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雲: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這裏寫的就是成都。
成都又名錦城,而附近的那段長江,則被稱為“錦江”。也就是那個徐錦江的“錦江”。
這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古城,據《太平寰宇記》的記載,周太王從梁山遷到岐地,“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此而得名“成都”。
此地盛產美女,很多已婚男士到了這裏,都會後悔結婚太早。
……
時值農曆四月,春未盡,夏已臨。
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
然而,在這美景好畫的季節裏,巴蜀之地的殺伐之聲卻從未斷絕。此時此刻,成都城的城牆上下,殺聲震天,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進攻的一方。
是大西國的第二代皇帝……孫可望。
此前,孫可望在艾能奇和李雙喜的幫助下,趁夜逃離成都,先是去了重慶,然後,在重慶聚兵。
艾能奇、楊畏知、黨守素、袁宗第、劉汝魁等人紛紛率軍來投,不過二十餘日,便聚兵十五萬人。
本想就這樣反攻成都。
不過,李雙喜卻有意見。
在顧君恩的慫恿下,李雙喜對孫可望道:“家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還請大皇子早繼帝位,以安蜀中萬民之心。”
孫可望還有些猶豫,不敢貿然稱帝。
但李雙喜又對孫可望道:“我李雙喜本是大順的太子,那些隨我入蜀的將士,都聽從我的號令。
你若不稱帝,你也就是個皇子身份。
身份與我相同,我的那些舊部將士便隻會聽我的,沒有人會聽你的。要想讓他們也聽你的,你就得比我的身份更高一階。
所以,你唯有稱帝,才能得到我的那些舊部將士的擁戴。而我李雙喜,在你稱帝之後,也會忠心擁戴於你。”
這番話,有點皇袍加身的意味。
甚至帶有濃濃的威脅之意。
讓孫可望不得不考慮即位稱帝的事。
因為如果孫可望不答應稱帝,就得不到李雙喜這幫人的擁護,如果得不到李雙喜他們的擁護,他孫可望就算將所有支持他的兵力統合起來,也才隻有6萬多人。
這麽點人馬,不僅打不敗李定國和劉文秀,甚至還可能被李雙喜直接吞並。
同時,孫可望心裏也明白,李雙喜這樣做,是想斷他孫可望的退路。因為隻有孫可望稱帝了,才不會再產生投降王昊的心思,才會頑抗到底。
即位稱帝,竟成了“投名狀”!
隻有他孫可望稱帝了,李雙喜才會放心。
而李雙喜之所以會這樣做,則是因為他數年前曾經兩次受到王昊的羞辱。一次是王昊讓方正化將他打成了豬頭;另一次是王昊捧李岩而貶他李雙喜,在大庭廣眾之下,將他罵得一文不值。
再後來,也就是在一年之前,李雙喜被王昊的軍隊打得一敗塗地,丟了大順在江北的所有基業,不得不跑到四川來過“寄人籬下”的日子。
所以,李雙喜對王昊恨之入骨。
這種情況下,李雙喜自己是不可能投降王昊的。而自己又勢力大不如王昊,所以必須得拉上孫可望墊背!
隻有斷了孫可望投降王昊的可能,才能將哥倆綁在一起,打敗劉文秀和李定國,在這巴蜀臉塞之地建國。
這就是……顧君恩為李雙喜所獻之策。
當然,這隻是顧君恩的謀劃中的第一步,至於將來,還會有多種可能。整個的計劃名叫“雀巢鳩占”。而第一步就是堅定孫可望之心,平定“叛亂”,穩定巴蜀。
於是,在李雙喜的勸說下,孫可望戴上皇冠,披上龍袍,自稱大西皇帝。
封李雙喜和艾能奇分別為左、右大將軍。
然後,便派出艾能奇帶兵5萬,前往攻打江由和劍閣。以期堵死李定國在漢中的軍隊的入川之路。
而孫可望自己,則率軍10萬,前來成都平定“叛亂”。
……
守城的一方,是劉文秀。
劉文秀率兩萬人馬,死守成都城。而之前與劉文秀一起的李定國,因為部屬都在漢中,已經趕迴漢中調兵。
白文選、馮雙禮、劉勝等人,則被分別被安排去奪取並守衛江由、劍閣、劍門關等地的關隘,以確保李定國的軍隊能順利入川。
……
孫可望攻城之時,為了減少傷亡,又派軍隊掃蕩蜀地村莊,強虜青壯男子為攻城先驅,晝夜攻城不停。
大戰二十餘天,死傷軍隊兩萬餘人,被充當攻城先驅的百姓青壯,戰死者更是超過三萬。
不過,成都城的城牆,依舊固若磐石,穩如泰山。
……
人心所向。
守軍雖少,卻得到城內百姓的支持。
百姓們自動組織起巡邏隊,負責城內的治安。還有不少青壯主動投軍,協助守軍守城。
軍民齊心,同仇敵愾。
孫可望連攻二十餘天,死傷累累,不得寸進。
……
這一天,正當孫可望在指揮攻城時,卻見左丞相兼軍師汪兆齡匆匆起來,對孫可望行了一禮道:
“啟奏陛下,剛接到斥候稟報,叛賊李定國率5萬人馬自劍門關入川,與叛賊馮雙禮和白文選會師於江由城外。
右大將軍艾能奇連戰連敗,綿州、江由、德陽盡被叛軍攻陷,現已率殘部退往潼川。”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李定國進軍路線地圖。) ……
孫可望聞言大驚。
趕緊問道:“我四弟有五萬人馬,又是據城而守,江由和綿州也算得上是大城,為何會敗得如此之快?”
