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現在還有選擇麽?”
孫可望心裏很清楚,打從自己登上皇位那一刻起,就沒有選擇了。現在,就算是主動放棄皇位,到最後,王昊還是不會放過自己。
自古以來,投降的帝王沒有一個能得到善待的。
想想那李煜李後主。
雖然趙匡胤沒殺李煜,但是等到趙光義稱帝,卻將李煜的老婆小周後當眾臨幸,並畫成春宮圖。
如圖所示:
……
(備注:圖片因不合規而不能顯示。)
……
之後,李煜又因為憤而寫下了那首《虞美人》,而被趙光義認為是思念故國,賜與一杯毒酒殺害。
而現在,孫可望也是騎虎難下。
卻聽汪兆齡又道:“陛下不僅是因為帝位而難以得到王昊的善待,還有一件事,更是觸了王昊的逆鱗!”
“何事?”孫可望問道。
“苛待百姓。”
汪兆齡道“王昊善待百姓,曾經致信李自成和咱們的先皇,在內戰之中不可屠殺和劫掠百姓。
先皇亦因此而有所忌憚。
而咱們這次反攻成都,卻一路劫掠,還抓了數萬青壯充當攻城死士,如此行事,就算投降王昊,也必然會遭到清算。”
“那些都是李雙喜的人幹的啊!”
孫可望道:“都是李雙喜派他的部將劉汝魁幹的。”
“但是,你才是陛下。”
汪兆齡道:“最後做決定的,還是陛下你啊!微臣也曾多次勸諫陛下,奈何陛下就是不聽。
陛下你想想,那李雙喜何許人也?
他的軍師顧君恩更是狡詐如狐!
李雙喜先是慫恿陛下稱帝,接著又劫掠百姓並強抓青壯士攻城,其目的,就是要讓陛下你將王昊往死裏得罪。
從而徹底斷了陛下的退路,不得不與他李雙喜綁在一起,一條道走到黑。更何況……”
“何況什麽?”
“何況李雙喜所掌握的兵力還多於陛下,難保李雙喜不是用陛下來做墊腳石,從而達到……最終讓他掌控巴蜀的目的。”
“真是卑鄙!”
孫可望低聲罵了一句。
又問:“那麽,朕當如何應對?”
“自然是拚盡全力,與李定國一戰。”
汪兆齡道:“若是能在王昊的乾軍大舉進入巴蜀之前打敗李定國,便可以奪迴劍閣,死守劍門關。
劍門關乃天下第一的的險關,自古以來從未被攻破過。陛下若是能打敗李定國並奪迴劍門關,則依舊可以在這巴蜀之地偏安於一隅。”
“若是敗於李定國呢?”孫可望問道。
“那就退往雲南和貴州。”
汪兆齡道:“雲貴之地多山,峰高而穀深,崇山峻嶺延綿達數千裏。若果真敗於李定國,可退入雲貴,徐圖後計。”
聽了汪兆齡的這番話,孫可望終於下定了決心。
遂主動放棄攻打成都。
帶著八萬人馬進軍德陽,與此同時,又飛馬傳訊給艾能奇,讓艾能奇率殘部前來與自己會師。
兩天之後,孫可望與艾能奇在德陽城外三十餘裏處相會,然後,合兵一處,共攻德陽。
……
再說李定國一方。
此前,李定國從成都迴到漢中調兵,適逢王昊讓陳永福送來兩萬乾軍,並傳旨任命李定國為四川總督。
李定國欣然接受。
然後,便以徐以顯為軍師,親率五萬人馬自陳倉古道入蜀。由於事先安排了白文選和馮雙禮駐守劍閣和劍門關。李定國的軍隊得以順利入關。
隨後,仍以白文選領兩萬人馬駐守劍閣和劍門關,而李定國和陳永福、馮雙禮等人,則一路急進,連破數關,並順利攻下了德陽。
打得艾能奇的軍隊死傷過半,亡命逃竄。
……
攻下德陽之後。
軍師徐以顯便對李定國道:“劉文秀將軍死守成都,孫可望攻之不下。如今,孫可望聽說咱們入蜀,必然會率軍前來決戰。
因此,依屬下之見,咱們完全可以在德陽休整,養精蓄銳,待敵來攻,此乃……以逸待勞也。”
李定國覺得有理。
遂不忙著出兵成都,而選擇在德陽城外休整,並在德陽城外十裏處布下陣地。
……
數日之後,孫可望率十萬大軍趕到。
李定國僅率三萬人馬出城迎敵。
在兩軍相距數裏時,就都不約而同地停了下來,然後各自擺出戰鬥陣形,做好戰鬥準備。
期間,孫可望舉起千裏眼察看敵情,見到李定國隻帶了三萬人馬,便對左右笑道:
“論武藝,自我二弟天下無敵!
