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計劃中的兩所學府中,“天工院”被定義為理工類的頂尖學府,學製三年。


    由王徵擔任“天工院”的院長。


    隻有頂尖人才,才可以被選撥進入“天工院”深造,並且在皮島從事新技術的研究。


    由於原來“天工院”的學區較小,剛好這一次王昊的將軍府搬離了皮島,便直接將包括原將軍府在內的大量地盤和建築都一並劃給了“天工院”。


    並且,又撥下100萬兩白銀,讓邱民仰對“天工院”進行大規模擴建。


    經過改造後的皮島,以後將隻存在三個機構。


    其一,軍事機構。


    有水師和陸師兩軍,共五千軍隊,100條戰艦駐防皮島。


    其二,學術機構。


    也就是“天工院”及其實驗基地。


    其三,高科技研發、製造機構。


    也就是高科技的研發和製造基地。


    ……


    而“東江大學”,則被定義為綜合性高等學府。


    學製兩年。


    王昊從皮島上調來孫和鬥,讓他擔任“東江大學”的校長。其它老師,則從各行各業中高薪招聘。


    關於“東江大學”的學科,仍然是以工科類為主而文科為輔。其中包括:船科、冶科、物科、化科、建科、儒科、哲科、兵科、婦科、男科……等等。


    總之,就是除了“前科”,什麽科都有。


    ……


    東江大學的學生,麵向全國招生。


    不限年齡、不限學曆、不限民族,也不統一筆試,隻要能通過其中一科的筆試和麵試,就可以被錄取。


    其一,不限年齡。


    聞道有先後。


    達者為師,三人行必有我師,朝聞道夕死可也!


    王昊的治下,鼓勵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白發老翁與黃發垂髫的小兒共處一間教室的現象,不值得嘲笑,反而應該予以表揚和大力提倡。


    其二,不限學曆。


    前麵說的不限年齡是“聞道有先後”,而不限學曆則是……“術業有專工”。


    比如說,有學生來應試醫科。


    醫科的招生老師,不會考他的數學、哲學、化學。如果有些知識在將來的醫科方麵有需要,則會在入學之後,再有針對性地開設這門課程,而不是入學之前就考。


    畢竟古代跟後世不一樣,在古代這種社會環境下,如果對基礎知識要求太高,那就很難招到學生。


    其三,不限民族。


    實際上,炎黃子孫不是隻有漢族。


    漢族的前身是“華夏”,華夏是諸夏的一支,之前也叫“中夏”。


    諸夏包括:中夏、西戎、東夷、南蠻、北狄。


    西周分封諸侯時,曾經分封出去800多個諸侯。所以,生活在亞州的許多民族,其實都是炎黃子孫的血裔。


    比如說朝鮮族,他們的先祖,主要就是來自於諸夏中的華夏和東夷;蒙古族來自於諸夏中的北狄;藏族則屬於西戎;越南人屬於南蠻。


    其它什麽苗族、侗族、瑤族,那就更不用說了。


    民族恩怨自然是有的。


    兄弟間打架的見得多了。


    更何況就算是漢族內戰,屠城屠村的並不少見。三國時期曹操屠徐州,一次就屠了三十多萬。朱元璋與張士誠爭天下時,很多地方也都被他殺得十室九空。


    但是,當我們需要麵對西洋人、盎撒人、日本人時,我們還是要團結在一起的。


    原來的曆史上,當日本鬼子入侵時,蒙古人、苗族、侗族、瑤族等等,都為了抗日而戰死疆場者,都不在少數。


    至於滿族,雖然日本人幫他們建立了傀儡政權……滿洲國,還出了個川島芳子……但也有很多人參與了抗日。


    漢族的文明程度高一些,讓漢族來做皇帝也是非常正確的,因為,隻有漢族才可以帶領其它民族共同繁榮。而試看五胡亂華、元朝、清朝等等,這些朝代都導致了中華文明的嚴重倒退。


    可以說,這幾千年來。


    如果沒有漢族的帶領。


    整個亞洲地區,可能會類似於……非洲或美洲。這是不爭的事實!


    ……


    因此,王昊所建立的教育體係,是麵向所有民族的。


    當然,也不存在給某個民族特殊對待。因為這是古代,與後世國情有所不同。


    ……


    除了建立相當於大學的“東江大學”之外。


    中學的建立也非常重要。


    於是,王昊又傳下令在平壤登州、萊州、濟州島、平安道、漢城等地,大量興辦“中級學校”。


    大致相當於之前的州學和府學。


    但是,為了方便管理,王昊直接將這些學校命名為“中級學校”,簡稱中學。


    中學的學製是四年。


    有了這些“中級學校”,才可以為“東江大學”源源不斷地提供優質生源。


    ……


    十年樹木,百年樹林。


    教育的發展,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就如同植樹一樣,先種幾棵樹,幾年之後這些樹長大了開花結果,有了種子,才可以種植下一批樹。


    就這樣一批一批的樹不斷長大,到最後才會變成一片繁茂的樹林。


    而現在,王昊的教育方麵才剛剛起步。


    萬事開頭難。


    任重而道遠。


    ……


    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生源,王昊不得不拿出大量的錢財來補貼教育。


    除了到處興建校舍,高薪聘請老師之外。


    王昊還規定:


    其一,所有“中級學校”、“東江大學”和“天工院”的學生,一律不收學費。


    其二,對於家庭貧困者給予助學金。


    其三,對於成績優異者給予獎學金。


    其四,有發明創造者給予……豐厚的獎金。


    其五,凡是“東江大學”和“天工院”的學生,都可以領到一份足以養家活口的薪俸。


    其六,…………


    林林總總幾十條福利政策,全力助推教育事業的發展。


    ……


    (備注:這個時代讀書人少,這樣做其實也花不了多少錢。而且,投資教育乃是國策,在明末這種情況下,想要強國,就必須得大辦教育。)


    ……


    除了中學之外,還有小學。


    小學學製為四年。


    總督府下發文件,直接將之前的那些鄉學、村學、縣學,全都統一更名為“小學”。


    資金方麵,則由地方縣令提交文件,申請經費,統一興建校舍。


    除此之外,王昊還直接將小學的教育情況,與縣令的“績效考核”掛鉤,“興教”的成績,將直接關係到縣令的任免。


    如果在考核中發現某一地區對教育推廣不力,導致學生太少、學生成績太差,所在的縣令將會被追責。教育的績效考核成績,會也直接影響到縣令的升遷,甚至影響到縣令的留任或免職。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我的巨艦大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風木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風木魚並收藏明朝:我的巨艦大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