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德帝被救迴當晚就發起了高燒, 燒了足足一夜,口中囈語不斷,早晨蘇醒了一迴, 徹底醒來的時候, 已是次日黃昏。期間,沉曦還為其把脈開過藥方。
接下來數日, 元德帝並無早朝, 隻在禦書房召見了部分重臣, 處理了一些重要政務。四日後,元德帝才開始正常早朝, 沉曦在表麵上也將其餘政務歸還,可是元德帝大傷初愈,暗地裏正是需要休養身子的時候,不能傷神,是以實際政務還是送來了沉王府。
沉曦忙著陪酒砂, 將折子全送去了後院給元極帝。
元極帝歎氣, 本來以為已經可以金盆洗手,誰知又得重操舊業。暖娘在一旁安安靜靜地看著, 時不時為他磨著墨, 想到有愛妻相伴, 元極帝心生安慰, 埋頭苦幹了起來。
沉曦哄雙雙睡了後,又親手喂酒砂吃了一碗紅棗枸杞雞湯。
“坐起來一點。”酒砂吃完雞湯後道。
沉曦往她身後墊多了一個腰枕。
“對了,”酒砂開口, “你在朝上,知不知道二姐夫最近在忙些什麽?方便的話便告訴我一聲,不方便也沒關係。”
沉曦在她床邊躺下,緊依著她,“誰在打探?”
酒砂淺笑,“還能是誰,當然是二姐了,她托了我三姐,三姐派丫環帶信過來問的,說是有十幾天沒見到二姐夫了。”想來是到處打探了都探不到消息,迫不得已才問到她這兒來。
沉曦想到元德帝之前許諾他的七日之限,還剩兩日,便道:“最遲兩日,她便會知道了。”
酒砂“哦”了一聲,沒再往下追問。
沉曦也沒有多言,這兩日,隻怕有大事要發生了。那田考已經認罪,在田考少年時代,曾有一遠房表親姑娘投靠到他府中,他與那姑娘兩情相悅,可惜那姑娘身份卑微,後來家裏人讓那姑娘入宮當了宮女,指望能讓這二人了斷,誰知那姑娘後來成了皇太後身邊的大宮女錦娘,又在後宮與成為皇太後侄婿的田考不期而遇。
二人再續前緣,田考因為錦娘命脈拿捏在皇太後手中,便成了皇太後在宮外的一枚重要棋子。沉曦應允他,隻要他願意指認幕後的皇太後,案後可讓他與錦娘二人死遁,隱姓埋名重新生活。田考斟酌再三,就此畫押認罪。
元德帝沒讓他等太久,第二日,大理寺便重審了酒陌一案,有了顏彥頁生前之供詞,田考主動投案,道是其因舊怨借機親手將安何在推入恭桶中至其溺亡。田考身為朝廷命官,知法犯法,被判流放兩千裏,為期十年。
判書下來後,田考便與冷筱棋和離了,冷筱棋一氣之下落發為尼。而田考,也在不久後的流放途中突感惡疾,不幸“身亡”。當然,這是後話了。
升陽長公主對此案處置並不滿意,後來還是元德帝為其啞女禦賜了一門不錯的親事,方才封住了她的口。
酒陌被釋放出來的時候,正是三月底,離雙雙滿月還有七日。酒陌抱著遲遲才見到的外甥女笑得合不攏嘴,雙雙見了他也是咧嘴笑個不停,直吐泡泡。
酒陌笑得眼都彎了,“雙雙和我親。”
沉曦給了他一記冷眼,酒陌這話沉曦是不認可的,他天天都抱著雙雙,哄雙雙睡覺,他覺得雙雙跟他,比跟酒砂還要親。
四月初七,輔政王愛女滿月宴,輔政王府第一次破天荒廣邀群臣,便連元德帝也賜下聖旨,封其愛女為新月郡主,賞賜珠寶無數。眾人暗暗咋舌,想來輔政王對這個嫡長女是寵上天了。
