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尚未開始,便陷於了僵局。


    最後還是李岩站起來說道:


    “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也是大順皇帝的初衷。李雙喜將軍在娼館花錢,也算是參與了平壤扶貧。


    咱們今天帶著誠意而來,無關個人德行。該當摒棄分歧,多談合作。化幹戈為玉帛,方是天下百姓之幸。”


    “這話說得在理。”


    王昊點了點頭道:“李將軍既然如此胸懷百姓,那本督也便不為己甚。歸附大順之事,毋需開口,本督不會自陷入汙泥之中。結盟之事,也毋需開口。本督不願與李自成等人為伍。


    休戰之事,倒是可以談談。


    北方軍與大順之間,可約兩年休戰。這兩年之間,北方軍的目標主要是打敗野蠻的建奴。而你們大順,則去收拾江南和巴蜀。


    待到兩年之後或者三年之後,咱們再確定誰更適合做這天下的主人。”


    聽完王昊的提議之後,李岩也沒有再說什麽。因為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這已經是對大順來說最好的方案了。


    李岩是聰明的人。


    這段時間,李岩多方位考察過北方軍治下的情況。也對北方軍的實力進行了重新評估。


    得出的評估結果是:北方軍雖然兵力少於大順軍,但是戰力強悍,又得到治下百姓的擁護。若是真要與北方軍開戰,大順軍很難有勝算。


    所以,對大順來說,先拿下江南和巴蜀,在沒有後顧之慮的情況下,再與北方軍展開決戰,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否則,就會真的陷入被四麵圍攻的被動局麵之中。


    ……


    接下來的談判進行得很順利。


    期間,在李岩希望王昊能夠提供一些紅薯、土豆和玉米的種子,王昊也是欣然答應。


    糧食種子,想保密也保密不了。


    更何況,同是漢家百姓,少餓死些人,也是為這個民族多保留一份元氣。


    不過,王昊卻又提出將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及其家眷,送來平壤作為交換。


    交換的辦法是……“一斤換一斤”。


    即:一斤人肉,換一斤種子。


    由於吳三桂已經投靠滿清,大順國拿著吳襄也沒什麽大的用處,能用來換些高產糧食也算是件廢物利用的好事。所以,李岩也欣然接受。


    不過,考慮到這個“一斤換一斤”的規則,李岩決定迴去之後,使勁地給吳襄和他的親眷子侄們灌吃的。


    養肥些,便可以多換到一些高產糧食種子!


    ……


    兩人在一起談了很久,王昊對李岩極為熱情和賞識,李岩也為王昊這種豁達的胸懷所感動。


    兩人惺惺相惜,形同知音。


    隻是緣於各自處在不同的陣營,不能輕易表露出自己的“愛慕”之情而已。


    若非如此,定是好基友一對。


    ……


    送走了李自成的使者之後,宋獻策和孫傳庭擬定的作戰方案,也交到了王昊的手中。


    王昊看過之後,非常滿意。


    略作修改之後,便下令按這份作戰方案行事。


    然後,又過了五天,各路兵馬調動完畢。王昊便在南浦港口登上“暴龍號”,離平壤而去。


    ……


    ……


    兩天之後,王昊乘坐“暴龍號”來到了鴨綠江入海口處。


    此時,寬大的入海口處,已是密密麻麻鋪滿了戰船,大大小小的船隻足有300多艘。不僅許策的第一艦隊趕到了,郭紹振也帶著第二艦隊的一個分艦隊過來了。


    如今的第二艦隊,已經有了500多艘戰船。下設三個分艦隊。其中第一分艦隊200多艘戰船,第二和第三分艦隊各150艘戰船。


    現在的第二分艦隊在濟州島,協同濟州島艦隊守護朝鮮海峽;第三艦隊在遼西支援韋何;第一艦隊則被郭紹振帶來參加這次大會戰。


    ……


    王昊來到入海口之後,便將郭紹振、許策、賀人龍、曹變蛟等等叫到暴龍號上開會。


    會議開始之後,駐守在義州的賀人龍首先向眾人介紹當前的局勢道:


    “此前多爾袞及吳三桂總計十五萬人馬布置在鴨綠江西岸,代善還率領一萬清軍從鴨綠江上遊渡江,進鹹境道的鴨綠江東岸,意欲南下攻打平安道。


    不過,在聽到總督大人“複活”的消息之後,代善趕緊退迴了鴨綠江西岸,由戰略進攻轉為了戰略防守。


    現在駐守在對岸鎮江城(今丹東市)的,是吳三桂的兄長吳三輔,共有守軍三萬人馬。這支軍隊原本是遼西明軍中的關寧軍,軍中火器較多。


    根據打探到的情報估算,吳三輔的手下三萬軍隊中,有兩萬人馬裝備有火繩槍,還有的約三千人裝備了前裝式燧發槍。城上有大口徑火炮120多門,還裝備了火藥包。”


    ……


    這就是在戰爭中學習戰爭。


    任何時代,軍事技術的研製、仿造、投入應用,都是最快的。


    不要說現在這種科技含量很低的武器,就算是二戰時期,以及蘇美爭霸時期,也通常是某一方有了某種先進裝備之後,另一方馬上就會裝備起來。


    這也是為什麽王昊總是想要維持一種武器“代差”的原因。


    當清軍開始裝備前裝滑膛式燧發槍時,北方軍已經開始使用後裝滑膛式燧發槍了。


    並且,王昊的家丁已經開始換用線膛槍了。


    ……


    隨後,賀人龍又對鳳凰城、險山堡、新奠(甸)、永奠(甸)、寬奠、大奠、長奠等地的敵軍分布情況做了一一匯報。


    (備注:這個“奠”字,後來都改成了“甸”字。搞不清為什麽東北喜歡用這個甸字命名,很多地名都帶個“甸”字,有誰知道的嗎?”)


    如圖所示:


    ……


    (附錄,鴨綠江附近戰略地圖。)


    ……


    聽了賀人龍的報告之後,王昊陷於了沉思。


    顯然,現在攻守之勢已經逆轉,變成了北方軍進攻而清軍防守。曾經不可一世的清軍,在王昊手下屢戰屢敗,已經不敢主動求戰了。


    再加上韋何奪取了錦州之後,更是與登萊、平安道一起,形成了對遼東的……鐵鉗攻勢。


    戰爭的天平已經開始向北方軍傾斜。不過,滿清得到吳三桂相助之後,勢力還是不可小覷。


    除此之外,便是戰術上的問題。


    似乎不論是滿清,還是北方軍的這些將領,都將鎮江城當成是默認的戰場。


    這個心態,主要是基於敵我雙方都認為北方軍有強大的水師,會用戰船上的艦炮轟擊鎮江城,然後再搶灘登陸攻入鴨綠江西岸。


    不過,剛才賀人龍也說了……鎮江城上有220多門大口徑火炮,而且吳三輔有三萬多軍隊,還裝備了大量火槍。如果要強攻鎮江,必然會給北方軍造成巨大的傷亡。


    想到這裏,王昊就將目光上移,看向了牛毛寨那個地方。


    然後,對宋獻策道:“代善可以從牛毛寨渡江襲取滿鋪。咱們是不是也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大人英明!”


    宋獻策笑道:“此一著,可稱之為……明攻鎮江,實取牛毛。”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我的巨艦大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風木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風木魚並收藏明朝:我的巨艦大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