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祖籍江南,祖上十幾輩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大周末年內憂外患,蘇家老太爺被征了兵,沒過多久戰死了,蘇家徹底失去了勞動力,老夫人沈氏靠著點針線活硬生生養活了兩個兒子,不想朝廷竟半分撫恤金也不曾發,甚至變本加厲地加重了賦稅。
也就是這樣,成功地把蘇家逼造了反。
老夫人當年把老太爺生前的衣裳物件兒埋在後院的地裏,算是入土為安,後來兒子蘇遒成了寧國公,又給父親立了塊氣派的碑。
再後來,兒媳崔氏因病去了,臨死前吩咐要把她葬在江南,說是江南的水土養人,做人的時候不能呆在那兒,做了鬼就讓她去那享享福。
至此,蘇家原先荒了的的那個小村子成了蘇家的墓地。因此,寒食京城裏的人都跑到京郊去祭祖掃墓,獨獨蘇家隻能在家廟裏拜拜牌位。
蘇虞踏進家廟的時候,蘇府眾人已經到齊了,皆是神情肅穆地跪著。
最前方的是祖母沈氏,祖母身後是父親蘇遒和二嬸娘吳氏,二叔常年在外任官,每至年節才歸。父親身後是阿兄蘇庭,二嬸娘身後則是二房的三個小輩。
堂內左側供奉的是文昌帝君,右側是土地公,正中擺的則是祖宗龕。
蘇家人丁委實單薄,偌大一個祠堂隻跪了八個人,祖宗龕上的牌位也隻了了幾個。
蘇虞接過侍女手裏點好的香,上前恭敬地拜了拜,將香插進香案,接著,她跪下俯身深深地磕了三個頭。末了,她無言地退下,跪在了阿兄蘇庭的身旁。
她抬頭,前麵是父親挺直的背影。她微微側過身,能看見他半棱角分明的側臉,劍眉英目,正目光炯炯地盯著什麽。
蘇虞順著他的視線看向祖宗龕靠右側楹聯的一個黑色的牌位,其旁置了個銀色的燭台,微微搖曳的燭火將牌位上刻的字映照得格外清晰。
——先室蘇母崔氏閨名畫扇生西之蓮位。
相比蘇家泥腿子的出身,蘇虞的母親崔氏是真真正正的大家閨秀。
清河崔氏的嫡支。
自古以來講究的是門當戶對,當年母親一意孤行地嫁給尚未發跡的父親,算是徹底地與崔家決裂了,被崔家的族譜除了名。
世家女配土匪頭子,按崔家老太爺的話來說,簡直是丟盡了他名門望族的臉。
崔家縱然在大周末年已隱現沒落之勢,可幾百年世家大族的底氣依舊拿捏得夠足。父親在崔家門前跪了三天三夜也沒能讓崔家鬆口答應這門婚事,卻換得了美人的一顆真心,心甘情願地跟著一窮二白的土匪私奔了。
崔家委實沒想到,亂世出梟雄,昔日的土匪頭子成了手握重兵、深受皇帝寵幸的寧國公。母親也成了崔家人見了要行禮的誥命夫人。
崔家的的確確是沒眼色,得罪了一個國公爺日子也能依舊照過,可得罪了皇帝就不一樣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管你是蠅頭百姓還是百年世家大族,得罪了皇帝別指望有好下場。
嘉元帝揭竿起義有的是勇氣與腦子,缺的是人馬和錢,後來慕名投靠他的人越來越多,人馬不缺了,養兵馬的錢是缺得更厲害了。嘉元帝當年打到河北的時候朝崔家借過錢,崔家不借,擺明了不看好他。
有了這一出,嘉元帝一登基,崔家為了緩和與新帝的關係,趕忙送了個如花似玉的女兒進宮,正是蘇虞的姨母,母親的親妹妹,也就是後來的崔貴妃、崔皇後。崔家有個在宮裏得寵得勢的女兒,自然也就不用看一個國公爺的臉色。
崔畫屏在宮裏混得風生水起,母親卻紅顏薄命,跟著父親吃了半輩子的苦,到頭來沒享幾天的福就早早地去了。
但父親對母親倒也長情,蘇虞和阿兄蘇庭從未叫過任何一個女人姨娘,亦未叫過另一個女人母親。
那種長情,不是歸有光那樣一麵哀歎連連地給亡妻種枇杷樹,一麵歡歡喜喜地迎新婦進門,更不是元稹那樣前腳在韋叢的墓前作悼亡詩,後腳在浣花溪前和薛濤雙宿雙飛,那是真正的十年生死兩茫茫,無需亭亭如蓋的枇杷樹和千古不朽的詩篇來見證。
父親對阿兄和她自小嚴厲,母親去世後尤甚,她每每被父親責罰總會拐著彎兒提到母親,惹得父親心軟放她一馬。
前世她也曾向往父親母親的那種愛情,以為衛霄就是她的良人,且老天偏愛她,讓她無需經曆母親那樣的磨難,殊不知她和衛霄那點青梅竹馬的情誼在利益麵前脆弱得不堪一擊。
其實她對衛霄也從不曾有什麽真正的感情,隻是自小在長輩打趣的玩笑話裏形成了一種慣性意識。
——“我長大了是要嫁給衛霄的。”
不入皇宮,衛霄自是也不能嫁的,看著就膈應。世上男人千千萬,她父親這樣的能有幾個?
