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師傅親自負責將第一批走出處州銷售的綠曲醇運到婺州進行交貨,而在他迴來的時候,不僅帶迴了綠曲醇在婺州首賣暢銷的好消息,還帶迴來了一個人——談建。
原來,談建接到了秦剛來信之後,趙五專門派了兩名神居兵護送他,一路快速南下趕到了婺州,正在碼頭上尋找可以繼續前往處州的船隻時,便遇上了朱師傅。
而之所以需要有兩名神居兵的護送,是因為趙五聽說秦剛這裏需要用錢,一下子就讓談建帶過去了約十萬貫的錢,並讓他帶話轉告,說水寨目前的香水極其暢銷,隻是限於去年冬天挖的冰窖有限,產量無法繼續提高。待今年入冬後擴大冰窖,明年就可以把它銷往京城了。所以,水寨這邊短時間並不會缺錢。
趙五考慮得非常周到,這十萬貫錢,他擔心全部是鹽茶引的話,在處州會不容易出手兌換,於是其中有三萬貫,直接用的就是金銀錠,裝滿了一隻箱子,還有四萬貫,是揚州大錢莊的銀票,剩下的才是鹽茶引。
此時,對於監處州酒稅的秦觀來說,這裏的主要工作實際上都由秦剛幫他都打理完了,今年的酒稅都已經在翻倍之後全額預繳,剩下來的一些市集上的販賣山貨與魚蝦等物的商稅,也就象征性地稍微收一些,使得處州百姓更是覺得這位新來的秦稅監是格外地和藹可親。
在處州人的印象中,至少這州城裏的稅收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地寬鬆過,而市集上的繁盛更是遠遠地強於往年。
他們也從來沒有見過曆往的稅監老爺會像今年的這位秦官人那樣,時不時地出現在城中各處的酒樓、山寺、甚至是船坊,與一眾文人雅士共同飲酒賦詩、風花雪月。
所有人都是善於總結規律的,但是絕大多數人又是不會去細思這些規律之間的實質合理性。
比如說,有人連續多次在出門前向家裏的某個石墩許願好天氣之後發現,之後出行的天氣果然都是非常良好且辦事順利,那麽他就會篤信這隻石墩子裏麵,一定是寄托了某種可以左右天氣好壞的神靈。
處州城內的百姓如今就已經相信,隻要是這位監酒稅的秦學士喝酒的次數增多、詩賦的作品不斷問世,那就意味著他們的日子也就越來越好。
而有時一旦遇上天氣欠佳,或者是秦觀一時慵懶不太想出門時,街頭就會開始議論:秦學士怎麽不出來喝酒了?一定是張知州在偷懶了吧!
言語傳到張康國的耳朵裏後,簡直就要讓他氣得要吐出一大口的老血來。
作為一州之主官,哪怕是處州這樣的偏僻之地,依舊還是有著繁重瑣碎的各種事務,比不得這監酒稅的工作清閑不說,自己為了接下來衙門裏的諸多用度,正在全州各地使盡渾身解數地搞錢,結果卻還被百姓們說成是個偷懶的知州,著實是鬱悶之極。
隻是,作為一州的監酒稅,秦觀的工作業績的確是完得得極其優秀,而增收的這一大筆錢,一半用在了吏員們的身上,一半用了州城百姓的身上,這個便宜的好人,袁轂幫著自己與留下來的秦觀做得是極其地到位。
今天的秦學士就作了一首《點絳唇·桃源》【詳見本章末注】: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
煙水茫茫,千裏斜陽暮。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除了酒樓與瓦舍的歌女如獲至寶似地抄迴傳唱之外,但凡胸中有點墨水的市民,都會故作風雅地背上幾句,再對身邊人道:“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好詞好句啊!什麽?你問是什麽意思?哎呀!秦學士的這種意境,豈是你我這等人可以揣測得了的?”
