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業文那可曾經是當過兵頭子的人呢,豈會那麽輕易就被穀老大打到。
還沒等穀老大近他的身呢,一個二踢腳,“咣”就踹穀老大肚子上了,這一腳可沒往輕了使勁兒,頓時就把穀老大給踹了個屁股墩兒。
把穀老大給疼的呦,躺地上吱哇瞧叫喚。
他那倆兒子見情況不妙,隻想快點離開範家。
因此顧不得害怕,上去把穀老大給架起來,渾然不管他們的娘和奶奶,都還在範家餛飩鋪子裏躺屍呢。
撒丫子就跑了。
穀家倆兒媳婦一看公公和丈夫都跑路了,她倆也趕緊撤吧,立時跟在後頭嗷嗷也跑迴家去了。
剩下範李氏都不知道該說啥好了。
鬧了這麽半天,折騰了一溜十三遭,不但沒把穀小三給休迴家去,反倒是讓穀家死了倆人,這個晦氣勁兒那就甭提了。
但穀趙氏和老穀太太也不能就這麽在餛飩鋪子裏頭躺著呀,怎麽著也得給穀家送迴去。
於是就求了小王他們幾個,把屋裏的門板給卸下來兩塊,由範業文在前頭引著路,即便兵丁在後頭抬著老穀太太和穀趙氏的屍身。
好歹是把這倆人的屍體給送迴了穀家。
至於說穀家再怎麽操辦她們兩個的後事,範李氏就不管了。
不過這倆人終究是在他們範家的鋪子裏死的,範李氏也不欲讓人說閑話,到底拿出來六十兩銀子,讓範業文給穀家送過去,相當於是拿錢把穀們家人的嘴給堵上了。
就你們家不是要錢麽?這迴錢給你們了,你們就別再出啥幺蛾子了,大概就這意思。
其實老穀太太一死,穀家就已經沒了主心骨。
穀家倆兒媳婦雖然厲害,但這事兒是因為她倆而起,所以這會兒她倆根本就不敢支棱毛兒起刺做怪。
穀家的倆兒子,自來是個老實頭,沒人扒拉他倆,他倆都不帶動地方的,更別提會起啥幺蛾子了。
就是吵吵得最兇地穀老大,沒了他娘給他在身邊出謀劃策,也徹底蔫吧下來,手裏攥著範家送來的六十兩銀子,隻顧沒黑沒白地喝悶酒,半點不敢出頭。
穀二叔倒是想借由老穀太太的死,狠狠訛範家一筆錢。
不過被小王領著幾個人過去嚇唬了一迴,立馬秒慫,帶著他那一家人窩到家裏都不敢出門了。
隻是可憐了穀小三,整個人就跟那失去了水分的幹花般,徹底地枯萎下去。
不吃不喝了好幾天,到了穀趙氏和老穀太太出殯那天,到底還是強撐著去送了一程。
迴來病了好久,等好了以後,再沒了過去那鮮活勁兒,整天就跟行屍走肉般活著。
到了後來,還是範李氏瞧著這樣下去不行。
兒子已經下定決心要跟穀小三過一輩子,可整日介麵對穀小三這麽一個活死人,心情哪裏能暢快得起來。
別再因為總對著鬱鬱寡歡地穀小三,再把兒子的遺傳病整犯了吧。
思來想去,要想讓家裏的氣氛能不再這麽沉悶下,還是得趕緊張羅著往家裏添丁啊。
於是把家裏有遺傳病史的事兒跟穀小三透了底。
穀小三聽說不用她生孩子,心裏是樂不得的。
她覺得自己過得已經夠苦的了,能苟延殘喘的活著,純粹是因為她娘穀趙氏豁出命去,也要為她掙出一條活路來。
她不想穀趙氏死不瞑目。
這才勉強著她自己活下來。
所以並不想再生個孩子,跟她一樣受盡世間的種種苦楚。
可整天活得跟個活死人般,她也覺得沒勁的很。
莫不如就聽範李氏的話,從外頭抱養個孩子,讓她也能有個盼頭。
於是就聽從範李氏的安排,先定好了人家,找的都是憨厚淳樸的鄉下人家,並且長相還要跟範業文或者是她本人有些許相像之處。
這是避免孩子將來跟他們倆人長的沒半分相似的地方,再被人說三道四的。
再一個,之所以找的孩子的爹娘都得是憨厚老實人,也是為了抱養來的孩子,將來也能繼承跟他親生父母一樣的血脈力量,是個憨厚老實人。
不然找個品性不好的人家,那生出來的孩子萬一隨了根,似他那親生父母一般品性不好,他們抱養孩子可就沒啥意義了。
畢竟他們抱養孩子是為了養兒防老的,並不是為了給世間培養壞胚子的。
等找好了人家,也跟人家講好了生出來孩子無論男女,都給他們。
範小三這才對外宣稱她懷了孕,並且把肚子弄得跟孕婦似的。
等那孩子抱來以後,她這邊也偽裝著孩子瓜熟蒂落,生下來了。
這孩子非是他們夫妻倆的親生子,連穀小三的娘家人都不知道。
因為自打穀趙氏和老穀太太死在範家的餛飩鋪子裏以後,範李氏就退了鋪子,不租了。
搬到了城市的另一頭,另起爐灶,開起了餃子館。