她重活一遭最是明白愛情的無用之處,眼見著她也到了適嫁的年紀,像她這樣的身份背景多半是政治聯姻,隻盼著她的婚事能不拖累蘇家就好。
祖宗龕上的香嫋嫋地燃著,模糊了牌位上的字。
蘇虞斂眸,收迴了視線。她其實長久以來一直不敢去迴憶母親,母親自小教她要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她卻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直難懲怨之時,她隻能自己動手以怨報怨。
她做不到眼睜睜地看著那些人在她麵前張牙舞爪、耀武揚威,更做不到在他們朝她舉起屠刀時束手就擒。
有時候這死去的人比活著的人還要舒坦呢。
蘇虞暗忖。
死了便是一了百了,管它什麽身前身後名。而活著還得被萬千紅塵俗事所牽扯,擾來亂去,舉杯消愁愁更愁。
可人呀,活著才能算是個人,不論酸甜苦辣千百種滋味,好歹能嚐到,而不是一抹無知無覺的鬼魂。
活著,才能有所作為,才能明白生命的真諦。她是死過的人了,更加明白活著的可貴。
爐子裏的香燃著有些嗆人,蘇虞屏息,心中默默道——
阿娘,女兒一定會好好活著,決計不會再走前世的舊路,重蹈覆轍。也請您保佑父親兄長,保佑蘇家闔府,都能平平安安。
蘇家向來不喜世家大族的繁文縟節,這祭祀之禮也是簡了又簡。
祖母年紀大了,身子不好,不能久跪,不到半柱香光景父親就起身將祖母扶起,領著一眾小輩出了家廟。
蘇虞起身的時候,望了望父親筆挺的背影,又迴頭瞅了瞅母親的牌位。
人鬼殊途莫過於此了。
也就是這樣,成功地把蘇家逼造了反。
老夫人當年把老太爺生前的衣裳物件兒埋在後院的地裏,算是入土為安,後來兒子蘇遒成了寧國公,又給父親立了塊氣派的碑。
再後來,兒媳崔氏因病去了,臨死前吩咐要把她葬在江南,說是江南的水土養人,做人的時候不能呆在那兒,做了鬼就讓她去那享享福。
至此,蘇家原先荒了的的那個小村子成了蘇家的墓地。因此,寒食京城裏的人都跑到京郊去祭祖掃墓,獨獨蘇家隻能在家廟裏拜拜牌位。
蘇虞踏進家廟的時候,蘇府眾人已經到齊了,皆是神情肅穆地跪著。
最前方的是祖母沈氏,祖母身後是父親蘇遒和二嬸娘吳氏,二叔常年在外任官,每至年節才歸。父親身後是阿兄蘇庭,二嬸娘身後則是二房的三個小輩。
堂內左側供奉的是文昌帝君,右側是土地公,正中擺的則是祖宗龕。
蘇家人丁委實單薄,偌大一個祠堂隻跪了八個人,祖宗龕上的牌位也隻了了幾個。
蘇虞接過侍女手裏點好的香,上前恭敬地拜了拜,將香插進香案,接著,她跪下俯身深深地磕了三個頭。末了,她無言地退下,跪在了阿兄蘇庭的身旁。
她抬頭,前麵是父親挺直的背影。她微微側過身,能看見他半棱角分明的側臉,劍眉英目,正目光炯炯地盯著什麽。
蘇虞順著他的視線看向祖宗龕靠右側楹聯的一個黑色的牌位,其旁置了個銀色的燭台,微微搖曳的燭火將牌位上刻的字映照得格外清晰。
——先室蘇母崔氏閨名畫扇生西之蓮位。
相比蘇家泥腿子的出身,蘇虞的母親崔氏是真真正正的大家閨秀。
清河崔氏的嫡支。
自古以來講究的是門當戶對,當年母親一意孤行地嫁給尚未發跡的父親,算是徹底地與崔家決裂了,被崔家的族譜除了名。
世家女配土匪頭子,按崔家老太爺的話來說,簡直是丟盡了他名門望族的臉。
崔家縱然在大周末年已隱現沒落之勢,可幾百年世家大族的底氣依舊拿捏得夠足。父親在崔家門前跪了三天三夜也沒能讓崔家鬆口答應這門婚事,卻換得了美人的一顆真心,心甘情願地跟著一窮二白的土匪私奔了。
崔家委實沒想到,亂世出梟雄,昔日的土匪頭子成了手握重兵、深受皇帝寵幸的寧國公。母親也成了崔家人見了要行禮的誥命夫人。