這樣的詩詞傳到了張康國的耳朵裏,不由地愈加忿恨了幾分,惡狠狠地說道:“記上,都給我記上。還有前段時間這廝寫的甚麽‘偶來老僧煎敬茗粥’、‘來與彌陀共一龕’那些,一字不落地都給我抄來記上。我現在就給章相公寫奏章,隻要朝廷給我年底退稅兜底,我就不會輕饒了這個浪蕩之徒。”
張康國現在敢於開始將秦觀的情況寫了密報,一半的底氣是來自於他之前一段時間借成立州劍器監的機會狠狠撈了一大筆錢。
那些一個個被他虛擬中的劍器監強行列入名字的鑄劍匠人們,在明知前麵是虎穴狼窩的前提下,都隻能選擇是變賣家財、捧著足額的免役錢一個個地贖迴了自己的人身自由。
最終,州裏劍器監雖然並沒有能夠建起來,但是張知州的腰包卻已經足足地鼓了起來。
其實,如果是足夠將這些錢納入到州庫裏,張康國已經是不再擔心秦剛到了年底要求退稅的事情了。但是張康國的思路卻是:通過劍器監斂財的主意是自己想出來的,也是自己費心費力去做成了,憑什麽要全額繳入州庫,自然是自己拿個大頭,辛苦賣命的手下拿個中頭,最後象征性地繳個小頭到庫裏。
而至於秦觀掌管監酒稅,所帶來的年底退稅的風險,這個必須要由朝廷來給他托底的。
就在張康國關在家裏起草小報告、順便計算他的小算盤的時候,談建開始接手了山哈部落那邊的整個酒業生意。
雖然大宋的酒禁政策是以各個州為區域範圍,原則上處州的酒是不能跨地區賣到其它州的,但一是由於之前袁轂提前與周圍邊各州打過了招唿,二也的確是綠曲醇過於獨特與誘人。而且因為這種酒的利潤豐厚,秦剛不在意在處州繳過一次酒稅之後,再到銷售地以當地酒的名義再多繳一次稅,既然有正規的酒稅可收,哪個州城會對秦剛的美酒說拒絕呢?
在此之前,處州與外界的聯係不多,婺江上的船隻非常有限。而自從秦剛到來了之後,尤其是這綠曲醇的外銷開始後,每天開始就有了處州的酒水外運,以及更加豐富多彩的外地商品的大量迴運。
來往的船隻與貨物的增多,自然便引起了某些關注的目光。
其實在最早秦剛陪秦觀來處州上任的路上,在前麵派出的斥候前哨,就曾偶爾遇見過一些可疑的身影,這些都是隱藏於各處山中的山匪。
兩浙路的名稱起於唐,實際上是以錢塘江為界,其西北為浙西,多為傳統的吳地,水網密布,經濟發達,而東南為浙東,為昔日的越地,多山地,自然條件不佳,也較多有山越人分布,民風強悍,遇貪官暴斂之時,便會有人逃入山林為匪。
隻是這些匪徒多為零散聚集,主要原因就是,小股的匪徒不受官府重視,就不太會被官兵去圍剿。而且較少的人在大山裏也容易存活,平時可以借助於山間物產解決溫飽,遇上不好的時候才外出劫掠一點,也基本上算是一個可以在大山裏生存下來的基本原則。
正因為如此,當他們遇上了像秦剛這樣的隊伍,前有專業的斥候偵察開道,後有裝備齊全的護衛防護,一般都會選擇主動避讓,以免引來殺身之禍。
從處州的運酒船隊開始常規跑線路之後,也曾有過好幾支的小股匪徒來盯過,但在看到了船隊前後的護衛的數量與其裝備之後,陸續地都退了迴去。
但是禁不住這支船隊開始跑得越來越勤,除了運出的酒,又開始有了各種外購的貨物運迴。最關鍵的是,船隊運出去的綠曲醇在外麵賣出了名氣,高昂的售價,即意味著每一船酒都將會是一筆不小的財富,這個利益開始讓人按捺不住了。
“駟哥。”五中隊隊長李二鐵走到站在船頭的趙駟麵前說道,“最近經過這段路時,兩邊山上來盯著我們的眼睛可是多了不少了。”
“嗯,有沒有派兄弟去摸過底?”
