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丫對範李氏要求她換一個城市生活的事兒,接受良好。
她心裏想得很開,與其在這個城市裏替別人打工,莫不如拿上這筆巨款,去其他城市自己當老板。
她現在對範業文又沒有什麽非分之想,這座城市裏,也沒有其他讓她在意的人,離開也沒啥可舍不得的。
於是痛快地答應了範李氏的要求,接了銀子的當天,就背著她自己的小包袱,迴老家了。
那麽說她迴老家幹什麽去了呢?
去籌錢。
三丫在城裏待的時間雖然不算太長,但她也知道,想要開個跟朱大花那樣規模的脂粉鋪子,六十兩銀子可不好幹啥的。
不說別的,就光想進些普通的胭脂水粉都不夠的,更別提還得租鋪麵和裝修啥的,那就更不夠了。
所以她就準備迴家看看,能不能跟家裏、還有大丫、二丫借點錢。
不想借錢給她,拿錢入股也可以呀。
於是她就迴到了靠山屯。
家裏倒是也肯支持她,可奈何沒那麽多錢呢。
大丫則是剛嫁到婆家沒幾年,還不能自己個當家做主,也是拿不出錢來。
倒是二丫跟丈夫商量了半天,正好豆父手裏還有撿來的七百兩銀票,最後從裏頭拿出一百兩,給了三丫,算是他們夫妻倆入的股份。
三丫拿著錢重新找了個城市,白手起家,經曆了千辛萬苦,終於把脂粉鋪子經營得風生水起,不說日進鬥金,可也差不許多。
奈何天意弄人,還沒等到三丫大展拳腳,再開分店呢,就一病不起。
找了好幾個大夫看過,都說她得了絕症,已經是無藥可治。
這年三丫還不到三十歲,她聽完倒是還算鎮定,隻是在沒人的時候大哭了一。
然後打起精神,非常平靜地把脂粉鋪子裏的存貨賤賣了一大部分,另外一小部分半賣半送地留給了接手鋪麵的下一家。
又拿出一部分錢財,作為遣散費,給了跟隨她多年的鋪麵夥計。
等她安排好城裏的一切,這才雇了馬車,迴到了靠山屯的家裏。
到了家裏,已經就要不行了。
讓弟弟把二丫夫妻請來,按照當初約定好的,把該給二丫夫妻倆的錢給了他們以後,剩下的部分則全部留給了她爹娘。
交代完這些,就已經到了彌留之際。
這時候那些曾經被她救過的姑娘們,都聽到了信。
許多人從很遠的地方趕了迴來。
這些當初因為她才被救出翠滿樓的姑娘們,基本都已經結婚生子。
見到三丫,有的說她太傻,如果當初不重返城市,估計現在也會跟她們一樣,在鄉間嫁做人婦,生兒育女,過著平平淡淡、波瀾不驚的生活。
總不至於會弄到現如今這般田地。
也有的羨慕三丫活的自在,雖然生命短暫,但在大城市裏見了世麵,也算是享到了她們這些人一輩子享受不到的福。
即便死了,也不虧什麽了。
還有的嫉妒三丫運氣好,一門心思問三丫能不能替她們也介紹一條生財之路。
更有的總是打聽三丫那脂粉鋪子這些年到底賺了多少錢。
但大多數對三丫是懷著感恩之心的,想在三丫彌留之際,能盡一盡她們的心意。
三丫就是在她們的陪伴下,走完了人生最後的旅程。
要說臨死之前,三丫有沒有後悔過她的選擇。
那自然是沒有的。
如果人生能再重來一迴,三丫指定還會像今生般,拚盡全力,選擇去城裏闖一闖,不闖出個名堂來決不罷休。
即便可能會因此成個短命鬼,她也在所不惜。
當然,文藝點的說法大概就是,生命不在於長度,而在於寬度和厚度。
咳咳,咱們再書接上迴,啊這接的就略微有點遠了哈。
話說三丫給二丫夫妻的這筆錢,可正經不算少。
甚至於要比當初豆父撿到的七百兩銀票還要多。
這事兒小乖也是知道的。
隻不過二丫對妹妹小乖也留了個心眼。
她臨死之前謊稱自己的丈夫之所以會出去被野獸給吃了,就是因為他們夫妻不想讓兒子繼續留在山裏做獵戶,想為他到山下多買些田地,好一家子去做個小地主。
所以當時豆父身上是帶著家裏幾乎所有的錢走的。
但等到眾人找到豆父的殘屍以後,這些銀票已經影兒無蹤,估計是被野獸給撕碎,然後不知道哪裏去了。
但其實這些銀子,二丫都早已經藏到了隱秘之地。
藏錢的地方,她半點沒透露給小乖知道。
隻是背著小乖偷偷告訴給了兒子豆老能知曉。
並且嚴令豆老能,對任何一個人都不可以吐露實情,否則很可能會有殺身之禍。
豆老能雖然有點缺心眼,但勝在他肯聽爹娘的話。
隻要是他爹娘吩咐他不讓告訴給任何人知道的事情,他絕對能保證半點口風不欠。
但要說二丫交給小乖的錢也算是不少了。
即便將來養大豆老能,包括替他娶妻生子,都已經足夠的了。
但小乖就怕這個外甥沒啥謀生手段,總這麽坐吃山空下去,有多少錢財夠他花的呀?
