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襄公恨得牙癢癢的,但此時主要敵人還是秦國,所以暫時也無暇去理衛國。


    反正,你衛國也隻是小打小鬧一番而已,真正想要對咱晉國構成威脅,那除非大家都去另一個星球上比拚了。


    於是,晉軍抵達彭衙,與秦軍相峙。


    此時的秦軍,滿懷著對晉國人的仇恨。


    這仇恨已經懷了三年了,可以說是全軍上下同仇敵愾,看見晉軍那是恨不得一口生吞了肚裏去。


    秦軍統帥正是孟明視,他已經作好了準備,待兩軍主帥出列,先打好口水仗,然後自己親自指揮秦軍全線殺向晉軍。


    孟明視知道自己的部隊,士氣正旺,求戰欲強。


    三年來,自己更是沒好好休息過,一直在加緊訓練,目的就是為了今天這一仗。


    晉軍由代理中軍元帥先且居統領,他見秦軍軍容整齊,暗暗吃驚。


    先且居命令三軍擺好陣勢時,心裏也在想著,孟明視肯定會出列叫罵一通,畢竟三年前秦軍是被晉軍偷襲而慘敗於崤山。


    如果自己不好好用言詞壓對方一頭,那士氣就不如對方。


    先且居正在思忖著應對之語,突然晉軍陣中搶出一支約兩百人的小股部隊,未經請戰,也不發聲,風一樣直插秦軍右翼!


    先且居定睛一看,帶頭的那位將軍他認識,正是曾經被父親先軫撤了車右之職的狼曋!


    原來,狼曋自箕之戰前被先軫撤了車右之職後,一直繃著一股子勁,要在晉三軍麵前展示自己的英勇。


    這一次,他也見到了秦軍軍容整齊,士氣高昂。如果對陣硬拚,晉軍哪怕取勝也是慘勝。


    狼曋是一位會動腦的將軍,他早就認同了戰爭的根本目的就是取得勝利。


    所以,他在兩軍剛擺開陣勢,在雙方都擂鼓進擊前,帶著自己的親兵兩百餘人,駕著戰車就衝了出去。


    這是一支行動異常的小股部隊,但更是一支異常勇猛的小分隊!


    狼曋和他的戰友們可以說是人人都憋著一口氣,一個個都如同豹子逐原、老虎下山般殺進秦陣。


    秦軍統帥孟明視根本沒來得及反應,他甚至原先準備好的戰前動員都沒機會發表!


    就這樣,秦軍被一股如同打了雞血的晉軍小分隊給衝亂了陣腳!


    晉軍那邊,一開始也都目瞪口呆,不知發生了何事。


    狼曋身先士卒,和他的戰友們大聲喊殺著衝鋒陷陣,在敵陣左突右竄,把敵陣頓時攪了個稀巴爛!


    先且居終於反應過來,趁勢擂鼓進軍,晉國大軍迅速向秦軍掩殺過去!


    史載,秦軍崩潰!


    狼曋等人衝入敵陣,當然也陷入重重包圍。


    但正是因為他的這一非凡舉動,以死相拚,殺死秦兵無數,衝亂秦軍陣形,使晉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這就是秦國與晉國的彭衙之戰。


    晉軍又一次獲得了勝利,他們看著秦軍敗退而走,無不歡欣喜悅。


    有人想起孟明視三年前曾說過“三年將拜君賜”的話,便嘰笑道:這便是你們秦國所謂的三年將拜君賜的表現啊。


    成語“拜君所賜”,後來又演化成“拜你所賜”,表麵意思是感謝你給予我的幫助或你給予我的恩惠,但是實際上多用於貶義,意思為因你而得到不好的結果。


    而狼曋在此戰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英勇無畏,那種身先士卒,令所有的晉軍將士都無比佩服。


    可惜,他與他的二百餘戰友因陷入敵陣而身受重傷,壯烈犧牲於秦兵包圍之中。


    這是一個小故事,在晉國的春秋風雲歲月中,狼曋甚至根本不算什麽大人物。


    但正是狼曋這樣的小人物,卻改變了曆史。


    狼曋改變了什麽呢?


    首先是改變了一場戰役的勝負,秦軍準備了數年,憋著一口氣去尋晉國的仇。


    按理如果兵對兵將對將,雙方左中右三軍相對,晉軍想要輕易獲勝是不容易的。


    但狼曋的突襲,搗亂了秦軍陣營,使秦軍一時反應不過來,迅速失敗。


    其次是改變了秦軍統帥孟明視,他再一次嚐到了失敗的苦澀。


    後世有人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


    是的,孟明視注定要多承受一些心誌之苦,然後成就名將風采。


    三是改變了秦國對晉國的感覺。


    一直以來,秦國總認為能夠與晉國一戰。至少秦國曾經在韓原之戰中大敗晉軍,甚至俘虜了晉國國君晉惠公。


    崤山之役,秦國雖然戰敗,但畢竟那是中伏而敗,真刀真槍的戰役,不見得晉國有多厲害。


    但這場戰役令秦國人心有餘悸,因為就狼曋這樣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小校官,居然能夠如此英勇,晉軍的戰鬥實力確實不容小覷!


