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不僅是朱明王朝的祖廬之所,同時也是太祖洪武皇帝的龍興之地,政治意義不論怎麽強調都不算過分。
從李吳山決定攻打中都鳳陽的那一刻開始,太子等人就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熱情。
隻要能夠攻占鳳陽,就等於是邁出了複興大明的重要一步,具有無比深遠的意義。
為了配合這個重大的軍事行動,包括太子在內的所有舊有官員全都參與到了動員之中。
短短二十幾日短時間之內,就動員了一萬四千戰兵,還有一萬八千多輔兵和民夫,浩浩蕩蕩的衝向鳳陽府。
對於太子等人而言,鳳陽誌在必得。
但是,對於劉三房、劉春生、韋無病等大旗軍骨幹營官們,卻非常的不看好這次軍事行動,甚至連羅長腿、大紅狼和廉金鬥這樣的友軍將領都對這次規模龐大的作戰計劃表示質疑。
原因非常簡單:現在的大旗軍還不具備強行攻堅的實力,即便是從羅長腿和廉金鬥的隊伍中抽調了大量士兵,依舊很難啃下鳳陽這樣的硬骨頭。
駐守鳳陽的是馬士英的嫡係軍隊,真要是硬碰硬的話,就算是勉強攻打下來,也一定會損失慘重,實在有點不劃算。
曠日持久的攻堅戰不僅會帶來大量的傷亡,會極大的挫傷士氣,還會引來更多的敵軍。
鳳陽府是江南小朝廷的地盤,若是不能夠速戰速決,江南弘光新朝一定會派遣大量援兵,到時候攻堅不克,又有大量敵軍,弄出個進退兩難的局麵,那就得不償失了。
李吳山李大帥素來精明,從來都不肯吃虧,為何在攻打鳳陽這個事情上會如此的一意孤行,竟然會聽從那些個文官們不切實際的想法?
甚至連路恭行都建議李吳山在這個事情再慎重一些。
作為大旗軍的監軍,路恭行絕對算是太子的代言人,連他都不怎麽看好這個軍事行動,可見確實有些操切了。
路恭行這麽說並非無因。
大旗軍擴張的太快了,一半以上都是沒有經曆過戰陣廝殺的新兵,雖然人數飛速膨脹,但戰鬥力卻下滑的厲害。而且又是和廉金鬥、羅長腿等人並肩作戰,各部之間能不能實現協調指揮,能不能做到無懈可擊的並肩作戰,真的很值得懷疑。
唯有兩個人看好這次規模龐大的軍事行動。
第一個當然的以“軍師謀主”自居的江湖騙子崔耀祖。
“劉三房練兵還行,劉春生他們也不過是衝鋒陷陣的營官,充其量也就是個將才,他們知道個屁呀!”崔耀祖一邊剔牙一邊說道:“多鐸的二十萬大軍已迫近徐州威脅淮揚,一旦淮揚有失,整個江南就會門戶洞開,就全他娘的完蛋了。這個時候還不趕緊把鳳陽捏在手心裏邊,怎麽打通去往淮揚的通道?沒有這個通道,又如何染指江南?這些個目光短淺的家夥,又如何能看出李吳山這小子……李大帥的壯誌雄心?李吳山這小子……咱們的李大帥這是要進取江南了,隻可惜他們根本就看不到。也隻有我老崔這般胸懷天下目視四海之人才能看透,要是沒有這點本事,又怎麽能當得起大旗軍的軍師?又怎麽能成為李大帥的謀主!”
