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


    “放!”


    隨著範雲仙的一聲大喝,一大一小兩個實心鐵球同時從鼓樓上落下。


    李治站在不遠不近的地方認真的看著。


    兩個鐵球從鼓樓上飛速的落下,重重的砸在了鼓樓下的地上,將石磚砸的粉碎,塵土飛揚。


    李治一直眯著的眼睛也舒展開了,語氣中帶著不可思議:“好像真的是同時落地。”


    蕭皇後滿臉驚訝:“竟然真的同時落地!怎麽會呢?不應該是大的鐵球先落地嗎?”


    雖然兩個鐵球哪個先落地沒什麽打緊,但是發現兩個鐵球同時落地後,蕭皇後還是感到不可思議。


    因為,這打破了她的認知。


    之前她就非常堅定的認為大的鐵球先落地,還說這是孩童都能知道的常識。


    沒想到這麽快就被打臉了。


    好在皇帝跟她是一樣的看法,倒是不用擔心在皇帝麵前丟臉。


    說完之後,蕭皇後又趕緊圓場道:“國公肯定試過,所以才會如此肯定。不然,誰也不可能知道一大一小兩個鐵球會同時落地。”


    李治驚訝過後並沒有沮喪,反而很高興:“他倒是沒有試過,隻是在書上看到過,他堅信書上寫的是真的,還真讓他說中了。”


    這也說明了一件事,房遺愛腦子裏裝了很多知識,不管有用沒用,肯定都是真的。


    蕭皇後感到很無語,房遺愛怎麽放著正經書不看,看這些亂七八糟的書?


    也不知道是哪個人吃飽了撐的做這麽無聊的事,還堂而皇之的寫進了書裏。


    房遺愛也是,這麽無聊的書也看,還記在了心裏。


    皇帝也是,喝了湯還跑來幹這麽無聊的事。


    你們就不能幹點正經事?


    說中了又能怎樣?


    “太陽都快落山了,陛下不覺得冷嗎?”


    李治還真不覺得冷,隻覺得身上熱乎乎的,不過太陽確實快要落山了,沒必要繼續待在外麵。


    “迴去吧。”


    一路往迴走,李治都在思索出兵的事。


    試這兩個鐵球不過是一時興起,出兵才是真正的大事。


    正如房遺愛所說,出兵之事不能貿然提出,得試探一下朝中重臣的看法才行,畢竟他還沒有老爹那樣的威望。


    第二天的大朝會,李治絲毫都沒有提及出兵一事,依然如常的主持了大朝會。


    散朝之後,李治立即宣召了英國公李績。


    毫無疑問,在一眾朝廷重臣中,英國公李績的看法最為重要,也最具參考價值。


    輿圖依然擺在禦桌旁,李績步入兩儀殿第一眼就看到了輿圖。


    皇帝為何將輿圖擺了出來?


    沒聽說最近哪裏爆發了戰事,李績心裏詫異,麵色如常的見禮。


    “老臣拜見陛下。”


    “李卿不必多禮。”


    李治直接起身來到了輿圖前,笑道:“李卿上前來看看這份輿圖。”


    李績依言上前走了幾步,認真觀察著這幅輿圖。


    對於輿圖他其實熟悉的很,起初他以為這幅輿圖有什麽問題,仔細觀察了一番,卻又沒發現哪裏有什麽問題。


    李治負手站在輿圖前,沉吟道:“先帝在重病之前,常常獨自站在這張輿圖前,一站就是良久,李卿可知道先帝在想什麽?”


    李績恭聲道:“先帝雄才偉略,所思所想,非臣所能揣測。”


    李治悵然道:“朕知道,先帝是有不甘啊。”


    “這……”


    李治歎道:“高句麗雖然打下來了,但是想要守好遼東卻並不容易。”


    “遼東人心尚未歸附大唐,依然有高句麗餘孽試圖複國,新羅和百濟野心昭昭,對遼東垂涎三尺。”


    “先帝認為隻有一舉覆滅新羅和百濟,才能使遼東徹底穩定下來,穩定個幾十年,遼東便會徹底歸心。”


    “李卿,以為如何?”


    聽到這裏,李績哪還不明白,皇帝這分明是想對百濟和新羅動兵。


    皇帝說的這些話倒也不是托辭,先帝在覆滅了高句麗之後,確實有對新羅和百濟動兵的意圖。


    隻不過因為突然生病,隻能將計劃擱置。


    平心而論,他也認為對百濟和新羅動兵很有必要。


    打下百濟和新羅之後,遼東才能徹底穩固,而且新羅和百濟國小兵弱,不像高句麗那麽難啃,又有火炮這樣的攻城利器,能打為什麽不打?


    李績拱手道:“先帝深謀遠慮,新羅和百濟雖然對大唐沒有威脅,對於安東都護府卻始終是個威脅。”


    聽李績這麽說,李治心裏高興極了,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這兩年來,遼東已有十數次叛亂,雖然規模都不大,安東都護府輕而易舉的就鎮壓了。”


    “但是,朕依然有些憂慮,這其中不乏新羅和百濟的搗鬼。”


    “所以,朕決定出兵討伐新羅和百濟,以絕遼東的隱患,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卿以為如何?”


    皇帝意圖攻打新羅和百濟倒也沒什麽,若想彰顯國威,樹立威望,選這個軟柿子試手無疑是最穩妥的。


    新羅和百濟國力弱小,距離長安又那麽遠,即便是戰事不順利,也不用擔心新羅和百濟反撲,沒有什麽風險。


    所以,攻打新羅和百濟是沒什麽問題的,他隻是沒想到皇帝如這麽急,其實再緩個兩三年是更穩妥的。


    李績沉思了片刻,拱手道:“陛下既有仁孝之心,又有開拓邊疆的雄心,老臣感佩。”


    “遼東叛亂叢生,確實與新羅和百濟有關,為安撫震懾遼東,臣對陛下的決定深表讚同。”


    “新羅和百濟國力不強,遠不如我朝,唯有一點,就是地處偏遠,需要勞師遠征。”


    “臣以為,可聯絡新羅,許以好處,共同攻打百濟,待百濟覆滅之後,再尋找合適的時機攻占新羅。”


    李治聽了不由背著手在輿圖前踱步,李績讚同出兵,但是卻又與他預想的不同。


    他的預想是分兩路出兵,將新羅和百濟一舉覆滅。


    “我朝兵鋒之強,火器攻城略地之利,想必新羅人、百濟人早已經知曉。”


    “新羅人當真願意與我們一同攻打百濟嗎?唇亡齒寒的道理,他們應該不會不懂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二你的綠帽掉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月餘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月餘火並收藏大唐:李二你的綠帽掉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