“微臣已經了解過了。”
汪兆齡說道:“據右大將軍之前傳來的情報,乾王派陝西總兵陳永福,給李定國送了兩萬乾軍。
這兩萬乾軍裝備精良,英勇善戰!
正是有了這兩萬乾軍相助,江由、錦州和德陽才會這麽快被李定國攻破。”
頓了一下,汪兆齡又壓低聲音道:“德陽離成都並沒有多遠,李定國的軍隊已經攻破德陽,很快就會趕到成都。
李定國5萬人馬入川,加上白文選和馮雙禮的軍隊,人數已超過8萬。
這8萬人馬中,還有2萬是裝備精良的乾軍。依我看,這局勢對咱們大為不利!”
更何況,如今巴蜀已經門戶大開,用不了多久,大批乾軍就會長驅直入。依微臣看,這巴蜀之地,咱們恐怕也守不住了。”
孫可望聞言,臉色數變。
過了許久,才低聲問道:“那麽,丞相的意思是……”
汪兆齡搖了搖頭。
輕輕地歎了口氣道:“陛下,你現在還有選擇麽?”
……
……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這裏寫的就是成都。
成都又名錦城,而附近的那段長江,則被稱為“錦江”。也就是那個徐錦江的“錦江”。
這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古城,據《太平寰宇記》的記載,周太王從梁山遷到岐地,“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此而得名“成都”。
此地盛產美女,很多已婚男士到了這裏,都會後悔結婚太早。
……
時值農曆四月,春未盡,夏已臨。
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
然而,在這美景好畫的季節裏,巴蜀之地的殺伐之聲卻從未斷絕。此時此刻,成都城的城牆上下,殺聲震天,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進攻的一方。
是大西國的第二代皇帝……孫可望。
此前,孫可望在艾能奇和李雙喜的幫助下,趁夜逃離成都,先是去了重慶,然後,在重慶聚兵。
艾能奇、楊畏知、黨守素、袁宗第、劉汝魁等人紛紛率軍來投,不過二十餘日,便聚兵十五萬人。
本想就這樣反攻成都。
不過,李雙喜卻有意見。
在顧君恩的慫恿下,李雙喜對孫可望道:“家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還請大皇子早繼帝位,以安蜀中萬民之心。”
孫可望還有些猶豫,不敢貿然稱帝。
但李雙喜又對孫可望道:“我李雙喜本是大順的太子,那些隨我入蜀的將士,都聽從我的號令。
你若不稱帝,你也就是個皇子身份。
身份與我相同,我的那些舊部將士便隻會聽我的,沒有人會聽你的。要想讓他們也聽你的,你就得比我的身份更高一階。
所以,你唯有稱帝,才能得到我的那些舊部將士的擁戴。而我李雙喜,在你稱帝之後,也會忠心擁戴於你。”
這番話,有點皇袍加身的意味。
甚至帶有濃濃的威脅之意。
讓孫可望不得不考慮即位稱帝的事。
因為如果孫可望不答應稱帝,就得不到李雙喜這幫人的擁護,如果得不到李雙喜他們的擁護,他孫可望就算將所有支持他的兵力統合起來,也才隻有6萬多人。
這麽點人馬,不僅打不敗李定國和劉文秀,甚至還可能被李雙喜直接吞並。
同時,孫可望心裏也明白,李雙喜這樣做,是想斷他孫可望的退路。因為隻有孫可望稱帝了,才不會再產生投降王昊的心思,才會頑抗到底。
即位稱帝,竟成了“投名狀”!
