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城外的荊州軍大營,魏延滿臉怒容地端坐於中軍大帳之內,他那如星辰般的眼睛瞪得渾圓,仿佛要噴出火來。
而此時,下方站立著的張合氣的雙拳緊握,手背青筋凸起。他剛剛從城內與趙韙會麵歸來,正向魏延匯報著趙韙的情況。
然而,隨著張合話語的不斷傳出,魏延的臉色愈發陰沉,心中的怒氣也越來越難以抑製。
原來,當吳懿、吳班兩兄弟答應投效荊州軍之後,魏延和沮授二人便果斷地將主要精力都集中到了城內的趙韙叛軍身上。
在此前,張合進城與趙韙接觸時,雙方曾達成過一個初步協議:
待荊州軍解決掉城外的益州軍後,局勢一旦變得清晰明朗起來,趙韙將會商議並決定是否率領其麾下兵馬投靠荊州軍。
有了這樣的約定,魏延信心滿滿地再次派遣張合入城去見趙韙。
此次張合前往城中,一方麵是告知趙韙江州城外的益州軍已經向荊州軍投降這一重要消息;另一方麵,則是詢問城內趙韙所部對於投效一事商議和考慮得進展情況。
可讓張合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那個看似誠懇的趙韙竟然會出爾反爾!
當張合轉達完魏延的意思後,趙韙毫不留情地當場拒絕了投效荊州軍的提議,並向張合表示感謝,希望荊州軍能夠盡快撤出益州。
張合無奈之下,隻得帶著滿腔的憤怒和失望返迴軍中,如實向魏延稟報了整個事情的經過。
“好個老奸巨猾、過河拆橋的趙韙!竟敢如此戲弄我們!”
霍峻聽完後咬牙切齒地怒吼道。
中軍帳內,原本安靜傾聽的沮授、陸議等人聞聽此言,也是個個氣憤填膺。
他們紛紛站起身來,對著張合追問詳細情形,一時間,整個中軍大帳內充滿了憤怒的氣氛。
就在這時,魏延靜靜地呆坐在原地,眼神深邃而凝重。他微微閉起雙眸,腦海中的思緒如潮水般洶湧澎湃。
經過了一番沉思之後,他終於緩緩地睜開眼睛,原本緊繃的麵容也逐漸放鬆下來,似乎心中已有定論。
魏延深知,江州城內的這支叛軍絕非等閑之輩,他們是追隨趙韙一路征戰益州,曆經無數次生死考驗,最終在殘酷的戰爭浪潮中存活下來的精銳之士。
這些士兵不僅戰鬥能力出眾,而且意誌堅定,即使被困於城內多日,卻未曾傳出有任何大規模的內訌事件發生。
由此可見,他們的心理素質極其強大,忍耐力更是超乎常人。
麵對如此強悍的一支隊伍,如果趙韙真的率領眾人前來歸降,魏延心裏著實難以踏實。
雖然自己早已選定張合作為統領這支部隊的主將,但問題在於,趙韙及其麾下的將領們是否能夠心甘情願地接受這樣的安排呢?
畢竟,依照荊州軍過往整編兵馬的慣例,通常都會采取打散原有編製、重新分配的方式來整合兵力。
那麽,心高氣傲的趙韙又能否容忍這種處置呢?想到此處,魏延不禁眉頭緊鎖。
然而,當下趙韙表示拒絕投降,這對於魏延而言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如此一來,荊州軍正好能夠繼續圍困城中的叛軍,將其死死困住。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內的糧食必然會逐漸耗盡。
待到那一天來臨之時,這些叛軍由於饑餓和恐慌,必定會率先陷入混亂之中。而屆時,魏延便可抓住這個絕佳的時機,一舉攻克江州城。
誠然,采取這種圍困戰術可能需要耗費一定的時日,但從長遠來看卻是值得的。
因為在此期間,那些被俘獲的叛軍將會處於一種完全受荊州軍掌控的狀態。
那麽,荊州軍將有足夠的時間對這些戰俘進行甄別、篩選以及改造,從而將他們整編成一支真正聽從指揮、為魏延效力的主力。
如此這般思考過後,魏延也釋懷了,他那雙銳利的目光投向營帳之內正熱烈討論著的眾人。
隻見他猛地提高音量,大聲說道:
“既然那趙韙執意不肯歸順我方,那就不勉強了。”
魏延話音剛落,原本嘈雜喧鬧的營帳瞬間變得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齊刷刷地匯聚到位於主位之上的魏延身上,臉上滿是好奇與疑惑之色。
魏延輕輕歎息一聲,隨後語氣緩慢而堅定地繼續說道:
“仲邈,率領兵馬圍困江州,務必做到嚴密封鎖,絕不能放城中任何一人出入。”
“喏!”