不管是不是看好這次軍事行動,攻打鳳陽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這是出於全盤的大局觀。
另外一個看清了這次重大軍事行動之人,就是金雀兒了。
金雀兒雖然冰雪聰明,卻沒有崔耀祖那樣的眼光和大局觀念。但她擁有一些別人沒有的“資源”,可以知道李吳山的很多秘密。
李吳山準備了一件秘密武器,保證可以摧枯拉朽勢如破竹,那是攻堅的利器。
不管是看好也罷,不看好也罷,這次行動已是如箭在弦不得不發了。
若攻鳳陽,必取淮南,隻有攻克淮南,才能兵臨鳳陽城下,這也是當年張大賊攻取鳳陽的老套路了。
大旗軍東進的動靜弄的很大,這麽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欺騙,就算是瞎子也能看出大旗軍的戰略意圖:隻要他們朝著東邊運動,必然是要打鳳陽了。在這之前一定會首先攻打淮南。
所以,鳳陽守軍在淮南集結重兵,就算是不能打退來勢洶洶的大旗軍,也肯定可以堅守幾個月。從江南征發過來的援兵一到,兩麵夾擊一定可以打的大旗軍灰頭土臉。
淮南守將給江南小朝廷立下了軍令狀,發誓一定堅守到援軍到來之際。
事實卻不是那個樣子。
大旗軍號稱“五萬”人馬,其實真正的戰兵隻有一萬多人,總共分前中後三個部分,作為前置力量的三個營兩千多人馬剛一到達預定位置,根本不等後續的主力趕上來就開始攻城了。
當作為預備隊的羅長腿部和廉金鬥部趕上來的時候,淮南城已在大旗軍的掌控之下,整個過程隻用了兩天三夜,戰鬥就已宣告結束,兩千多淮南守軍幾乎無一漏網,全都成了大旗軍的俘虜。
這樣的速度,堪稱閃擊戰,快的讓人不敢相信。
緊接著就要攻打懷遠了。
這個時候的懷遠守軍還沒有反應過來,他們甚至不知道突然出現在城下的大旗軍是怎麽過來的,倉促組織防禦,效果可想而知。
僅僅隻用了兩天兩夜的時間,懷遠小城就一戰而下,換上了大旗軍的旗號。
淮南、懷遠既下,鳳陽城頓時就慌了。
太快了!
大旗軍攻堅的速度簡直難以置信。
淮南城是馬家軍經營多年的堡壘,雖不敢說萬無一失,也絕對當得起固若金湯的說法了,就算是使用三倍的兵力強行攻打,至少也能守禦百日以上,再怎麽不濟也能守一個月吧!
結果卻隻用了不到三個晝夜的時間,淮南城就落入大旗軍的手中。
至於李吳山到底怎麽打下淮南城,則是一個眾說紛紜的事情。
有人說李吳山事先在城裏安排了許許多多的細作,城外大軍剛剛擺出攻打的架勢,城內的細作就蜂擁而起,斬殺了城中的指揮使和十幾個高級將領,癱瘓了整個指揮係統。
從李吳山決定攻打中都鳳陽的那一刻開始,太子等人就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熱情。
隻要能夠攻占鳳陽,就等於是邁出了複興大明的重要一步,具有無比深遠的意義。
為了配合這個重大的軍事行動,包括太子在內的所有舊有官員全都參與到了動員之中。
短短二十幾日短時間之內,就動員了一萬四千戰兵,還有一萬八千多輔兵和民夫,浩浩蕩蕩的衝向鳳陽府。
對於太子等人而言,鳳陽誌在必得。
但是,對於劉三房、劉春生、韋無病等大旗軍骨幹營官們,卻非常的不看好這次軍事行動,甚至連羅長腿、大紅狼和廉金鬥這樣的友軍將領都對這次規模龐大的作戰計劃表示質疑。
原因非常簡單:現在的大旗軍還不具備強行攻堅的實力,即便是從羅長腿和廉金鬥的隊伍中抽調了大量士兵,依舊很難啃下鳳陽這樣的硬骨頭。
駐守鳳陽的是馬士英的嫡係軍隊,真要是硬碰硬的話,就算是勉強攻打下來,也一定會損失慘重,實在有點不劃算。
曠日持久的攻堅戰不僅會帶來大量的傷亡,會極大的挫傷士氣,還會引來更多的敵軍。
鳳陽府是江南小朝廷的地盤,若是不能夠速戰速決,江南弘光新朝一定會派遣大量援兵,到時候攻堅不克,又有大量敵軍,弄出個進退兩難的局麵,那就得不償失了。
李吳山李大帥素來精明,從來都不肯吃虧,為何在攻打鳳陽這個事情上會如此的一意孤行,竟然會聽從那些個文官們不切實際的想法?