但是,論用兵之法,終究還是差了一些。自古以來,就有“驕兵必敗”的說法。縱然是獅子搏兔,亦用全力。
可是,你們看我那二弟,他分明有六萬人馬,卻隻派三萬出戰,想以三萬對戰朕的十萬大軍,這未免也太托大了一些。”
楊畏知、李雙喜等人聞言,紛紛大拍馬屁,高喊“陛下聖明”。
唯有吃過虧的艾能奇道:
“我二哥天下無敵!
而且,二哥手下還有兩萬乾軍,裝備精良,戰力強橫,咱們絕不可輕敵。若是咱們輕敵,驕兵必敗說就不是他,而是咱們。”
說罷,便指了指兩軍中間的那塊地域。接著說道:“你們看看那裏,恐有古怪。”
眾人順著艾能奇的手指方向看去。
但見在李定國的軍城之前,挖了幾條簡單的互相交錯的淺溝。在淺溝的前麵20餘米處,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用沙包壘成的台墩。
這些台墩高的約2米,寬約3米,長約6米,每個台墩上站著6~7名火槍手。
“壕溝和哨塔而已。”
孫可望大笑道:“區區壕溝哨塔,又如何抵擋朕十萬大軍?”
隨後,便下令道:“劉汝魁、袁宗第兩位將軍何在?”
“末將在!”
“朕令劉汝魁為先鋒,帶2萬人馬對賊軍發起進攻。在劉汝魁將軍之後,再由袁宗第將軍領3萬人馬接應!”
“末將遵旨。”
劉、袁兩人聞言,便各自帶領一隊人馬,一前一後向前衝去。
……
李定國這邊,見到對麵的敵軍來攻,李定國並沒有急著應戰。
直到敵軍進入了300米內,才揮了揮手。
隨著李定國這一揮手,5000多名手持線膛槍的乾軍將士,快速地進入那些淺溝……其實是戰壕之中。然後趴在戰壕裏,將手中的線膛槍架在了戰壕邊上。
那些用沙袋壘成的土墩上,也揭開了一些偽裝的草簾,露出了下麵短短的炮口。
也不是什麽先進的火炮。
就是一些沒良心炮。裏麵裝的也不是什麽先進的炮彈。
就是一些硝化棉炸藥包而已。
……
孫可望心裏很清楚,打從自己登上皇位那一刻起,就沒有選擇了。現在,就算是主動放棄皇位,到最後,王昊還是不會放過自己。
自古以來,投降的帝王沒有一個能得到善待的。
想想那李煜李後主。
雖然趙匡胤沒殺李煜,但是等到趙光義稱帝,卻將李煜的老婆小周後當眾臨幸,並畫成春宮圖。
如圖所示:
……
(備注:圖片因不合規而不能顯示。)
……
之後,李煜又因為憤而寫下了那首《虞美人》,而被趙光義認為是思念故國,賜與一杯毒酒殺害。
而現在,孫可望也是騎虎難下。
卻聽汪兆齡又道:“陛下不僅是因為帝位而難以得到王昊的善待,還有一件事,更是觸了王昊的逆鱗!”
“何事?”孫可望問道。
“苛待百姓。”
汪兆齡道“王昊善待百姓,曾經致信李自成和咱們的先皇,在內戰之中不可屠殺和劫掠百姓。
先皇亦因此而有所忌憚。
而咱們這次反攻成都,卻一路劫掠,還抓了數萬青壯充當攻城死士,如此行事,就算投降王昊,也必然會遭到清算。”
“那些都是李雙喜的人幹的啊!”
孫可望道:“都是李雙喜派他的部將劉汝魁幹的。”
“但是,你才是陛下。”
汪兆齡道:“最後做決定的,還是陛下你啊!微臣也曾多次勸諫陛下,奈何陛下就是不聽。
陛下你想想,那李雙喜何許人也?
他的軍師顧君恩更是狡詐如狐!
李雙喜先是慫恿陛下稱帝,接著又劫掠百姓並強抓青壯士攻城,其目的,就是要讓陛下你將王昊往死裏得罪。
從而徹底斷了陛下的退路,不得不與他李雙喜綁在一起,一條道走到黑。更何況……”
“何況什麽?”
“何況李雙喜所掌握的兵力還多於陛下,難保李雙喜不是用陛下來做墊腳石,從而達到……最終讓他掌控巴蜀的目的。”
“真是卑鄙!”
孫可望低聲罵了一句。
又問:“那麽,朕當如何應對?”
