自己,嘴一撅,衝到堂姐那邊,坐在她身邊。
葉纖紅從口袋裏拿出一隻紅包,遞給他:“這是姐給你的壓歲錢,小心別掉了。”
“謝謝姐。”毛毛沒想到自己居然有壓歲錢拿,頓時笑得眼睛都眯了起來。
“這個小財迷,一看到錢,就什麽都忘了。”葉知書見他樂成這樣,忍不住又取笑了一句。
“這很正常啊!這個年紀的孩子,都想要壓歲錢,我們小時候也一樣。”葉纖紅笑道。“以前去外婆家,每次迴來時,一看外婆要給我們紅包了,就拚命往外邊跑,心裏其實想要的很——”
這仿佛是那個年代特有的現象,每個做父母的提著禮物去做客,總會帶著孩子,就是為了能拿到壓歲錢。
正常情況下,給的壓歲錢都會超過禮物本身的價值,所以幾乎每個親戚家都要走一遍,收一波壓歲錢。
真到了給錢的時候,如果孩子已經超過七八歲,都會在大人的教育下,匆匆跑掉,一付我不要壓歲錢的模樣。
大人肯定不會當真,於是在後麵追,誇張的要追出一兩裏地,才半推半就地收下來。
越是關係疏遠一點的親戚,這樣的好戲就表演得越誇張。
旁邊的鄰居看到了,隻會會心一笑,不覺得這樣有什麽不對。
“是啊!”聽女兒說起這個,葉知書感慨地應了一聲。“以前家裏窮,你外婆給你們每人兩塊錢,這些都是不能給你們用的,要用做學費交上去。”
這也是她特別感激幹媽的原因,知道自家窮,用這個暗裏貼補。
不像自己的婆婆,過年給孩子的壓歲錢,也不過一人五毛,吝嗇得很。
“媽,我要不要也給毛毛壓歲錢?”安安湊到媽媽身邊,貼著耳朵悄悄問道。
他身上也有錢,隻是去年一直收紅包,今年這麽高大了,不知道是應該給別人壓歲錢,還是繼續收壓歲錢?
“你是學生,當然是收紅包,不用給別人壓歲錢。”葉知書輕聲說道。
“哦。”安安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麽了。
“安安,你別多想。”葉纖紅聽到弟弟的話,笑著給他解釋。“壓歲錢是賺工資的人,給還沒成年或者沒有工作人的發的,你現在還是學生,隻要收就行了。”
“哦。”安安聽姐姐說得這麽詳細,心裏才安定下來。
“其實溫俊的老家,也就是粵省那邊,風俗是這樣的,隻要還沒結婚,就算三四十歲,照樣可以拿別人的紅包——”葉纖紅又補充了一句。
“啊?”這下子輪到了葉知書驚訝了。“真的還是假的?”
“當然是真的,不信等溫俊來了,你們問他就知道了。”葉纖紅笑著迴答道。
剛知道這件事的時候,她也覺得不可思議,後來看香港那邊的節目,才知道這是真的。
隻不過她了解的範圍限於深圳、香港那一帶,粵省其它地方是不是一樣,她就不清楚了。
毛毛睜著眼睛,看大人們說話,雖然沒有聽明白他們在說什麽。
“毛毛,跟大伯母說新年快樂,大伯母也給你壓歲錢。”葉知書又逗了一句。
“大伯母,新年快樂!”鄭興茂一聽,頓時又笑了,站起來甜甜在說了一句。
“乖。”葉知書從口袋裏掏出十塊錢,也沒有包紅紙,直接遞給他。
“謝謝大伯母。”毛毛接過後,倏地把錢放進口袋裏,臉上的笑容更盛了。
“大伯這裏也有。”鄭建國看她們都給了,也從口袋掏出十塊錢,遞給他。
“大伯也新年快樂。”毛毛見又多了一張,眉花眼笑地叫道。
轉頭向堂哥望過去,似乎在奇怪他為什麽不給。
“你安安哥還在讀書,不能給你壓歲錢的,明白了嗎?”葉纖紅在他頭上拍了一下,教訓道。
“知道了。”毛毛一聽,不好意思地摸摸頭,連忙迴答。
大家重新安心看電視。
“對了,馬麗蓮的節目,什麽時候表演?”葉知書突然問道。
“我也不知道。”葉纖紅迴答道。“家裏沒有廣播電視周報,報紙上應該有登的。”
“小店裏肯定有,要不要我去看看?”安安站起來問道。
“算了。”葉知書隻是好奇,又不是專門為了看她的節目,管它早還是晚呢?
