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期間,淩玖和淩伊琦兩人帶領淩風山莊的科技研發部和工業生產部再次獲得技術突破,實現了歐楊風夢寐以求的航空夢。


    由於這裏的地理環境不適合傳統火箭類航空器的發射,淩玖專門為此設計了一款新型航空發射裝置,並為其命名為“宇航輪盤”。


    所謂的“宇航輪盤”其實是基於真空離心加速、電磁發射以及核聚變推進為一體的新型航空器發射係統。這個發射器最終被設計安裝在熊城和伴山鎮之間的深山當中,其外觀就是一個直徑4公裏、寬1公裏的巨大圓盤,但由於其被直立著深埋在地下,在外麵並不能看到它的全貌,隻有一個由重兵把守的地麵建築,建築內除了幾名科研部和工業部的小跟班在這裏輪流值班和指導工作之外,還將目前伴山鎮可以找到的所有航天專業從業者和高學曆人才全都聚集到了這裏,雖然隻有12個人,但卻共同組成了伴山鎮的航空航天局。


    在圓盤內部的巨大空間當中,其主要工作區域就是緊靠圓盤外圍圓周上一個大環直徑4公裏、切麵直徑20米的空心圓環,而這個圓環就是航天器發射的加速軌道。如果要做一個形象比喻的話,那麽“宇航輪盤”就是一個自行車輪,而加速軌道就是這個輪子的內胎,而兩者的不同點在於,輪胎需要向裏麵充氣,而加速軌道卻需要向外麵排氣。


    在進行航空發射的時候,會先將加速軌道內的空氣排空,以達到真空狀態,而後在強大電磁力的推動下,讓小型航天器在加速軌道上循環往複地持續加速,當達到預定發射速度之後,瞬間打開處於圓環切線上的發射口,將航天器拋射出去。


    往往航天器需要在軌道內運行幾百圈才能達到發射速度,而在電磁加速下,航天器理論上的最大發射速度可以達到10公裏每秒。航天器發射到一定高度之後,核聚變發動機同步開啟,而此時隻需要提供很少的動力就可以讓航天器達到預定軌道。


    這種新型發射方式的最大優點就是簡單粗暴,但缺點就是無法載人。而現階段的伴山鎮對於載人航天的需求倒不是很大,之所以急著發展航天產業,主要是歐楊風想要實現通信自由。


    雖然可以采取建立通信基站的方式來實現目的,但由於喪屍的威脅依然存在,在安全區域內倒還可行,但是一旦出省、出區的話,基站的建立和後期維護成本就會極速增加,總不能為了一個基站就派一個小隊看守吧。


    而有了通信衛星之後,實現全球通信都不再是夢想,今後的作戰當中,便可以在東北大區輕鬆指揮西南方向上的作戰了。


    在現階段,“宇航輪盤”主要發射的隻有通信衛星、間諜衛星以及氣象衛星,但歐楊風也曾想過,今後也許可以在外太空部署一些天基武器,用於對大規模的喪屍集群進行集中打擊,想必絕對是一款大殺器。


    通過科技的迅猛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新型農業、工業、軍事、民生等各個領域的同步發展,但雖然伴山鎮在科技水平上領先末世之前至少50年,但與此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


    在城市建設方麵,伴山鎮在保持現有規模的同時,周圍再次發展出大大小小上百個幸存者基地,各個基地之間通過自由貿易、到工廠打工或者外出清剿殘餘喪屍等方式維持自身發展,雖然文明程度以及城市規模遠不及伴山鎮,但總比始終活在喪屍的陰影之下要幸福的多。


    到目前為止,整個a市已經完全實現了電氣化,但a市之外能用的起電的也隻有各個市內為數不多的幾家大型幸存者基地,很多普通幸存者依然生存在溫飽線附近。隨著多支遠征隊的外出作戰,將a市和伴山鎮的強大也傳播了出去,於是,東北大區各地的幸存者慕名而來,對於他們而言,能夠加入伴山鎮是一種幸福、一種榮譽,但即便無法加入,能夠在a市獲得一席之地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經過一段時間的瘋狂擴張,a市當前人口已經突破了100萬,而伴山鎮上登記在冊的正式居民也達到了70萬,這也讓管理層再次提高了人口準入的標準。例如,每天限定進入a市的人員數量或者直接關閉城門、外來人員想要進入伴山鎮必須繳納1枚2級晶核並上交武器、對無家可歸者進行集中收容。通過製度的規定,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人口過剩帶來的負麵問題。


    解決了人口問題之後,歐楊風再次對幾大軍團進行了一次調整。


    由於戰鬥人員的增長,歐楊風決定將十大兵團改名並擴編為十一個軍團,每個軍團編製3萬到4萬人,每個軍團下設3個團,每個團下設依次為10個大隊、10個小隊和10個班;同時,對各軍團駐地、軍團長人選以及序列做出了一定調整。


    其中,第一軍團軍團長為陸仁甲,駐防j市臨海鎮;第二軍團軍團長為許不允,駐地伴山鎮;第三軍團軍團長為馬依依,駐地熊城;第四軍團軍團長為黃金安,駐地鋼鐵城;第五軍團軍團長為花臂華南天,駐地伴山鎮;第六軍團軍團長為周猛,駐地伴山鎮;第七軍團軍團長為瘦子朱金寶,駐地熊城;第八軍團軍團長為大壯吳迪,駐地鋼鐵城;第九軍團軍團長為蘇至柔,駐地熊城;第十軍團軍團長為梅贇,駐地鋼鐵城。


    至於第十一軍團自然就是鄭輝的蛟龍旅。


    在征求了鄭輝的意見之後,歐楊風決定將蛟龍旅全盤接納進伴山鎮,並保留蛟龍旅的稱號,整編成為伴山鎮的第十一軍團,接受歐楊風的領導。加入之後,蛟龍旅隻保留5萬常規軍事力量,駐地就在之前的山海基地,所需物資同其他軍團一樣由伴山鎮供給;其餘3萬餘人則留在伴山鎮,按照在冊居民的待遇按等級發放身份證件並參與城市建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異屍國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鍋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鍋淨並收藏異屍國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