“自然是拚盡全力,與李定國一戰。”
汪兆齡道:“若是能在王昊的乾軍大舉進入巴蜀之前打敗李定國,便可以奪迴劍閣,死守劍門關。
劍門關乃天下第一的的險關,自古以來從未被攻破過。陛下若是能打敗李定國並奪迴劍門關,則依舊可以在這巴蜀之地偏安於一隅。”
“若是敗於李定國呢?”孫可望問道。
“那就退往雲南和貴州。”
汪兆齡道:“雲貴之地多山,峰高而穀深,崇山峻嶺延綿達數千裏。若果真敗於李定國,可退入雲貴,徐圖後計。”
聽了汪兆齡的這番話,孫可望終於下定了決心。
遂主動放棄攻打成都。
帶著八萬人馬進軍德陽,與此同時,又飛馬傳訊給艾能奇,讓艾能奇率殘部前來與自己會師。
兩天之後,孫可望與艾能奇在德陽城外三十餘裏處相會,然後,合兵一處,共攻德陽。
……
再說李定國一方。
此前,李定國從成都迴到漢中調兵,適逢王昊讓陳永福送來兩萬乾軍,並傳旨任命李定國為四川總督。
李定國欣然接受。
然後,便以徐以顯為軍師,親率五萬人馬自陳倉古道入蜀。由於事先安排了白文選和馮雙禮駐守劍閣和劍門關。李定國的軍隊得以順利入關。
隨後,仍以白文選領兩萬人馬駐守劍閣和劍門關,而李定國和陳永福、馮雙禮等人,則一路急進,連破數關,並順利攻下了德陽。
打得艾能奇的軍隊死傷過半,亡命逃竄。
……
攻下德陽之後。
軍師徐以顯便對李定國道:“劉文秀將軍死守成都,孫可望攻之不下。如今,孫可望聽說咱們入蜀,必然會率軍前來決戰。
因此,依屬下之見,咱們完全可以在德陽休整,養精蓄銳,待敵來攻,此乃……以逸待勞也。”
李定國覺得有理。
遂不忙著出兵成都,而選擇在德陽城外休整,並在德陽城外十裏處布下陣地。
……
數日之後,孫可望率十萬大軍趕到。
李定國僅率三萬人馬出城迎敵。
在兩軍相距數裏時,就都不約而同地停了下來,然後各自擺出戰鬥陣形,做好戰鬥準備。
期間,孫可望舉起千裏眼察看敵情,見到李定國隻帶了三萬人馬,便對左右笑道:
“論武藝,自我二弟天下無敵!
但是,論用兵之法,終究還是差了一些。自古以來,就有“驕兵必敗”的說法。縱然是獅子搏兔,亦用全力。
可是,你們看我那二弟,他分明有六萬人馬,卻隻派三萬出戰,想以三萬對戰朕的十萬大軍,這未免也太托大了一些。”
楊畏知、李雙喜等人聞言,紛紛大拍馬屁,高喊“陛下聖明”。
唯有吃過虧的艾能奇道:
“我二哥天下無敵!
而且,二哥手下還有兩萬乾軍,裝備精良,戰力強橫,咱們絕不可輕敵。若是咱們輕敵,驕兵必敗說就不是他,而是咱們。”
說罷,便指了指兩軍中間的那塊地域。接著說道:“你們看看那裏,恐有古怪。”
眾人順著艾能奇的手指方向看去。
但見在李定國的軍城之前,挖了幾條簡單的互相交錯的淺溝。在淺溝的前麵20餘米處,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用沙包壘成的台墩。
這些台墩高的約2米,寬約3米,長約6米,每個台墩上站著6~7名火槍手。
“壕溝和哨塔而已。”
孫可望大笑道:“區區壕溝哨塔,又如何抵擋朕十萬大軍?”
隨後,便下令道:“劉汝魁、袁宗第兩位將軍何在?”
“末將在!”
“朕令劉汝魁為先鋒,帶2萬人馬對賊軍發起進攻。在劉汝魁將軍之後,再由袁宗第將軍領3萬人馬接應!”
“末將遵旨。”
劉、袁兩人聞言,便各自帶領一隊人馬,一前一後向前衝去。
……
李定國這邊,見到對麵的敵軍來攻,李定國並沒有急著應戰。
直到敵軍進入了300米內,才揮了揮手。
隨著李定國這一揮手,5000多名手持線膛槍的乾軍將士,快速地進入那些淺溝……其實是戰壕之中。然後趴在戰壕裏,將手中的線膛槍架在了戰壕邊上。
那些用沙袋壘成的土墩上,也揭開了一些偽裝的草簾,露出了下麵短短的炮口。
也不是什麽先進的火炮。
就是一些沒良心炮。裏麵裝的也不是什麽先進的炮彈。
就是一些硝化棉炸藥包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