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隆冷笑道:“看來這個杜充朕是看錯了。”


    劉紹道:“父皇,這個杜充平日表現很是恭謙,而且表現的剛正不阿,否則父皇也不會讓他任禦史大夫,可是他卻是魏國細作,真是令人氣憤。”


    劉義隆有些想不明白,於是道:“紹兒你發現沒有,這個杜充也算是位高權重,這件事也不一定會有大影響,他這麽做,有些得不償失啊!”


    劉紹道:“父皇,人心難測,況且,這個杜充並不聰明,父皇和潘娘娘的對話,知道的人很少,他以這個為借口可不是明智之舉。”


    劉義隆點了點頭,果然,當時那種情況,知道的人真的很少,一旦有人調查必然會查到他的身上,難道作為一個細作能想不到這些嗎?


    劉鑠肯定是想不明白的,相比於帶兵打仗,這種費腦子的他真的不擅長。


    劉義隆道:“如果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魏國授意,或者,魏國有人逼迫他。”


    劉紹眼前一亮,“父皇,兒臣認為第二種可能性大一些,畢竟,作為禦史大夫,那是朝中重臣,魏國不會輕易暴露他,這次可能是魏國逼迫太緊,他才行動的。”


    劉義隆道:“這很有可能,傳令,暗衛全麵監視杜府。”


    “諾。”


    劉義隆還不打算輕易動杜充,因為他還有利用價值,畢竟他可以和魏國聯係,可以通過他誤導魏國,使他們做出錯誤判斷。


    一夜過後,還沒有幾人知道劉義隆已經返迴長安,杜充則叫來心腹商議。


    “大人,看來太子殿下是想等陛下迴來再處置。”


    杜充道:“不能等了,否則夜長夢多,要不是那邊催的緊,我也不想這樣,記得,要將痕跡清除,不要留下把柄。”


    “諾。”


    杜充又道:“我們還得給太子施壓,同時看看能不能發動百姓,逼迫太子做出決定,隻要太子做出決定,就算陛下都無法更改。


    “大人,如今那些大臣還沒反應過來,如果他們反應過來,您會很危險。”


    杜充搖了搖頭道:“無妨,這次本官從頭到尾都沒有參與,隻不過為他們拱火而已,不會查到的。”


    其實杜充並不笨,之所以鋌而走險,就是因為魏國方麵,當初魏國怕杜充出賣,他們將杜充的兒子調換,如今杜家公子是魏國一個平民的孩子,杜公子也被拓跋晃安排人好生照顧。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兒子早就死了,魏國不會為了一個棋子浪費時間的,雖然杜充在宋國是禦史大夫,雖然位高權重,但是依舊無法接觸到核心機密。


    尤其拓跋晃對於宋國將作監十分感興趣,多次派人聯絡杜充,希望能夠得到將作監的消息。


    然而杜充根本無法進入將作監,這個任務無法完成,所以無奈之下,杜充自作主張,利用潘氏的牢騷,挑起太子和世家的爭鬥,擾亂宋國朝堂。


    然而他不知道,這一切根本無法完成,一是劉浚根本沒想過要當皇帝,而且還有一點,他對世家之間的關係沒有太多得了解。


    世家逐利,哪怕親族,一旦威脅到家族利益都可以放棄,世家是不可能因為潘家得罪太子的。


    太子,那可是儲君,未來的皇帝,得罪他,世家是瘋了嗎?


    不過表麵上根本看不出來什麽,畢竟世家能夠存在不是僥幸,世家中不乏聰明人,否則早就被淘汰了。


    像衛家、荀家等底蘊深厚的家族,早就察覺不對,但是他們不動聲色,他們知道,這件事最終還是需要皇帝來處置的。


    太子監國,一些政務處理沒有問題,這次涉及到宗室,還是皇帝的兒子,太子就何難處置,隻能等劉義隆迴來。


    所以,不論杜充派人如何施壓,劉紹都不可能,也沒權力處置這件事。


    杜充如今是當局者迷,他已經被魏國逼迫的走投無路,隻能這樣了。


    杜充派出的心腹去蠱惑一些人,可是他們的動作都在暗衛的監控之下,而且消息源源不斷的傳到了劉義隆那裏。


    劉義隆此時正在和徐麟商議對策,徐麟此時也是很無奈,他覺得,這個杜充真的很愚蠢。


    首先,劉浚是皇子,而且潘氏剛剛晉升元妃,可以看出,皇帝這是告訴所有人,潘氏再不受寵,也是皇妃。


    這就很明顯,劉浚對太子已經沒有威脅,否則,潘氏是萬萬不會晉升元妃的。


    而且,潘家從不染指官場,也就是說,朝中不會有人支持劉浚,那些世家和潘家做生意是因為皇帝,否則他們不會和潘家為伍。


    所以,杜充一開始就選錯了對象。


    又過了三日,劉義符率大隊返迴長安,劉義隆下旨,正式冊封潘氏為元妃,同時,大賀萍沭晉升昭儀。


    這下杜充傻了,這跟他設想的完全不一樣,他本以為劉義隆至少會處罰劉浚,畢竟那些注釋真是很難不讓人瞎想。


    然而杜充不會知道,劉義隆來自後世,對於史書怎麽寫有著自己的想法,他不會刻意去隱瞞什麽,哪怕有人方麵說他是暴君也無所謂,暴君就暴君,他隻在乎家人,在乎劉裕的執念。


    亂世之君,絕對不能仁慈,否則會死的很慘。


    然而,劉義隆並不是嗜殺之人,隻不過是在鞏固皇權而已。


    接著,劉義隆讓暗衛將所有證據整理好,遞交大理寺,大理寺則交給了刑部。


    刑部尚書劉湛親自督辦,很快查證,除了禦史台的兩名官員,其餘並不是杜充同夥,隨後,刑部抓捕了這些官員,然後提交都察院,最後經都察院審核無誤,提交大理寺。


    大理寺正卿朱冕親自審問,麵對如山的鐵證,杜充等人沒有抵抗,一五一十的說出實情。


    大理寺的奏章呈遞到禦書房,杜充等人都以通敵罪、擅謗宗室、禍亂朝堂等罪判以斬刑,並夷三族。


    劉義隆禦筆一揮,蓋上傳國玉璽,批準了大理寺的上奏。


    十日後,一百餘人被斬於長安東市。


    這件事也算是徹底解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黑色的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黑色的風並收藏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