滿月宴上,平南王一家四口喜慶出席。大難歸來的寧福郡主很喜歡這剛滿月的新月郡主,可是不敢抱她,隻敢在一旁眼巴巴地看著,倒是安承雙,輕車熟路地抱起了小郡主。小郡主咿咿呀呀的,和他說著話,肉肉的小手碰到了他的臉,安承雙笑得有些靦腆。
平南王妃看得一臉欣慰,心中忍不住冒出了一個想法:要是能給這二人訂個娃娃親就好了,隻是……再過幾年吧,如果雙兒一直這般聰慧,也能健康長大就好了。
如今雙兒確實是不同常人,不僅是異常聰慧,且有過目不忘之能。此過目不忘,非普通的過目不忘,而是從出生之日起,發生過的所有事情他都能記住。
這個消息太過驚奇,以至於他們夫妻二人都不敢透露給任何人知曉。其實會知道這個秘密,也是緣於半月前,她的夫君在處置秋姨娘的時候——
那時,寧兒剛找迴來,平南王開始重新徹查她失蹤一事。這一次,他將秋姨娘和安可兒二人分開審問,二人仍是失口否認,可安可兒畢竟年幼,還是讓平南王看出其在撒謊,他對秋姨娘說安可兒已經伏罪,秋姨娘這才肯認罪,平南王讓其自行了斷。秋姨娘自盡後,安可兒被送入庵堂帶發修行。她今年不過十一歲,念在她是從犯的份上,平南王準備等她年紀到了,再給她找一戶普通的安份人家嫁了。
此事原本是告一段落,可是沒過幾日,平南王妃便查出當年插入安承雙頭頂的那支銀針是安寧兒幼時一支斷簪上的,平南王妃心生懼意,害怕女兒會傷害幼子,便忍不住開始旁敲側擊地試探女兒。
那日,安承雙在榻上午休,平南王妃拿出了那根銀針,語氣輕鬆地哄著安寧兒,問她在很久很久之前,有沒有看到過這支銀針,或者有沒有看到人把這銀針插-入弟弟頭頂上。
安寧兒想了很久,直搖頭,說記不起來了。
平南王妃心中忐忑,又囑咐寧安兒不能拿針紮弟弟,弟弟會疼的。
安寧兒嘻嘻直笑,“寧兒當然知道啦,寧兒不舍得的,寧兒是姐姐,會好好照顧弟弟、保護他的。”她說著,甜甜依偎入平南王妃懷中。
平南王妃懷中抱著柔軟的女兒,心中苦澀,她仍打不消心中的懷疑。現在是不會了,可當年了。
就在這時,安承雙忽然睜開眼來,緩聲道:“娘,雙兒頭頂上的銀針,是二姐姐紮的。”
平南王妃嚇了一跳,連忙問道:“此話何解?”當年雙兒尚在繈褓之中,可那個時候安可兒也才六歲呀,一個六歲的小女孩,怎麽可能做出這麽殘忍的事?安可兒自小便是很懂事的呀。
安承雙爬了起來,板著小臉道:“那時雙兒在搖籃裏躺著,姐姐跟嬤嬤在榻上打瞌睡,是二姐姐紮的,二姐姐手上帶著鈴鐺,有聲音。”
平南王妃震驚不已,這個時候她震驚的不是安可兒的作為,而是——當時還在繈褓中的幼子怎麽會知道?
安承雙垂下眼眸,“雙兒記得,還記得二姐姐說了什麽話。”
“她說什麽?”平南王妃震驚之餘,連忙追問。
安承雙盯著平南王妃的臉,清晰地那段長長的話一字一字道來,“奉請桃源洞裏仙九天玄女大羅真人,身騎白馬,腳踏紫雲,手捧寶劍,摧來七煞,不收別人魂,不拘別人魄,隻祈收起藍佩蝶之魂,散去其魄,寶劍刺其肉,金錘擊其身,吾奉九天玄女娘娘火急急如律令。”
平南王妃嚇得眼淚都出來了,這段話是紮小人的咒語!藍佩蝶是她的名字,那安可兒要紮的小人應當是她,為何要紮在她無辜的幼子身上!