霍峻毫不猶豫地抱拳應道,隨即轉身匆匆離去,開始著手調動兵力、部署作戰計劃等一係列相關事宜。
自從駐守在江州北門外的吳懿所統領的益州軍表示願意歸降之後,荊州軍上下都不自覺地放鬆了警惕。
而埋伏在江州與成都之間官道上的劉磐以及傅肜二將,也率領著他們麾下的兵馬返迴了江州大營。
如此一來,荊州軍目前擁有足夠充裕的兵力來完成對江州城的全麵圍困。更何況,吳懿所部的兵馬不僅能夠協助把控住北門,更是給整個圍城行動增添了一份強大的助力。
可以說,如今江州城內的叛軍已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猶如甕中之鱉一般難以逃脫......
江州城那厚重而堅固的城門緊緊閉合著,仿佛一道無法逾越的屏障。
趙韙神色凝重地站在東門城樓之上,身旁立著他的部將龐樂和李異。三人一同凝視著城下不遠處荊州軍營地的一舉一動。
此時,趙韙的內心猶如一團亂麻般糾結複雜。
他對權勢的渴望如同熊熊燃燒的烈火,令他不甘居於人下,這種執念驅使著他毫不猶豫,甚至可以說是有些蠻橫無理地迴絕了魏延派來的使者張合的勸降提議。
然而,當有關荊州軍近期戰績的消息傳入他耳中時,他不禁感到一陣寒意從脊背升起。
先是得知荊州軍俘獲龐羲、泠苞、劉循等人,這些人的戰敗使得趙韙心頭一緊。
緊接著,從來使張合的口中得知——城外原本由吳懿統領的近萬兵馬,竟然未與荊州軍正麵交鋒就選擇了直接投降!
至於其中具體原因,張合並未過多透露,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故卻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了趙韙心上。
要知道,這些讓趙韙深感棘手、屢屢受挫的數萬東州兵,在短短的時間內,他們要麽戰死沙場,要麽淪為戰俘,要麽幹脆投敵叛變。
麵對如此強大且勢如破竹的荊州軍,趙韙開始意識到自己所麵臨的局勢遠比想象中的還要嚴峻。
而此時,下方站立著的張合氣的雙拳緊握,手背青筋凸起。他剛剛從城內與趙韙會麵歸來,正向魏延匯報著趙韙的情況。
然而,隨著張合話語的不斷傳出,魏延的臉色愈發陰沉,心中的怒氣也越來越難以抑製。
原來,當吳懿、吳班兩兄弟答應投效荊州軍之後,魏延和沮授二人便果斷地將主要精力都集中到了城內的趙韙叛軍身上。
在此前,張合進城與趙韙接觸時,雙方曾達成過一個初步協議:
待荊州軍解決掉城外的益州軍後,局勢一旦變得清晰明朗起來,趙韙將會商議並決定是否率領其麾下兵馬投靠荊州軍。
有了這樣的約定,魏延信心滿滿地再次派遣張合入城去見趙韙。
此次張合前往城中,一方麵是告知趙韙江州城外的益州軍已經向荊州軍投降這一重要消息;另一方麵,則是詢問城內趙韙所部對於投效一事商議和考慮得進展情況。
可讓張合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那個看似誠懇的趙韙竟然會出爾反爾!
當張合轉達完魏延的意思後,趙韙毫不留情地當場拒絕了投效荊州軍的提議,並向張合表示感謝,希望荊州軍能夠盡快撤出益州。
張合無奈之下,隻得帶著滿腔的憤怒和失望返迴軍中,如實向魏延稟報了整個事情的經過。
“好個老奸巨猾、過河拆橋的趙韙!竟敢如此戲弄我們!”