“摸過了,兩邊山上都沒有固定哨,隻有踩盤子留下的痕跡。”
“嗯,咱們這趟是迴去,估計他們動手的可能性不大,正好仔細看看,如果要動手,他們可能會選在哪裏?”趙駟冷靜地安排著,“下迴出貨,護衛人員加一倍,但是增加的人都坐在船艙裏,外麵不要看出有任何變化。你們也算是訓練了這麽長的時間,正好可以檢驗一下你們的作用與價值。”
這一個月來,在山哈部落這裏,不僅綠曲兵的練兵進展迅速,宗家父子那裏的兵器鍛造更是成果顯著。
經過趙駟等人的試用,最終給綠曲兵固定了標準裝備:每人配備一杆二尺精鐵槍頭的木柄長槍,再一柄镔鐵大刀,隨身兩柄精鐵短匕首。此外還有一麵覆鐵木盾。
而訓練的課目也就圍繞著這些武器來進行。三人的小隊進行鴛鴦小陣訓練,然後就是一個中隊裏的九個人在一起,進行鴛鴦中陣的訓練。
總共六個中隊,原本是每次派一隊隨船,其餘五隊在家訓練。
眼下一是訓練項目基本完成,二是最近運貨沿途風險開始升級,於是按趙駟的安排,每天安排兩隊人上船,外麵看起來還是一隊護衛,但另一隊人員都隱藏於船艙中。
而這些完成訓練裏的新兵們則一個個非常地興奮,就等著哪支不知趣的山匪送上門來給他們練手呢。
果然,就在增加的護衛人手後的第三趟的路上,山匪們不出意外地出現了。
船隻在經過處州與婺州交界處,有一段河道的河麵突然變窄,借助於兩岸伸向河中的藤蔓或樹枝,如果有人埋伏在這裏,便可以毫不費力地跳到船上發動襲擊。
所以,這段河道,一直被護船的綠曲兵們劃入高度警戒區域。
而今天,也正是在這段河道出了問題。
此行一共三艘船,在第一隻船剛通過後,兩岸就突然出現了二十幾人的身影,直接跳上了第二艘船,緊接著岸上陸續再躥出更多的人,開始計劃往第三艘船上跳。
山匪們還是有一定的策略的,放過了第一艘,主攻第二三艘,這是放任第一艘可以逃跑,從而分化了護衛力量,並可以集中自己的力量去攔下後麵的兩艘船,按照他們之前的反複打探,就算是能劫下後麵的兩船貨,這一趟的獲利也可算得上是足夠的豐厚了。
當然,機會是存在的,隻是能否獲得還必須要看自己的實力的。
護衛這趟的恰好是李二鐵帶的一隊人在船艙裏,他們其實是進入這一段河道前,就已經發覺了兩岸的不尋常動靜。當山匪出現並跳上第二艘船時,第一艘船早已快速下錨停在了河道中間,後麵的船工也相應落錨停船,三艘船立即就首尾相連地停靠在了一起。
跳上後麵兩艘船的山匪,還沒站穩,就連續感受到了船身的兩次大的震動,還沒有明白過來這是怎麽一迴事呢,三隻船的船艙裏迅速衝出了一倍的人手。
雖然山匪的總體人數仍然占據優勢,但仍是被新增的對手嚇慌了手腳。
在婺江裏的貨船並不大,甲板上的空間有限,綠曲兵便三人一組,結成鴛鴦小陣,迅速上前,中間長槍、兩邊盾牌加短刀,上來就直取對手。
船麵狹窄,正麵根本無從躲避,反應慢一點的山匪,直接就被長槍紮倒,有反應過來有點身手的,能躲開長槍槍頭而欺身上前的,卻立即被兩邊的短刀斬落船下。
值得一提的是,兩邊兵器經曆了咣咣數響的相交之後,山匪手中的武器,不是槍杆被削斷、就是刀刃缺了口,甚至還有一人的長刀過舊,竟直接被砍斷一截,這輪交鋒之後,已有三四人嚇得丟下兵器,跳河逃生。
河麵船上發生的這一切,就在刀光劍影中沒有經過幾個唿吸,就當第二批山匪成功地再次跳到船上時,發現前麵的第一批人,要麽橫七豎八地死傷在船板上,要麽掉入河中不知生死,四麵卻是閃亮點滴著鮮血的刀刃槍尖直直地對準著他們。
這是怎麽一迴事?
後麵上來的匪眾頓覺眼前發黑、腳底發軟,來之前不是說好的嗎?第一批跳上船的人負責斬殺掃清船麵的護衛,並控製好船隻,然後他們這些人跳上來的任務,就隻是開始直取船倉,驗收貨物麽?
