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朝堂之上,你參我,我參你,


    時不時就有聖旨從皇宮傳出,


    每一道聖旨意味著有兩淮官員落馬。


    整整持續了半個月,


    本來揚州等地,就是肥缺,


    也是混政績的地方。


    現在空出了這麽多。


    朝廷大員們都想把這些肥缺弄到自己手裏,又開始了一波龍爭虎鬥。


    宋徽宗天天看著官員們爭吵,


    腦袋大的,快要爆炸。


    最近唯一讓宋徽宗高興的是,


    濤兒給自己獻上了一份很大的禮,


    那就是孫家和李家的財產,


    直接充入了國庫。


    兩家的財產經過清點,超過國家一年的稅收。


    這也讓宋徽宗驚訝了一下。


    看在錢的份上,宋徽宗把李貴妃打入了冷宮。


    趙濤


    盤點完孫家李家的財產,上交了國庫,


    然後讓錢家的預備上來的人才,暫時維持這揚州的正常運轉。


    兩淮的官員紛紛落馬。


    趙濤想了想,


    兩淮,揚州等地,可是國家的經濟命脈,不能讓錢家一家獨大,


    也要掌控在自己的手裏。


    醉仙樓在趙濤權力的幹涉下直接接管了,孫李兩家市場份額。


    在先進的商業模式,錢家那些市場也慢慢不是對手了。


    孫家的財產,大多數上交,李家的財產比孫家多了一倍。


    這一倍並不是真金白銀,


    而是土地,


    這些土地都是上好的良田。


    趙濤並沒有記在上交國家的清單上,


    而是直接化為己用。


    趙濤並沒有做地主,而是根據後世的一些做法,


    直接把這土地承包出去。


    此一舉動,直接在揚州掀開了曆史上的土地變革。


    在揚州周邊的鄉下,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


    土地承包製如同一股春風,吹走進了農民們心頭。


    這項製度賦予了農民對土地的經營自主權,讓他們成為了土地的主人。


    這和地主雇傭長工種地來的更實惠。


    趙濤並沒有盲目的改革,而是經過每畝土地的收成,然後承包給當地的農民。


    農民們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紛紛承包下一塊塊肥沃的土地。


    他們在田地裏辛勤勞作,播種、施肥、除草,每一滴汗水都澆灌著希望的種子。


    土地承包製不僅激發了農民的積極性,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原本荒蕪的土地如今綠意盎然,豐收的喜悅在每一個農民的臉上綻放。


    春天,他們播種希望;夏天,他們辛勤耕耘;秋天,他們收獲碩果;冬天,他們謀劃未來。


    在土地承包製的推動下,揚州不僅僅商業上展現出了勃勃生機,而且農業上也展現出生機勃勃,


    百姓的生活不管是災年還是好年,都是大豐收。


    商業和土地都合理化,


    兵不血刃的遏製了錢家,還慢慢的壓縮了錢家。


    至於兩淮的官場,


    趙濤讓京城的子由列出並推薦一份人才名單。


    打算從中找出一些有用的好官員來任命這些空缺。


    這件事,趙濤直接去了錢府,找錢老商量了,


    錢老也是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官,可是這麽大家族良莠不齊。


    有一些貪贓枉法的錢姓族人也是沒辦法的,


    畢竟這麽一個大家族也要錢養活。


    錢老同意在朝堂舉薦這些人。


    當趙濤拿到子由名單,


    腦袋嗡的一下。


    好像被上下五千年中的宋朝文壇名人接二連三拿木棒砸腦袋。


    嗡嗡響個不停。


    名單上第一個舉薦的就是張載。


    看到張載這個名字,趙濤就想起了


    課本上的介紹


    張載是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強調道德修養和個人的努力,主張通過學習和實踐來達到自我完善。


    尤其那四句話,名垂千古。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四句話體現了宏大誌向和社會責任感。


    這是為社會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為人民謀求幸福,繼承先聖的學問,開創太平盛世。


    另一句經典語錄是 “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


    虛其心,則能受天下之善。”


    這表達了開闊心胸和謙虛接納的重視。


    隻有擁有寬廣的胸懷,才能理解和體驗天下萬物;


    隻有保持虛心,才能接受並汲取天下的善行。


    張載還說過:“氣質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


    他認為人的氣質和天性並非完全固定,君子應該努力超越自身的局限性,通過自我修養來提升自己的品性。


    這樣的一個人,是蘇軾,蘇轍同一屆考生,稱為同科。


    說起同科。


    那是千年科舉第一的龍虎榜。


    堪稱神仙打架,


    報考人數四十萬,錄取人數388人,


    錄取率低到千分之一。


    那一年的科舉,


    出現了九個宰相,


    就蘇軾這樣的千古第一人,總分才是二甲乙等第二名。可想而知,人才濟濟,大才者多如牛毛啊。


    那一屆的考官天團,


    那可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壇領袖,擔任過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副考官梅堯臣,宋詩的開山祖師啊,{新唐書}都是他修的。


    另外兩個副考官,王珪,韓絳都是當過宰相的人。


    不說蘇軾,蘇轍了,


    畢竟大家耳熟能詳。


    曾鞏和曾布,


    曾鞏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布和蘇轍一樣官至宰相。


    程顥和程頤


    兩個是理學大儒,開創了理學宗派,這都是影響後世的人物。


    蔡元道,蔡晨曦父子兩個都是進士。


    章橫和章惇等等,


    宋史有自傳者,24人,


    宰相就九人。


    主要他們對後世的文學,思想,政治,軍事多個領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趙濤看著一個一個熟悉,但是並不知道他們具體幹了什麽的名人,


    心裏激動無比。


    沒有自己的出現,這些人也會發出亮光的,可是現在出現了,那就讓這些人亮的更快一些,亮的更耀眼一些。


    他親自給宋徽宗,寫了一個奏章。


    他拿起了毛筆,歪歪扭扭的寫著被舉薦人的名字。


    然後工工整整的抄寫了一遍,


    讓戶部,吏部同樣遞上舉薦名單,


    讓錢老發動人脈,確保他們在兩淮這塊地方能一展才華。


    通知了軍校那些第一批的人,上報朝廷,陳述這些人打才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救嶽飛建強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斬孽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斬孽緣並收藏救嶽飛建強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