見自己的娘親哭了,安寧兒有些急了,忙拿手帕給她擦淚,“娘親不哭。”她抱著她,學著她以前哄她的模樣輕輕撫著她的背。
安承雙正色道:“姐姐一直很疼雙兒。”小時候他不懂事,有幾次都胡亂打人,姐姐每次都委屈得快哭了,可是很快又原諒他了,從來沒生過他的氣。
平南王妃慌忙將此事告知平南王,在平南王逼問之下,安可兒仍死不承認,可當他說出在場有人證並將那段咒語說出口的時候,安可兒立刻就變了臉,跪下來哭著求他原諒,道當時年少不懂事,是和秋姨娘學的。
她幼時多和秋姨娘一起入睡,秋姨娘常常在她入睡後坐在床邊紮小人,口中碎碎念個不停,有時她睡不著在裝睡,聽秋姨娘說多了,久而久之便記住了。
平南王震怒不已,命婆子當場絞了她的長發,撥了她惡毒雙手的指甲,將她送上庵堂,終生不得出庵堂半步。
將這母女二人處置後,平南王府總算家宅安寧了。此事也算是給了平南王一個警醒,休要小看女人,有時婦人後宅的勾心鬥角,比朝堂上的爾虞我詐還要殺人於無形。若不是雙兒有此奇遇,隻碰善良懵懂的長女便要蒙受此不白之冤了。
宮中,禦書房。
元德帝在禦案上托腮沉思,身後的李稱奇大氣不敢喘一口,聖上自從歸來後,便經常這樣子,也不知道在想什麽,心事深重得讓人不敢揣測,而且……性子似乎變了許多,以前他的笑總是和煦如春風,現在則很少笑了,有時笑,也隻是禮節性的,笑意從不達眼底。
窗口的夕陽下,飛過一群晚歸的倦鳥,元德帝忽地迴過神來,他垂眸,緩緩提筆,親手擬了一道密旨,過程當中多有掙紮停頓,李稱奇垂眸不敢多看。
片刻後,元德帝擱筆,鄭重蓋上了玉璽,命李稱奇去養心殿宣此密旨。
李稱奇恭謹領命,將在禦案上鋪開的明黃色玉軸聖旨緩緩卷起,可當他的目光落在織錦上的四個黑字“三尺白綾”上,頓時嚇得“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聖上三思啊!”
元德帝麵不改色,“你去宣便是,朕隨後便到。”
李稱奇哆嗦起身,“奴才遵旨。”
他心亂如麻,這怎麽可能,聖上向來仁孝,怎麽可能會賜死自己的生母?如果眼前這人還是聖上,那麽在聖上失蹤那八日究竟發生了什麽事,能讓他性子如此大變?
接下來數日, 元德帝並無早朝, 隻在禦書房召見了部分重臣, 處理了一些重要政務。四日後,元德帝才開始正常早朝, 沉曦在表麵上也將其餘政務歸還,可是元德帝大傷初愈,暗地裏正是需要休養身子的時候,不能傷神,是以實際政務還是送來了沉王府。
沉曦忙著陪酒砂, 將折子全送去了後院給元極帝。
元極帝歎氣, 本來以為已經可以金盆洗手,誰知又得重操舊業。暖娘在一旁安安靜靜地看著, 時不時為他磨著墨, 想到有愛妻相伴, 元極帝心生安慰, 埋頭苦幹了起來。
沉曦哄雙雙睡了後,又親手喂酒砂吃了一碗紅棗枸杞雞湯。
“坐起來一點。”酒砂吃完雞湯後道。
沉曦往她身後墊多了一個腰枕。
“對了,”酒砂開口, “你在朝上,知不知道二姐夫最近在忙些什麽?方便的話便告訴我一聲,不方便也沒關係。”
沉曦在她床邊躺下,緊依著她,“誰在打探?”
