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芳的意思很明顯,就是把玉米當作祥瑞上奏給嘉靖,由嘉靖以皇帝的名義推廣,也就是所謂的恩出於上。
李春芳不愧是嘉靖的近臣,一下子就抓到了嘉靖的爽點,嘉靖現在最擔心的是什麽?就是自己的身後之名,自家事自家知,嘉靖自己幹的那些爛事,他自己是很清楚的,他也知道,自己身後恐怕很難有什麽好名聲,所以現在對這種事嘉靖是很在意的。
一旦真的能推廣一種新作物,嘉靖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就會立刻上升,至於什麽大禮議,老百姓根本不在乎,皇帝要認誰當爹與我們何幹?李春芳就是抓住嘉靖這個心理,準備利用嘉靖來推廣此事。
嘉靖現在喜歡祥瑞的心理,實際上也就是對臣子們用災異來勸諫嘉靖的迴應。
宗室和高層官僚獻瑞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而中下層官吏和平民獻瑞是為了升遷。嘉靖時期諸臣乃至百姓紛紛呈獻祥瑞,與嘉靖本人對祥瑞的喜好有著直接關係。嘉靖喜好祥瑞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他想利用祥瑞鞏固自己的統治,二是他因崇奉道教而對祥瑞產生依賴心理。
嘉靖時期頻繁的災異現象,給臣子們攻擊嘉靖提供了絕佳的借口。災異本是自然災害或反常的自然現象,但儒家的天人感應理論卻將災異與君主失德聯係在一起,大臣們往往借此互相攻訐甚至直接攻擊嘉靖。
嘉靖於是大力宣傳祥瑞,既然天降災異可以被解釋為君主失德、民不聊生,那麽天降祥瑞就可以被解釋為天下大治、國泰民安。故此嘉靖大力宣傳祥瑞,來抵消災異對自己的不利影響。
故而很多臣子上疏反對祥瑞,一些臣子甚至痛陳:惑於瑞應,惟以粉飾治象為心。一時諸臣,迎合意旨,紛紛諱飾,具表稱賀,導諛貢媚,相習成風,幾不可勝責。
但是現在朱載坖卻要利用祥瑞,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也是頗有點黑色幽默了。
李春芳思索半晌,才提筆寫下這篇奏疏,高拱等人也紛紛參詳修改,好不容易才覺得差不多了,才交給朱載坖審閱。狀元的文筆就是不一樣。
這封奏疏名為嘉禾獻瑞疏:臣謹按尚書,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此王者之物也!臣有以知今茲之獻實為王者之祥,而瑞應之源固未可一端論也。凡物之卓異稀奇者皆可言瑞,奇而得其正,又瑞之尤者也。禾者邦國之本,嘉者百物之祥。以是表瑞,非奇而正者乎?我皇上法天弘化,本乎心德,製禮作樂,坐致太平。校功比效,則皆卓然之奇跡,諏經定古,則皆粹然之正典。休征時降, 依類托諭。上天純佑,昭然甚明。
瑞在稼穡,以為上孝感應。非珠玉不可食者,比況禁苑之秀,又當雩禱禮成,上天恩賜,豈可輕視,不然何多年不見也?仰承洪眷,上天垂愛,聖德所致,臣當為賀。
陛下崇寬大之體,廣虛受之衷,委任而相得益章,論道而交儆不替。雖深宮內寢,侍禦仆從,亦必如大祭之承,大賓之接,而不敢有一息之懈以肆於內,致上天之垂憐。
朱載坖對李春芳的文筆自然是非常佩服,親自謄抄之後,封裝好。然後令騰祥去請黃錦,李春芳和高拱等人前去西苑求見嘉靖,說明此事。
裕王向嘉靖進獻祥瑞的事情很快傳遍了京師,不少官員都覺得不可思議。對於祥瑞,大部分官員是嗤之以鼻的,不少大明的官吏認為這都是奸佞借以晉身的途徑罷了。