毫無準備的他們,反應快的,迅速就丟下手中的武器,跪下來乞求饒命,而反應木訥的,一個個地如第一批人那樣,幹淨利落地被刀槍放倒。
前後不過一盞茶的功夫,這場所謂的河上反劫貨戰便宣告完全結束。
綠曲兵首戰告捷,以零兵損的代價,全殲半路設伏的山匪四十餘人,其中當場擊斃二十六人,擊傷十人,對方直接投降了十幾個人。
由於船隻還需要立即趕著去送貨,李二鐵看看也沒辦法綁著這麽多的俘虜繼續出了,於是他們便簡單甄別了一下,綁了三個小頭領留著審問之外,將剩下來投降的人以及傷員都扒完了身上了衣物,僅給他們剩一條短褲,就統統趕上了岸,任其自謀生路去了。
然後,三艘船收拾了一下甲板,衝洗幹淨了船板上的血跡之後,繼續向婺州進發。
在船上,李二鐵熟練地應用了分開審訊的方法。
由於提前聲明,一旦三人的口供有對不上的地方,就會把他們一齊砍斷了手腳扔下河去。所以在三條船上分開審訊的三人全都老老實實地把情況交待了個底朝天。
原來,他們這次來了這麽多人,居然是糾集了栝蒼山中最大的五支山匪的聯合行動,出兵最多的當屬鐵壁山山寨一支。
這次若不是李二鐵需要去婺州運貨,沒法帶著這麽多的俘虜進州城,這批四十多人就算是全軍覆沒了。
但即便是如此,死了一半以上,頭目都被抓著,迴去的十幾人大半以上都是傷員,也不知能不能挺迴家裏,也算是元氣大傷了。
李二鐵帶著三名俘虜與完美的戰果,驕傲地迴到了部落駐地複命。
從船上下來的這批新兵,也算是首次經曆了實戰的演練,盡管其中有些人是初次見血並親手了結了對手的性命,在迴程的路上,迴想起來,手腳都會不由自主地顫抖。但是到了下船的時刻,卻以極度驕傲的凱旋歸來姿態,一路押著俘虜迴到營中。
接下來的時間裏,便是他們的這兩組人趾高氣揚地向其他士兵吹噓自己光榮戰績的時光。
注:《點絳唇·桃源》一詞,有人認為該詞是秦觀再貶郴州後,寫的正是被稱為“桃源”的蘇仙岒之景,也有人根據這首詞中的輕鬆、脫俗、豁達的情緒,判斷為剛到處州後,生活穩定下來時期的作品。本章取後一種說法。
原來,談建接到了秦剛來信之後,趙五專門派了兩名神居兵護送他,一路快速南下趕到了婺州,正在碼頭上尋找可以繼續前往處州的船隻時,便遇上了朱師傅。
而之所以需要有兩名神居兵的護送,是因為趙五聽說秦剛這裏需要用錢,一下子就讓談建帶過去了約十萬貫的錢,並讓他帶話轉告,說水寨目前的香水極其暢銷,隻是限於去年冬天挖的冰窖有限,產量無法繼續提高。待今年入冬後擴大冰窖,明年就可以把它銷往京城了。所以,水寨這邊短時間並不會缺錢。
趙五考慮得非常周到,這十萬貫錢,他擔心全部是鹽茶引的話,在處州會不容易出手兌換,於是其中有三萬貫,直接用的就是金銀錠,裝滿了一隻箱子,還有四萬貫,是揚州大錢莊的銀票,剩下的才是鹽茶引。
此時,對於監處州酒稅的秦觀來說,這裏的主要工作實際上都由秦剛幫他都打理完了,今年的酒稅都已經在翻倍之後全額預繳,剩下來的一些市集上的販賣山貨與魚蝦等物的商稅,也就象征性地稍微收一些,使得處州百姓更是覺得這位新來的秦稅監是格外地和藹可親。
在處州人的印象中,至少這州城裏的稅收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地寬鬆過,而市集上的繁盛更是遠遠地強於往年。
他們也從來沒有見過曆往的稅監老爺會像今年的這位秦官人那樣,時不時地出現在城中各處的酒樓、山寺、甚至是船坊,與一眾文人雅士共同飲酒賦詩、風花雪月。
所有人都是善於總結規律的,但是絕大多數人又是不會去細思這些規律之間的實質合理性。
比如說,有人連續多次在出門前向家裏的某個石墩許願好天氣之後發現,之後出行的天氣果然都是非常良好且辦事順利,那麽他就會篤信這隻石墩子裏麵,一定是寄托了某種可以左右天氣好壞的神靈。
處州城內的百姓如今就已經相信,隻要是這位監酒稅的秦學士喝酒的次數增多、詩賦的作品不斷問世,那就意味著他們的日子也就越來越好。
而有時一旦遇上天氣欠佳,或者是秦觀一時慵懶不太想出門時,街頭就會開始議論:秦學士怎麽不出來喝酒了?一定是張知州在偷懶了吧!