錢花沒了,還不是要她這個當小姨的為難。
所以才狠下心來,督促豆老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哪怕他一時半會地做不好,但天長日久的,總歸是會有點長進的。
至少不會成為一個啥也不是的廢人。
豆老能雖然不想幹活,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他雖然神經比較大條,但寄居在小乖家,加上小乖的丈夫王九又是個陰晴不定的性子,經常對他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地給他臉色看。
他也隻能聽令幹活。
就這樣,豆老能長到了十七八歲。
過去在他這個年紀,已經是可以結婚生子的了。
本來依小乖的意思,很可以張羅著請托媒人,替豆老能娶個媳婦,成個家,那麽她也就算是完成了姐姐二丫交給她的任務。
沒算辜負二丫的托付。
可偏巧在這時候,她丈夫王九提出來,有一戶跟他相好的人家,替家裏的大女兒相中了他們的大兒子。
但是呢,需要一大筆聘禮。
她心裏想得很開,與其在這個城市裏替別人打工,莫不如拿上這筆巨款,去其他城市自己當老板。
她現在對範業文又沒有什麽非分之想,這座城市裏,也沒有其他讓她在意的人,離開也沒啥可舍不得的。
於是痛快地答應了範李氏的要求,接了銀子的當天,就背著她自己的小包袱,迴老家了。
那麽說她迴老家幹什麽去了呢?
去籌錢。
三丫在城裏待的時間雖然不算太長,但她也知道,想要開個跟朱大花那樣規模的脂粉鋪子,六十兩銀子可不好幹啥的。
不說別的,就光想進些普通的胭脂水粉都不夠的,更別提還得租鋪麵和裝修啥的,那就更不夠了。
所以她就準備迴家看看,能不能跟家裏、還有大丫、二丫借點錢。
不想借錢給她,拿錢入股也可以呀。
於是她就迴到了靠山屯。
家裏倒是也肯支持她,可奈何沒那麽多錢呢。
大丫則是剛嫁到婆家沒幾年,還不能自己個當家做主,也是拿不出錢來。
倒是二丫跟丈夫商量了半天,正好豆父手裏還有撿來的七百兩銀票,最後從裏頭拿出一百兩,給了三丫,算是他們夫妻倆入的股份。
三丫拿著錢重新找了個城市,白手起家,經曆了千辛萬苦,終於把脂粉鋪子經營得風生水起,不說日進鬥金,可也差不許多。
奈何天意弄人,還沒等到三丫大展拳腳,再開分店呢,就一病不起。
找了好幾個大夫看過,都說她得了絕症,已經是無藥可治。
這年三丫還不到三十歲,她聽完倒是還算鎮定,隻是在沒人的時候大哭了一。
然後打起精神,非常平靜地把脂粉鋪子裏的存貨賤賣了一大部分,另外一小部分半賣半送地留給了接手鋪麵的下一家。
又拿出一部分錢財,作為遣散費,給了跟隨她多年的鋪麵夥計。
等她安排好城裏的一切,這才雇了馬車,迴到了靠山屯的家裏。
到了家裏,已經就要不行了。
讓弟弟把二丫夫妻請來,按照當初約定好的,把該給二丫夫妻倆的錢給了他們以後,剩下的部分則全部留給了她爹娘。
交代完這些,就已經到了彌留之際。
這時候那些曾經被她救過的姑娘們,都聽到了信。
許多人從很遠的地方趕了迴來。
這些當初因為她才被救出翠滿樓的姑娘們,基本都已經結婚生子。
見到三丫,有的說她太傻,如果當初不重返城市,估計現在也會跟她們一樣,在鄉間嫁做人婦,生兒育女,過著平平淡淡、波瀾不驚的生活。
