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一事大事化小之後,李林甫竟然就那麽放過了李適之,再沒出手,還把與李適之交好的表妹夫韋堅擢升為刑部尚書。隻是他也解除了韋堅所有使職,再不讓韋堅插手國家財政與稅收一事。


    韋堅為此對李林甫甚是不滿,但因其位高權重,又是姻親,便不好表麵上說什麽,隻好背地裏抱怨。


    他將滿腹抱怨傾訴的對象,便是太子和邊將皇甫惟明。


    皇甫惟明為河西、隴右節度使,天寶四載曾於邊境大破吐蕃,有赫赫軍功在身。李隆基越年老,對軍功便越是推崇,更有扶持邊將與宰相互為平衡的想法,大喜之餘便命皇甫惟明於天寶五載正月迴朝獻捷。


    皇甫惟明為人耿直,早在太子是忠王的時候便是其部下且與之相交,又是韋堅故舊,對李林甫也早有不滿。他隻恨自己常在邊關,不能為國除去這個奸相,便一見到李隆基,就要說李林甫的不是,當著李林甫的麵也不放過。


    李隆基還不想罷免這個讓他省心順意的宰相,便從不應承,也不攔著他說,還時不時地與蕭江沅和李林甫眼神交流。一看到李林甫不得不微笑以對的一張老臉,他就忍不住笑出聲來。


    每當皇甫惟明說得過分時,蕭江沅就會清清嗓子。


    皇甫惟明對蕭江沅既尊敬也關心:“蕭將軍莫不是受了風寒?”


    蕭江沅:“……”


    李隆基頓時哈哈大笑起來。


    皇甫惟明:“???”


    李林甫淡淡地掃了皇甫惟明一眼,便看向了蕭江沅你看我被罵得這麽慘,忍心讓我不出手麽?


    蕭江沅卻沒有看李林甫,而是在垂眸思忖。兩鎮節度使掌握了整個大唐邊境五分之一的兵力,如今大唐士兵又正在從府兵製向募兵製過度,對將領的依附越來越強,節度使的權力也越來越大,而皇甫惟明此人又早年便與太子交好……


    她不知道太子與皇甫惟明之間是深厚還是君子之交,故而也遲遲無法斷定,他們的這種關係,對李隆基來說究竟是福是禍。


    韋堅已經失了實權,倘若李林甫想再對付皇甫惟明,似乎並無不可,隻是李林甫一出手,便容易下手太狠,蕭江沅卻不想置皇甫惟明於死地。畢竟皇甫惟明是個良將,蕭江沅也隻是想削弱他的些許兵權,分離他與太子之間的關係,以保障李隆基的權位與安全。


    她正要好好想想如何處理此事,事態的發展卻急轉直下,由不得她。


    上元節剛過,禦史中丞楊慎矜便上書彈劾韋堅、皇甫惟明於上元夜聚首於景龍觀中,字字斥責韋堅身為外戚,不應與邊將過從甚密。


    這道奏疏事關重大,蕭江沅不能不上呈給李隆基。見李隆基看完隱怒不發,她便主動請求調查,卻不想調查的結果很不樂觀上元夜,韋堅不僅真的與皇甫惟明相聚於景龍觀,在那之前還與出遊的太子會麵,交談了片刻。


    在李隆基和太子之間,蕭江沅自然是選擇李隆基的,便沒有任何隱瞞。


    李隆基立即召喚常參官們商討此事:“一個是尚無登基希望的中年太子,一個是外戚與能臣,再加上一個手握重兵的大將……”


    聽李隆基聲音越來越沉,李林甫立即跪道:“啟稟聖人,老臣有罪!民間早有傳言,說皇甫將軍此番迴京,便是企圖擁立太子。可皇甫將軍曾中傷於老臣,老臣深恐將此事道出,有公報私仇之嫌,便一直隱忍不說。卻不想老臣為了自己的名聲,竟險些釀成大錯!還望聖人降罪!”


    盡管韋堅和皇甫惟明真的在景龍觀交談過,韋堅在那之前也確實見過太子,也不代表他們三人真有圖謀不軌的想法和作為。但李隆基自己就是靠政變登上了皇位,這個陣容他再熟悉不過。他寧可多想也不要放過,便當即下令將韋堅和皇甫惟明雙雙下獄,交由禦史台審理。


    “至於東宮……”李隆基遍觀殿內眾臣,最終看向了身邊最近的蕭江沅,“還是將軍替我去問問吧。”


    蕭江沅已經數年沒有來過東宮了,這裏的殿宇景致一切如舊,和當初廢太子李瑛居住時沒什麽不同。


    對於蕭江沅突然的親自到訪,太子看似平靜,有些遊移的目光卻暴露了他內心的不安和警惕。


    太子隱忍,這一點在他小的時候,蕭江沅就看在眼裏。昔年他是皇後養子時,就不曾有任何驕傲放縱,如今成了太子,隻愈發謙遜卑恭,李隆基對此感到舒適而安心,蕭江沅卻不然。她總覺得,人至卑而知榮辱,最易心有不甘,至謙則往往有所圖,就像她本人一樣。


