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喚先生一聲‘元直’如何?”
想到郭嘉和徐庶都如此年輕,得其人又得其時,邊柳說不出的快意。
“多謝大帥!”
“元直可否說說南下見聞?”
“去年因為躲避戰亂,便想著南下荊州,也想著有無出仕的機會。襄陽有位名士,人稱龐德公,其人廣學博才,誨人重教,與之相處,才知曉自身之短,於是不敢再奢求出仕,每日與友苦讀。
大帥的使者抵達荊州,在下本不敢有所奢求,隻是在下把受到邀請之事告訴龐德公,龐德公與我曰,大帥有求賢之心,我又怎麽能有待價而沽之意?於是,在下便以菲薄之身,貿然出現,如今得見天顏,見大帥如此英明神武,又對在下如此禮遇,我實在是惶恐之至。”
“龐德公之名,我也有所聞,亦有拜托如風送上厚禮,隻是如風尚未歸來,龐德公卻已為我送來元直,真是讓我喜不自勝。”
邊柳的確給龐德公寫過書信,當然,信中並沒有邀請龐德公北上的言語,隻是向他求問了一些治國安民的措施,順帶,如果可以,讓他引薦一下家族中子弟北上為大漢效力。
不過看來,龐家此時正在角逐本地的官職,並沒有看上他這個落難天子。
興許是因為不好意思,所以才把徐庶給打發過來了。
不過也沒關係,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得兩個容易正正得負,邊柳還是等真正的孔明吧!
接著,邊柳又詢問了一番襄陽的風土人情,很可惜的是,隻聽到徐庶和石韜的一些遊曆見聞,如諸葛亮、崔州平這些則沒有被提及。顯然是還沒到荊州。
“元直覺得那劉表如何?”
“劉表單騎入荊,又兵不血刃解決諸多地方豪強,聲名響徹荊州。加上身邊有荊州諸多世家輔佐,如蒯良蒯越、蔡瑁皆有過人之才,十年之內,荊州必定固若金湯。”
“荊州百姓過的如何?”
“荊州沃野千裏,荊南廣袤之地,糧食充足,百姓殷實。隻是,南麵氣候惡劣,時常有水患發生,而且山中蠻人眾多,時常擾亂郡縣。”
“若能天下大平,再廣修堤壩,興建水渠,著人精研醫藥,那荊州之盛定然不下中原。”
“大帥所言極是。”
“對了,如風在荊州處境如何?”如今兵荒馬亂,兩地傳信頗為不便,馬如風南下之後隻給邊柳寫過一封信,那就是劉表已經答應提供三萬石糧草,不過要分三年提供。除此之外,還有諸多奇珍異寶。
此時的劉表也的確財大氣粗,荊州幾大世家雖然在人事上對劉表多有掣肘,不過在劉表擔任荊州之主這件事上卻出其的一致,後麵甚至會從李傕郭汜手中“買”到荊州牧這個位置。
“大帥派人南下之時,並沒有大規模傳揚,劉表有意掩蓋了此事,不過,劉表也沒有阻攔大帥行事,給馬校尉提供了不少錢糧幫助,我北上之時,馬校尉帶著新招攬的百餘人南下長沙了,劉表一路有委派大將保護,倒是無虞。”
“既然如此,元直從南麵來,自然知道劉表喜好,不如替我書信一封,答謝劉表。”
“劉表所圖,隻有一個。”徐庶說道。
劉表現在最想要的就是荊州牧的位置。
“給他!”反正是順水人情,邊柳承認不承認意義不大,以幾個虛名換取劉表的好感,何樂而不為,“你以大帥府的名義,冊封其為荊州牧,兼鎮南將軍。”
“在下領命!”
