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雲:
料峭冬臨卷暮花,寒天起處雪無涯。
狂飆氣勢虐殘楓,漫舞北風摧樹鴉。
……
這是描寫東北的雪景。
遼東苦寒,農曆九月份便開始下雪,到了農曆十一月,更是酷寒無比。
後世的著名詩人賈某淺,曾經跟他的一個男朋友在雪地上尿尿,賈某淺尿了一個坑,他男朋友尿了一條線。
那是在南方!
如果是在北方,他們尿的絕對是兩根棍子,甚至連出尿口都會被冰棍堵死。
……
……
當王昊在登萊整軍備武的時候,皇太極已經迴到了盛京。
盛京也就是沈陽。
公元1625年,建奴攻下沈陽之後,便定都於此,改名為盛京。到後來清兵入關遷都北京後改為奉天,一直到張學良主政東北,才改迴沈陽。
……
此時的盛京,已是白雪皚皚,遍地蒼茫。
朔風如刀,遍地寒冰。
潑水成冰,撒尿成棍。
不過,寬大的皇宮中,卻溫暖如春。
這跟皇宮的宮牆有關。盛京皇宮的宮牆,是有夾層的,地下室裏燒著炭火,熱氣就會沿著牆壁的夾層流動,牆壁就會變得很暖和,與後世的暖氣是相同的效果。
寬敞的禦書房中,皇太極正與多爾袞等人聚在一起議事。忽見多鐸自外而入,對皇太極行了一禮道:
“啟稟皇上,剛接到細作傳來兩條重要消息。第一條消息是,明朝皇帝重新啟用孫傳庭,任命孫傳庭為兵部右侍郎,欲以孫傳庭負責征剿中原流寇。”
“不足為慮!”
皇太極擺了擺手,笑道:“孫傳庭雖善用兵,且戰略恢宏。奈何不得其主,亦不得其時。”
略一沉吟,是太極又道:“崇禎不懂軍事,又喜歡親自指揮。隻要手下的將帥們打了一兩次勝仗,他就會興奮不已,並且一個勁地催促手下將帥進兵。
須知戰爭自有其度,哪裏可以這樣急迫?
而如果將帥不遵旨急進,他又會疑心將帥擁兵自重,不聽君命。然後一天幾道聖旨,一邊喝斥,一邊催促將帥急進。孫傳庭、袁宗煥、楊嗣冒、洪承疇,無一不是在崇禎的催促之下打了敗仗。
孫傳庭雖強,無奈遇上如此帝王,可謂之不得其主也。”
這一段話,皇太極其實說得沒錯,實際上,在原本的曆史上,孫傳庭剛剛兵出潼關時便是氣勢如虹,打得李自成連連後退。但是,崇禎一見明軍得勢,便又急促進兵,結果導致糧草跟不上,明軍潰敗,孫傳庭戰死。
常言道:人不能在同一個地方摔兩次跤。
而崇禎,卻從來不知道吸取教訓,在同一個地方摔了“n”次。幾乎明軍所有的重大戰敗,都跟崇禎的“急迫催戰”有關。
也就是皇太極說的,孫傳庭不得其主。
頓了一下,皇太極又道:“大明朝積弊已深,沉屙難起,雖然孫傳庭是頗有軍略,卻難挽大廈將傾。此謂之不得其時也。
孫傳庭不得其主,亦不得其時,於我大清何憂?”
眾人聽了皇太極之言,皆道:“皇上聖明!”
……
隨後,皇太極又問道:“第二條重要消息是什麽?”
“迴稟皇上,是關於王昊的。”
多鐸道:“據說王昊入京師之後,親自去大牢之中看了孫傳庭,又在朝堂之上力保孫傳庭,才使得崇禎改變主意。
不僅如此,王昊還在朝堂上指出,洪先生(洪承疇)沒有殉國而是投靠了咱們大清。
此後,崇禎授王昊為登萊總兵,讓他在登萊造船練兵,以便將來與咱們大清交戰之時,直接用強大的戰船運兵,襲吾遼東腹地!”
皇太極一聽多鐸這番話,登時便坐直了身子,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
過了很久,才一字一頓地說道:
“此人……絕不可留!”
一旁的鼇拜有些不解地問道:“區區一介總兵,難道要比孫傳庭還厲害?”
皇太極搖了搖頭。
但隨即又點了點頭。
開口說道:“若論戰略恢宏,用兵老辣堅韌,明國尚存的將帥中,無人可與孫傳庭相比。王昊一介年輕後輩,又剛從海外迴來,缺乏戰場曆練,較之孫傳庭必然相差甚遠。
但是,此人善於激勵將士,能將一群潰兵變成敢死之士。
更兼機敏過人!