大明曆史上就兩位皇帝喜歡祥瑞,上一位就是成祖皇帝,他之所以喜歡祥瑞,原因也很簡單,一則證明成祖入正大統的合法性, 表明其所作所為光明正大,得天眷顧;二則清除或削弱國內不利於成祖聲譽的論調。
自成祖以後的諸位大明皇帝,對祥瑞都不太感冒,畢竟他們都是正當繼位的,這種所謂祥瑞之說,純屬畫蛇添足,反而會讓自己留下罵名,當然不會這麽幹了。
本來嘉靖剛剛繼位,尚無祥瑞進獻。第一次祥瑞進獻發生在嘉靖七年二月,河南靈寶縣奏:“嘉靖六年十二月十七日,黃河清五十裏。”關於如何迴應此次祥瑞,君臣之間進行了一番爭論,當時在家養病的內閣大學士張孚敬與皇帝有多 封密疏往來,基本可見皇帝和官員的態度,值得詳細考察。
君臣討論的重點有二。一是稱賀問題。按照慣例,祥瑞報告朝廷,禮部請求上表稱賀,但嘉靖直接拒絕,隨後內閣首輔楊一清等人請於奉天門致辭為賀,嘉靖也沒有同意。
嘉靖自述不稱賀的原因是“此本皇天所錫,宗社之福,卿等賢俊,夾輔朕幼人,非朕所致”,將功勞歸於上天和百官。
二是祭祀問題。禮部建議“遣官致祭” 河神,嘉靖同意,但提出要先祭天,再祭河神,他對張孚敬說:“夫上天下地, 神祗則上帝為主,乃君也,故朕欲先答天而次及河神。
在嘉靖執政的前期,對於祥瑞之說還是比較排斥了,地方官吏偶有進獻祥瑞,都會被嘉靖申斥。此時的嘉靖,還真是算得上頗有明君之風,他曾經批複張璁的密疏,談及祥瑞之說。
嘉靖說道:朕聞祥瑞多而怠心生,災異頻而憂勤至,此雖不可不慎,其要則在人君之一心焉,能謹而懼,雖聞瑞而不敢生怠,雖睹變而益加警畏可也。如聞瑞而不以為瑞,是慢神貺也;聞災而不以為災,是不畏天威也。不必以因瑞而 生怠為戒,但當愈加小心可也。
但是隨著嘉靖對玄修的日益沉迷,祥瑞之說也就更加受到重視,嘉靖的喜好當然成為一些人謀求利益的工具,上有所好,下必從之,嘉靖本人對祥瑞之說都深信不疑,那這種祥瑞之風肯定是越發的瘋狂,所以現在進獻祥瑞對於百官來說就等於是奸佞。
李春芳不愧是嘉靖的近臣,一下子就抓到了嘉靖的爽點,嘉靖現在最擔心的是什麽?就是自己的身後之名,自家事自家知,嘉靖自己幹的那些爛事,他自己是很清楚的,他也知道,自己身後恐怕很難有什麽好名聲,所以現在對這種事嘉靖是很在意的。
一旦真的能推廣一種新作物,嘉靖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就會立刻上升,至於什麽大禮議,老百姓根本不在乎,皇帝要認誰當爹與我們何幹?李春芳就是抓住嘉靖這個心理,準備利用嘉靖來推廣此事。
嘉靖現在喜歡祥瑞的心理,實際上也就是對臣子們用災異來勸諫嘉靖的迴應。
宗室和高層官僚獻瑞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而中下層官吏和平民獻瑞是為了升遷。嘉靖時期諸臣乃至百姓紛紛呈獻祥瑞,與嘉靖本人對祥瑞的喜好有著直接關係。嘉靖喜好祥瑞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他想利用祥瑞鞏固自己的統治,二是他因崇奉道教而對祥瑞產生依賴心理。
嘉靖時期頻繁的災異現象,給臣子們攻擊嘉靖提供了絕佳的借口。災異本是自然災害或反常的自然現象,但儒家的天人感應理論卻將災異與君主失德聯係在一起,大臣們往往借此互相攻訐甚至直接攻擊嘉靖。
嘉靖於是大力宣傳祥瑞,既然天降災異可以被解釋為君主失德、民不聊生,那麽天降祥瑞就可以被解釋為天下大治、國泰民安。故此嘉靖大力宣傳祥瑞,來抵消災異對自己的不利影響。
故而很多臣子上疏反對祥瑞,一些臣子甚至痛陳:惑於瑞應,惟以粉飾治象為心。一時諸臣,迎合意旨,紛紛諱飾,具表稱賀,導諛貢媚,相習成風,幾不可勝責。
