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才迴到宋國,突然聽說太子昭又來了,心裏也吃了老大一驚,“這是搞什麽,不是都辦好了嗎?”
高虎就把情況給宋襄公說了一遍。宋襄公拍拍胸口說:“都怪寡人撤軍太早,世子呢放心好了,寡人好事做到底,這就再麻煩我軍出動一次。”先前衛國、曹國、邾國三國一共還有二百戰車,宋國再出二百戰車,一共四百。宋襄公命公子蕩為先鋒,華禦事為合後,自己親自率領中軍,護送太子昭從宋國出發,一路大軍再次攻入齊國境內。
高虎呢作為先軍,守關的齊國將領看到是高虎,就打開城門,迎接大夥兒進入齊國。大軍說著就直接逼近了齊國都城臨淄。
臨淄城門緊閉,宋襄公命令大軍準備攻城器具。
城裏麵公子商人對公子元、公子潘說:“宋軍攻城,一定會驚動百姓。現在宋軍遠道而來,我們可以趁機殺出去,如果僥幸勝了就不說了。萬一失敗我們就散夥,如果我們一直守在這裏,諸侯軍馬到了,我們也就完了。”
公子元和公子潘同意了公子元的意見。看著夜晚到來,幾個人就率自己的人馬一同來劫宋營。
大家也不知道宋營具體情況,幾家人馬都去劫了宋國公子蕩的營寨。公子蕩被敵人打了個暈頭轉向,自己就跑中軍去了。
宋軍大將公孫固聽說前寨被劫,就引軍來救。高虎的軍隊也來接應。城內幾位公子的人馬雖然多,但是各人都是為了自己,作戰也沒有目的,根本沒有統一的指揮,哪裏抵擋得了宋國的大軍。沒有一會兒,就被宋軍殺了個七零八落。
公子元擔心太子昭進城後一定會對付自己,他呢也沒有多想,自己帶上自己的心腹,連夜就跑到衛國避難去了。公子潘和公子商人收拾自己的殘兵就撤迴城內,還來不及關城門,宋軍緊跟後麵,也衝了進來。崔夭為太子昭駕車,一路攻殺進去,太子昭在齊國名聲本來就好,他率領大軍迴來,老百姓是擁護的,所以大軍一路都沒有受到像樣的抵抗。
國懿仲聽說都城已破,太子昭也已經進了城,他呢也就可以出來了,他就招唿起百官迎接太子,和高虎一起擁立太子昭即位,當年為元年,太子昭就是齊孝公。
齊孝公即位後,開始論功行賞,崔夭呢當了大夫,他感激宋國出兵,拿了很多珠寶犒勞宋軍,留宋襄公在齊國玩了五天,當然是彈琴、喝酒、歌舞一陣子,耍高興了宋軍才班師迴國。
這當兒魯國起兵來救齊國,半路上聽說公子無虧身死,太子昭已經即位,隻好折返了迴去。從此齊國和魯國接下了梁子,兩個國家埋下了不和的種子。
太子昭繼位,公子潘和公子商人他倆就把出兵拒絕太子昭的事由全部推到了公子元身上。高虎和國懿仲也知道這幾家人是同謀,但是從大局著想,也就提議齊孝公就別太擴大打擊麵了,單獨隻治了雍巫、豎叼一黨的罪責,把二人的餘黨全部關的關,殺的殺,清除得幹幹淨淨。其他人就都沒有追究。
接下來,齊孝公重新厚葬了自己的父親桓公,還在墳邊為晏娥兒起了個小墳。
齊孝公追究公子無虧和公子元的罪責,公子無虧的母親長衛姬、公子元母親少衛姬和兩個宮中的侍官等幾百人人全部給齊桓公殉葬。
再說宋襄公迴國後,因為平息了齊國的內亂,自己呢就開始有點驕傲了。齊國多大的國家啊,寡人都可以搞定,自己是不是有當盟主的料啊。
人一自滿,就會驕傲,也會迷失自我。他呢就有了想號令諸侯的心思。但是自己國家幾斤幾兩他還是有所了解的,其他大國估計一下了自己也還沒有本事可以搞定,但是小國總得聽我的吧。
宋襄公就象當年的齊桓公一樣,招唿了幾個小國同盟,自個兒當盟主。但是效果不好,小國大多數都不服。其他的大國比如鄭、魯、齊、陳、蔡五國和楚國在齊國地界締結了盟約,宋襄公那個心裏啊,挺不舒服的。
公子蕩對宋襄公說可以借助楚國的力量,我們對楚國表示好意,楚國呢就不會拒絕,到時候咱們和楚國交好,齊國受了主公你的恩惠,對主公也沒有說的,瞅個機會咱們三家聯盟,那主公的地位不就提高了嘛。
