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章 宋國大朝
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作者:紅黑色的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義隆得知眾將返迴,心情大好,下旨讓他們休息一日,然後召開朝會。
第三日,未央宮門,朝中文武陸續進入。
檀道濟看到了沈慶之,“沈帥,多年不見,風采依舊啊!”
沈慶之也很高興,道:“檀帥謬讚,這次相州之戰,檀帥擊破魏軍,聲威大震啊!”
謝晦這個時候從後麵過來道:“二位大帥,這麽早。”
“謝帥!”
“走吧,一同上朝,本將軍可聽聞謝帥這次帶迴來一些好東西。”
謝晦道:“不值一提,不過是一些小物件。”
眾人很快進入了議政殿,很久沒有這麽齊過,劉義隆都心情大好。
首先眾人參拜劉義隆,然後落座,隨後,劉義隆道:“諸位愛卿,今日大朝,朕有一件事要和眾位商議。”
眾人則是麵麵相覷,沒人知道到底是什麽事情,他們都沒有聽到任何風聲,同時,也不知道皇帝到底有什麽重要的事情。
很快,徐麟出列道:“陛下,不知有何要事?”
劉義隆道:“此次魏軍突襲相州,朕有些意外,柏人城突然被攻破,而且之前相州也沒有收到消息,這樣我們很被動,所以朕在檀帥的建議下打算建立哨站,利用信號彈傳遞消息。”
此言一出,餘澋第一個跳出來,道:“陛下,臣覺得此舉不妥,耗費太大,得不償失,還望陛下三思。”
劉義季一直以來對餘澋沒有好印象,認為這個老家夥太摳門,否則,他定然會攻破定襄郡,直逼魏國都城。
見餘澋出來反對,劉義季起身道:“陛下,臣以為餘尚書所言毫無道理,建立哨十分必要,魏軍多以騎兵突擊,所以建立哨站可以快速傳遞消息,臣以為很有必要。”
餘澋也不示弱,道:“既然如此,這建哨站的錢就由秦王殿下出吧。”
劉義季麵色難看,他沒想到這老小子這麽氣人。
看到劉義季不說話,餘澋道:“陛下,今年青州很有可能大旱,周邊的徐州、豫州都有可能被波及,還望陛下早作打算。”
劉義隆沒想到餘澋居然轉移話題,於是他道:“餘卿,現在討論的是建立哨站的事情,其餘事情先放一放。”
餘澋道:“陛下,當以百姓為重。”
劉義隆道:“建立哨站也是為了邊境百姓著想,魏國屢次犯境,如果有哨站及時通報情況,就可以及時做出應對,讓百姓也有反應時間。”
餘澋無奈,隻能說出兩個字,“沒錢。”
劉義隆眼角直抽,你賑災有錢,到了我這就沒錢了嗎?
檀道濟出列道:“餘尚書,邊境百姓屢遭侵擾,有了哨站可以更好的保護百姓。”
劉義季也站出來,“餘尚書,你不了解,臨近草原,那些遊牧部落總是侵擾邊境百姓,每次等到騎兵趕到,他們已經離開,留下的是一片狼藉,很多百姓因此失去性命,難道不值得重視嗎?”
