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正當劉璋心裏剛有點小得意的時候,一旁的董和卻突然插話進來,大聲說道:


    “可是,如此這般拿下吳家的家眷,吳懿、吳班兄弟得知後,必然會惱羞成怒。


    到那時,他們一氣之下率領大軍直撲成都而來,那該如何是好呢?”


    張鬆聽完之後,胸有成竹地開口說道:


    “此事易耳,在下願親自前往江州,利用他們的家眷作為籌碼,向他們表明主公相信眼前的一切乃是荊州軍所施的離間之計。


    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勸說他們放下手中的兵權,速速返迴成都。如此一來,不僅能夠化解當前的危機,還能避免一場不必要的內戰。”


    眾人聽聞此言,紛紛交頭接耳地議論起來。過了片刻,大家都覺得這樣的處理方式還算比較穩妥可行。


    片刻之後,正當劉璋與麾下的謀士們商議著如何解救劉循之時,隻聽得一陣沉重而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傳來。


    眾人聞聲望去,隻見成都城的守將鄧賢正邁著大步流星般的步伐急匆匆地走進了廳中。


    待走到劉璋跟前時,鄧賢停下腳步,雙手抱拳向著劉璋躬身施禮,然後大聲稟報說:


    “主公,末將奉命前往吳家,可是除了下人,吳家的家眷老小不見蹤影。”


    “什麽?”


    劉璋聞言不禁勃然大怒,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來,瞪大雙眼憤怒地吼叫出聲。


    他萬萬沒有想到,事情竟然會發展到如此地步。原本以為隻要控製住吳家的家眷,就能夠逼迫吳懿和吳班兩兄弟乖乖就範,沒想到現在連人都找不到了。


    一時間,董和、張鬆等一眾謀士將領也都是滿臉驚愕之色,顯然誰都沒有預料到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難道說吳懿和吳班兩兄弟早就有所防備,提前將自家的家眷轉移走了嗎?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局勢可就遠比他們之前預想的要複雜嚴峻得多啊!


    忽然,劉璋像是想起了什麽似的,臉色變得愈發陰沉難看。


    他轉頭看向鄧賢,急切地問道:


    “那劉瑁呢?他如今身在何處?”


    鄧賢連忙迴答道:


    “迴主公,劉瑁在府中,末將已經派人將他關押進了大牢。”


    聽到這裏,劉璋緊繃的神經才稍稍放鬆了一些。


    因為劉璋心中最不能忍受的便是自己的麾下將領擁護劉瑁上位。


    換句話說,在劉璋的心目中,哪怕吳懿兄弟選擇投靠荊州軍,也不能接受他們選擇去支持劉瑁。


    這種情況源自於劉璋多年來對於權力和地位那種患得患失的心態所致,進而形成了一種無法釋懷的心結。


    但劉璋心裏卻很清楚,如果吳懿兄弟當真與荊州軍相互勾結起來,那麽整個益州的局勢必然會徹底失去控製,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想到這裏,劉璋愈發感到憂心忡忡,於是連忙轉頭看向鄧賢,急切地追問道:


    “吳家的家眷究竟是什麽時候離開的?”


    麵對劉璋的質問,鄧賢臉上流露出些許惶恐之色。


    隻見他小心翼翼地抬眼偷瞄了一下劉璋,發現劉璋此刻麵帶幾分慍怒之意後,便趕忙又低下頭去,唯唯諾諾地迴答道:


    “這個……末將實在不知啊。”


    聽到鄧賢這般答複,劉璋頓時怒火中燒,怒不可遏地大聲嗬斥道:


    “本官將成都的城防守衛重任全權交托於你!可你是如何當差的?”


    自古以來,但凡大將率軍出征在外,都會留下其家眷在後方作為人質,唯有如此,方可更有效地掌控並駕馭這些將領。


    此乃千百年來一貫遵循的陳規舊例,然而如今,竟然出現了將領家眷逃脫的事情,這簡直就是前所未聞、匪夷所思啊!


    鄧賢被劉璋這番怒斥嚇得渾身一顫,雙膝一軟,撲通一聲便跪倒在了地上,頭深深地低垂著,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就在此時,站於一側的董和開口進言道:


    “主公,當前局勢緊迫,實在非追究責任之時,當務之急乃是速派人手前去尋覓吳家的家眷,如此或許方可力挽危局。


    不過,咱們也得預先籌謀好最壞情況的應對之策,依在下之見,此事顯然是早有預謀啊!”


    劉璋聞聽此言後,不禁眉頭緊皺,陷入了短暫的沉思之中。


    少頃,隻見他猛地抬起頭來,目光如炬般直直地射向廳中正跪在地上的鄧賢,並怒聲咆哮道:


    “你還愣著作甚?趕快去尋人!若未能將吳家的家眷帶迴來,那你也就不必再迴來了!”


    “喏!”


    鄧賢被劉璋這突如其來的怒吼嚇得渾身一顫,連忙哆哆嗦嗦地從地上站起身來,朝著門外飛奔而去。


    此刻他的心中隻有一個念頭——越早離開此地越好,仿佛多待一刻便會有性命之憂一般。


    說起來,這件事著實怪不得鄧賢,畢竟他身為守城將領,從未接到過任何有關監管城內吳家家眷的命令。


    然而此時此刻,劉璋已然徹底亂了方寸,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急需找個對象發泄一番,可憐的鄧賢就這樣不幸地成為了他的出氣筒。


    就在此時,隻見張鬆步伐匆匆地走到了近前,朝著劉璋拱手說道:


    “主公,正如剛剛所言,在下願往江州的吳懿軍中向其闡明其中的利害關係,爭取將這支兵馬帶迴成都。


    另外,公子被荊州軍俘獲,在下也打算親赴荊州軍處與之展開交涉,試探一下魏延的態度,看究竟需要怎樣方能換迴公子。”


    劉璋聽後,臉上露出欣慰之色,連連點頭道:


    “好!既然子喬有此決心和勇氣,願意挺身而出承擔這等重任,那便辛苦你走一趟了。本官在此靜候佳音。”


    說罷,他微笑著看向張鬆,眼中滿是信任和期待。


    而張鬆的這番話語剛一結束,站在一旁的董和、費觀等人皆是滿臉欽佩地看著他。


    對於這個其貌不揚的年輕人他們並沒有多少好感,因為張鬆經常在劉璋的麵前誇誇其談,且又挑起東州派與劉璋的矛盾。


    但是在關鍵時刻他是真敢上啊,如今吳懿反叛之心昭然若揭,他卻敢前去交涉,這份英勇無畏確實令人刮目相看。


    而張鬆的內心深處有著自己的考量,他絕非那種頭腦簡單的莽撞之人。


    久經世事的他深知兩軍交鋒時“不斬來使”這條不成文的規定。無論此次出使的目標最終能否實現,他都堅信自己能夠安然無恙地迴來。


    在張鬆的眼中,將兩件事情視為重中之重。其一便是整個家族的長遠利益;其二則是自身未來的個人發展。


    劉璋對他有著知遇之恩,正因如此,年紀尚輕的他才能得以在益州的朝堂之上嶄露頭角。為此,他渴望借由此次冒險的舉動來迴報這份厚重的恩情。


    然而,經過這段時日以來與劉璋的接觸,盡管劉璋對他器重有加,但心思敏銳的張鬆覺得劉璋絕非英明之主。


    故而,於這趟行程而言,他也可以順便去會一會那位早已名震天下的魏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魏延一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嘴巴嘟嘟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嘴巴嘟嘟哥並收藏三國之魏延一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