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對於張義還是有些了解的,對方既然能如此說,就一定能把事情辦好。當即就去門外叫了一名夥計,把事情交辦了下去。
等送走那人,小六眼中含笑的看著張義:“聽說你現在金屋藏嬌了?”
張義白了對方一眼:“你都知道了還問,是想故意看我的笑話?”
小六搖了搖頭:“沒那個意思,隻是這事比較麻煩。那些規矩啥的,我就不提醒你了,反正你也知道。我隻是想說,你最好能把那位勸說迴去,否則日後被那些文官大臣知道了,整個曹家都討不了好。”
張義對此也是頭疼不已,要說女朋友不遠千裏來找自己,自己應該開心才是。隻是,想到日後將要麵臨的麻煩,他無論如何也開心不起來。
就在他胡思亂想的時候,小六繼續說道:“我再送你個小道消息,據說曹家這次把司使坑的不輕。”
“哦?司使?坑他什麽?”
稍後,張義聽完國舅爺咆哮皇城司的事情,也是忍不住朗聲大笑。
小六則瞪了對方一眼:“虧你還笑的出來,可別怪我沒提醒你,司使未必敢對曹家如何。但很有可能把這筆賬記在你的頭上,等日後找到機會,他老人家收拾你的時候,你可別哭著求饒。”
張義會意的點了點頭,自古以來太監這種生物,多數都是小心眼的。老太監自然不會例外,自己恐怕還真要小心應對才是。
二人又說了些閑話,張義這才領著傅家兄弟走出綢緞莊。
晚間,沒藏赤地再次登門。
“兄弟,都打聽清楚了。”
張義也不追問,一邊給對方斟茶,一邊等待下文。
隻聽沒藏赤地說道:“要說事情,還是因為涼州而起。這次拓跋宏不是損失了一萬將士嗎?朝廷在得到消息後,就有人上書諫言。說是那些將士不能白白死了,必須給報複迴來。”
“那有沒有說,要怎麽報複?”張義慵懶的靠在椅子上,裝作很隨意的樣子。
沒藏赤地搖了搖頭:“倒是說了幾個地方,隻是究竟選哪一處,目前還沒有定論。”
張義蹙眉看向對方,試探著問道:“哥哥,有沒有可能阻止朝廷用兵啊?再不濟,也要秘密進行,絕不能大張旗鼓的。”
“怎麽了?為那一萬將士報仇不是應該的嗎?”沒藏赤地詫異於小兄弟的反應。
張義失望的搖了搖頭:“大哥,你就沒往深遠的想想?拓跋將軍是怎麽死的?是因為想去宋人那裏打草穀。這擺不到明麵上說,也不能擺在台麵上。他幹的這件事叫做擅挑邊釁,你懂不懂?現如今,宋國沒有追究也就罷了,一旦追究此事,你可不要忘了,邊關的榷場可還開著呢,萬一惹惱了宋國,人家把榷場一關。你覺得咱們能落得什麽好處,得有多大損失?那些個靠榷場賺錢的達官貴人,心裏又會怎麽想?”
沒藏赤地這才明白對方反對的原因,思來想去也覺得有些道理。
“兄弟,你這些話應該對我大伯說,而是不是對哥哥我說。”
張義輕哼一聲:“哼,你可拉倒吧。小弟就不信朝廷那些人看不到其中的利害,隻是他們不好說出口而已。畢竟牽扯到一萬將士的性命,誰要是敢出來勸阻,會輕易被人弄個投降賣國的罪名。”
“大義壓人?”沒藏赤地略一思忖,就試探著說道。
張義點了點頭:“差不多吧,有了為死難將士報仇這杆大旗,很多人就不好,也不敢再反駁了。”
說到這裏,他又擺了擺手:“管他呢,反正這些都是朝廷的事情,自有那些大官做主。還是說說咱們得安排吧。大哥,你派人繼續盯著朝廷的消息,一旦確定用兵,就立即告訴小弟。到時候,小弟自會讓青木隨軍出征。”
沒藏赤地幾乎是一口答應。
張義見對方答應,也安心不少。隨即就說起了庫賀利讓他進兵部的事情。
讓他沒想到的是,沒藏赤地開始還聽的晶晶有味,可一聽到庫賀利的名字,就連連搖頭。
“兄弟,要是旁人讓你進兵部也就算了,唯獨那個庫賀利卻是不行的。”
“不都是同樣當差嗎?這有……。”
不等劉奇把話說完,沒藏赤地就出言打斷:“你知道出兵報複的主意是誰出的嗎?就是那個庫賀利!正如你說的那樣,他就是那個用大義壓人的官員,甚至還鼓動一幫想不明白內情的,跟著一起上書皇帝。”
張義有些反應不過來,當初在酒樓的時候,看庫賀利的言談舉止也算是有些城府的。沒想到這人能幹出這種事情,難道對方就真沒想到事後如何收場嗎?