這一點,隻有在邊境鎮守的劉義季更加清楚。
雖然柔然不敢招惹宋國,但是卻放任下麵那些部落去騷擾宋國邊境。
他們也不大規模,少則十幾人,多則百餘人,專門從宋軍相顧不到的地方進入宋國,解決周邊村鎮。
他們也不和宋軍交戰,隻是搶奪物資,比如糧食和過冬衣物,他們隻殺反抗的人,也從不搶女人,這就讓劉義季很頭疼。
劉義季也多次上書,劉義隆也派人和柔然交涉,鬱久閭彥都答應會約束,但是那些部落頂多收斂一下,搶東西不傷人。
其實劉義隆也知道,柔然和宋國不同,柔然可汗頂多約束一下,沒有能力像宋國控製所有部落。
柔然下麵很多小部落也需要生存,可汗庭不提供物資,他們就得想辦法。
魏國建立北方六鎮也是這個原因。
餘澋聽後也眉頭緊鎖,他沒想到會這樣,不過他依舊不希望建立哨站,太費錢。
但是他又不能再說什麽,於是道:“陛下,按照秦王殿下所言,臣認為,在宋國和柔然邊境建立哨站即可,其餘地方還是再等等,看看效果。”
劉義隆很滿意餘澋的態度,雖然餘澋有時候很氣人,但是他是一個好官,掌管戶部,那是掌管整個大宋的錢糧,但是據暗衛暗中調查,餘澋家除了家族的產業,餘澋自己沒有多少私錢,而且從未利用職務之便給予家族便利,這就很難得。
還有,宋國每次和魏國交戰能跟立於不敗之地和餘澋有一部分關係,每次國庫能拿出錢糧都是餘澋省出來的。
劉義隆也不能過分逼迫餘澋,這個老家夥實在在強,萬一逼的他以死勸諫就不好了。
於是,劉義隆道:“好,既然如此,此事由秦王負責,勞教司、工部、將作監、戶部配合,務必要保證不能浪費錢糧。”
“臣等遵旨。”
這件事算是大事,畢竟關係道邊境安全,但是賑災也是大事,於是餘澋道:“陛下,臣以為當在青、徐、豫、兗四周做好準備,一旦發生旱情,可以盡快賑災,以免爆發民亂。”
劉義隆道:“好,戶部和工部立刻派遣官員前往四州,一旦發生旱情,酌情處理。”
“諾。”
劉紹出列道:“陛下,臣有事啟奏。”
劉義隆點了點頭,劉紹道:“陛下,長安、洛陽、建康和城都附近的新作物快要成熟,臣請求準許臣親自帶人收獲。”
劉義隆覺得此時交給太子再合適不過,於是道:“好,太子就負責長安,其他三地派遣東宮官員前往即可。”
“臣遵旨。”
隨後,又有人上奏一些事情,一一解決,然後就退朝了。
很快,戶部、工部、將作監的官員和秦王聚集在議事廳,這裏是六部官員辦公的地方。
“諸位,本王的意思是先實地考察,尤其戶部,畢竟戶部需要出錢,暫時不讓他們了解清楚,恐怕餘尚書又要心疼了。”
餘澋道:“殿下,老臣並不是針對殿下,隻不過不希望陛下浪費錢糧,我大宋需要錢糧的地方太多了。”
第三日,未央宮門,朝中文武陸續進入。
檀道濟看到了沈慶之,“沈帥,多年不見,風采依舊啊!”
沈慶之也很高興,道:“檀帥謬讚,這次相州之戰,檀帥擊破魏軍,聲威大震啊!”
謝晦這個時候從後麵過來道:“二位大帥,這麽早。”
“謝帥!”
“走吧,一同上朝,本將軍可聽聞謝帥這次帶迴來一些好東西。”
謝晦道:“不值一提,不過是一些小物件。”
眾人很快進入了議政殿,很久沒有這麽齊過,劉義隆都心情大好。
首先眾人參拜劉義隆,然後落座,隨後,劉義隆道:“諸位愛卿,今日大朝,朕有一件事要和眾位商議。”
眾人則是麵麵相覷,沒人知道到底是什麽事情,他們都沒有聽到任何風聲,同時,也不知道皇帝到底有什麽重要的事情。
很快,徐麟出列道:“陛下,不知有何要事?”
劉義隆道:“此次魏軍突襲相州,朕有些意外,柏人城突然被攻破,而且之前相州也沒有收到消息,這樣我們很被動,所以朕在檀帥的建議下打算建立哨站,利用信號彈傳遞消息。”
此言一出,餘澋第一個跳出來,道:“陛下,臣覺得此舉不妥,耗費太大,得不償失,還望陛下三思。”
劉義季一直以來對餘澋沒有好印象,認為這個老家夥太摳門,否則,他定然會攻破定襄郡,直逼魏國都城。
見餘澋出來反對,劉義季起身道:“陛下,臣以為餘尚書所言毫無道理,建立哨十分必要,魏軍多以騎兵突擊,所以建立哨站可以快速傳遞消息,臣以為很有必要。”
餘澋也不示弱,道:“既然如此,這建哨站的錢就由秦王殿下出吧。”
劉義季麵色難看,他沒想到這老小子這麽氣人。
看到劉義季不說話,餘澋道:“陛下,今年青州很有可能大旱,周邊的徐州、豫州都有可能被波及,還望陛下早作打算。”
劉義隆沒想到餘澋居然轉移話題,於是他道:“餘卿,現在討論的是建立哨站的事情,其餘事情先放一放。”
餘澋道:“陛下,當以百姓為重。”
劉義隆道:“建立哨站也是為了邊境百姓著想,魏國屢次犯境,如果有哨站及時通報情況,就可以及時做出應對,讓百姓也有反應時間。”
餘澋無奈,隻能說出兩個字,“沒錢。”
劉義隆眼角直抽,你賑災有錢,到了我這就沒錢了嗎?
