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郡太守,三個侯位。”桓彝豎起相應的手指說道。


    “代價呢?”


    “交出所有的兵馬!”


    “這可不對等,我姐夫留下舊部眾多,僅僅兩郡之地,三侯之爵恐怕安撫不了躁動的人心。況且,策兒現在占據著江東,可是有整整六個郡。”


    “太守和侯爵隻是給孫、吳兩家的,至於軍中的將領,還有各地的官吏,自然有我們額外冊封。”


    吳景心裏籌劃著,大帥府給出的利益和他現在所享有的也差不多。如果同意這麽做,好處是,孫吳兩家可以更加的穩定,壞處是,兩家的影響力大為下降。


    他想了想,搖頭說道:“如果隻是這些,不需要大帥府冊封我們就能得到,如今你們尚未取得天下,我們何必向你們投誠呢?”


    “並非需要你們投誠,隻要你們答應在大帥收複江北時按兵不動,待中原平定後,你們不生出事端,事後大帥就可以兌現承諾。當然,若是你們肯助大帥一臂之力,自然可以額外論功行賞。”


    吳景琢磨著,卻又聽到桓彝繼續說道:“不過在下還是要提醒一句,如今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是建立在少孫將軍未與大帥軍兵馬交手之前的,一旦交手,那待遇就得重新談了。”


    “你這是在威脅我嗎?


    如今天子在兗,早有明文示下,若此番江東能與曹操一起共抗叛逆,事後,可使孫家世代鎮守江東,與漢同休。”


    “大帥府向來以誠心待人,所以在下把所有言論都放到了明處,這哪裏談的上威脅呢?


    論私,以孫桓兩家交情,在下巴不得孫家越有權勢富貴越好;可論公,朝廷爵祿不可輕授。


    吳都尉所謂明文,出自天子乎?出自曹操乎?


    況且閣下難道沒聽說說張儀誆騙楚王之事?


    若是在下現在承諾,事後將江東交予孫家,你們敢信嗎?”


    自張儀與楚王定下“商於六百裏”的盟約後,世人就知道,原來大國之間的盟約,也是不可盡信的。


    吳景無言以對,其實孫策也不是想著曹操說話算話,他此番北上,本就是為了以武力奪取天下的。


    “不能信,不能答應,舅舅!”就在吳景猶豫的時候,一個儒衫少年匆匆走進書房。


    “權兒,你怎麽迴來了?”吳景吃驚的說道。


    孫權對著舅舅一禮,然後說道:“我在皖縣那邊訪賢,聽說有河北的使者到來,於是便匆匆趕了迴來。”


    吳景點了點頭,又疑惑的看著孫權,意思是問,為什麽不能答應,而且態度如此堅決。


    “我父兄在舅舅的幫助下才有了偌大的基業,如今兵馬在手,他們才與我們這般商量,若是讓出了兵馬,那便是板上魚肉,到時候,如何炮製還不是他們說了算?


    此時他們派遣使者到來,目的是為了動搖後方,若是舅舅派人去與兄長商議和談之事,勢必會寒了將士立功之心,到時候軍心動搖,江東將士俱危矣!”


    聽到此話,吳景稱讚道:“權兒不愧是飽讀詩書之人,分析的如此透徹。”


    孫權則是一臉嚴肅的看著桓彝。


    桓彝沒有在意,臉上帶笑:“臨來時,大帥與我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原以為少孫將軍已是勇武過人,今日見到二公子,才知曉,孫家兒郎俱是騏驥!”


    聽到這話,孫權的敵意倒是少了許多,本來就是陣營分明,對方計策有詐,環環相扣,也是應該的。


    “不敢當,隻是兄長在北,權不能與兄長殺敵,也當護好家人,不使兄長分心。”


    “二公子說的極是,看來此行,我終究是要無功而返了!”


    “桓兄若是怕迴去受到懲罰,亦可留在江東,莫說兩家本是故舊,就是以桓兄的智勇,我兄長必然以禮相待,委以重任。”


    “二公子的好意,在下明白了,不過在下離家多年,此行順道也要迴去祭拜一下祖先。另外,還要接上我兄長一同北上。”


    孫權皺眉,“這麽說,桓家是要舉家為那位效力了?”


    “二公子說笑了,什麽這位那位的,我桓家本就是大漢子民,兄長為我大漢孝廉郎,自然是要為大漢真命天子效力的。”


    “真命所歸何處,此時言之未免過早吧?”


    “此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在下臨走時,還有一些話要告訴二公子。


    其實此番派我出使,大帥身邊不乏反對之人,隻是大帥本著求仁之心,加上在下力求才促成此事。


    大帥身邊有一人,名為賈詡,他對大帥說過,以談判求來的和平終究太過短暫,天子威服四海,當先立威,如今大帥身邊有諸多精兵猛將,謀士如雲,與其用爵祿去收買敵人,不如用爵祿去賞賜功臣,如此一來,攻必克,戰必勝。


    二公子愛惜父兄基業,此乃人之常情。但也要明白,退可保身,進則玉焚的道理,留給江東的時間不多了。”


    桓彝說完,又向吳景拱手,“請代我向老夫人告辭!”


    桓彝走後,吳景歎氣一聲,對著孫權說道:“權兒,我知道你聰慧機謹,可是你不該把話說絕了。”


    “舅舅——”


    “我知道你擔心什麽,舅舅是外人,可舅舅不是傻子,就算舅舅答應投誠,你兄長那邊難道會答應嗎?


    你應該能明白你兄長的誌向,當初你父親單槍匹馬殺入洛陽,為的是什麽?


    你兄長的誌向不下於父親,勢必要做出更大的偉績。可這樣一來就少了許多退路,你身為他的弟弟,就應該替他彌補不足。


    如今大帥府的勢力遠遠大於曹操與江東聯合,在這書房之中,方寸之內,無論我們答應什麽都影響不到這實力上的差別。


    暫時的妥協不是懦弱,反而可以迷惑敵人。若是你能流露出一絲和你兄長不一樣的態度,便是將來策兒戰事不利,江東也不至於沒有一點轉圜的餘地!”


    “舅舅,權兒年輕氣盛,一時做錯了事,還望舅舅不要生氣,還有,此事萬萬不能告訴母親,求求你了,舅舅!”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熏悟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熏悟空並收藏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