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姓史之人也不知道有多少,並非全都是一家人。史可法祖籍北京,河南開封人氏,正經的北方人,而這位史二爺卻是地地道道的金陵土著。雖然都姓史,但卻不是一個史。
史可法和市井潑皮史二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相差十萬八千裏那麽遙遠。
但這一點都不妨礙史二爺把史可法說成是自己的本家兒,分明就是給自己臉上貼金而已。
“再者說了,連淮右的大旗軍都去馳援揚州了,咱們寧城好漢也不能讓他不下去。我聽說大旗軍在揚州城下和韃子兵打的難分難解,這就去助李大帥一臂之力……”
一個小小的地痞頭子,竟然大言不慚的說出了“助李大帥一臂之力”的話語,著實的好笑,但卻並非沒有道理。
江南學社的相公們每日裏高喊著“抗擊韃虜”“增援揚州”的口號,聯合各大學社、文館的讀書人席卷起一陣風潮,深得寧城百姓的敬佩。那些個讀書種子們可不光是空口白話的叫喊,還在做著實打實的事情哩。
號召民眾以一切可行的方式增援江北,每日裏捧著“功德箱”挨家挨戶的募捐銀錢,購置藥品、糧米等物資送往揚州,也算是為揚州之戰出了大力氣的。
尤其難得的是,各大學社、文館的相公們,還動員了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為了盡快讓揚州八十萬生靈盡快撤離那絕死之地,硬生生的從“漕運總會”當中募到了一百多條船。
眼下,盡快撤出揚州民眾已經成了江南學社的“工作重點”,不管是行船的船主還是使槳的水手,隻要是和水麵上沾邊的人,他們都在反複勸說極力動員。甚而至於,連秦淮河上的妓家都被他們說動了。
三十多條大大小小的花船齊齊而動,出長江上運河,去到揚州城下血肉橫飛的戰場上……
那些個花船,全都是做皮肉生意的妓家,再怎麽出名的紅姑娘也不過是賣笑賣肉的妓戶而已。說好聽一點叫做“煙花女子”,若是說的難聽一點,分明就是下賤的“婊%子”。
但這增援揚州之事,是正的不能再正的忠義壯舉,她們能夠驅船離開十裏秦淮去到大運河上接應揚州民眾,一時轟傳整個寧城,“婊&子”這樣帶有嚴重侮辱性質的字眼兒就再也說不出口了。
“我史二再怎麽混賬,也比那些個婊……那些個賣笑的婆娘要強很多吧?連她們都去揚州助戰了,我史二還能閑著不成?”
或許真的是熱血沸騰的緣故,史二被他自己給感動了:“江南學社的楚相公有一句話說到我的心眼兒裏去了,那句話怎麽說來著……”
史二撓了撓頭皮,終於想起楚華文那句曾把他激的血脈噴張的話語:“為國為民,俠之大者,我史二活了三十多年,今日才知道什麽才知道應該怎樣做一個真正的大俠。這邊去揚州為國為民去了,若是我史二戰死疆場,還望諸位幫我揚一揚名氣,吃了這碗酒,就此別過……”
這九紋龍史二本是一方惡霸,眾人都暗暗的咒他早死,今日卻對他多了幾分敬仰之情。有人高喊了一聲:“史二爺好漢子,今日這碗酒我請了,算是為史二爺壯行!”
端起酒碗一飲而盡,然後劈手把酒碗摔了個紛紛碎碎,仿佛慷慨赴義的偉岸英雄一般大踏步的朝著北邊去了……
楚華文領導的江南學社,在寧城之內攪動起滔天風潮,讓“全民抵抗”“全民增援”的觀念深入人心,發動各個階層一切可以發動的力量為揚州之戰增磚添瓦,將宣教之力發揮到了極致。
和這些個隻是街頭巷尾酒館茶樓議論紛紛的市井小民相比,以江南學社為代表的讀書人顯然調門更高,幾乎把持了南京的輿論。
此時此刻,楚華文正率領江南學社的讀書種子們行走在大街上,抬著孔聖人的雕像厲聲高唿,把口號喊的震天響:
“中原淪喪,北都失陷,今至淮揚,不日即到這金陵之地。朝中袞袞諸公不似抵抗,依舊歌舞升平,殊不知滅頂之災已在眼前。”
“江北血戰至今,揚州困守孤城,未見朝廷發一兵一卒,唯有淮右大旗軍一力支撐,天下尚有敢死之士乎?”
