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見自己的時候都是戰戰兢兢,態度恭敬,這個周楠竟如今大膽端詳自己。 顧言心不喜,冷淡地問:“周楠,你又有什麽廣東公務找我,老夫甚覺怪。你不過是道錄司右正,廣東那邊與你何幹?”
周楠道:“學生前一陣子隨侍君王,廣東那邊的事情,還有恩師出人粵閩總督兼巡廣西的事情還是知道一些的。在此,先恭喜恩師步步高升,前程似錦。其次,恩師這次去廣東任,隻怕不會一帆風順,學生願助恩師一臂之力。”他知道自己時間不多,索性直奔主題,以免羅嗦半天,顧言心不耐把自己給攆了。
聞言,顧言以為周楠是諷刺自己,麵色不禁一沉。是的,表麵看來他從戶部郎職位被提拔為粵閩總督,兼巡廣西,簡直是破格提拔。督撫是什麽,那可是正二品的封疆大吏。對官來說,可說已經是走到職業生涯的頂點,再進一步是出任六部尚書甚至內閣輔臣。
當然,這需要天大的機遇。整個央,部院大臣和內閣相爺加一起也才二十多人,顧言也不會有這樣的幻想。
官員出任巡撫或者總督,一般都會掛個尚書頭銜或者都禦史,將品級先拿去。但他這次卻怪,竟沒有任何榮譽頭銜。而且,巡撫廣西也隻是個兼代,粵閩總督馬要裁撤。
這事說穿了,朝廷派他任是去救火的,救的是封建前線軍費短缺的火。
簡單說來是叫他通過查催屯田銀搞錢。
廣東那邊地方宗族勢力極大,長期對抗央,一不小心會激起民變,最是難纏。這個差事若是辦砸了,隻怕自己的晚節會不保。
周楠簡直是哪壺不開提哪壺,顧大宗師是個有涵養的人,麵依舊帶著微笑,語帶諷刺:“周大人說要助本官一臂之力,我這次去廣東,幕正缺人手,難道你辭了官陪我南下?”
“若國家需要學生,我這個官職要不要也是無妨。畢竟,此事關係到封建前線,我輩自然責無旁貸。恩師此去嶺南,道路艱險,一個不慎一世英明毀於一旦不說,耽誤了軍國大事,豈不令人嗟乎?”
“又有什麽艱難之來日?”顧言心越發不塊,哼了一聲。
周楠:“朝廷這次派恩師去廣東,其實是為譚二華籌措軍餉。兩廣福建民多剽悍,從古到今都不甚安穩,有一句話是這麽說的:天雷公,地海陸豐。”
“太祖高皇帝當年在各省屯田以為軍用,迄今已百年,軍戶製度已朽壞。據學生所知,以往的軍戶的良田大多被地方豪門大族侵吞,本是一包亂帳。這次查催廣東省屯田銀,並解三分之一到戶部談何容易?或許,恩師可使雷霆手段強力推行。但若是激起民變,責任誰來負?”
“又或許,恩師你老人家為國家不計個人成敗得失。但別忘記了,粵東北地區尚為倭寇占據。若粵地再起民變,甚至與敵合流,豈不使得倭奴聲勢更為壯大?所以,猛藥是不能下的,但若是下緩藥,徐為之圖。福建那邊軍情如火,十萬大軍等著軍餉,又如何能徐徐圖之?”
這說到問題的實質了,也正是顧言現在正擔心的事情,緩緩道:“願聞其祥。”
周楠:“查催屯田銀首先是查,然後再是催。查是查清廣東衛所究竟有多少軍戶,又有多少官田。隻有核實了田畝數,才談得催繳他們所積欠的賦稅。廣東那麽大的地方,衛所來說,有蓬州千戶所、海門千戶所、靖海千戶所、大城所、平海所、捷勝所、碣石衛、南海衛……林林總總,幾十家衛所,又如何查得過來?據學生所知道,譚撫台欲於今冬明春對倭寇用兵,最遲不能拖延到來年四月,試問恩師來得及籌備軍餉嗎?”
