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議一議我軍接下來究竟該如何行事吧!”
袁紹緊皺眉頭,滿臉陰沉地注視著帳內的一眾謀士,語氣沉重地發問道。
此時的他麵色如霜,顯然心情極差。
帳內一片寂靜,謀士們麵麵相覷,都不敢輕易發言。
片刻之後,終於有人打破了沉默。隻聽逄紀拱手向前一步,朗聲道:
“主公,目前局勢雖險,但我軍依然強大。
譚公子所率主力尚存,可令其繼續堅守倉亭,以保我軍左翼無虞。
而西邊延津的主力遭受重創,需及時派遣援兵增援,否則南岸的曹軍有可能會趁機渡河北上,屆時局麵將會變得極為棘手。”
逄紀將自己心中的想法說了出來,還不時地望向跪在帳內的高幹。
袁紹聞言,目光轉向一旁的荀諶。隻見荀諶微微頷首,表示對逄紀所言頗為認同。
看到這一幕,袁紹心中略微安定了一些。於是,他當機立斷,派遣蔣義渠率軍一萬,隨高幹一起前往延津渡口,防範曹軍渡河......
此時,黃河南岸的白馬大營。
曹操正雙手緊握著一份軍報,他那原本嚴肅的麵龐此刻卻流露出難以掩飾的喜色。
隻見他時而低頭專注地閱讀著軍報上的文字,時而抬起頭來輕輕地點著頭,似乎對其中所描述的內容非常滿意。
站在營帳內的荀攸和賈詡兩人,則是麵帶微笑,神情輕鬆而愉悅。他們靜靜地立在一旁,仿佛早已洞悉了這軍報裏的所有消息一般。
與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側的許褚、徐晃、曹純、李典、樂進以及曹真等一眾武將們。
他們個個英姿颯爽,但此刻卻是一臉的茫然之色。他們的目光緊緊地鎖定在曹操的身上,心中充滿了好奇與期待,急切地盼望著曹操能夠盡快告訴他們究竟發生了何事。
終於,在眾人焦灼的等待中,曹操緩緩地放下了手中的軍報,並輕輕地將其放置在了身前那張寬大的帥案之上。
隨後,他像是突然間忘卻了周圍的一切,毫無顧忌地仰頭哈哈大笑起來。
聽到這爽朗的笑聲,徐晃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焦急,他向前一步,雙手抱拳,恭敬地向曹操問道:
“丞相,是有什麽喜訊傳來嗎?”
曹操聞聽此言,微微點了點頭,然後伸出右手,指向案桌上的那份軍報,聲音洪亮地迴答道:
“不錯,張文遠、臧宣高他們在東線斷袁軍糧道,使得他們被迫撤退,然後又在廩丘境內借助地形擊敗了袁軍。”
徐晃聽完曹操的講述後,臉上頓時綻放出欣喜的笑容。
而大廳中的其他武將們聽聞這個好消息,亦是精神一振,紛紛交頭接耳,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就在不久前,從西線延津方麵也傳來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夏侯淵和劉曄率領大軍利用斷糧之計佯裝撤退,巧妙地引誘敵軍深入,然後在烏巢境內設下埋伏。
當敵軍毫無防備地渡河南進時,他們與從關中而來的楊阜援軍趁勢給予敵人沉重一擊。
這場伏擊戰打得極為漂亮,渡河而來的袁軍遭遇慘敗,僅有千餘殘兵敗將僥幸逃迴了黃河北岸。
如今形勢一片大好,徐晃見此情形,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緊接著問道:
“丞相,既然東西兩線皆有捷報傳來,那我們中路何時出擊?”