    但秦國人是血性的,也是好鬥善戰的。連續兩次敗於你晉國,這口氣必須得爭迴來!


    這是秦國國君秦穆公的想法,也是秦軍統帥孟明視的想法,更是秦三軍將士的想法!


    這樣的想法,注定了秦國還要來報複!


    晉襄公確實得作好準備了。


    既然你秦國人是必定要來報複的,那寡人還不如趁你新敗,再踩你一腳?


    公元前625年冬,晉襄公向中原的宋國、鄭國、陳國三個諸侯國發出了通知,要求三國率軍與晉軍組成聯軍,討伐秦國,一舉攻取了秦國的汪邑和彭衙兩地。


    晉襄公時代的晉國,確實太強大了,西線可以說是牢牢壓製了秦國,南線則是牢牢壓製了楚國。


    東線呢?


    東線還有大把的事要處理。比如衛國,衛國居然趁晉國將主要精力對付秦國時發動襲擊,這還了得?


    晉襄公準備討伐衛國的消息傳到了衛國,衛成公慌了,他立即去找陳國國君陳共公。


    因為,陳共公曾經保證過,一旦晉國來討伐衛國,陳國將為衛國去說情。


    陳國為何有這個底氣?


    說起來也是挺搞笑的一件事。


    城濮之戰以後,原本是楚國陣營的陳國投了晉國,甚至所有的中原諸侯都投了晉國。


    其中許國卻夾在中間很難做人,許國一開始也是投了晉國的。但迫於楚國軍威,不得已與楚國繼續保持聯係。


    這惹怒了晉國,於是,晉國組織一幫小弟教訓許國,迫使許國重投晉國。


    楚國可不是吃幹飯的,城濮一戰使楚國失去了幾乎全部中原諸侯。


    現在好不容易迴來一個許國,雖是弱小得可憐,但也算是楚國小兄弟。


    小兄弟被你晉國佬欺負,那怎麽行?


    楚軍很快北上,直接攻擊並降服了陳、蔡兩國。


    晉國也不甘示弱,於是便出兵討伐陳、蔡兩國。


    陳國與衛國是百年友好鄰邦,陳國見晉軍前來,便向衛國求援。


    衛國本就對晉國不服,見好朋友受欺負,於是出兵攻打晉國。


    但晉國沒有立即報複衛國,是因為衛國攻打晉國時,西邊的秦國也正好出兵進攻晉國。


    在這個過程中,衛國國君衛成公其實是很擔心的,因為他知道衛國根本不是晉國的對手。


    向晉國叫板,無非就是出口惡氣,秀一把衛國人的血性而已。


    陳國、蔡國暫時投向楚國那是迫於楚軍之威,楚軍一撤,兩國都又投向了晉國。


    反正在那個時候,對那些弱小諸侯來講,在大國爭霸的國際局勢麵前,就認定一個原則:誰的大腿粗,便抱向誰。


    陳國很積極地參與晉國主導的各項國際活動,取得了晉國的信任。


    所以,這一次晉國決定出兵教訓衛國,陳國便為衛國活動了起來。


    具體的方法也是令人大跌眼鏡的:陳國建議衛國逮捕執政大臣孔達,把孔達交給晉國處理。衛國主動請罪,把向晉國服軟認輸的態度表足了即可。


    於是,晉襄公正待出兵時,衛國派人來請罪了,還帶來了衛國執政大臣孔達!


    衛成公的使者對晉襄公說,不是衛國自不量力主動得罪晉國,而是這個叫孔達的家夥,私自調兵侵犯晉國。


    現在衛國已經將他逮捕了交給晉侯,是殺是剮全由晉侯決定。今後衛國將堅定地跟著晉國走,請晉侯務必要原諒。


    這一頓忽悠,晉襄公還真的放過了衛國。


    因為晉襄公要的不是滅了衛國,而是要讓包括衛國在內的所有中原諸侯都服服貼貼。


    不但要服貼,還要對晉國的命令表現出極強的執行力。


    現在晉國主要有兩大敵人,一是楚國,二是秦國。


    這兩國都是相當強大的諸侯,單靠晉國自身的實力,如果不聯合中原諸侯建立最廣泛的以晉國為首的中原聯盟,晉國遲早要被這兩大強國給拖垮的。


    要對晉國的命令表現出極強的執行力,包括大家要主動、及時朝見晉國並進貢。


    晉國發出通知開會時,大家都要來。發出號令去攻打某個諸侯國時,大家也都要來。


    不但要來,而且還要國君親自來,國君不親自來則表示對晉國不夠尊重,不夠尊重便要予以處分。


    魯國,就麵臨著一個處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晉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裏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裏草人並收藏春秋晉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