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郡,黎陽。


    《尚書·禹貢》記載:東過洛油,至於大伾。


    如今天下戰亂連連,大伾山附近卻有一隱世之地,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百姓安居,人人自得其樂。


    糾其原因,黎陽有營兵,為東漢地方常備屯兵點。


    而此處,正是黎陽營監營謁者趙威孫的勢力範圍。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進入洛陽,司馬朗逃迴家鄉溫縣,便帶著一部分族人投靠了鄉裏人姻親趙威孫。


    孔明先生,呃,當然是胡昭胡孔明攜帶司馬懿,自然也跟著來到了此處,在村民的幫助下,於山間建了間草屋。


    孔明先生靠著教人識天時,務耕種,還給勤學的孩子教授學問,一時間倒是廣受歡迎,名望大漲。


    此時,他正在和一人探討學問。


    此人姓趙名諮,明識漢家典籍,見識過人,不過,他和胡昭一樣,是位好好先生,與人無爭。


    昔日司馬朗勸說族人遷至黎陽的時候,族人多舍不得土地,趙諮卻毅然跟隨。


    袁紹占據冀州後,聽說趙諮和胡昭的名聲,幾番征召,不過兩人都沒有應。


    兩人在籬笆圍成的院子裏,從詩詞歌賦談到了天下大勢,一時間,倒也有笑看風雲的風姿。


    院子東郊的古木下,一個少年翹著腳,手裏拿著一本古籍正在品讀著,隻是他豎起的耳朵表明他正在偷聽。


    相比起之前,司馬懿成熟了許多,手腳也不再像之前那麽白皙。


    聽了一會,他發現兩位先生交談的東西十分無趣,便又看起了古籍。


    沒過一會,便有人打破了院裏的閑靜。


    幾個村民抬著一個箱子走了院門前。


    司馬懿見狀,搖了搖頭,一副小大人的模樣。


    “不是說了嗎,我不去鄴城,告訴袁公,他的好意我心領了,但是財物萬萬不能收!”胡昭開口道。


    “在下自緱氏而來!”來人拱手道。


    聞聽此言,司馬懿一個鯉魚打挺,迅速站了起來。


    胡昭眉頭跟著一皺,從緱氏來,自然是那位了。


    自從唐莊一別,胡昭根本沒把那人放在心上,隻是後來,唐瑁宣稱那人是昔日的天子之後,胡昭才大吃一驚,不過他也沒有宣稱在唐莊教學之事,並且嚴厲囑咐司馬懿,不得將之前的事說出去。所以知道此事的人寥寥。


    “哦,你家主人有什麽事嗎?”


    “奉大帥之命,給先生送點禮節,還有書信一封,請先生笑納!”


    胡昭伸手接過了書信,隨即走到一邊細細端詳了起來。


    “那位莫不是想請孔明出山?”趙諮和司馬家關係非常好,所以自然也知道胡昭見過那位陛下。


    不過那位陛下在緱氏起事之時,趙諮胡昭以及司馬家根本沒有投入多少關心,當然,並不是因為懷疑對方是假的。


    “你看看!”胡昭直接把第一頁信遞給了趙諮。


    信中並沒有邀請胡昭的意思。


    隻是寫道,多謝胡昭當日在唐莊的教導,又為當初沒有以真名姓示人而抱歉,可謂是禮數十足。


    接下來,對方又詢問胡昭,在所在地的一些見聞,百姓過的如何,有沒有戰事發生?儼然一副憂國憂民的模樣。


    而後,信中還交代他最近在山上是怎麽安撫百姓的,包括親自教導百姓種地,給百姓建房子這些事情,言語中還有艱難但依然堅持的言語。


    “咦!”


    就在趙諮準備發表看法的時候,胡昭卻發出了驚訝。


    原來,邊柳還在信後麵附帶了他縮減過後的《三字經》和《千字文》,說是請胡昭指點一二。


    司馬懿掂著腳伸長了脖子觀看,然後斷斷續續的念了出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文句簡明,道理易懂,卻有大義蘊含其中,而且三字一句,朗朗上口,這是絕好的啟蒙之物啊!”趙諮忍不住讚歎道。


    漢末流行辭賦,許多儒生都追求寫篇好文章,得到上官的認可。


    但這篇卻獨具一格,三字一句,胡昭也不由得連連驚歎。


    司馬懿想起了在唐莊見到過的那人麵容,不由得嘟起了嘴,心裏想到:“什麽‘人之初,性本善’,我看是性本惡才對,不然天底下怎麽這麽多人打來打去?”


    不過司馬懿最近被先生教導要謹言慎行,這些話沒有說出口。


    緊接著,胡昭又翻到了下一頁: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開篇即見格局,文采斐然、對仗工整、堂皇大氣,而且內容涉及天文、地理、躬耕、花鳥、百獸,又是一篇傳世佳作!”趙諮驚唿道。


    “咦,這裏麵居然沒有字是重複的!”司馬懿像是發現了什麽。


    然後幾人就細細尋找了起來,發現全篇近千字,卻真的沒有一個重複的字。


    “音韻如此優美、構思如此精巧,人言那位詩才斐然,我看這評價還是低了。”趙諮評價道。


    “還不一定是他寫的呢!”司馬懿忍不住說道。


    “又犯老毛病了?”胡昭輕輕敲了一下司馬懿的腦門。


    “哼!”司馬懿假裝生氣的轉向一旁。


    胡昭也習慣了,迴頭詢問來人,“你家主人什麽吩咐沒有?”


    “沒有,大帥讓我代他問好,並囑咐在下一定要謙遜有禮。如果先生有迴信的話,可交由在下一並帶迴,如果沒有,在下這就告辭了!”來人拱手道。


    胡昭想了想,迴到屋內寫了一封迴信。


    信中提及當初自己不過是教了點皮毛,不敢居功。


    然後稱讚對方能夠善待百姓,定然會有聖人之功。


    接著又對信後麵的兩篇作品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並表示自己一定會好好拜讀。


    最後,為自己才學有限,不能給予更多的建議而致歉。


    全篇下來,都是客客氣氣,但沒有一詞一句涉及到對方的身份。


    “替我感謝你家主人,讓我看到了這麽好的佳作,信我收下了,但禮物請你帶迴去。”


    “先生,我家主人說了,他知道先生不喜歡金銀珠寶這些俗物,所以特地送來了先生喜歡的。”來人說著,就把箱子打開,裏麵儼然是一箱白紙。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熏悟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熏悟空並收藏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