“以後稱臣吧,我想想,你先入大帥府擔任參謀,等過兩天,我再具體安排你事務。”
“喏,臣想先在山中觀察兩日,看看有無學習之處。”徐庶說道。
“當然,元直與我皆年少,雖有過人之才,卻也免不得勤學厚己。”
聞言,徐庶連忙拱手。
說話間,一行人已經來到山間的辦事處。
“奉孝,快來,我為你引薦一人。”
“哦,臣適才聽說荀攸荀公達從山下經過,我仰慕已久,莫不是被大帥請上山來啦?”郭嘉興奮的從屋內走出,卻看眼前之人與自己一般年輕,不像是荀攸。
“徐福見過奉孝先生!”不等大帥介紹,徐庶已經拱手說道。
“你就是那個為友仗劍殺人,後以粉敷麵的徐福徐元直?”郭嘉驚訝的說道。
“先生也聽說過在下?”徐庶也沒想到,怎麽今兒見到的人一個比一個對自己熟悉。
“哈哈哈,”邊柳大笑,“奉孝知道的,可多著呢,元直過些日子就知道了。”
“元直的名聲,我早就有所聽聞了,不過我上門拜訪的時候,得知元直出門求學了,沒想到今日在這裏見到了。”
兩人都是潁川人,此時同在邊柳麾下,話題一下子就多了起來。
片刻後,郭嘉又詢問了一下荀攸的情況,得知荀攸離開後,郭嘉歎息一聲,“文若曾與我說,公達之才,遠在他之上,大帥今日沒把他請上山,實在是太可惜了。”
“荀攸已是蜀郡太守,我倒不好耽誤他前程。而且我這山中人口還不到十萬,也不好強人所難。想我上山不過半年,已有奉孝、元直佐我,餘願已足!”
“臣羞愧!”
郭嘉和徐庶連忙表示。
荀攸已經是兩千石的大員,而郭嘉徐庶兩人不過剛剛出山,名望地位卻是無法相提並論,事實上,就連荀彧,此時也遠遠比不上荀攸。
“十年,十年之內,本帥定讓奉孝、元直之名獨占鼇頭!”邊柳肆意的說道,拒絕他的人越多,他追求成功的意誌就越堅定。
“臣必定竭盡全力,助大帥掃平天下!”郭嘉和徐庶同時說道,兩人出身皆是寒門,如今得遇明主,也心生遠誌,若真如眼前大帥所言,十年之後,他們也不過三十而立,比今日的荀攸還要年輕不少。
“奉孝,你且帶元直熟悉一下山中事物,無論文武百工,皆無不可言;各處機要,皆可展示。”
如果說之前的話語隻是客氣,那這句話,就代表把徐庶完全當成自己人了。
徐庶感激涕零,又要下拜。
卻聽到邊柳繼續說道:“除了女兒彎,不可進入!”
……
想到郭嘉和徐庶都如此年輕,得其人又得其時,邊柳說不出的快意。
“多謝大帥!”
“元直可否說說南下見聞?”
“去年因為躲避戰亂,便想著南下荊州,也想著有無出仕的機會。襄陽有位名士,人稱龐德公,其人廣學博才,誨人重教,與之相處,才知曉自身之短,於是不敢再奢求出仕,每日與友苦讀。
大帥的使者抵達荊州,在下本不敢有所奢求,隻是在下把受到邀請之事告訴龐德公,龐德公與我曰,大帥有求賢之心,我又怎麽能有待價而沽之意?於是,在下便以菲薄之身,貿然出現,如今得見天顏,見大帥如此英明神武,又對在下如此禮遇,我實在是惶恐之至。”
“龐德公之名,我也有所聞,亦有拜托如風送上厚禮,隻是如風尚未歸來,龐德公卻已為我送來元直,真是讓我喜不自勝。”
邊柳的確給龐德公寫過書信,當然,信中並沒有邀請龐德公北上的言語,隻是向他求問了一些治國安民的措施,順帶,如果可以,讓他引薦一下家族中子弟北上為大漢效力。
不過看來,龐家此時正在角逐本地的官職,並沒有看上他這個落難天子。
興許是因為不好意思,所以才把徐庶給打發過來了。
不過也沒關係,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得兩個容易正正得負,邊柳還是等真正的孔明吧!
接著,邊柳又詢問了一番襄陽的風土人情,很可惜的是,隻聽到徐庶和石韜的一些遊曆見聞,如諸葛亮、崔州平這些則沒有被提及。顯然是還沒到荊州。
“元直覺得那劉表如何?”
“劉表單騎入荊,又兵不血刃解決諸多地方豪強,聲名響徹荊州。加上身邊有荊州諸多世家輔佐,如蒯良蒯越、蔡瑁皆有過人之才,十年之內,荊州必定固若金湯。”
“荊州百姓過的如何?”