霍峻聽完後咬牙切齒地怒吼道。
中軍帳內,原本安靜傾聽的沮授、陸議等人聞聽此言,也是個個氣憤填膺。
他們紛紛站起身來,對著張合追問詳細情形,一時間,整個中軍大帳內充滿了憤怒的氣氛。
就在這時,魏延靜靜地呆坐在原地,眼神深邃而凝重。他微微閉起雙眸,腦海中的思緒如潮水般洶湧澎湃。
經過了一番沉思之後,他終於緩緩地睜開眼睛,原本緊繃的麵容也逐漸放鬆下來,似乎心中已有定論。
魏延深知,江州城內的這支叛軍絕非等閑之輩,他們是追隨趙韙一路征戰益州,曆經無數次生死考驗,最終在殘酷的戰爭浪潮中存活下來的精銳之士。
這些士兵不僅戰鬥能力出眾,而且意誌堅定,即使被困於城內多日,卻未曾傳出有任何大規模的內訌事件發生。
由此可見,他們的心理素質極其強大,忍耐力更是超乎常人。
麵對如此強悍的一支隊伍,如果趙韙真的率領眾人前來歸降,魏延心裏著實難以踏實。
雖然自己早已選定張合作為統領這支部隊的主將,但問題在於,趙韙及其麾下的將領們是否能夠心甘情願地接受這樣的安排呢?
畢竟,依照荊州軍過往整編兵馬的慣例,通常都會采取打散原有編製、重新分配的方式來整合兵力。
那麽,心高氣傲的趙韙又能否容忍這種處置呢?想到此處,魏延不禁眉頭緊鎖。
然而,當下趙韙表示拒絕投降,這對於魏延而言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如此一來,荊州軍正好能夠繼續圍困城中的叛軍,將其死死困住。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內的糧食必然會逐漸耗盡。
待到那一天來臨之時,這些叛軍由於饑餓和恐慌,必定會率先陷入混亂之中。而屆時,魏延便可抓住這個絕佳的時機,一舉攻克江州城。
誠然,采取這種圍困戰術可能需要耗費一定的時日,但從長遠來看卻是值得的。
因為在此期間,那些被俘獲的叛軍將會處於一種完全受荊州軍掌控的狀態。
那麽,荊州軍將有足夠的時間對這些戰俘進行甄別、篩選以及改造,從而將他們整編成一支真正聽從指揮、為魏延效力的主力。
如此這般思考過後,魏延也釋懷了,他那雙銳利的目光投向營帳之內正熱烈討論著的眾人。
隻見他猛地提高音量,大聲說道:
“既然那趙韙執意不肯歸順我方,那就不勉強了。”
魏延話音剛落,原本嘈雜喧鬧的營帳瞬間變得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齊刷刷地匯聚到位於主位之上的魏延身上,臉上滿是好奇與疑惑之色。
魏延輕輕歎息一聲,隨後語氣緩慢而堅定地繼續說道:
“仲邈,率領兵馬圍困江州,務必做到嚴密封鎖,絕不能放城中任何一人出入。”
“喏!”
霍峻毫不猶豫地抱拳應道,隨即轉身匆匆離去,開始著手調動兵力、部署作戰計劃等一係列相關事宜。
自從駐守在江州北門外的吳懿所統領的益州軍表示願意歸降之後,荊州軍上下都不自覺地放鬆了警惕。
而埋伏在江州與成都之間官道上的劉磐以及傅肜二將,也率領著他們麾下的兵馬返迴了江州大營。
如此一來,荊州軍目前擁有足夠充裕的兵力來完成對江州城的全麵圍困。更何況,吳懿所部的兵馬不僅能夠協助把控住北門,更是給整個圍城行動增添了一份強大的助力。
可以說,如今江州城內的叛軍已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猶如甕中之鱉一般難以逃脫......
江州城那厚重而堅固的城門緊緊閉合著,仿佛一道無法逾越的屏障。
趙韙神色凝重地站在東門城樓之上,身旁立著他的部將龐樂和李異。三人一同凝視著城下不遠處荊州軍營地的一舉一動。
此時,趙韙的內心猶如一團亂麻般糾結複雜。
他對權勢的渴望如同熊熊燃燒的烈火,令他不甘居於人下,這種執念驅使著他毫不猶豫,甚至可以說是有些蠻橫無理地迴絕了魏延派來的使者張合的勸降提議。
然而,當有關荊州軍近期戰績的消息傳入他耳中時,他不禁感到一陣寒意從脊背升起。
先是得知荊州軍俘獲龐羲、泠苞、劉循等人,這些人的戰敗使得趙韙心頭一緊。
緊接著,從來使張合的口中得知——城外原本由吳懿統領的近萬兵馬,竟然未與荊州軍正麵交鋒就選擇了直接投降!
至於其中具體原因,張合並未過多透露,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故卻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了趙韙心上。
要知道,這些讓趙韙深感棘手、屢屢受挫的數萬東州兵,在短短的時間內,他們要麽戰死沙場,要麽淪為戰俘,要麽幹脆投敵叛變。
麵對如此強大且勢如破竹的荊州軍,趙韙開始意識到自己所麵臨的局勢遠比想象中的還要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