麵對徐晃急切的詢問,曹操並未立刻給出答複。
他不慌不忙地將目光緩緩移轉至身旁的荀攸和賈詡二人身上,顯然是期望先傾聽一下這兩位智謀之士的看法和建議。
荀攸心領神會,瞬間領悟了曹操眼神中的深意。於是,他轉頭看向身旁的賈詡,他想讓這位足智多謀的賈文和先行發言。
可讓人感到意外的是,隻見賈詡竟將自己的目光迅速轉向了其他地方,似乎對眼前討論的事情漠不關心,擺出一副與此事毫不相幹的模樣。
荀攸心中暗罵賈文和這個老狐狸,但表麵上卻毫無波瀾,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緩緩開口道:
“丞相,依在下之見,當下絕非我大軍北渡進擊袁軍的最佳時機。
其一,雖說我軍東西兩翼皆取得勝利,也殲滅了不少的敵軍,但是對麵黎陽的袁軍主力並未受到損失,他們依舊人多勢眾,敵我力量對比懸殊;
其二,袁軍此時堅守大營,倘若我軍貿然選擇渡河攻擊,不僅會麵臨半渡遭襲的風險,更有可能因久攻不下而身陷背水一戰的絕境,那後果可真是不堪設想啊;
其三,嚴寒的冬季即將降臨,北方的天氣異常寒冷,大地冰封,河流凍結,這種惡劣的環境實在不利於兩軍交鋒作戰呀。”
荀攸言罷,不禁下意識地搓揉起自己那雙早已被凍得冰涼刺骨的雙手。
要知道,這北方的冬天來得比南方更早一些,如今才剛剛邁入十月,寒意便已如潮水般洶湧襲來,令人難以忍受。
曹操聽完荀攸這番話後,眉頭微微皺起,也開始沉思起來。
他心裏很清楚,荀攸的分析不無道理,每一條都切中要害,容不得他不慎重考慮。
然而,曹操內心深處有一股力量在不斷湧動著,讓他難以接受將這場戰事無休止地拖延下去。
要知道,自去年官渡之戰以來,雙方軍隊在這白馬、黎陽一線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對峙交鋒。
至今已然過去了一年有餘,曹軍所需的糧草資源甚巨,曹操感到壓力山大。
就在這時,曹操的目光忽然轉向一直沉默不語的賈詡身上,然後開口打破了這片短暫的沉寂:
“文和,你也來說說對此事的見解吧。”
賈詡聞聽曹操點到了自己的名字,先是微微一怔,隨後才不緊不慢地邁步向前走去。
待到站定之後,他用一種沉穩而淡定的語氣徐徐說道:
“在下同意公達所言,現在確實不是出兵的最佳時機。
依我之見,我軍不妨暫且按兵不動,靜觀袁軍接下來的一舉一動,而後再從長計議如何應對。”
說完這番話後,賈詡眼角餘光瞥向荀攸,他明白作為丞相心腹謀臣的荀攸剛剛已經奠定了此次討論的基本論調。
於是賈詡便明智地選擇不再過多提及有關渡河與袁紹大軍正麵交戰之類的事宜。
曹操微微眯起眼睛,仔細聆聽並思考著,然後他緩緩點了點頭,這才決定道:
“既如此,便按二位所言,暫且按兵不動,等待最佳時機。
立刻傳令給東線的張遼和西線的夏侯淵,命他們就地駐守,密切關注敵軍動態,伺機而動。”
隨著曹操一聲令下,大廳中的文武紛紛抱拳躬身,異口同聲地迴應道:
“喏!”
盡管那些武將們心中略感失落,畢竟他們個個都是身經百戰、渴望衝鋒陷陣的猛將,但也深知此刻必須以大局為重,所以隻能強行壓抑住想要立刻與袁軍展開激戰的念頭。
袁紹緊皺眉頭,滿臉陰沉地注視著帳內的一眾謀士,語氣沉重地發問道。
此時的他麵色如霜,顯然心情極差。
帳內一片寂靜,謀士們麵麵相覷,都不敢輕易發言。
片刻之後,終於有人打破了沉默。隻聽逄紀拱手向前一步,朗聲道:
“主公,目前局勢雖險,但我軍依然強大。
譚公子所率主力尚存,可令其繼續堅守倉亭,以保我軍左翼無虞。
而西邊延津的主力遭受重創,需及時派遣援兵增援,否則南岸的曹軍有可能會趁機渡河北上,屆時局麵將會變得極為棘手。”
逄紀將自己心中的想法說了出來,還不時地望向跪在帳內的高幹。
袁紹聞言,目光轉向一旁的荀諶。隻見荀諶微微頷首,表示對逄紀所言頗為認同。
看到這一幕,袁紹心中略微安定了一些。於是,他當機立斷,派遣蔣義渠率軍一萬,隨高幹一起前往延津渡口,防範曹軍渡河......
此時,黃河南岸的白馬大營。
曹操正雙手緊握著一份軍報,他那原本嚴肅的麵龐此刻卻流露出難以掩飾的喜色。
隻見他時而低頭專注地閱讀著軍報上的文字,時而抬起頭來輕輕地點著頭,似乎對其中所描述的內容非常滿意。
站在營帳內的荀攸和賈詡兩人,則是麵帶微笑,神情輕鬆而愉悅。他們靜靜地立在一旁,仿佛早已洞悉了這軍報裏的所有消息一般。
與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側的許褚、徐晃、曹純、李典、樂進以及曹真等一眾武將們。
他們個個英姿颯爽,但此刻卻是一臉的茫然之色。他們的目光緊緊地鎖定在曹操的身上,心中充滿了好奇與期待,急切地盼望著曹操能夠盡快告訴他們究竟發生了何事。
終於,在眾人焦灼的等待中,曹操緩緩地放下了手中的軍報,並輕輕地將其放置在了身前那張寬大的帥案之上。
隨後,他像是突然間忘卻了周圍的一切,毫無顧忌地仰頭哈哈大笑起來。
聽到這爽朗的笑聲,徐晃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焦急,他向前一步,雙手抱拳,恭敬地向曹操問道:
“丞相,是有什麽喜訊傳來嗎?”