“荊州沃野千裏,荊南廣袤之地,糧食充足,百姓殷實。隻是,南麵氣候惡劣,時常有水患發生,而且山中蠻人眾多,時常擾亂郡縣。”
“若能天下大平,再廣修堤壩,興建水渠,著人精研醫藥,那荊州之盛定然不下中原。”
“大帥所言極是。”
“對了,如風在荊州處境如何?”如今兵荒馬亂,兩地傳信頗為不便,馬如風南下之後隻給邊柳寫過一封信,那就是劉表已經答應提供三萬石糧草,不過要分三年提供。除此之外,還有諸多奇珍異寶。
此時的劉表也的確財大氣粗,荊州幾大世家雖然在人事上對劉表多有掣肘,不過在劉表擔任荊州之主這件事上卻出其的一致,後麵甚至會從李傕郭汜手中“買”到荊州牧這個位置。
“大帥派人南下之時,並沒有大規模傳揚,劉表有意掩蓋了此事,不過,劉表也沒有阻攔大帥行事,給馬校尉提供了不少錢糧幫助,我北上之時,馬校尉帶著新招攬的百餘人南下長沙了,劉表一路有委派大將保護,倒是無虞。”
“既然如此,元直從南麵來,自然知道劉表喜好,不如替我書信一封,答謝劉表。”
“劉表所圖,隻有一個。”徐庶說道。
劉表現在最想要的就是荊州牧的位置。
“給他!”反正是順水人情,邊柳承認不承認意義不大,以幾個虛名換取劉表的好感,何樂而不為,“你以大帥府的名義,冊封其為荊州牧,兼鎮南將軍。”
“在下領命!”
“以後稱臣吧,我想想,你先入大帥府擔任參謀,等過兩天,我再具體安排你事務。”
“喏,臣想先在山中觀察兩日,看看有無學習之處。”徐庶說道。
“當然,元直與我皆年少,雖有過人之才,卻也免不得勤學厚己。”
聞言,徐庶連忙拱手。
說話間,一行人已經來到山間的辦事處。
“奉孝,快來,我為你引薦一人。”
“哦,臣適才聽說荀攸荀公達從山下經過,我仰慕已久,莫不是被大帥請上山來啦?”郭嘉興奮的從屋內走出,卻看眼前之人與自己一般年輕,不像是荀攸。
“徐福見過奉孝先生!”不等大帥介紹,徐庶已經拱手說道。
“你就是那個為友仗劍殺人,後以粉敷麵的徐福徐元直?”郭嘉驚訝的說道。
“先生也聽說過在下?”徐庶也沒想到,怎麽今兒見到的人一個比一個對自己熟悉。
“哈哈哈,”邊柳大笑,“奉孝知道的,可多著呢,元直過些日子就知道了。”
“元直的名聲,我早就有所聽聞了,不過我上門拜訪的時候,得知元直出門求學了,沒想到今日在這裏見到了。”
兩人都是潁川人,此時同在邊柳麾下,話題一下子就多了起來。
片刻後,郭嘉又詢問了一下荀攸的情況,得知荀攸離開後,郭嘉歎息一聲,“文若曾與我說,公達之才,遠在他之上,大帥今日沒把他請上山,實在是太可惜了。”
“荀攸已是蜀郡太守,我倒不好耽誤他前程。而且我這山中人口還不到十萬,也不好強人所難。想我上山不過半年,已有奉孝、元直佐我,餘願已足!”
“臣羞愧!”
郭嘉和徐庶連忙表示。
荀攸已經是兩千石的大員,而郭嘉徐庶兩人不過剛剛出山,名望地位卻是無法相提並論,事實上,就連荀彧,此時也遠遠比不上荀攸。
“十年,十年之內,本帥定讓奉孝、元直之名獨占鼇頭!”邊柳肆意的說道,拒絕他的人越多,他追求成功的意誌就越堅定。
“臣必定竭盡全力,助大帥掃平天下!”郭嘉和徐庶同時說道,兩人出身皆是寒門,如今得遇明主,也心生遠誌,若真如眼前大帥所言,十年之後,他們也不過三十而立,比今日的荀攸還要年輕不少。
“奉孝,你且帶元直熟悉一下山中事物,無論文武百工,皆無不可言;各處機要,皆可展示。”
如果說之前的話語隻是客氣,那這句話,就代表把徐庶完全當成自己人了。
徐庶感激涕零,又要下拜。
卻聽到邊柳繼續說道:“除了女兒彎,不可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