言語傳到張康國的耳朵裏後,簡直就要讓他氣得要吐出一大口的老血來。
作為一州之主官,哪怕是處州這樣的偏僻之地,依舊還是有著繁重瑣碎的各種事務,比不得這監酒稅的工作清閑不說,自己為了接下來衙門裏的諸多用度,正在全州各地使盡渾身解數地搞錢,結果卻還被百姓們說成是個偷懶的知州,著實是鬱悶之極。
隻是,作為一州的監酒稅,秦觀的工作業績的確是完得得極其優秀,而增收的這一大筆錢,一半用在了吏員們的身上,一半用了州城百姓的身上,這個便宜的好人,袁轂幫著自己與留下來的秦觀做得是極其地到位。
今天的秦學士就作了一首《點絳唇·桃源》【詳見本章末注】: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
煙水茫茫,千裏斜陽暮。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除了酒樓與瓦舍的歌女如獲至寶似地抄迴傳唱之外,但凡胸中有點墨水的市民,都會故作風雅地背上幾句,再對身邊人道:“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好詞好句啊!什麽?你問是什麽意思?哎呀!秦學士的這種意境,豈是你我這等人可以揣測得了的?”
這樣的詩詞傳到了張康國的耳朵裏,不由地愈加忿恨了幾分,惡狠狠地說道:“記上,都給我記上。還有前段時間這廝寫的甚麽‘偶來老僧煎敬茗粥’、‘來與彌陀共一龕’那些,一字不落地都給我抄來記上。我現在就給章相公寫奏章,隻要朝廷給我年底退稅兜底,我就不會輕饒了這個浪蕩之徒。”
張康國現在敢於開始將秦觀的情況寫了密報,一半的底氣是來自於他之前一段時間借成立州劍器監的機會狠狠撈了一大筆錢。
那些一個個被他虛擬中的劍器監強行列入名字的鑄劍匠人們,在明知前麵是虎穴狼窩的前提下,都隻能選擇是變賣家財、捧著足額的免役錢一個個地贖迴了自己的人身自由。
最終,州裏劍器監雖然並沒有能夠建起來,但是張知州的腰包卻已經足足地鼓了起來。
其實,如果是足夠將這些錢納入到州庫裏,張康國已經是不再擔心秦剛到了年底要求退稅的事情了。但是張康國的思路卻是:通過劍器監斂財的主意是自己想出來的,也是自己費心費力去做成了,憑什麽要全額繳入州庫,自然是自己拿個大頭,辛苦賣命的手下拿個中頭,最後象征性地繳個小頭到庫裏。
而至於秦觀掌管監酒稅,所帶來的年底退稅的風險,這個必須要由朝廷來給他托底的。
就在張康國關在家裏起草小報告、順便計算他的小算盤的時候,談建開始接手了山哈部落那邊的整個酒業生意。
雖然大宋的酒禁政策是以各個州為區域範圍,原則上處州的酒是不能跨地區賣到其它州的,但一是由於之前袁轂提前與周圍邊各州打過了招唿,二也的確是綠曲醇過於獨特與誘人。而且因為這種酒的利潤豐厚,秦剛不在意在處州繳過一次酒稅之後,再到銷售地以當地酒的名義再多繳一次稅,既然有正規的酒稅可收,哪個州城會對秦剛的美酒說拒絕呢?