這時,沒藏赤地又繼續說道:“剛才哥哥聽了你的分析,大概能猜到庫賀利的想法了。”
張義也不說話,隻等對方的下文。
“這個庫賀利,哥哥還是了解一些的。此人出身貧苦,聽說學問是跟一個到處化緣的老和尚學的。而後就在刑部當了一名小吏,因為其勤勉好學,被上官看上,算是給保舉成了官員。”
沒藏赤地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可是你想想,官場講究的是什麽?可不是勤勞肯幹,那講的是為人處世,講究的是背景靠山。提拔他的官員,在他上位兩年不到的時候,就被人罷黜迴家了。再加上庫賀利不願意,或者說不屑討好旁人。這就導致他終升不上去,現如今四十歲的年紀,隻不過是個從六品的員外郎。俺尋思著,他這次上書的原因,要麽是開竅了,打算用報複宋國這招,去搏一個前程出來。要麽,就真是看不清背後那些事。”
說到這裏,沒藏赤地看向劉奇:“兄弟,這人你最好離他遠點。無論他是如何想的,這次能不能得逞,總之他都已經得罪了一幫人。所以啊,這人別去理他,隻管看著他倒黴也就是了。”
就在二人討論庫賀利的時候,居住在東街一座小院裏的庫賀利,正在桌案上奮筆疾書,打算再上一本,勢必要勸說皇帝出兵,為那些死難將士報仇雪恨。
等送走那人,小六眼中含笑的看著張義:“聽說你現在金屋藏嬌了?”
張義白了對方一眼:“你都知道了還問,是想故意看我的笑話?”
小六搖了搖頭:“沒那個意思,隻是這事比較麻煩。那些規矩啥的,我就不提醒你了,反正你也知道。我隻是想說,你最好能把那位勸說迴去,否則日後被那些文官大臣知道了,整個曹家都討不了好。”
張義對此也是頭疼不已,要說女朋友不遠千裏來找自己,自己應該開心才是。隻是,想到日後將要麵臨的麻煩,他無論如何也開心不起來。
就在他胡思亂想的時候,小六繼續說道:“我再送你個小道消息,據說曹家這次把司使坑的不輕。”
“哦?司使?坑他什麽?”
稍後,張義聽完國舅爺咆哮皇城司的事情,也是忍不住朗聲大笑。
小六則瞪了對方一眼:“虧你還笑的出來,可別怪我沒提醒你,司使未必敢對曹家如何。但很有可能把這筆賬記在你的頭上,等日後找到機會,他老人家收拾你的時候,你可別哭著求饒。”
張義會意的點了點頭,自古以來太監這種生物,多數都是小心眼的。老太監自然不會例外,自己恐怕還真要小心應對才是。
二人又說了些閑話,張義這才領著傅家兄弟走出綢緞莊。
晚間,沒藏赤地再次登門。
“兄弟,都打聽清楚了。”
張義也不追問,一邊給對方斟茶,一邊等待下文。
隻聽沒藏赤地說道:“要說事情,還是因為涼州而起。這次拓跋宏不是損失了一萬將士嗎?朝廷在得到消息後,就有人上書諫言。說是那些將士不能白白死了,必須給報複迴來。”
“那有沒有說,要怎麽報複?”張義慵懶的靠在椅子上,裝作很隨意的樣子。
沒藏赤地搖了搖頭:“倒是說了幾個地方,隻是究竟選哪一處,目前還沒有定論。”
張義蹙眉看向對方,試探著問道:“哥哥,有沒有可能阻止朝廷用兵啊?再不濟,也要秘密進行,絕不能大張旗鼓的。”
“怎麽了?為那一萬將士報仇不是應該的嗎?”沒藏赤地詫異於小兄弟的反應。
張義失望的搖了搖頭:“大哥,你就沒往深遠的想想?拓跋將軍是怎麽死的?是因為想去宋人那裏打草穀。這擺不到明麵上說,也不能擺在台麵上。他幹的這件事叫做擅挑邊釁,你懂不懂?現如今,宋國沒有追究也就罷了,一旦追究此事,你可不要忘了,邊關的榷場可還開著呢,萬一惹惱了宋國,人家把榷場一關。你覺得咱們能落得什麽好處,得有多大損失?那些個靠榷場賺錢的達官貴人,心裏又會怎麽想?”