“值此社稷危亡之際,九州傾覆之時,外虜入寇天下遍染腥膻。朝廷尤自醉生夢死,崖山之難就在眼前,我大明誠已到生死存亡之時,萬不可再退半步!”
“有輕言棄土者,即為國賊,人人得而誅之……”
與底層百姓的私下議論不同,這些個讀書人公然喊出各種激動人心的口號廣為宣傳抵抗的信念,同時毫不遮掩的猛烈抨擊江南小朝廷。
要說占據大義名份和道德製高點,這些讀書人要是認了第二,普天之下就沒有人敢認第一。他們的言辭更加犀利而起激烈,三言兩語就能把弘光朝君臣罵個狗血淋頭。
抨擊朝廷的風氣早已有之,仿佛口號喊的越響亮就越是忠君愛國的誌士仁人,越能顯現得出讀書人的風骨。
如此公然破口大罵,朝廷一點辦法都沒有,還能為自己掙一個“仗義直言”的美名,引得更多讀書人紛紛加入其中。現如今的江南學社,在短短時日之內已飛速膨脹成為長江以南最大的文人組織,光是正式加入江南學社的讀書人就有兩千餘眾。
走出門戶走上街頭,高喊口號沿途潑灑大量的傳單信紙,這種做法是楚華文的首創,最先在這金陵之地流行,很快就傳播到了整個江南。尤其是在文風鼎盛的浙江一帶,那裏的讀書人本就看弘光君臣不順眼,又有潞王等宗室在暗中資助推波助瀾,頓時鬧出一副席卷天下的聲勢。
一時間群情洶洶輿論四起。
但是,弘光小朝廷卻對發生在眼皮子底下的這些個事情置若罔聞,繼續裝聾作啞……
這種態度,更加激起士林和民間的激烈反彈,口號喊的更加響亮,甚而至於發生了一大群讀書人堵住阮大铖,把他從轎子裏揪出來暴打一頓的鬧劇……
史可法和市井潑皮史二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相差十萬八千裏那麽遙遠。
但這一點都不妨礙史二爺把史可法說成是自己的本家兒,分明就是給自己臉上貼金而已。
“再者說了,連淮右的大旗軍都去馳援揚州了,咱們寧城好漢也不能讓他不下去。我聽說大旗軍在揚州城下和韃子兵打的難分難解,這就去助李大帥一臂之力……”
一個小小的地痞頭子,竟然大言不慚的說出了“助李大帥一臂之力”的話語,著實的好笑,但卻並非沒有道理。
江南學社的相公們每日裏高喊著“抗擊韃虜”“增援揚州”的口號,聯合各大學社、文館的讀書人席卷起一陣風潮,深得寧城百姓的敬佩。那些個讀書種子們可不光是空口白話的叫喊,還在做著實打實的事情哩。
號召民眾以一切可行的方式增援江北,每日裏捧著“功德箱”挨家挨戶的募捐銀錢,購置藥品、糧米等物資送往揚州,也算是為揚州之戰出了大力氣的。
尤其難得的是,各大學社、文館的相公們,還動員了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為了盡快讓揚州八十萬生靈盡快撤離那絕死之地,硬生生的從“漕運總會”當中募到了一百多條船。
眼下,盡快撤出揚州民眾已經成了江南學社的“工作重點”,不管是行船的船主還是使槳的水手,隻要是和水麵上沾邊的人,他們都在反複勸說極力動員。甚而至於,連秦淮河上的妓家都被他們說動了。
三十多條大大小小的花船齊齊而動,出長江上運河,去到揚州城下血肉橫飛的戰場上……
那些個花船,全都是做皮肉生意的妓家,再怎麽出名的紅姑娘也不過是賣笑賣肉的妓戶而已。說好聽一點叫做“煙花女子”,若是說的難聽一點,分明就是下賤的“婊%子”。
但這增援揚州之事,是正的不能再正的忠義壯舉,她們能夠驅船離開十裏秦淮去到大運河上接應揚州民眾,一時轟傳整個寧城,“婊&子”這樣帶有嚴重侮辱性質的字眼兒就再也說不出口了。
“我史二再怎麽混賬,也比那些個婊……那些個賣笑的婆娘要強很多吧?連她們都去揚州助戰了,我史二還能閑著不成?”