曹操聞聽此言,微微點了點頭,然後伸出右手,指向案桌上的那份軍報,聲音洪亮地迴答道:
“不錯,張文遠、臧宣高他們在東線斷袁軍糧道,使得他們被迫撤退,然後又在廩丘境內借助地形擊敗了袁軍。”
徐晃聽完曹操的講述後,臉上頓時綻放出欣喜的笑容。
而大廳中的其他武將們聽聞這個好消息,亦是精神一振,紛紛交頭接耳,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就在不久前,從西線延津方麵也傳來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夏侯淵和劉曄率領大軍利用斷糧之計佯裝撤退,巧妙地引誘敵軍深入,然後在烏巢境內設下埋伏。
當敵軍毫無防備地渡河南進時,他們與從關中而來的楊阜援軍趁勢給予敵人沉重一擊。
這場伏擊戰打得極為漂亮,渡河而來的袁軍遭遇慘敗,僅有千餘殘兵敗將僥幸逃迴了黃河北岸。
如今形勢一片大好,徐晃見此情形,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緊接著問道:
“丞相,既然東西兩線皆有捷報傳來,那我們中路何時出擊?”
麵對徐晃急切的詢問,曹操並未立刻給出答複。
他不慌不忙地將目光緩緩移轉至身旁的荀攸和賈詡二人身上,顯然是期望先傾聽一下這兩位智謀之士的看法和建議。
荀攸心領神會,瞬間領悟了曹操眼神中的深意。於是,他轉頭看向身旁的賈詡,他想讓這位足智多謀的賈文和先行發言。
可讓人感到意外的是,隻見賈詡竟將自己的目光迅速轉向了其他地方,似乎對眼前討論的事情漠不關心,擺出一副與此事毫不相幹的模樣。
荀攸心中暗罵賈文和這個老狐狸,但表麵上卻毫無波瀾,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緩緩開口道:
“丞相,依在下之見,當下絕非我大軍北渡進擊袁軍的最佳時機。
其一,雖說我軍東西兩翼皆取得勝利,也殲滅了不少的敵軍,但是對麵黎陽的袁軍主力並未受到損失,他們依舊人多勢眾,敵我力量對比懸殊;
其二,袁軍此時堅守大營,倘若我軍貿然選擇渡河攻擊,不僅會麵臨半渡遭襲的風險,更有可能因久攻不下而身陷背水一戰的絕境,那後果可真是不堪設想啊;
其三,嚴寒的冬季即將降臨,北方的天氣異常寒冷,大地冰封,河流凍結,這種惡劣的環境實在不利於兩軍交鋒作戰呀。”
荀攸言罷,不禁下意識地搓揉起自己那雙早已被凍得冰涼刺骨的雙手。
要知道,這北方的冬天來得比南方更早一些,如今才剛剛邁入十月,寒意便已如潮水般洶湧襲來,令人難以忍受。
曹操聽完荀攸這番話後,眉頭微微皺起,也開始沉思起來。
他心裏很清楚,荀攸的分析不無道理,每一條都切中要害,容不得他不慎重考慮。
然而,曹操內心深處有一股力量在不斷湧動著,讓他難以接受將這場戰事無休止地拖延下去。
要知道,自去年官渡之戰以來,雙方軍隊在這白馬、黎陽一線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對峙交鋒。
至今已然過去了一年有餘,曹軍所需的糧草資源甚巨,曹操感到壓力山大。
就在這時,曹操的目光忽然轉向一直沉默不語的賈詡身上,然後開口打破了這片短暫的沉寂:
“文和,你也來說說對此事的見解吧。”
賈詡聞聽曹操點到了自己的名字,先是微微一怔,隨後才不緊不慢地邁步向前走去。
待到站定之後,他用一種沉穩而淡定的語氣徐徐說道:
“在下同意公達所言,現在確實不是出兵的最佳時機。
依我之見,我軍不妨暫且按兵不動,靜觀袁軍接下來的一舉一動,而後再從長計議如何應對。”
說完這番話後,賈詡眼角餘光瞥向荀攸,他明白作為丞相心腹謀臣的荀攸剛剛已經奠定了此次討論的基本論調。
於是賈詡便明智地選擇不再過多提及有關渡河與袁紹大軍正麵交戰之類的事宜。
曹操微微眯起眼睛,仔細聆聽並思考著,然後他緩緩點了點頭,這才決定道:
“既如此,便按二位所言,暫且按兵不動,等待最佳時機。
立刻傳令給東線的張遼和西線的夏侯淵,命他們就地駐守,密切關注敵軍動態,伺機而動。”
隨著曹操一聲令下,大廳中的文武紛紛抱拳躬身,異口同聲地迴應道:
“喏!”
盡管那些武將們心中略感失落,畢竟他們個個都是身經百戰、渴望衝鋒陷陣的猛將,但也深知此刻必須以大局為重,所以隻能強行壓抑住想要立刻與袁軍展開激戰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