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奧秘探索行動組乘坐南海夢想科考艇,在南海上行駛。劉傻子教授說:“我們這次的任務,是進行海洋文化探尋,繼續尋找藏寶圖。”計算機姐姐問:“夢弟,你說說,航海科技文化是什麽?”


    夢弟沒有迴答,小燕子靠近夢弟,發現夢弟睡著了。小燕子悄聲告訴劉傻子:“夢弟睡著了,我能夠讓他起來迴答問題嗎?”


    劉傻子說:“不用驚動他,其他同學小聲迴答問題。”睡著的夢弟十分驚訝的樣子,原來,夢弟見到了龍王,與電影《大鬧天宮》中孫悟空大鬧龍宮時的龍王一模一樣。龍王坐在寶座上,兩旁站的是蝦兵蟹將。海龜爺爺在龍王麵前推薦夢弟說:“這個中國現代小學生夢弟,他特別敬仰龍王,故他讓我前來看看龍王。”


    龍王說:“現在龍宮正在進行歌舞表演,請夢弟來欣賞,要評價一番,是人間的歌舞美,還是龍宮的歌舞美。”


    一會兒,幾個穿戴華麗的女子翩翩起舞,引人入勝的是,這些女子的舞姿十分優美,夢弟有一種到了歌舞劇院欣賞優秀節目的感覺,情不自禁地鼓掌。


    龍王得意地望著夢弟說:“現在,請你看武術表演。”首先,兩隻龍蝦在比劍術,打得難分難解。接著,是海蛇與龍蝦比劍術,蝦兵蟹將也在一旁比武,忽然,夢弟發現有一把劍從蝦兵手中擲過來,夢弟趕緊躲過,又一把劍擲過來,看來是躲不過了,夢弟驚醒了。


    夢弟詳細地向海洋爺爺、科學博士、計算機姐姐講述了這個奇怪的夢境。“這是海洋神話,也是海洋文化。”小波說。“神話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有曆史積澱的傳說。夢弟做的夢不能算是神話,更不能夠說是海洋文化。”小聰說。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弟經常讀神話小說,所以,他做的夢雖然不等於是神話,但卻是神話的反映。”小燕子的話語,顯然是不讚同小聰的看法。“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關的文化;就是緣於海洋而生成的文化。”夢弟聽見小聰說。


    小燕子說:“海洋文化的本質,就是人類與海洋的互動關係及其產物。人類對海洋的認識,利用和因海洋而創造出來的精神的、行為的、社會的和物質的文明生活內涵。”“我知道,海洋民俗、海洋考古、海洋信仰,與海洋有關的人文景觀等,都屬於海洋文化的範疇。”小聰說。


    “老師說,人類文明是由大陸文化和海洋文化共同構成的。”小波說。“老師說,海洋文化與大陸文化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印度。此後,葡萄牙人又到達中國、日本。”計算機姐姐說。


    “海洋文化在新大陸的發現中拓展。1492年10月,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海洋爺爺說。


    1499~1500年,意大利航海家亞美利哥兩次登上美洲大陸考察,證實這片陸地是一片新發現的陸地,而不是哥倫布當年認為的印度島嶼,故命名新大陸為亞美利加洲,簡稱“美洲”。


    “夢弟、小燕子、小聰,為什麽說人們對大海的認識是一步一步發展的?”計算機姐姐問。


    小聰迴答:“我知道,人類對海洋的認識,是隨著科學技術文化的發展而逐步加深的。”


    “我明白了,沒有舟船,人類沒有辦法征服海洋,就沒有海洋文化的發展。”夢弟感歎說。


    “16世紀初,航海技術迅速發展。1569年,地理學家墨卡托發明的投影,成為現代海圖繪製的基礎。進入20世紀後,現代航海技術取得重大成就。”小燕子說。


    小燕子認為,20世紀60年代,出現奧米加導航係統,隨後又出現和應用了衛星導航係統、自動標繪雷達等。這些都促使人類對海洋的認識不斷提高。


    計算機姐姐笑著誇獎說:“小聰、小燕子、夢弟,你們迴答得很快呢。”小聰說:“我們提前看了相關刊物與資料。”