宋襄公聽了是這個道理,對楚國也開始了表達了友好,給了楚國很多禮物。楚成王約定宋襄公第二年春天在鹿上這個地方相見一下。
鹿上是齊國的地界,告訴齊侯約會的事情是順理成章的,宋孝公呢也答應了大家一起聚聚。
這年是周襄王十三年春天,宋襄公先到了鹿上,就把盟約的祭祀壇先修建好了,安心等待齊國、楚國的君主。
到了二月初的時候,齊孝公來了。因為宋襄公幫助過齊孝公取得君主的位置,所以他看到了宋孝公,就表現得有點自滿。齊孝公呢因為宋襄公幫助國自己,也就好酒好菜地招待宋國客人。
又過了大概二十來天,楚成王到了。楚成王雖然名號稱了王,但是他的爵位和大家都一樣。宋襄公就定了自己排第一位、齊孝公第二位、楚成王第三位,到了盟約的日期,大家一起登上了祭祀壇。宋襄公也沒有謙讓,沒有管其他的,自己就先把握著牛的角,表示自己地位最高。這當兒楚成王心裏麵就有點不舒服了,他呢也不好說什麽,雖然勉強,但是還是接受了盟誓。
宋襄公又做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然後拿出了案牘,就是盟約書,請楚成王做個簽名,楚成王就請宋孝公先簽,宋孝公呢推托請楚成王先簽,兩個君主都很謙虛,最後請宋襄公先簽,結果宋襄公請楚成王簽,楚成王也不好再推了,再推就是驕傲了。
楚成王拿過盟約書一看,結果簽名那個地方宋襄公早就在第一個位置簽了自己的名字,楚成王看了心裏好笑,這個宋侯也是太不謙虛了,他呢笑了笑就簽了名,把筆給齊孝公,請齊孝公也簽字。
齊孝公因為宋襄公對自己有恩,對自己表現得很托大,加上對待楚國和自己的態度也不一樣,心裏不舒服,就不想簽字,就說:“楚國這樣的大國都簽字了,寡人流離失所,好不容易迴到齊國,現在的齊國幸好社稷還在,大家看得起齊國,寡人心裏都是很高興了,寡人怎麽還敢在盟約書上簽字啊。”
宋襄公認為對齊國有恩,他呢也就沒有說了,就把盟約書收了起來,三個君主在鹿上又喝酒吃肉了幾天,就各自迴國了。
畢竟不知後事如何,請看下迴分解。
高虎就把情況給宋襄公說了一遍。宋襄公拍拍胸口說:“都怪寡人撤軍太早,世子呢放心好了,寡人好事做到底,這就再麻煩我軍出動一次。”先前衛國、曹國、邾國三國一共還有二百戰車,宋國再出二百戰車,一共四百。宋襄公命公子蕩為先鋒,華禦事為合後,自己親自率領中軍,護送太子昭從宋國出發,一路大軍再次攻入齊國境內。
高虎呢作為先軍,守關的齊國將領看到是高虎,就打開城門,迎接大夥兒進入齊國。大軍說著就直接逼近了齊國都城臨淄。
臨淄城門緊閉,宋襄公命令大軍準備攻城器具。
城裏麵公子商人對公子元、公子潘說:“宋軍攻城,一定會驚動百姓。現在宋軍遠道而來,我們可以趁機殺出去,如果僥幸勝了就不說了。萬一失敗我們就散夥,如果我們一直守在這裏,諸侯軍馬到了,我們也就完了。”
公子元和公子潘同意了公子元的意見。看著夜晚到來,幾個人就率自己的人馬一同來劫宋營。
大家也不知道宋營具體情況,幾家人馬都去劫了宋國公子蕩的營寨。公子蕩被敵人打了個暈頭轉向,自己就跑中軍去了。
宋軍大將公孫固聽說前寨被劫,就引軍來救。高虎的軍隊也來接應。城內幾位公子的人馬雖然多,但是各人都是為了自己,作戰也沒有目的,根本沒有統一的指揮,哪裏抵擋得了宋國的大軍。沒有一會兒,就被宋軍殺了個七零八落。
公子元擔心太子昭進城後一定會對付自己,他呢也沒有多想,自己帶上自己的心腹,連夜就跑到衛國避難去了。公子潘和公子商人收拾自己的殘兵就撤迴城內,還來不及關城門,宋軍緊跟後麵,也衝了進來。崔夭為太子昭駕車,一路攻殺進去,太子昭在齊國名聲本來就好,他率領大軍迴來,老百姓是擁護的,所以大軍一路都沒有受到像樣的抵抗。
國懿仲聽說都城已破,太子昭也已經進了城,他呢也就可以出來了,他就招唿起百官迎接太子,和高虎一起擁立太子昭即位,當年為元年,太子昭就是齊孝公。