檀道濟出列道:“餘尚書,邊境百姓屢遭侵擾,有了哨站可以更好的保護百姓。”
劉義季也站出來,“餘尚書,你不了解,臨近草原,那些遊牧部落總是侵擾邊境百姓,每次等到騎兵趕到,他們已經離開,留下的是一片狼藉,很多百姓因此失去性命,難道不值得重視嗎?”
這一點,隻有在邊境鎮守的劉義季更加清楚。
雖然柔然不敢招惹宋國,但是卻放任下麵那些部落去騷擾宋國邊境。
他們也不大規模,少則十幾人,多則百餘人,專門從宋軍相顧不到的地方進入宋國,解決周邊村鎮。
他們也不和宋軍交戰,隻是搶奪物資,比如糧食和過冬衣物,他們隻殺反抗的人,也從不搶女人,這就讓劉義季很頭疼。
劉義季也多次上書,劉義隆也派人和柔然交涉,鬱久閭彥都答應會約束,但是那些部落頂多收斂一下,搶東西不傷人。
其實劉義隆也知道,柔然和宋國不同,柔然可汗頂多約束一下,沒有能力像宋國控製所有部落。
柔然下麵很多小部落也需要生存,可汗庭不提供物資,他們就得想辦法。
魏國建立北方六鎮也是這個原因。
餘澋聽後也眉頭緊鎖,他沒想到會這樣,不過他依舊不希望建立哨站,太費錢。
但是他又不能再說什麽,於是道:“陛下,按照秦王殿下所言,臣認為,在宋國和柔然邊境建立哨站即可,其餘地方還是再等等,看看效果。”
劉義隆很滿意餘澋的態度,雖然餘澋有時候很氣人,但是他是一個好官,掌管戶部,那是掌管整個大宋的錢糧,但是據暗衛暗中調查,餘澋家除了家族的產業,餘澋自己沒有多少私錢,而且從未利用職務之便給予家族便利,這就很難得。
還有,宋國每次和魏國交戰能跟立於不敗之地和餘澋有一部分關係,每次國庫能拿出錢糧都是餘澋省出來的。
劉義隆也不能過分逼迫餘澋,這個老家夥實在在強,萬一逼的他以死勸諫就不好了。
於是,劉義隆道:“好,既然如此,此事由秦王負責,勞教司、工部、將作監、戶部配合,務必要保證不能浪費錢糧。”
“臣等遵旨。”
這件事算是大事,畢竟關係道邊境安全,但是賑災也是大事,於是餘澋道:“陛下,臣以為當在青、徐、豫、兗四周做好準備,一旦發生旱情,可以盡快賑災,以免爆發民亂。”
劉義隆道:“好,戶部和工部立刻派遣官員前往四州,一旦發生旱情,酌情處理。”
“諾。”
劉紹出列道:“陛下,臣有事啟奏。”
劉義隆點了點頭,劉紹道:“陛下,長安、洛陽、建康和城都附近的新作物快要成熟,臣請求準許臣親自帶人收獲。”
劉義隆覺得此時交給太子再合適不過,於是道:“好,太子就負責長安,其他三地派遣東宮官員前往即可。”
“臣遵旨。”
隨後,又有人上奏一些事情,一一解決,然後就退朝了。
很快,戶部、工部、將作監的官員和秦王聚集在議事廳,這裏是六部官員辦公的地方。
“諸位,本王的意思是先實地考察,尤其戶部,畢竟戶部需要出錢,暫時不讓他們了解清楚,恐怕餘尚書又要心疼了。”
餘澋道:“殿下,老臣並不是針對殿下,隻不過不希望陛下浪費錢糧,我大宋需要錢糧的地方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