甚至連路恭行都建議李吳山在這個事情再慎重一些。
作為大旗軍的監軍,路恭行絕對算是太子的代言人,連他都不怎麽看好這個軍事行動,可見確實有些操切了。
路恭行這麽說並非無因。
大旗軍擴張的太快了,一半以上都是沒有經曆過戰陣廝殺的新兵,雖然人數飛速膨脹,但戰鬥力卻下滑的厲害。而且又是和廉金鬥、羅長腿等人並肩作戰,各部之間能不能實現協調指揮,能不能做到無懈可擊的並肩作戰,真的很值得懷疑。
唯有兩個人看好這次規模龐大的軍事行動。
第一個當然的以“軍師謀主”自居的江湖騙子崔耀祖。
“劉三房練兵還行,劉春生他們也不過是衝鋒陷陣的營官,充其量也就是個將才,他們知道個屁呀!”崔耀祖一邊剔牙一邊說道:“多鐸的二十萬大軍已迫近徐州威脅淮揚,一旦淮揚有失,整個江南就會門戶洞開,就全他娘的完蛋了。這個時候還不趕緊把鳳陽捏在手心裏邊,怎麽打通去往淮揚的通道?沒有這個通道,又如何染指江南?這些個目光短淺的家夥,又如何能看出李吳山這小子……李大帥的壯誌雄心?李吳山這小子……咱們的李大帥這是要進取江南了,隻可惜他們根本就看不到。也隻有我老崔這般胸懷天下目視四海之人才能看透,要是沒有這點本事,又怎麽能當得起大旗軍的軍師?又怎麽能成為李大帥的謀主!”
不管是不是看好這次軍事行動,攻打鳳陽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這是出於全盤的大局觀。
另外一個看清了這次重大軍事行動之人,就是金雀兒了。
金雀兒雖然冰雪聰明,卻沒有崔耀祖那樣的眼光和大局觀念。但她擁有一些別人沒有的“資源”,可以知道李吳山的很多秘密。
李吳山準備了一件秘密武器,保證可以摧枯拉朽勢如破竹,那是攻堅的利器。
不管是看好也罷,不看好也罷,這次行動已是如箭在弦不得不發了。
若攻鳳陽,必取淮南,隻有攻克淮南,才能兵臨鳳陽城下,這也是當年張大賊攻取鳳陽的老套路了。
大旗軍東進的動靜弄的很大,這麽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欺騙,就算是瞎子也能看出大旗軍的戰略意圖:隻要他們朝著東邊運動,必然是要打鳳陽了。在這之前一定會首先攻打淮南。
所以,鳳陽守軍在淮南集結重兵,就算是不能打退來勢洶洶的大旗軍,也肯定可以堅守幾個月。從江南征發過來的援兵一到,兩麵夾擊一定可以打的大旗軍灰頭土臉。
淮南守將給江南小朝廷立下了軍令狀,發誓一定堅守到援軍到來之際。
事實卻不是那個樣子。
大旗軍號稱“五萬”人馬,其實真正的戰兵隻有一萬多人,總共分前中後三個部分,作為前置力量的三個營兩千多人馬剛一到達預定位置,根本不等後續的主力趕上來就開始攻城了。
當作為預備隊的羅長腿部和廉金鬥部趕上來的時候,淮南城已在大旗軍的掌控之下,整個過程隻用了兩天三夜,戰鬥就已宣告結束,兩千多淮南守軍幾乎無一漏網,全都成了大旗軍的俘虜。
這樣的速度,堪稱閃擊戰,快的讓人不敢相信。
緊接著就要攻打懷遠了。
這個時候的懷遠守軍還沒有反應過來,他們甚至不知道突然出現在城下的大旗軍是怎麽過來的,倉促組織防禦,效果可想而知。
僅僅隻用了兩天兩夜的時間,懷遠小城就一戰而下,換上了大旗軍的旗號。
淮南、懷遠既下,鳳陽城頓時就慌了。
太快了!
大旗軍攻堅的速度簡直難以置信。
淮南城是馬家軍經營多年的堡壘,雖不敢說萬無一失,也絕對當得起固若金湯的說法了,就算是使用三倍的兵力強行攻打,至少也能守禦百日以上,再怎麽不濟也能守一個月吧!
結果卻隻用了不到三個晝夜的時間,淮南城就落入大旗軍的手中。
至於李吳山到底怎麽打下淮南城,則是一個眾說紛紜的事情。
有人說李吳山事先在城裏安排了許許多多的細作,城外大軍剛剛擺出攻打的架勢,城內的細作就蜂擁而起,斬殺了城中的指揮使和十幾個高級將領,癱瘓了整個指揮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