聽周楠一口氣報出那麽多衛所,簡直是如數家珍,顧言也知道他說得在理,忍不住問:“此事依你看來當如何辦理?”
這是在問周楠要解決方案。
這個方案周楠自然是有的,不然也不可能跑這裏來自討沒趣。
周楠:“這事根本辦不了,算勉強去辦,遠水也救不了近火。”開玩笑,丈量田畝不知道要觸及多少人的利益。以往他在查緝京城隱匿皇產的時候鬧出偌大風波,最後朝廷索性來了個不了了之。
廣東京城可大多了,地方勢力更是頑強,這根本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種事情也隻有後來張居正這種強力人物才能做成,顧言可能嗎?
周楠繼續說道:“其實,朝廷這次之所以派恩師去廣州,還不是因為戶部集邊臣議邊餉十二事,派恩師你去籌款。隻要能為福建籌到軍餉,至於錢從何而來,倒不要緊。”
所謂邊軍餉十二事,是朝廷剛拿出的一個增加軍費開支的決議:一、增河南、山東民兵工食銀,每人銀三兩。二、恢複兩廣預備銀,每年以十萬兩濟邊。三、杭州北新關商稅解部。四、江淮、濟川二衛空役銀,每年以二萬五千兩解部。五、查催各省屯田銀,並以三分之一解部。六、河南兌小灘漕餘米,每年以一萬兩解部。七、扣江西機兵工食銀二萬兩解部。八、查核長江蘆州稅。九、吏承班銀。十、查核缺官俸糧。十一、催征契稅、商稅、引稅銀。十二、開例貢納援。
嘉靖一看都是從地方政府那裏打主意,不用動用國庫,很爽快地批了紅。
顧言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派去廣東,對口銜接譚綸的抗倭行轅。
“不從屯田銀查,又該從何著手?”顧言心大動。
周楠:“開銀礦。”
顧言:“此話怎麽講?”
周楠:“戶部曾請在雲南地開礦鑄錢,乃令巡撫以鹽課銀三萬兩為工本。數年後,雲南巡撫王昺、巡按王諍,俱以費多人少請求罷鑄。後,又民間奸商收錢鑄銅謀利。國家有鑒於此,鑄造新錢。裏麵混進去銅鉛和銅鐵例進一步下調,民間製錢阻滯不行,錢法遂壞。於是,朝廷現在通行白銀,以銀為各項開支的儲備。銀價騰貴,各地以前因成本高昂的銀礦紛紛重開。恩師此去廣東,不妨從戶部拿到批,開幾個礦,福建那邊的軍餉不湊夠了?”
說罷,他從袖子裏抽出一張寫滿了字的紙條遞過去:“恩師,此乃是粵東北山區的銀礦名稱和地址,不妨按圖索驥。”
沒錯,他這個靈感自空明用磁鐵釣功德箱銅錢。
現在剛出品的嘉靖通寶質量實在太差,老百姓都不希得用。如今市麵大筆交易都是白銀,遇到小額支付怎麽辦?
好辦,用碎銀子呀!