酒砂淺笑,“還能是誰,當然是二姐了,她托了我三姐,三姐派丫環帶信過來問的,說是有十幾天沒見到二姐夫了。”想來是到處打探了都探不到消息,迫不得已才問到她這兒來。
沉曦想到元德帝之前許諾他的七日之限,還剩兩日,便道:“最遲兩日,她便會知道了。”
酒砂“哦”了一聲,沒再往下追問。
沉曦也沒有多言,這兩日,隻怕有大事要發生了。那田考已經認罪,在田考少年時代,曾有一遠房表親姑娘投靠到他府中,他與那姑娘兩情相悅,可惜那姑娘身份卑微,後來家裏人讓那姑娘入宮當了宮女,指望能讓這二人了斷,誰知那姑娘後來成了皇太後身邊的大宮女錦娘,又在後宮與成為皇太後侄婿的田考不期而遇。
二人再續前緣,田考因為錦娘命脈拿捏在皇太後手中,便成了皇太後在宮外的一枚重要棋子。沉曦應允他,隻要他願意指認幕後的皇太後,案後可讓他與錦娘二人死遁,隱姓埋名重新生活。田考斟酌再三,就此畫押認罪。
元德帝沒讓他等太久,第二日,大理寺便重審了酒陌一案,有了顏彥頁生前之供詞,田考主動投案,道是其因舊怨借機親手將安何在推入恭桶中至其溺亡。田考身為朝廷命官,知法犯法,被判流放兩千裏,為期十年。
判書下來後,田考便與冷筱棋和離了,冷筱棋一氣之下落發為尼。而田考,也在不久後的流放途中突感惡疾,不幸“身亡”。當然,這是後話了。
升陽長公主對此案處置並不滿意,後來還是元德帝為其啞女禦賜了一門不錯的親事,方才封住了她的口。
酒陌被釋放出來的時候,正是三月底,離雙雙滿月還有七日。酒陌抱著遲遲才見到的外甥女笑得合不攏嘴,雙雙見了他也是咧嘴笑個不停,直吐泡泡。
酒陌笑得眼都彎了,“雙雙和我親。”
沉曦給了他一記冷眼,酒陌這話沉曦是不認可的,他天天都抱著雙雙,哄雙雙睡覺,他覺得雙雙跟他,比跟酒砂還要親。
四月初七,輔政王愛女滿月宴,輔政王府第一次破天荒廣邀群臣,便連元德帝也賜下聖旨,封其愛女為新月郡主,賞賜珠寶無數。眾人暗暗咋舌,想來輔政王對這個嫡長女是寵上天了。
滿月宴上,平南王一家四口喜慶出席。大難歸來的寧福郡主很喜歡這剛滿月的新月郡主,可是不敢抱她,隻敢在一旁眼巴巴地看著,倒是安承雙,輕車熟路地抱起了小郡主。小郡主咿咿呀呀的,和他說著話,肉肉的小手碰到了他的臉,安承雙笑得有些靦腆。
平南王妃看得一臉欣慰,心中忍不住冒出了一個想法:要是能給這二人訂個娃娃親就好了,隻是……再過幾年吧,如果雙兒一直這般聰慧,也能健康長大就好了。
如今雙兒確實是不同常人,不僅是異常聰慧,且有過目不忘之能。此過目不忘,非普通的過目不忘,而是從出生之日起,發生過的所有事情他都能記住。
這個消息太過驚奇,以至於他們夫妻二人都不敢透露給任何人知曉。其實會知道這個秘密,也是緣於半月前,她的夫君在處置秋姨娘的時候——
那時,寧兒剛找迴來,平南王開始重新徹查她失蹤一事。這一次,他將秋姨娘和安可兒二人分開審問,二人仍是失口否認,可安可兒畢竟年幼,還是讓平南王看出其在撒謊,他對秋姨娘說安可兒已經伏罪,秋姨娘這才肯認罪,平南王讓其自行了斷。秋姨娘自盡後,安可兒被送入庵堂帶發修行。她今年不過十一歲,念在她是從犯的份上,平南王準備等她年紀到了,再給她找一戶普通的安份人家嫁了。
此事原本是告一段落,可是沒過幾日,平南王妃便查出當年插入安承雙頭頂的那支銀針是安寧兒幼時一支斷簪上的,平南王妃心生懼意,害怕女兒會傷害幼子,便忍不住開始旁敲側擊地試探女兒。
那日,安承雙在榻上午休,平南王妃拿出了那根銀針,語氣輕鬆地哄著安寧兒,問她在很久很久之前,有沒有看到過這支銀針,或者有沒有看到人把這銀針插-入弟弟頭頂上。
安寧兒想了很久,直搖頭,說記不起來了。
平南王妃心中忐忑,又囑咐寧安兒不能拿針紮弟弟,弟弟會疼的。
安寧兒嘻嘻直笑,“寧兒當然知道啦,寧兒不舍得的,寧兒是姐姐,會好好照顧弟弟、保護他的。”她說著,甜甜依偎入平南王妃懷中。
平南王妃懷中抱著柔軟的女兒,心中苦澀,她仍打不消心中的懷疑。現在是不會了,可當年了。
就在這時,安承雙忽然睜開眼來,緩聲道:“娘,雙兒頭頂上的銀針,是二姐姐紮的。”
平南王妃嚇了一跳,連忙問道:“此話何解?”當年雙兒尚在繈褓之中,可那個時候安可兒也才六歲呀,一個六歲的小女孩,怎麽可能做出這麽殘忍的事?安可兒自小便是很懂事的呀。
安承雙爬了起來,板著小臉道:“那時雙兒在搖籃裏躺著,姐姐跟嬤嬤在榻上打瞌睡,是二姐姐紮的,二姐姐手上帶著鈴鐺,有聲音。”
平南王妃震驚不已,這個時候她震驚的不是安可兒的作為,而是——當時還在繈褓中的幼子怎麽會知道?