在此之前,處州與外界的聯係不多,婺江上的船隻非常有限。而自從秦剛到來了之後,尤其是這綠曲醇的外銷開始後,每天開始就有了處州的酒水外運,以及更加豐富多彩的外地商品的大量迴運。
來往的船隻與貨物的增多,自然便引起了某些關注的目光。
其實在最早秦剛陪秦觀來處州上任的路上,在前麵派出的斥候前哨,就曾偶爾遇見過一些可疑的身影,這些都是隱藏於各處山中的山匪。
兩浙路的名稱起於唐,實際上是以錢塘江為界,其西北為浙西,多為傳統的吳地,水網密布,經濟發達,而東南為浙東,為昔日的越地,多山地,自然條件不佳,也較多有山越人分布,民風強悍,遇貪官暴斂之時,便會有人逃入山林為匪。
隻是這些匪徒多為零散聚集,主要原因就是,小股的匪徒不受官府重視,就不太會被官兵去圍剿。而且較少的人在大山裏也容易存活,平時可以借助於山間物產解決溫飽,遇上不好的時候才外出劫掠一點,也基本上算是一個可以在大山裏生存下來的基本原則。
正因為如此,當他們遇上了像秦剛這樣的隊伍,前有專業的斥候偵察開道,後有裝備齊全的護衛防護,一般都會選擇主動避讓,以免引來殺身之禍。
從處州的運酒船隊開始常規跑線路之後,也曾有過好幾支的小股匪徒來盯過,但在看到了船隊前後的護衛的數量與其裝備之後,陸續地都退了迴去。
但是禁不住這支船隊開始跑得越來越勤,除了運出的酒,又開始有了各種外購的貨物運迴。最關鍵的是,船隊運出去的綠曲醇在外麵賣出了名氣,高昂的售價,即意味著每一船酒都將會是一筆不小的財富,這個利益開始讓人按捺不住了。
“駟哥。”五中隊隊長李二鐵走到站在船頭的趙駟麵前說道,“最近經過這段路時,兩邊山上來盯著我們的眼睛可是多了不少了。”
“嗯,有沒有派兄弟去摸過底?”
“摸過了,兩邊山上都沒有固定哨,隻有踩盤子留下的痕跡。”
“嗯,咱們這趟是迴去,估計他們動手的可能性不大,正好仔細看看,如果要動手,他們可能會選在哪裏?”趙駟冷靜地安排著,“下迴出貨,護衛人員加一倍,但是增加的人都坐在船艙裏,外麵不要看出有任何變化。你們也算是訓練了這麽長的時間,正好可以檢驗一下你們的作用與價值。”
這一個月來,在山哈部落這裏,不僅綠曲兵的練兵進展迅速,宗家父子那裏的兵器鍛造更是成果顯著。
經過趙駟等人的試用,最終給綠曲兵固定了標準裝備:每人配備一杆二尺精鐵槍頭的木柄長槍,再一柄镔鐵大刀,隨身兩柄精鐵短匕首。此外還有一麵覆鐵木盾。
而訓練的課目也就圍繞著這些武器來進行。三人的小隊進行鴛鴦小陣訓練,然後就是一個中隊裏的九個人在一起,進行鴛鴦中陣的訓練。
總共六個中隊,原本是每次派一隊隨船,其餘五隊在家訓練。
眼下一是訓練項目基本完成,二是最近運貨沿途風險開始升級,於是按趙駟的安排,每天安排兩隊人上船,外麵看起來還是一隊護衛,但另一隊人員都隱藏於船艙中。
而這些完成訓練裏的新兵們則一個個非常地興奮,就等著哪支不知趣的山匪送上門來給他們練手呢。
果然,就在增加的護衛人手後的第三趟的路上,山匪們不出意外地出現了。
船隻在經過處州與婺州交界處,有一段河道的河麵突然變窄,借助於兩岸伸向河中的藤蔓或樹枝,如果有人埋伏在這裏,便可以毫不費力地跳到船上發動襲擊。
所以,這段河道,一直被護船的綠曲兵們劃入高度警戒區域。
而今天,也正是在這段河道出了問題。
此行一共三艘船,在第一隻船剛通過後,兩岸就突然出現了二十幾人的身影,直接跳上了第二艘船,緊接著岸上陸續再躥出更多的人,開始計劃往第三艘船上跳。
山匪們還是有一定的策略的,放過了第一艘,主攻第二三艘,這是放任第一艘可以逃跑,從而分化了護衛力量,並可以集中自己的力量去攔下後麵的兩艘船,按照他們之前的反複打探,就算是能劫下後麵的兩船貨,這一趟的獲利也可算得上是足夠的豐厚了。