此前臨海堡一戰,用聲東擊西騙過了十四弟;筆架山一戰,用吳三桂做戰術佯動拖住咱們的主力,然後集中火炮將筆架山一舉攻克。
後來,咱們想用反間計,卻被他當著張若麒和邱民仰的麵,直接將咱們的大學士寧完我殺了剁碎喂狗,導致咱們的屢試不爽的反間計無法得逞。到了京師之後,又力薦孫傳庭出山,並通過細作獲知了洪先生已經投靠了咱們大清。
如此種種,都說明此人是極端機敏之人,若給他成長曆練的時間,必成我大清勁敵。”
說到這裏,皇太極又站起身來。
眉頭緊皺,在房中來迴地踱步。
走了幾圈之後,才又接著說道:
“據恭順王(孔有德)所說,王昊的那艘“蒼龍”號西洋船,不論是火炮數量、火炮口徑大小、船體的體量及堅固程度、船速和靈活度,都非咱們的戰船可比。
而現在崇禎讓他在登萊練兵造船!
一旦讓他多造出幾艘這樣的戰船來,那麽,咱們大清國的千裏海防,必將形同虛設。遼東遼西的沿岸各處城池,將不會有一處是安全的。
這才是咱們大清真正的心腹大患!”
……
不得不說,皇太極這人,確實是有些雄才大略。
若是拿崇禎跟皇太極相比。
真的是連提鞋都不夠!
不論是胸襟氣度,還是智略決斷,都要強過崇禎很多。由此可見,建奴的倔起,也絕非偶然。
……
眾人聽了皇太極的話,盡皆微微點頭,表示讚同。
皇太極見眾人都明白過來,才又問道:“關於王昊之事,不知各位有何良策?”
此言一出,頓時引來一陣嘰哩哇啦之聲。
滿清將士們,打仗都還行。
戰術也還是可以的。
但要說到謀略策劃,卻根本不行。其實自始至終,它們的“大腦”,都是漢人中的敗類。
吵了半天,沒有一樣可用之策。
皇太極見無策可用,便將目光看向新降之人……洪承疇。
此前,洪承疇一直微閉雙眼。
沒有參與眾人的討論。
看似不經意,實則在心中默默算計,反複推演,將計策想好了,就等著為新主子立功的機會。
見皇太極看向自己,便站起身來。
對皇太極施了一禮道:“皇上,奴才有一策,若運作得好,不僅可以確保千裏海疆無虞,還可置王昊於死地。”
皇太極聞言大喜,趕緊說道:“洪愛卿世之奇才,所出之計,必是妙策!”
……
(附錄:皇太極圖片。)
……
料峭冬臨卷暮花,寒天起處雪無涯。
狂飆氣勢虐殘楓,漫舞北風摧樹鴉。
……
這是描寫東北的雪景。
遼東苦寒,農曆九月份便開始下雪,到了農曆十一月,更是酷寒無比。
後世的著名詩人賈某淺,曾經跟他的一個男朋友在雪地上尿尿,賈某淺尿了一個坑,他男朋友尿了一條線。
那是在南方!
如果是在北方,他們尿的絕對是兩根棍子,甚至連出尿口都會被冰棍堵死。
……
……
當王昊在登萊整軍備武的時候,皇太極已經迴到了盛京。
盛京也就是沈陽。
公元1625年,建奴攻下沈陽之後,便定都於此,改名為盛京。到後來清兵入關遷都北京後改為奉天,一直到張學良主政東北,才改迴沈陽。
……
此時的盛京,已是白雪皚皚,遍地蒼茫。
朔風如刀,遍地寒冰。
潑水成冰,撒尿成棍。
不過,寬大的皇宮中,卻溫暖如春。
這跟皇宮的宮牆有關。盛京皇宮的宮牆,是有夾層的,地下室裏燒著炭火,熱氣就會沿著牆壁的夾層流動,牆壁就會變得很暖和,與後世的暖氣是相同的效果。
寬敞的禦書房中,皇太極正與多爾袞等人聚在一起議事。忽見多鐸自外而入,對皇太極行了一禮道:
“啟稟皇上,剛接到細作傳來兩條重要消息。第一條消息是,明朝皇帝重新啟用孫傳庭,任命孫傳庭為兵部右侍郎,欲以孫傳庭負責征剿中原流寇。”
“不足為慮!”
皇太極擺了擺手,笑道:“孫傳庭雖善用兵,且戰略恢宏。奈何不得其主,亦不得其時。”
略一沉吟,是太極又道:“崇禎不懂軍事,又喜歡親自指揮。隻要手下的將帥們打了一兩次勝仗,他就會興奮不已,並且一個勁地催促手下將帥進兵。
須知戰爭自有其度,哪裏可以這樣急迫?