穀小三也果然聽了穀趙氏臨終對她講的話,從此以後,再沒迴過娘家,也再沒與娘家人有任何聯係。
等過了好幾年,這期間穀小三已經以同樣的法子,抱養迴來兩個男嬰。
這倆男嬰從小就是範李氏給伺候大的,一應教養問題,也全都是範李氏經管著。
穀小三那是半點沒插手。
她也知道她見識淺薄,沒範李氏有學問。
再加上經營餃子館,便已經讓她精疲力盡,沒那麽多心力教養兩個孩子。
範李氏肯接手,再好不過的了。
而且因為兩個孩子的到來,又因為見多了人世間的種種不堪,穀小三也多了幾分人氣,不像過去那麽自苦。
與範家母子的關係漸趨緩和。
人也愈發平和起來。
隻是有的時候午夜夢迴,還是會想起她的母親穀趙氏,免不了又痛哭一場。
但人隻要活著,就得往前看。
因為在穀小三所處的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荒謬痛苦的事兒見得多了,總會不知不覺地麻木起來。
會覺得能活著,無論是於人還是於己,已經是最幸運的事。
至於旁的,與活著比起來,不過是不值一提的小事罷了。
等倆孩子長到四五歲上,局勢愈加嚴峻,範李氏憂心忡忡之下,決定舉家搬迴老家。
老家有範氏族人聚族而居,真要是有個什麽事兒,也好彼此有個照應。
而且搬迴去以後還有一樣好處,那就是離這倆孩子的親生父母那也是遠了。
不出意外的話,這倆孩子的親生父母,以後一輩子許是都再也見不到孩子們的麵了。
自然也就不至於讓倆孩子將來知道,他們倆是抱養來的了。
決心已下,跟小王他們也打好了招唿,把餃子館的鋪麵退給房東,收拾好東西,範李氏領著一家人,就迴了老家。
自此一家人聚族而居,過得也算平安喜樂。
至於三丫,範李氏給她的交代,就是大手筆地也給了她六十兩銀子。
這六十兩銀子其實買的是範業文的心安。
範李氏怕兒子對三丫再因為心裏有愧,又湊到跟前去想著幫襯一把什麽的。
但現在六十兩銀子一給,等於說把這段因果給結了。
當然這銀子不是那麽好拿的,範李氏能給三丫這麽多錢的前提是,三丫必須得換個城市生活。
不能繼續留在這個城市了。
還沒等穀老大近他的身呢,一個二踢腳,“咣”就踹穀老大肚子上了,這一腳可沒往輕了使勁兒,頓時就把穀老大給踹了個屁股墩兒。
把穀老大給疼的呦,躺地上吱哇瞧叫喚。
他那倆兒子見情況不妙,隻想快點離開範家。
因此顧不得害怕,上去把穀老大給架起來,渾然不管他們的娘和奶奶,都還在範家餛飩鋪子裏躺屍呢。
撒丫子就跑了。
穀家倆兒媳婦一看公公和丈夫都跑路了,她倆也趕緊撤吧,立時跟在後頭嗷嗷也跑迴家去了。
剩下範李氏都不知道該說啥好了。
鬧了這麽半天,折騰了一溜十三遭,不但沒把穀小三給休迴家去,反倒是讓穀家死了倆人,這個晦氣勁兒那就甭提了。
但穀趙氏和老穀太太也不能就這麽在餛飩鋪子裏頭躺著呀,怎麽著也得給穀家送迴去。
於是就求了小王他們幾個,把屋裏的門板給卸下來兩塊,由範業文在前頭引著路,即便兵丁在後頭抬著老穀太太和穀趙氏的屍身。
好歹是把這倆人的屍體給送迴了穀家。
至於說穀家再怎麽操辦她們兩個的後事,範李氏就不管了。
不過這倆人終究是在他們範家的鋪子裏死的,範李氏也不欲讓人說閑話,到底拿出來六十兩銀子,讓範業文給穀家送過去,相當於是拿錢把穀們家人的嘴給堵上了。
就你們家不是要錢麽?這迴錢給你們了,你們就別再出啥幺蛾子了,大概就這意思。
其實老穀太太一死,穀家就已經沒了主心骨。
穀家倆兒媳婦雖然厲害,但這事兒是因為她倆而起,所以這會兒她倆根本就不敢支棱毛兒起刺做怪。
穀家的倆兒子,自來是個老實頭,沒人扒拉他倆,他倆都不帶動地方的,更別提會起啥幺蛾子了。
就是吵吵得最兇地穀老大,沒了他娘給他在身邊出謀劃策,也徹底蔫吧下來,手裏攥著範家送來的六十兩銀子,隻顧沒黑沒白地喝悶酒,半點不敢出頭。
穀二叔倒是想借由老穀太太的死,狠狠訛範家一筆錢。
不過被小王領著幾個人過去嚇唬了一迴,立馬秒慫,帶著他那一家人窩到家裏都不敢出門了。
隻是可憐了穀小三,整個人就跟那失去了水分的幹花般,徹底地枯萎下去。
不吃不喝了好幾天,到了穀趙氏和老穀太太出殯那天,到底還是強撐著去送了一程。