沒藏赤地這才明白對方反對的原因,思來想去也覺得有些道理。
“兄弟,你這些話應該對我大伯說,而是不是對哥哥我說。”
張義輕哼一聲:“哼,你可拉倒吧。小弟就不信朝廷那些人看不到其中的利害,隻是他們不好說出口而已。畢竟牽扯到一萬將士的性命,誰要是敢出來勸阻,會輕易被人弄個投降賣國的罪名。”
“大義壓人?”沒藏赤地略一思忖,就試探著說道。
張義點了點頭:“差不多吧,有了為死難將士報仇這杆大旗,很多人就不好,也不敢再反駁了。”
說到這裏,他又擺了擺手:“管他呢,反正這些都是朝廷的事情,自有那些大官做主。還是說說咱們得安排吧。大哥,你派人繼續盯著朝廷的消息,一旦確定用兵,就立即告訴小弟。到時候,小弟自會讓青木隨軍出征。”
沒藏赤地幾乎是一口答應。
張義見對方答應,也安心不少。隨即就說起了庫賀利讓他進兵部的事情。
讓他沒想到的是,沒藏赤地開始還聽的晶晶有味,可一聽到庫賀利的名字,就連連搖頭。
“兄弟,要是旁人讓你進兵部也就算了,唯獨那個庫賀利卻是不行的。”
“不都是同樣當差嗎?這有……。”
不等劉奇把話說完,沒藏赤地就出言打斷:“你知道出兵報複的主意是誰出的嗎?就是那個庫賀利!正如你說的那樣,他就是那個用大義壓人的官員,甚至還鼓動一幫想不明白內情的,跟著一起上書皇帝。”
張義有些反應不過來,當初在酒樓的時候,看庫賀利的言談舉止也算是有些城府的。沒想到這人能幹出這種事情,難道對方就真沒想到事後如何收場嗎?
這時,沒藏赤地又繼續說道:“剛才哥哥聽了你的分析,大概能猜到庫賀利的想法了。”
張義也不說話,隻等對方的下文。
“這個庫賀利,哥哥還是了解一些的。此人出身貧苦,聽說學問是跟一個到處化緣的老和尚學的。而後就在刑部當了一名小吏,因為其勤勉好學,被上官看上,算是給保舉成了官員。”
沒藏赤地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可是你想想,官場講究的是什麽?可不是勤勞肯幹,那講的是為人處世,講究的是背景靠山。提拔他的官員,在他上位兩年不到的時候,就被人罷黜迴家了。再加上庫賀利不願意,或者說不屑討好旁人。這就導致他終升不上去,現如今四十歲的年紀,隻不過是個從六品的員外郎。俺尋思著,他這次上書的原因,要麽是開竅了,打算用報複宋國這招,去搏一個前程出來。要麽,就真是看不清背後那些事。”
說到這裏,沒藏赤地看向劉奇:“兄弟,這人你最好離他遠點。無論他是如何想的,這次能不能得逞,總之他都已經得罪了一幫人。所以啊,這人別去理他,隻管看著他倒黴也就是了。”
就在二人討論庫賀利的時候,居住在東街一座小院裏的庫賀利,正在桌案上奮筆疾書,打算再上一本,勢必要勸說皇帝出兵,為那些死難將士報仇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