反正都是稱重,大不了用銀剪子不停剪下去,剪到米粒大小為止。
顧言接過去一看,麵寫滿了地名,什麽嵩溪、富灣、鳳凰山……大大小小十來家,連每年能出產多少兩銀子都寫得清清楚楚,顯然是查了以往的老檔的。
大概計算了一下,如果招集齊人手,每月可都銀五萬,扣除各項開支,二三萬兩還是看得到的。如此,福建那邊有一筆穩定的軍餉來源。
顧大宗師心歡喜,可仔細一想,又覺得其不妥,道:“重開銀礦,利國利民,原本是好事,戶部那邊也好商量。但本朝開礦山自有製度章法,總得要有個名義,哪有那麽容易的?”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礦山一開,那是坐在家裏數錢,這種好處,地方的縉紳早想自己幹了,還能輪得央?這事要想辦成,助力不小。
這事要做成,央好辦,反正和朝堂大老沒有利益糾葛,大家樂得送個人情,關鍵是地方的官吏。
“恩師說得對,所謂名不正言不順,總得要有個理由安撫粵地人心。”周楠抽出扇子,想唰一身打開。想了想,此舉甚是無禮,收了起來,道:“恩師可記得粵督招撫廣東和平縣民李彪做亂一事。”
“以安置李彪部名義開礦?”顧言眼睛大亮,讚道:“妙,太妙!”
明朝的廣東地區經過兩千多開發,珠江三角洲乃是魚米之鄉,自然富饒。可粵北、粵東北卻極為貧困。和平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遊、粵贛邊境的九連山區,更是窮山惡水之所在。
這些年,倭寇連連入侵,和平做為前線,百姓負擔沉重,終於忍不住裹脅了流民揭竿而起。
他們在和平一鄉紳李問彪的率領下攻州掠縣,聲勢極大。
明朝衛所製已然糜爛,廣東的軍隊自然會被這些剽悍的農民軍按在地摩擦。
地方官丟城失地,那可是死罪。既然沒辦法剿滅亂匪,那隻有招撫了。
於是,張臬,以李匪部所據地險,難以用兵進剿,倡議招撫李彪。又道,李彪也有意接受招安,願意為國家效力。
奏折遞到京城,嘉靖在折子寫了一個“可”字,命內閣拿個決議,著地方官妥善安置流民。
在曆史,明朝的皇帝除了太祖和成祖還有武宗皇帝之外,其他人都是非常厭惡打仗的,道理很簡單,這事兒實在太花錢。內閣也覺得流民做亂年年都有,安撫是了,現在福建打成一鍋粥,實在沒有必要再另開一條戰線。擬了票,還授了農民軍的首領官職,並給流民在廣東落了籍。
這本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可在廷議的時候卻出了鬼。
周楠道:“學生前一陣子隨侍君王,廣東那邊的事情,還有恩師出人粵閩總督兼巡廣西的事情還是知道一些的。在此,先恭喜恩師步步高升,前程似錦。其次,恩師這次去廣東任,隻怕不會一帆風順,學生願助恩師一臂之力。”他知道自己時間不多,索性直奔主題,以免羅嗦半天,顧言心不耐把自己給攆了。
聞言,顧言以為周楠是諷刺自己,麵色不禁一沉。是的,表麵看來他從戶部郎職位被提拔為粵閩總督,兼巡廣西,簡直是破格提拔。督撫是什麽,那可是正二品的封疆大吏。對官來說,可說已經是走到職業生涯的頂點,再進一步是出任六部尚書甚至內閣輔臣。
當然,這需要天大的機遇。整個央,部院大臣和內閣相爺加一起也才二十多人,顧言也不會有這樣的幻想。
官員出任巡撫或者總督,一般都會掛個尚書頭銜或者都禦史,將品級先拿去。但他這次卻怪,竟沒有任何榮譽頭銜。而且,巡撫廣西也隻是個兼代,粵閩總督馬要裁撤。
這事說穿了,朝廷派他任是去救火的,救的是封建前線軍費短缺的火。
簡單說來是叫他通過查催屯田銀搞錢。
廣東那邊地方宗族勢力極大,長期對抗央,一不小心會激起民變,最是難纏。這個差事若是辦砸了,隻怕自己的晚節會不保。
周楠簡直是哪壺不開提哪壺,顧大宗師是個有涵養的人,麵依舊帶著微笑,語帶諷刺:“周大人說要助本官一臂之力,我這次去廣東,幕正缺人手,難道你辭了官陪我南下?”