安承雙垂下眼眸,“雙兒記得,還記得二姐姐說了什麽話。”
“她說什麽?”平南王妃震驚之餘,連忙追問。
安承雙盯著平南王妃的臉,清晰地那段長長的話一字一字道來,“奉請桃源洞裏仙九天玄女大羅真人,身騎白馬,腳踏紫雲,手捧寶劍,摧來七煞,不收別人魂,不拘別人魄,隻祈收起藍佩蝶之魂,散去其魄,寶劍刺其肉,金錘擊其身,吾奉九天玄女娘娘火急急如律令。”
平南王妃嚇得眼淚都出來了,這段話是紮小人的咒語!藍佩蝶是她的名字,那安可兒要紮的小人應當是她,為何要紮在她無辜的幼子身上!
見自己的娘親哭了,安寧兒有些急了,忙拿手帕給她擦淚,“娘親不哭。”她抱著她,學著她以前哄她的模樣輕輕撫著她的背。
安承雙正色道:“姐姐一直很疼雙兒。”小時候他不懂事,有幾次都胡亂打人,姐姐每次都委屈得快哭了,可是很快又原諒他了,從來沒生過他的氣。
平南王妃慌忙將此事告知平南王,在平南王逼問之下,安可兒仍死不承認,可當他說出在場有人證並將那段咒語說出口的時候,安可兒立刻就變了臉,跪下來哭著求他原諒,道當時年少不懂事,是和秋姨娘學的。
她幼時多和秋姨娘一起入睡,秋姨娘常常在她入睡後坐在床邊紮小人,口中碎碎念個不停,有時她睡不著在裝睡,聽秋姨娘說多了,久而久之便記住了。
平南王震怒不已,命婆子當場絞了她的長發,撥了她惡毒雙手的指甲,將她送上庵堂,終生不得出庵堂半步。
將這母女二人處置後,平南王府總算家宅安寧了。此事也算是給了平南王一個警醒,休要小看女人,有時婦人後宅的勾心鬥角,比朝堂上的爾虞我詐還要殺人於無形。若不是雙兒有此奇遇,隻碰善良懵懂的長女便要蒙受此不白之冤了。
宮中,禦書房。
元德帝在禦案上托腮沉思,身後的李稱奇大氣不敢喘一口,聖上自從歸來後,便經常這樣子,也不知道在想什麽,心事深重得讓人不敢揣測,而且……性子似乎變了許多,以前他的笑總是和煦如春風,現在則很少笑了,有時笑,也隻是禮節性的,笑意從不達眼底。
窗口的夕陽下,飛過一群晚歸的倦鳥,元德帝忽地迴過神來,他垂眸,緩緩提筆,親手擬了一道密旨,過程當中多有掙紮停頓,李稱奇垂眸不敢多看。
片刻後,元德帝擱筆,鄭重蓋上了玉璽,命李稱奇去養心殿宣此密旨。
李稱奇恭謹領命,將在禦案上鋪開的明黃色玉軸聖旨緩緩卷起,可當他的目光落在織錦上的四個黑字“三尺白綾”上,頓時嚇得“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聖上三思啊!”
元德帝麵不改色,“你去宣便是,朕隨後便到。”
李稱奇哆嗦起身,“奴才遵旨。”
他心亂如麻,這怎麽可能,聖上向來仁孝,怎麽可能會賜死自己的生母?如果眼前這人還是聖上,那麽在聖上失蹤那八日究竟發生了什麽事,能讓他性子如此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