當然,機會是存在的,隻是能否獲得還必須要看自己的實力的。
護衛這趟的恰好是李二鐵帶的一隊人在船艙裏,他們其實是進入這一段河道前,就已經發覺了兩岸的不尋常動靜。當山匪出現並跳上第二艘船時,第一艘船早已快速下錨停在了河道中間,後麵的船工也相應落錨停船,三艘船立即就首尾相連地停靠在了一起。
跳上後麵兩艘船的山匪,還沒站穩,就連續感受到了船身的兩次大的震動,還沒有明白過來這是怎麽一迴事呢,三隻船的船艙裏迅速衝出了一倍的人手。
雖然山匪的總體人數仍然占據優勢,但仍是被新增的對手嚇慌了手腳。
在婺江裏的貨船並不大,甲板上的空間有限,綠曲兵便三人一組,結成鴛鴦小陣,迅速上前,中間長槍、兩邊盾牌加短刀,上來就直取對手。
船麵狹窄,正麵根本無從躲避,反應慢一點的山匪,直接就被長槍紮倒,有反應過來有點身手的,能躲開長槍槍頭而欺身上前的,卻立即被兩邊的短刀斬落船下。
值得一提的是,兩邊兵器經曆了咣咣數響的相交之後,山匪手中的武器,不是槍杆被削斷、就是刀刃缺了口,甚至還有一人的長刀過舊,竟直接被砍斷一截,這輪交鋒之後,已有三四人嚇得丟下兵器,跳河逃生。
河麵船上發生的這一切,就在刀光劍影中沒有經過幾個唿吸,就當第二批山匪成功地再次跳到船上時,發現前麵的第一批人,要麽橫七豎八地死傷在船板上,要麽掉入河中不知生死,四麵卻是閃亮點滴著鮮血的刀刃槍尖直直地對準著他們。
這是怎麽一迴事?
後麵上來的匪眾頓覺眼前發黑、腳底發軟,來之前不是說好的嗎?第一批跳上船的人負責斬殺掃清船麵的護衛,並控製好船隻,然後他們這些人跳上來的任務,就隻是開始直取船倉,驗收貨物麽?
毫無準備的他們,反應快的,迅速就丟下手中的武器,跪下來乞求饒命,而反應木訥的,一個個地如第一批人那樣,幹淨利落地被刀槍放倒。
前後不過一盞茶的功夫,這場所謂的河上反劫貨戰便宣告完全結束。
綠曲兵首戰告捷,以零兵損的代價,全殲半路設伏的山匪四十餘人,其中當場擊斃二十六人,擊傷十人,對方直接投降了十幾個人。
由於船隻還需要立即趕著去送貨,李二鐵看看也沒辦法綁著這麽多的俘虜繼續出了,於是他們便簡單甄別了一下,綁了三個小頭領留著審問之外,將剩下來投降的人以及傷員都扒完了身上了衣物,僅給他們剩一條短褲,就統統趕上了岸,任其自謀生路去了。
然後,三艘船收拾了一下甲板,衝洗幹淨了船板上的血跡之後,繼續向婺州進發。
在船上,李二鐵熟練地應用了分開審訊的方法。
由於提前聲明,一旦三人的口供有對不上的地方,就會把他們一齊砍斷了手腳扔下河去。所以在三條船上分開審訊的三人全都老老實實地把情況交待了個底朝天。
原來,他們這次來了這麽多人,居然是糾集了栝蒼山中最大的五支山匪的聯合行動,出兵最多的當屬鐵壁山山寨一支。
這次若不是李二鐵需要去婺州運貨,沒法帶著這麽多的俘虜進州城,這批四十多人就算是全軍覆沒了。
但即便是如此,死了一半以上,頭目都被抓著,迴去的十幾人大半以上都是傷員,也不知能不能挺迴家裏,也算是元氣大傷了。
李二鐵帶著三名俘虜與完美的戰果,驕傲地迴到了部落駐地複命。
從船上下來的這批新兵,也算是首次經曆了實戰的演練,盡管其中有些人是初次見血並親手了結了對手的性命,在迴程的路上,迴想起來,手腳都會不由自主地顫抖。但是到了下船的時刻,卻以極度驕傲的凱旋歸來姿態,一路押著俘虜迴到營中。
接下來的時間裏,便是他們的這兩組人趾高氣揚地向其他士兵吹噓自己光榮戰績的時光。
注:《點絳唇·桃源》一詞,有人認為該詞是秦觀再貶郴州後,寫的正是被稱為“桃源”的蘇仙岒之景,也有人根據這首詞中的輕鬆、脫俗、豁達的情緒,判斷為剛到處州後,生活穩定下來時期的作品。本章取後一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