“若國家需要學生,我這個官職要不要也是無妨。畢竟,此事關係到封建前線,我輩自然責無旁貸。恩師此去嶺南,道路艱險,一個不慎一世英明毀於一旦不說,耽誤了軍國大事,豈不令人嗟乎?”
“又有什麽艱難之來日?”顧言心越發不塊,哼了一聲。
周楠:“朝廷這次派恩師去廣東,其實是為譚二華籌措軍餉。兩廣福建民多剽悍,從古到今都不甚安穩,有一句話是這麽說的:天雷公,地海陸豐。”
“太祖高皇帝當年在各省屯田以為軍用,迄今已百年,軍戶製度已朽壞。據學生所知,以往的軍戶的良田大多被地方豪門大族侵吞,本是一包亂帳。這次查催廣東省屯田銀,並解三分之一到戶部談何容易?或許,恩師可使雷霆手段強力推行。但若是激起民變,責任誰來負?”
“又或許,恩師你老人家為國家不計個人成敗得失。但別忘記了,粵東北地區尚為倭寇占據。若粵地再起民變,甚至與敵合流,豈不使得倭奴聲勢更為壯大?所以,猛藥是不能下的,但若是下緩藥,徐為之圖。福建那邊軍情如火,十萬大軍等著軍餉,又如何能徐徐圖之?”
這說到問題的實質了,也正是顧言現在正擔心的事情,緩緩道:“願聞其祥。”
周楠:“查催屯田銀首先是查,然後再是催。查是查清廣東衛所究竟有多少軍戶,又有多少官田。隻有核實了田畝數,才談得催繳他們所積欠的賦稅。廣東那麽大的地方,衛所來說,有蓬州千戶所、海門千戶所、靖海千戶所、大城所、平海所、捷勝所、碣石衛、南海衛……林林總總,幾十家衛所,又如何查得過來?據學生所知道,譚撫台欲於今冬明春對倭寇用兵,最遲不能拖延到來年四月,試問恩師來得及籌備軍餉嗎?”
聽周楠一口氣報出那麽多衛所,簡直是如數家珍,顧言也知道他說得在理,忍不住問:“此事依你看來當如何辦理?”
這是在問周楠要解決方案。
這個方案周楠自然是有的,不然也不可能跑這裏來自討沒趣。
周楠:“這事根本辦不了,算勉強去辦,遠水也救不了近火。”開玩笑,丈量田畝不知道要觸及多少人的利益。以往他在查緝京城隱匿皇產的時候鬧出偌大風波,最後朝廷索性來了個不了了之。
廣東京城可大多了,地方勢力更是頑強,這根本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種事情也隻有後來張居正這種強力人物才能做成,顧言可能嗎?
周楠繼續說道:“其實,朝廷這次之所以派恩師去廣州,還不是因為戶部集邊臣議邊餉十二事,派恩師你去籌款。隻要能為福建籌到軍餉,至於錢從何而來,倒不要緊。”
所謂邊軍餉十二事,是朝廷剛拿出的一個增加軍費開支的決議:一、增河南、山東民兵工食銀,每人銀三兩。二、恢複兩廣預備銀,每年以十萬兩濟邊。三、杭州北新關商稅解部。四、江淮、濟川二衛空役銀,每年以二萬五千兩解部。五、查催各省屯田銀,並以三分之一解部。六、河南兌小灘漕餘米,每年以一萬兩解部。七、扣江西機兵工食銀二萬兩解部。八、查核長江蘆州稅。九、吏承班銀。十、查核缺官俸糧。十一、催征契稅、商稅、引稅銀。十二、開例貢納援。
嘉靖一看都是從地方政府那裏打主意,不用動用國庫,很爽快地批了紅。
顧言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派去廣東,對口銜接譚綸的抗倭行轅。
“不從屯田銀查,又該從何著手?”顧言心大動。
周楠:“開銀礦。”
顧言:“此話怎麽講?”