而如果將帥不遵旨急進,他又會疑心將帥擁兵自重,不聽君命。然後一天幾道聖旨,一邊喝斥,一邊催促將帥急進。孫傳庭、袁宗煥、楊嗣冒、洪承疇,無一不是在崇禎的催促之下打了敗仗。
孫傳庭雖強,無奈遇上如此帝王,可謂之不得其主也。”
這一段話,皇太極其實說得沒錯,實際上,在原本的曆史上,孫傳庭剛剛兵出潼關時便是氣勢如虹,打得李自成連連後退。但是,崇禎一見明軍得勢,便又急促進兵,結果導致糧草跟不上,明軍潰敗,孫傳庭戰死。
常言道:人不能在同一個地方摔兩次跤。
而崇禎,卻從來不知道吸取教訓,在同一個地方摔了“n”次。幾乎明軍所有的重大戰敗,都跟崇禎的“急迫催戰”有關。
也就是皇太極說的,孫傳庭不得其主。
頓了一下,皇太極又道:“大明朝積弊已深,沉屙難起,雖然孫傳庭是頗有軍略,卻難挽大廈將傾。此謂之不得其時也。
孫傳庭不得其主,亦不得其時,於我大清何憂?”
眾人聽了皇太極之言,皆道:“皇上聖明!”
……
隨後,皇太極又問道:“第二條重要消息是什麽?”
“迴稟皇上,是關於王昊的。”
多鐸道:“據說王昊入京師之後,親自去大牢之中看了孫傳庭,又在朝堂之上力保孫傳庭,才使得崇禎改變主意。
不僅如此,王昊還在朝堂上指出,洪先生(洪承疇)沒有殉國而是投靠了咱們大清。
此後,崇禎授王昊為登萊總兵,讓他在登萊造船練兵,以便將來與咱們大清交戰之時,直接用強大的戰船運兵,襲吾遼東腹地!”
皇太極一聽多鐸這番話,登時便坐直了身子,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
過了很久,才一字一頓地說道:
“此人……絕不可留!”
一旁的鼇拜有些不解地問道:“區區一介總兵,難道要比孫傳庭還厲害?”
皇太極搖了搖頭。
但隨即又點了點頭。
開口說道:“若論戰略恢宏,用兵老辣堅韌,明國尚存的將帥中,無人可與孫傳庭相比。王昊一介年輕後輩,又剛從海外迴來,缺乏戰場曆練,較之孫傳庭必然相差甚遠。
但是,此人善於激勵將士,能將一群潰兵變成敢死之士。
更兼機敏過人!
此前臨海堡一戰,用聲東擊西騙過了十四弟;筆架山一戰,用吳三桂做戰術佯動拖住咱們的主力,然後集中火炮將筆架山一舉攻克。
後來,咱們想用反間計,卻被他當著張若麒和邱民仰的麵,直接將咱們的大學士寧完我殺了剁碎喂狗,導致咱們的屢試不爽的反間計無法得逞。到了京師之後,又力薦孫傳庭出山,並通過細作獲知了洪先生已經投靠了咱們大清。
如此種種,都說明此人是極端機敏之人,若給他成長曆練的時間,必成我大清勁敵。”
說到這裏,皇太極又站起身來。
眉頭緊皺,在房中來迴地踱步。
走了幾圈之後,才又接著說道:
“據恭順王(孔有德)所說,王昊的那艘“蒼龍”號西洋船,不論是火炮數量、火炮口徑大小、船體的體量及堅固程度、船速和靈活度,都非咱們的戰船可比。
而現在崇禎讓他在登萊練兵造船!
一旦讓他多造出幾艘這樣的戰船來,那麽,咱們大清國的千裏海防,必將形同虛設。遼東遼西的沿岸各處城池,將不會有一處是安全的。
這才是咱們大清真正的心腹大患!”
……
不得不說,皇太極這人,確實是有些雄才大略。
若是拿崇禎跟皇太極相比。
真的是連提鞋都不夠!
不論是胸襟氣度,還是智略決斷,都要強過崇禎很多。由此可見,建奴的倔起,也絕非偶然。
……
眾人聽了皇太極的話,盡皆微微點頭,表示讚同。
皇太極見眾人都明白過來,才又問道:“關於王昊之事,不知各位有何良策?”
此言一出,頓時引來一陣嘰哩哇啦之聲。
滿清將士們,打仗都還行。
戰術也還是可以的。
但要說到謀略策劃,卻根本不行。其實自始至終,它們的“大腦”,都是漢人中的敗類。
吵了半天,沒有一樣可用之策。
皇太極見無策可用,便將目光看向新降之人……洪承疇。
此前,洪承疇一直微閉雙眼。
沒有參與眾人的討論。
看似不經意,實則在心中默默算計,反複推演,將計策想好了,就等著為新主子立功的機會。
見皇太極看向自己,便站起身來。
對皇太極施了一禮道:“皇上,奴才有一策,若運作得好,不僅可以確保千裏海疆無虞,還可置王昊於死地。”
皇太極聞言大喜,趕緊說道:“洪愛卿世之奇才,所出之計,必是妙策!”
……
(附錄:皇太極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