齊孝公即位後,開始論功行賞,崔夭呢當了大夫,他感激宋國出兵,拿了很多珠寶犒勞宋軍,留宋襄公在齊國玩了五天,當然是彈琴、喝酒、歌舞一陣子,耍高興了宋軍才班師迴國。
這當兒魯國起兵來救齊國,半路上聽說公子無虧身死,太子昭已經即位,隻好折返了迴去。從此齊國和魯國接下了梁子,兩個國家埋下了不和的種子。
太子昭繼位,公子潘和公子商人他倆就把出兵拒絕太子昭的事由全部推到了公子元身上。高虎和國懿仲也知道這幾家人是同謀,但是從大局著想,也就提議齊孝公就別太擴大打擊麵了,單獨隻治了雍巫、豎叼一黨的罪責,把二人的餘黨全部關的關,殺的殺,清除得幹幹淨淨。其他人就都沒有追究。
接下來,齊孝公重新厚葬了自己的父親桓公,還在墳邊為晏娥兒起了個小墳。
齊孝公追究公子無虧和公子元的罪責,公子無虧的母親長衛姬、公子元母親少衛姬和兩個宮中的侍官等幾百人人全部給齊桓公殉葬。
再說宋襄公迴國後,因為平息了齊國的內亂,自己呢就開始有點驕傲了。齊國多大的國家啊,寡人都可以搞定,自己是不是有當盟主的料啊。
人一自滿,就會驕傲,也會迷失自我。他呢就有了想號令諸侯的心思。但是自己國家幾斤幾兩他還是有所了解的,其他大國估計一下了自己也還沒有本事可以搞定,但是小國總得聽我的吧。
宋襄公就象當年的齊桓公一樣,招唿了幾個小國同盟,自個兒當盟主。但是效果不好,小國大多數都不服。其他的大國比如鄭、魯、齊、陳、蔡五國和楚國在齊國地界締結了盟約,宋襄公那個心裏啊,挺不舒服的。
公子蕩對宋襄公說可以借助楚國的力量,我們對楚國表示好意,楚國呢就不會拒絕,到時候咱們和楚國交好,齊國受了主公你的恩惠,對主公也沒有說的,瞅個機會咱們三家聯盟,那主公的地位不就提高了嘛。
宋襄公聽了是這個道理,對楚國也開始了表達了友好,給了楚國很多禮物。楚成王約定宋襄公第二年春天在鹿上這個地方相見一下。
鹿上是齊國的地界,告訴齊侯約會的事情是順理成章的,宋孝公呢也答應了大家一起聚聚。
這年是周襄王十三年春天,宋襄公先到了鹿上,就把盟約的祭祀壇先修建好了,安心等待齊國、楚國的君主。
到了二月初的時候,齊孝公來了。因為宋襄公幫助過齊孝公取得君主的位置,所以他看到了宋孝公,就表現得有點自滿。齊孝公呢因為宋襄公幫助國自己,也就好酒好菜地招待宋國客人。
又過了大概二十來天,楚成王到了。楚成王雖然名號稱了王,但是他的爵位和大家都一樣。宋襄公就定了自己排第一位、齊孝公第二位、楚成王第三位,到了盟約的日期,大家一起登上了祭祀壇。宋襄公也沒有謙讓,沒有管其他的,自己就先把握著牛的角,表示自己地位最高。這當兒楚成王心裏麵就有點不舒服了,他呢也不好說什麽,雖然勉強,但是還是接受了盟誓。
宋襄公又做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然後拿出了案牘,就是盟約書,請楚成王做個簽名,楚成王就請宋孝公先簽,宋孝公呢推托請楚成王先簽,兩個君主都很謙虛,最後請宋襄公先簽,結果宋襄公請楚成王簽,楚成王也不好再推了,再推就是驕傲了。
楚成王拿過盟約書一看,結果簽名那個地方宋襄公早就在第一個位置簽了自己的名字,楚成王看了心裏好笑,這個宋侯也是太不謙虛了,他呢笑了笑就簽了名,把筆給齊孝公,請齊孝公也簽字。
齊孝公因為宋襄公對自己有恩,對自己表現得很托大,加上對待楚國和自己的態度也不一樣,心裏不舒服,就不想簽字,就說:“楚國這樣的大國都簽字了,寡人流離失所,好不容易迴到齊國,現在的齊國幸好社稷還在,大家看得起齊國,寡人心裏都是很高興了,寡人怎麽還敢在盟約書上簽字啊。”
宋襄公認為對齊國有恩,他呢也就沒有說了,就把盟約書收了起來,三個君主在鹿上又喝酒吃肉了幾天,就各自迴國了。
畢竟不知後事如何,請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