周楠:“戶部曾請在雲南地開礦鑄錢,乃令巡撫以鹽課銀三萬兩為工本。數年後,雲南巡撫王昺、巡按王諍,俱以費多人少請求罷鑄。後,又民間奸商收錢鑄銅謀利。國家有鑒於此,鑄造新錢。裏麵混進去銅鉛和銅鐵例進一步下調,民間製錢阻滯不行,錢法遂壞。於是,朝廷現在通行白銀,以銀為各項開支的儲備。銀價騰貴,各地以前因成本高昂的銀礦紛紛重開。恩師此去廣東,不妨從戶部拿到批,開幾個礦,福建那邊的軍餉不湊夠了?”
說罷,他從袖子裏抽出一張寫滿了字的紙條遞過去:“恩師,此乃是粵東北山區的銀礦名稱和地址,不妨按圖索驥。”
沒錯,他這個靈感自空明用磁鐵釣功德箱銅錢。
現在剛出品的嘉靖通寶質量實在太差,老百姓都不希得用。如今市麵大筆交易都是白銀,遇到小額支付怎麽辦?
好辦,用碎銀子呀!
反正都是稱重,大不了用銀剪子不停剪下去,剪到米粒大小為止。
顧言接過去一看,麵寫滿了地名,什麽嵩溪、富灣、鳳凰山……大大小小十來家,連每年能出產多少兩銀子都寫得清清楚楚,顯然是查了以往的老檔的。
大概計算了一下,如果招集齊人手,每月可都銀五萬,扣除各項開支,二三萬兩還是看得到的。如此,福建那邊有一筆穩定的軍餉來源。
顧大宗師心歡喜,可仔細一想,又覺得其不妥,道:“重開銀礦,利國利民,原本是好事,戶部那邊也好商量。但本朝開礦山自有製度章法,總得要有個名義,哪有那麽容易的?”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礦山一開,那是坐在家裏數錢,這種好處,地方的縉紳早想自己幹了,還能輪得央?這事要想辦成,助力不小。
這事要做成,央好辦,反正和朝堂大老沒有利益糾葛,大家樂得送個人情,關鍵是地方的官吏。
“恩師說得對,所謂名不正言不順,總得要有個理由安撫粵地人心。”周楠抽出扇子,想唰一身打開。想了想,此舉甚是無禮,收了起來,道:“恩師可記得粵督招撫廣東和平縣民李彪做亂一事。”
“以安置李彪部名義開礦?”顧言眼睛大亮,讚道:“妙,太妙!”
明朝的廣東地區經過兩千多開發,珠江三角洲乃是魚米之鄉,自然富饒。可粵北、粵東北卻極為貧困。和平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遊、粵贛邊境的九連山區,更是窮山惡水之所在。
這些年,倭寇連連入侵,和平做為前線,百姓負擔沉重,終於忍不住裹脅了流民揭竿而起。
他們在和平一鄉紳李問彪的率領下攻州掠縣,聲勢極大。
明朝衛所製已然糜爛,廣東的軍隊自然會被這些剽悍的農民軍按在地摩擦。
地方官丟城失地,那可是死罪。既然沒辦法剿滅亂匪,那隻有招撫了。
於是,張臬,以李匪部所據地險,難以用兵進剿,倡議招撫李彪。又道,李彪也有意接受招安,願意為國家效力。
奏折遞到京城,嘉靖在折子寫了一個“可”字,命內閣拿個決議,著地方官妥善安置流民。
在曆史,明朝的皇帝除了太祖和成祖還有武宗皇帝之外,其他人都是非常厭惡打仗的,道理很簡單,這事兒實在太花錢。內閣也覺得流民做亂年年都有,安撫是了,現在福建打成一鍋粥,實在沒有必要再另開一條戰線。擬了票,還授了農民軍的首領官職,並給流民在廣東落了籍。
這本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可在廷議的時候卻出了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