    不同的是,她是自己做出的選擇,太子則多了幾分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畢竟有李隆基這樣嚴苛而敏感的父親,他想平安度日,除此之外也沒別的路可走。


    得知了蕭江沅此行的目的,太子才慌了起來:“是何人如此誅心陷害於我?!阿翁,你看著我長大,當是最了解我的。那晚……那晚我確實與舅兄見過一麵,不過是街上偶遇,拙荊總抱怨舅兄以身為外戚之故,少入東宮見她,我便隻是與舅兄寒暄了這幾句罷了,再無他言!至於舅兄之後去了景龍觀,還見了皇甫將軍,此事若無阿翁,今日我尚不能知!君父健在,我怎敢有如此大逆不道之念想,又哪來的膽量?便是說得難聽直白些,我已為太子,何必多此一舉?!”


    見蕭江沅淡淡地站著,並沒有因為自己的言談而有所動搖,太子愈發急道:“阿翁,父親不信我也就罷了,他是皇帝,理應如此,我身為兒臣,不敢不忠不孝,也沒有什麽不能理解的,可是阿翁,就連你也不相信我麽?”


    蕭江沅身為天子近宦,有時候是不能有自己的態度的,所以麵對太子看似委屈的質問,她隻能付之無奈一笑。她知道自己的不予置否並不能滿足太子,故而緊接著便似不經意地道:“聽聞殿下這裏有一位名為‘李輔國’的宦官?”


    進入東宮以來,她一直沒有看到靜忠的身影。她曾以為太子是為了某種原因,故意在她乃至李隆基眼底藏匿靜忠,眼下便更確定了這種猜測。那原因或許與李隆基有關,或許也正是太子提拔靜忠,甚至賜名的那一個。無論怎樣,這都說明太子並無表麵上那般,對李隆基恭謹順從。


    此事可大可小,畢竟每個子女都可能與父母產生各式各樣的分歧,李隆基不喜歡的靜忠,沒準就真投了太子的眼緣。隻是天家父子終究與臣民不同,天子和太子甚至從一開始,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敵人。


    太子若隻是有自己的一點小主意,這自然沒什麽,但主意若大了,對於李隆基來說,就不是什麽好事了。


    她如今點明李輔國的存在,一則是想讓太子知道,他的動作不論大小,李隆基都知道,隻是念在父子之情,懶得放大處理,即便此番出了這樣的大事,李隆基也給了他機會;二則,她也想看看李輔國對於太子來說,究竟算什麽。


    卻見太子隻是微愣了一下,便毫不猶豫地派人把李輔國喚到人前,笑道:“便是他了。阿翁可覺得眼熟?正是昔日的靜忠,聽聞他是阿翁的徒弟,想必能力超群,雖不知犯了什麽過錯,但人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我亦不敢委屈了阿翁這唯一的弟子。”


    李輔國比靜忠多了一些沉穩與陰鬱,身量也結實了許多。他雖是一身通貴的緋袍,看起來卻要比那些青衣宦官更要恭敬。他始終沒有抬眼,麵色也是淡淡,竟仿佛從未認識過蕭江沅。


    對於太子近乎拋棄的舉動,他也沒有任何恐慌和怨憤。


    蕭江沅卻對這個反應很滿意:“李內侍早已出師,不是老奴能教得了的了,既已入了東宮,便是殿下的人,生殺予奪皆由殿下。殿下想用誰都可以,誰叫殿下是大唐的太子、聖人的親子呢?聖人縱然不喜李內侍,也會看在殿下的麵子上,放他一馬的,請殿下放心。”


    太子如何真能放心:“那……景龍觀一事,父親打算如何處置我?”


    “老奴隻有一句話,太子是國本,是聖人寄予厚望的兒子。”


    “我相信父親,也相信阿翁。”太子鄭重拱手,“還請阿翁轉告父親,兒自知瓜田李下,不敢乞求父親的信任和原諒,願意自行軟禁,不與外人通一言一語,直至真相水落石出,以證清白!”


    以退為進,壯士斷腕。這既是變相放棄了韋堅和皇甫惟明,也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都交到了李隆基手裏。雖然冒險,卻是最能觸動李隆基的反應。


    見太子如此敏銳機警又毅然決然,蕭江沅淺笑迴禮,就此告辭。


    太子特意派了李輔國來送她一程,她沒有拒絕,隻是一路上都沉默,還是臨到宮門的時候,才聽李輔國低低開口道:


    “師父……”


    這個稱唿,也許久沒有聽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唐絕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蔚微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蔚微藍並收藏盛唐絕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