但是現在朱載坖卻要利用祥瑞,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也是頗有點黑色幽默了。
李春芳思索半晌,才提筆寫下這篇奏疏,高拱等人也紛紛參詳修改,好不容易才覺得差不多了,才交給朱載坖審閱。狀元的文筆就是不一樣。
這封奏疏名為嘉禾獻瑞疏:臣謹按尚書,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此王者之物也!臣有以知今茲之獻實為王者之祥,而瑞應之源固未可一端論也。凡物之卓異稀奇者皆可言瑞,奇而得其正,又瑞之尤者也。禾者邦國之本,嘉者百物之祥。以是表瑞,非奇而正者乎?我皇上法天弘化,本乎心德,製禮作樂,坐致太平。校功比效,則皆卓然之奇跡,諏經定古,則皆粹然之正典。休征時降, 依類托諭。上天純佑,昭然甚明。
瑞在稼穡,以為上孝感應。非珠玉不可食者,比況禁苑之秀,又當雩禱禮成,上天恩賜,豈可輕視,不然何多年不見也?仰承洪眷,上天垂愛,聖德所致,臣當為賀。
陛下崇寬大之體,廣虛受之衷,委任而相得益章,論道而交儆不替。雖深宮內寢,侍禦仆從,亦必如大祭之承,大賓之接,而不敢有一息之懈以肆於內,致上天之垂憐。
朱載坖對李春芳的文筆自然是非常佩服,親自謄抄之後,封裝好。然後令騰祥去請黃錦,李春芳和高拱等人前去西苑求見嘉靖,說明此事。
裕王向嘉靖進獻祥瑞的事情很快傳遍了京師,不少官員都覺得不可思議。對於祥瑞,大部分官員是嗤之以鼻的,不少大明的官吏認為這都是奸佞借以晉身的途徑罷了。
大明曆史上就兩位皇帝喜歡祥瑞,上一位就是成祖皇帝,他之所以喜歡祥瑞,原因也很簡單,一則證明成祖入正大統的合法性, 表明其所作所為光明正大,得天眷顧;二則清除或削弱國內不利於成祖聲譽的論調。
自成祖以後的諸位大明皇帝,對祥瑞都不太感冒,畢竟他們都是正當繼位的,這種所謂祥瑞之說,純屬畫蛇添足,反而會讓自己留下罵名,當然不會這麽幹了。
本來嘉靖剛剛繼位,尚無祥瑞進獻。第一次祥瑞進獻發生在嘉靖七年二月,河南靈寶縣奏:“嘉靖六年十二月十七日,黃河清五十裏。”關於如何迴應此次祥瑞,君臣之間進行了一番爭論,當時在家養病的內閣大學士張孚敬與皇帝有多 封密疏往來,基本可見皇帝和官員的態度,值得詳細考察。
君臣討論的重點有二。一是稱賀問題。按照慣例,祥瑞報告朝廷,禮部請求上表稱賀,但嘉靖直接拒絕,隨後內閣首輔楊一清等人請於奉天門致辭為賀,嘉靖也沒有同意。
嘉靖自述不稱賀的原因是“此本皇天所錫,宗社之福,卿等賢俊,夾輔朕幼人,非朕所致”,將功勞歸於上天和百官。
二是祭祀問題。禮部建議“遣官致祭” 河神,嘉靖同意,但提出要先祭天,再祭河神,他對張孚敬說:“夫上天下地, 神祗則上帝為主,乃君也,故朕欲先答天而次及河神。
在嘉靖執政的前期,對於祥瑞之說還是比較排斥了,地方官吏偶有進獻祥瑞,都會被嘉靖申斥。此時的嘉靖,還真是算得上頗有明君之風,他曾經批複張璁的密疏,談及祥瑞之說。
嘉靖說道:朕聞祥瑞多而怠心生,災異頻而憂勤至,此雖不可不慎,其要則在人君之一心焉,能謹而懼,雖聞瑞而不敢生怠,雖睹變而益加警畏可也。如聞瑞而不以為瑞,是慢神貺也;聞災而不以為災,是不畏天威也。不必以因瑞而 生怠為戒,但當愈加小心可也。
但是隨著嘉靖對玄修的日益沉迷,祥瑞之說也就更加受到重視,嘉靖的喜好當然成為一些人謀求利益的工具,上有所好,下必從之,嘉靖本人對祥瑞之說都深信不疑,那這種祥瑞之風肯定是越發的瘋狂,所以現在進獻祥瑞對於百官來說就等於是奸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