隻有他孫可望稱帝了,李雙喜才會放心。
而李雙喜之所以會這樣做,則是因為他數年前曾經兩次受到王昊的羞辱。一次是王昊讓方正化將他打成了豬頭;另一次是王昊捧李岩而貶他李雙喜,在大庭廣眾之下,將他罵得一文不值。
再後來,也就是在一年之前,李雙喜被王昊的軍隊打得一敗塗地,丟了大順在江北的所有基業,不得不跑到四川來過“寄人籬下”的日子。
所以,李雙喜對王昊恨之入骨。
這種情況下,李雙喜自己是不可能投降王昊的。而自己又勢力大不如王昊,所以必須得拉上孫可望墊背!
隻有斷了孫可望投降王昊的可能,才能將哥倆綁在一起,打敗劉文秀和李定國,在這巴蜀臉塞之地建國。
這就是……顧君恩為李雙喜所獻之策。
當然,這隻是顧君恩的謀劃中的第一步,至於將來,還會有多種可能。整個的計劃名叫“雀巢鳩占”。而第一步就是堅定孫可望之心,平定“叛亂”,穩定巴蜀。
於是,在李雙喜的勸說下,孫可望戴上皇冠,披上龍袍,自稱大西皇帝。
封李雙喜和艾能奇分別為左、右大將軍。
然後,便派出艾能奇帶兵5萬,前往攻打江由和劍閣。以期堵死李定國在漢中的軍隊的入川之路。
而孫可望自己,則率軍10萬,前來成都平定“叛亂”。
……
守城的一方,是劉文秀。
劉文秀率兩萬人馬,死守成都城。而之前與劉文秀一起的李定國,因為部屬都在漢中,已經趕迴漢中調兵。
白文選、馮雙禮、劉勝等人,則被分別被安排去奪取並守衛江由、劍閣、劍門關等地的關隘,以確保李定國的軍隊能順利入川。
……
孫可望攻城之時,為了減少傷亡,又派軍隊掃蕩蜀地村莊,強虜青壯男子為攻城先驅,晝夜攻城不停。
大戰二十餘天,死傷軍隊兩萬餘人,被充當攻城先驅的百姓青壯,戰死者更是超過三萬。
不過,成都城的城牆,依舊固若磐石,穩如泰山。
……
人心所向。
守軍雖少,卻得到城內百姓的支持。
百姓們自動組織起巡邏隊,負責城內的治安。還有不少青壯主動投軍,協助守軍守城。
軍民齊心,同仇敵愾。
孫可望連攻二十餘天,死傷累累,不得寸進。
……
這一天,正當孫可望在指揮攻城時,卻見左丞相兼軍師汪兆齡匆匆起來,對孫可望行了一禮道:
“啟奏陛下,剛接到斥候稟報,叛賊李定國率5萬人馬自劍門關入川,與叛賊馮雙禮和白文選會師於江由城外。
右大將軍艾能奇連戰連敗,綿州、江由、德陽盡被叛軍攻陷,現已率殘部退往潼川。”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李定國進軍路線地圖。) ……
孫可望聞言大驚。
趕緊問道:“我四弟有五萬人馬,又是據城而守,江由和綿州也算得上是大城,為何會敗得如此之快?”
“微臣已經了解過了。”
汪兆齡說道:“據右大將軍之前傳來的情報,乾王派陝西總兵陳永福,給李定國送了兩萬乾軍。
這兩萬乾軍裝備精良,英勇善戰!
正是有了這兩萬乾軍相助,江由、錦州和德陽才會這麽快被李定國攻破。”
頓了一下,汪兆齡又壓低聲音道:“德陽離成都並沒有多遠,李定國的軍隊已經攻破德陽,很快就會趕到成都。
李定國5萬人馬入川,加上白文選和馮雙禮的軍隊,人數已超過8萬。
這8萬人馬中,還有2萬是裝備精良的乾軍。依我看,這局勢對咱們大為不利!”
更何況,如今巴蜀已經門戶大開,用不了多久,大批乾軍就會長驅直入。依微臣看,這巴蜀之地,咱們恐怕也守不住了。”
孫可望聞言,臉色數變。
過了許久,才低聲問道:“那麽,丞相的意思是……”
汪兆齡搖了搖頭。
輕輕地歎了口氣道:“陛下,你現在還有選擇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