相比蘇思詩和章詩萍,她對馬麗蓮了解得有限,所以並不怎麽關心。
葉纖紅看過她的表演了,自然也不會好奇,更不在乎了。
“大伯、大伯母、姐、安安,新年快樂。”外麵又傳來腳步聲,原來是鄭興旺過來了。
“旺旺,你也新年快樂。”葉纖紅出麵迴答道。
今天堂弟的臉應該用洗麵奶洗過,看起來特別幹淨,頭發也應該剛修過,看起來非常整潔。身上穿了件自己店裏拿來的棉衣,特別顯身材。
“哥——”毛毛看到哥哥來了,站起來飛快跑到他旁邊,一邊得意地拿著葉纖紅給的紅包。“看,姐給我的壓歲錢——”
“你這個財迷。”鄭興旺被弟弟的模樣逗樂了。“謝過姐了嗎?”
“謝了。”被哥哥教訓,毛毛一點也不覺得難過,反而特別開心。
他一隻手拉著哥哥的衣角,另一隻手又拿出二十塊錢:“這是大伯和大伯母給的壓歲錢。”
“唉——”鄭興旺沒想到他當著大伯大伯母的麵,把錢拿出來給自己看,頓時覺得不好意思。大過年的,又不能罵弟弟,隻能歎了一口氣。
“過年給壓歲錢,隻是大家高興高興,你別管毛毛。”葉纖紅自然明白他在想什麽。“雖然你自己也會賺錢了,不過畢竟是學生,姐的壓歲錢還是得給你。”
說完,同樣拿出一隻紅包遞給旺旺。
鄭興旺畢竟比弟弟懂得,笑著接過,並道了謝。
他下半年自己開店,已賺了兩萬多塊錢了,加上家裏種菜的收獲,明年天轉暖之後,造房子已經沒問題了。
“別站著了,坐下看電視。”葉知書招唿道。
鄭興旺坐到安安旁邊,兄弟兩人又交頭接耳,聊了起來。
葉知書看兩人的關係,真的像女兒說的那樣,比親兄弟還親,心裏不免為兒子高興。
馬麗蓮的節目,過了十點才開始,隨著一陣勁爆的音樂聲響起,原來看得打瞌睡的一家人,也清醒過來了。
隨著她獨特的機械舞加上柔若無骨的身肢,每個人都看呆了。
“這舞跳得好看。”葉知書讚了一句。
“媽,你的審美很新潮啊!這樣的舞蹈也喜歡看。”安安一聽,笑著誇了一句。
“你以為你媽很老了嗎?”葉知書瞪了他一眼。“我不過比蘇思詩才大了幾歲而已。”
“就是,咱媽年輕著呢!”葉纖紅一聽,連忙拍了一句馬屁。
“又胡說八道了。”見女兒取笑自己,葉知書又好氣又好笑。
鄭建國見她們母女膩歪在一起,女兒半個身子靠在她媽媽身上,憨厚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聽完這首歌,時間不早了,葉知書站起來,準備做明天早上吃的湯園了。
虞城這邊有風俗,家裏如果有長輩在,正月初一天一亮,就要端一碗湯圓送去給長輩。
包湯園雖然不算麻煩,可是正月初一早上起來做,就有些晚了。
所以一般睡前把它們做好,第二天起來把水煮開,放下湯圓煮熟就行了。
葉知書舀了一升糯米粉,倒進幹淨的臉盆裏,加了點涼水,開始揉粉。
相對麵粉來說,糯米粉更容易揉成團,很快一團粉揉勻了。
葉知書去廚房拿了一碗已經用木棍碾碎的熟芝麻,加了幾勺白糖,攪拌均勻後,開始包湯圓。
包好的湯圓放在幹淨的竹篩上,上麵灑了層生粉,防止湯圓粘在上麵。
數數大概有五六十個了,葉知書停了手。
自家吃的湯圓包得比較大,二十個就能滿滿裝一碗了。
剩下的一家人每人吃十來個,就差不多了。
過年吃得好,這甜甜的湯圓也吃不了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