崔家的的確確是沒眼色,得罪了一個國公爺日子也能依舊照過,可得罪了皇帝就不一樣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管你是蠅頭百姓還是百年世家大族,得罪了皇帝別指望有好下場。
嘉元帝揭竿起義有的是勇氣與腦子,缺的是人馬和錢,後來慕名投靠他的人越來越多,人馬不缺了,養兵馬的錢是缺得更厲害了。嘉元帝當年打到河北的時候朝崔家借過錢,崔家不借,擺明了不看好他。
有了這一出,嘉元帝一登基,崔家為了緩和與新帝的關係,趕忙送了個如花似玉的女兒進宮,正是蘇虞的姨母,母親的親妹妹,也就是後來的崔貴妃、崔皇後。崔家有個在宮裏得寵得勢的女兒,自然也就不用看一個國公爺的臉色。
崔畫屏在宮裏混得風生水起,母親卻紅顏薄命,跟著父親吃了半輩子的苦,到頭來沒享幾天的福就早早地去了。
但父親對母親倒也長情,蘇虞和阿兄蘇庭從未叫過任何一個女人姨娘,亦未叫過另一個女人母親。
那種長情,不是歸有光那樣一麵哀歎連連地給亡妻種枇杷樹,一麵歡歡喜喜地迎新婦進門,更不是元稹那樣前腳在韋叢的墓前作悼亡詩,後腳在浣花溪前和薛濤雙宿雙飛,那是真正的十年生死兩茫茫,無需亭亭如蓋的枇杷樹和千古不朽的詩篇來見證。
父親對阿兄和她自小嚴厲,母親去世後尤甚,她每每被父親責罰總會拐著彎兒提到母親,惹得父親心軟放她一馬。
前世她也曾向往父親母親的那種愛情,以為衛霄就是她的良人,且老天偏愛她,讓她無需經曆母親那樣的磨難,殊不知她和衛霄那點青梅竹馬的情誼在利益麵前脆弱得不堪一擊。
其實她對衛霄也從不曾有什麽真正的感情,隻是自小在長輩打趣的玩笑話裏形成了一種慣性意識。
——“我長大了是要嫁給衛霄的。”
不入皇宮,衛霄自是也不能嫁的,看著就膈應。世上男人千千萬,她父親這樣的能有幾個?
她重活一遭最是明白愛情的無用之處,眼見著她也到了適嫁的年紀,像她這樣的身份背景多半是政治聯姻,隻盼著她的婚事能不拖累蘇家就好。
祖宗龕上的香嫋嫋地燃著,模糊了牌位上的字。
蘇虞斂眸,收迴了視線。她其實長久以來一直不敢去迴憶母親,母親自小教她要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她卻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直難懲怨之時,她隻能自己動手以怨報怨。
她做不到眼睜睜地看著那些人在她麵前張牙舞爪、耀武揚威,更做不到在他們朝她舉起屠刀時束手就擒。
有時候這死去的人比活著的人還要舒坦呢。
蘇虞暗忖。
死了便是一了百了,管它什麽身前身後名。而活著還得被萬千紅塵俗事所牽扯,擾來亂去,舉杯消愁愁更愁。
可人呀,活著才能算是個人,不論酸甜苦辣千百種滋味,好歹能嚐到,而不是一抹無知無覺的鬼魂。
活著,才能有所作為,才能明白生命的真諦。她是死過的人了,更加明白活著的可貴。
爐子裏的香燃著有些嗆人,蘇虞屏息,心中默默道——
阿娘,女兒一定會好好活著,決計不會再走前世的舊路,重蹈覆轍。也請您保佑父親兄長,保佑蘇家闔府,都能平平安安。
蘇家向來不喜世家大族的繁文縟節,這祭祀之禮也是簡了又簡。
祖母年紀大了,身子不好,不能久跪,不到半柱香光景父親就起身將祖母扶起,領著一眾小輩出了家廟。
蘇虞起身的時候,望了望父親筆挺的背影,又迴頭瞅了瞅母親的牌位。
人鬼殊途莫過於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