或許真的是熱血沸騰的緣故,史二被他自己給感動了:“江南學社的楚相公有一句話說到我的心眼兒裏去了,那句話怎麽說來著……”
史二撓了撓頭皮,終於想起楚華文那句曾把他激的血脈噴張的話語:“為國為民,俠之大者,我史二活了三十多年,今日才知道什麽才知道應該怎樣做一個真正的大俠。這邊去揚州為國為民去了,若是我史二戰死疆場,還望諸位幫我揚一揚名氣,吃了這碗酒,就此別過……”
這九紋龍史二本是一方惡霸,眾人都暗暗的咒他早死,今日卻對他多了幾分敬仰之情。有人高喊了一聲:“史二爺好漢子,今日這碗酒我請了,算是為史二爺壯行!”
端起酒碗一飲而盡,然後劈手把酒碗摔了個紛紛碎碎,仿佛慷慨赴義的偉岸英雄一般大踏步的朝著北邊去了……
楚華文領導的江南學社,在寧城之內攪動起滔天風潮,讓“全民抵抗”“全民增援”的觀念深入人心,發動各個階層一切可以發動的力量為揚州之戰增磚添瓦,將宣教之力發揮到了極致。
和這些個隻是街頭巷尾酒館茶樓議論紛紛的市井小民相比,以江南學社為代表的讀書人顯然調門更高,幾乎把持了南京的輿論。
此時此刻,楚華文正率領江南學社的讀書種子們行走在大街上,抬著孔聖人的雕像厲聲高唿,把口號喊的震天響:
“中原淪喪,北都失陷,今至淮揚,不日即到這金陵之地。朝中袞袞諸公不似抵抗,依舊歌舞升平,殊不知滅頂之災已在眼前。”
“江北血戰至今,揚州困守孤城,未見朝廷發一兵一卒,唯有淮右大旗軍一力支撐,天下尚有敢死之士乎?”
“值此社稷危亡之際,九州傾覆之時,外虜入寇天下遍染腥膻。朝廷尤自醉生夢死,崖山之難就在眼前,我大明誠已到生死存亡之時,萬不可再退半步!”
“有輕言棄土者,即為國賊,人人得而誅之……”
與底層百姓的私下議論不同,這些個讀書人公然喊出各種激動人心的口號廣為宣傳抵抗的信念,同時毫不遮掩的猛烈抨擊江南小朝廷。
要說占據大義名份和道德製高點,這些讀書人要是認了第二,普天之下就沒有人敢認第一。他們的言辭更加犀利而起激烈,三言兩語就能把弘光朝君臣罵個狗血淋頭。
抨擊朝廷的風氣早已有之,仿佛口號喊的越響亮就越是忠君愛國的誌士仁人,越能顯現得出讀書人的風骨。
如此公然破口大罵,朝廷一點辦法都沒有,還能為自己掙一個“仗義直言”的美名,引得更多讀書人紛紛加入其中。現如今的江南學社,在短短時日之內已飛速膨脹成為長江以南最大的文人組織,光是正式加入江南學社的讀書人就有兩千餘眾。
走出門戶走上街頭,高喊口號沿途潑灑大量的傳單信紙,這種做法是楚華文的首創,最先在這金陵之地流行,很快就傳播到了整個江南。尤其是在文風鼎盛的浙江一帶,那裏的讀書人本就看弘光君臣不順眼,又有潞王等宗室在暗中資助推波助瀾,頓時鬧出一副席卷天下的聲勢。
一時間群情洶洶輿論四起。
但是,弘光小朝廷卻對發生在眼皮子底下的這些個事情置若罔聞,繼續裝聾作啞……
這種態度,更加激起士林和民間的激烈反彈,口號喊的更加響亮,甚而至於發生了一大群讀書人堵住阮大铖,把他從轎子裏揪出來暴打一頓的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