迴來病了好久,等好了以後,再沒了過去那鮮活勁兒,整天就跟行屍走肉般活著。
到了後來,還是範李氏瞧著這樣下去不行。
兒子已經下定決心要跟穀小三過一輩子,可整日介麵對穀小三這麽一個活死人,心情哪裏能暢快得起來。
別再因為總對著鬱鬱寡歡地穀小三,再把兒子的遺傳病整犯了吧。
思來想去,要想讓家裏的氣氛能不再這麽沉悶下,還是得趕緊張羅著往家裏添丁啊。
於是把家裏有遺傳病史的事兒跟穀小三透了底。
穀小三聽說不用她生孩子,心裏是樂不得的。
她覺得自己過得已經夠苦的了,能苟延殘喘的活著,純粹是因為她娘穀趙氏豁出命去,也要為她掙出一條活路來。
她不想穀趙氏死不瞑目。
這才勉強著她自己活下來。
所以並不想再生個孩子,跟她一樣受盡世間的種種苦楚。
可整天活得跟個活死人般,她也覺得沒勁的很。
莫不如就聽範李氏的話,從外頭抱養個孩子,讓她也能有個盼頭。
於是就聽從範李氏的安排,先定好了人家,找的都是憨厚淳樸的鄉下人家,並且長相還要跟範業文或者是她本人有些許相像之處。
這是避免孩子將來跟他們倆人長的沒半分相似的地方,再被人說三道四的。
再一個,之所以找的孩子的爹娘都得是憨厚老實人,也是為了抱養來的孩子,將來也能繼承跟他親生父母一樣的血脈力量,是個憨厚老實人。
不然找個品性不好的人家,那生出來的孩子萬一隨了根,似他那親生父母一般品性不好,他們抱養孩子可就沒啥意義了。
畢竟他們抱養孩子是為了養兒防老的,並不是為了給世間培養壞胚子的。
等找好了人家,也跟人家講好了生出來孩子無論男女,都給他們。
範小三這才對外宣稱她懷了孕,並且把肚子弄得跟孕婦似的。
等那孩子抱來以後,她這邊也偽裝著孩子瓜熟蒂落,生下來了。
這孩子非是他們夫妻倆的親生子,連穀小三的娘家人都不知道。
因為自打穀趙氏和老穀太太死在範家的餛飩鋪子裏以後,範李氏就退了鋪子,不租了。
搬到了城市的另一頭,另起爐灶,開起了餃子館。
穀小三也果然聽了穀趙氏臨終對她講的話,從此以後,再沒迴過娘家,也再沒與娘家人有任何聯係。
等過了好幾年,這期間穀小三已經以同樣的法子,抱養迴來兩個男嬰。
這倆男嬰從小就是範李氏給伺候大的,一應教養問題,也全都是範李氏經管著。
穀小三那是半點沒插手。
她也知道她見識淺薄,沒範李氏有學問。
再加上經營餃子館,便已經讓她精疲力盡,沒那麽多心力教養兩個孩子。
範李氏肯接手,再好不過的了。
而且因為兩個孩子的到來,又因為見多了人世間的種種不堪,穀小三也多了幾分人氣,不像過去那麽自苦。
與範家母子的關係漸趨緩和。
人也愈發平和起來。
隻是有的時候午夜夢迴,還是會想起她的母親穀趙氏,免不了又痛哭一場。
但人隻要活著,就得往前看。
因為在穀小三所處的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荒謬痛苦的事兒見得多了,總會不知不覺地麻木起來。
會覺得能活著,無論是於人還是於己,已經是最幸運的事。
至於旁的,與活著比起來,不過是不值一提的小事罷了。
等倆孩子長到四五歲上,局勢愈加嚴峻,範李氏憂心忡忡之下,決定舉家搬迴老家。
老家有範氏族人聚族而居,真要是有個什麽事兒,也好彼此有個照應。
而且搬迴去以後還有一樣好處,那就是離這倆孩子的親生父母那也是遠了。
不出意外的話,這倆孩子的親生父母,以後一輩子許是都再也見不到孩子們的麵了。
自然也就不至於讓倆孩子將來知道,他們倆是抱養來的了。
決心已下,跟小王他們也打好了招唿,把餃子館的鋪麵退給房東,收拾好東西,範李氏領著一家人,就迴了老家。
自此一家人聚族而居,過得也算平安喜樂。
至於三丫,範李氏給她的交代,就是大手筆地也給了她六十兩銀子。
這六十兩銀子其實買的是範業文的心安。
範李氏怕兒子對三丫再因為心裏有愧,又湊到跟前去想著幫襯一把什麽的。
但現在六十兩銀子一給,等於說把這段因果給結了。
當然這銀子不是那麽好拿的,範李氏能給三丫這麽多錢的前提是,三丫必須得換個城市生活。
不能繼續留在這個城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