總不至於會弄到現如今這般田地。
也有的羨慕三丫活的自在,雖然生命短暫,但在大城市裏見了世麵,也算是享到了她們這些人一輩子享受不到的福。
即便死了,也不虧什麽了。
還有的嫉妒三丫運氣好,一門心思問三丫能不能替她們也介紹一條生財之路。
更有的總是打聽三丫那脂粉鋪子這些年到底賺了多少錢。
但大多數對三丫是懷著感恩之心的,想在三丫彌留之際,能盡一盡她們的心意。
三丫就是在她們的陪伴下,走完了人生最後的旅程。
要說臨死之前,三丫有沒有後悔過她的選擇。
那自然是沒有的。
如果人生能再重來一迴,三丫指定還會像今生般,拚盡全力,選擇去城裏闖一闖,不闖出個名堂來決不罷休。
即便可能會因此成個短命鬼,她也在所不惜。
當然,文藝點的說法大概就是,生命不在於長度,而在於寬度和厚度。
咳咳,咱們再書接上迴,啊這接的就略微有點遠了哈。
話說三丫給二丫夫妻的這筆錢,可正經不算少。
甚至於要比當初豆父撿到的七百兩銀票還要多。
這事兒小乖也是知道的。
隻不過二丫對妹妹小乖也留了個心眼。
她臨死之前謊稱自己的丈夫之所以會出去被野獸給吃了,就是因為他們夫妻不想讓兒子繼續留在山裏做獵戶,想為他到山下多買些田地,好一家子去做個小地主。
所以當時豆父身上是帶著家裏幾乎所有的錢走的。
但等到眾人找到豆父的殘屍以後,這些銀票已經影兒無蹤,估計是被野獸給撕碎,然後不知道哪裏去了。
但其實這些銀子,二丫都早已經藏到了隱秘之地。
藏錢的地方,她半點沒透露給小乖知道。
隻是背著小乖偷偷告訴給了兒子豆老能知曉。
並且嚴令豆老能,對任何一個人都不可以吐露實情,否則很可能會有殺身之禍。
豆老能雖然有點缺心眼,但勝在他肯聽爹娘的話。
隻要是他爹娘吩咐他不讓告訴給任何人知道的事情,他絕對能保證半點口風不欠。
但要說二丫交給小乖的錢也算是不少了。
即便將來養大豆老能,包括替他娶妻生子,都已經足夠的了。
但小乖就怕這個外甥沒啥謀生手段,總這麽坐吃山空下去,有多少錢財夠他花的呀?
錢花沒了,還不是要她這個當小姨的為難。
所以才狠下心來,督促豆老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哪怕他一時半會地做不好,但天長日久的,總歸是會有點長進的。
至少不會成為一個啥也不是的廢人。
豆老能雖然不想幹活,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他雖然神經比較大條,但寄居在小乖家,加上小乖的丈夫王九又是個陰晴不定的性子,經常對他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地給他臉色看。
他也隻能聽令幹活。
就這樣,豆老能長到了十七八歲。
過去在他這個年紀,已經是可以結婚生子的了。
本來依小乖的意思,很可以張羅著請托媒人,替豆老能娶個媳婦,成個家,那麽她也就算是完成了姐姐二丫交給她的任務。
沒算辜負二丫的托付。
可偏巧在這時候,她丈夫王九提出來,有一戶跟他相好的人家,替家裏的大女兒相中了他們的大兒子。
但是呢,需要一大筆聘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