    “孩子們,航海安全與航海文化,有哪些內容呢?”海洋爺爺問。“為保證人身安全,船舶上還需配備救生衣與小救生艇。”小燕子說。


    “我知道,為了船舶、貨物和海洋環境的安全,需要有防火、防汙染設備和航海儀表及通信設備等。”小聰說。


    “船舶要保證安全行駛,在現代條件下,需使用現代導航設備,了解國際水運法規和世界各國海上交通管理製度。”小明說。


    小波說:“船上要安排醫護人員值班。”“船上要裝備相應的救護設備。”夢弟說。計算機姐姐說:“同學們迴答得很好!”“我想問,風帆是什麽時候產生的?”夢弟問。


    “這還用問嗎?有了船,同時就有了風帆。”小聰的口氣含著對夢弟的譏笑。小燕子說:“不,應該說,先有船,再有風帆。”


    計算機姐姐說:“先秦時期,殷商與西周時期,人們除了會製造船舶之外,已能製成帆利用風力航行。”


    甲骨文用‘凡’通假‘帆’字,說明殷人行船已經使用帆,不過,這時的帆,主要用在陸地江河航行中。


    海洋爺爺說:“是的,隨著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海上活動興起,人們航海的地理知識逐漸增加,將中國東部外側的不同水域劃成‘北海’(今渤海)、‘東海’(今黃海)、‘南海’(今東海)。人們已了解到‘百川歸海’,並且開始在沿海巡航。同時,人們在江河和航海過程中,逐漸認識了風,並開始利用風帆航行。”


    科學博士說:“值得一提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海上導航技術已與天文學聯係起來。”戰國時期,人們已經對二十八星宿和一些恆星進行了定量觀測,並取得了可喜成果,並把海上航行與天文學相結合,利用北極星探尋航海科技文化。”“這是兩漢時期,我們已經掌握了西太平洋與北印度洋的季風規律,開始使用季風航海,這是去遠洋的帆船。”船長說。


    船長還解釋,東漢應勳在《風俗通義》已經提到:“5月有落梅風,江淮以為信風。”,“落梅風”意即梅雨季節以後出現的東南季風。兩漢時期,人們隻有利用季風,才能做遠洋航行。“船長爺爺,航海需要導航,人類的導航,最初是怎樣的呢?”夢弟問船長。


    船長說:“先秦時期的航海技術,已有一定的基礎,人們對海洋的認識逐漸深刻,對洋流、風力、潮汐、海上天文、氣象知識有一定的認識,利用太陽和北極星為海上導航標誌,並發明了海上測天體高度的儀器。”


    “船長爺爺,我覺得很奇怪,這帆船沒有機械動力設備,又沒有看見水手劃船,為什麽走得這麽快?”夢弟的話裏含有疑問。


    船長告訴夢弟,這一時期,人們對海洋水文,特別是潮汐有一定的了解。如《尚書·禹貢》“朝夕迎之,則遂行而上”等,夢弟明白了,當時人們已經知道,趁漲潮出海,利用海洋定向潮流,順流而下。


    夢弟恍然大悟,原來既要利用季風,還要利用海流,這樣,帆船才能夠走得很快。夢弟醒了過來,他聽見計算機姐姐在說話:“先秦時期,人們在認識風的同時,也對一些雲雨氣象有所了解,如《尚書·洪範》‘月之從星,則從風雨’等,都是人們在航行中注意天氣變化而總結出的經驗規律。在先秦時期天文導航的基礎上,秦漢時期的導航技術,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海中五星經雜事》二十二卷等有關書籍,是中國航海人員在航海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天文經驗和規律,對於古人用星座、行星等的位置判定航線也有記載。除天文導航外,地文導航與陸地定位,在航海中也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漢時,人們已能利用‘重差法’精確測量海上地形地貌。唐代李淳風的《海島精算》記載了這種利用矩或表進行兩次觀測,可求得海島之高度和與船的距離的測量方法,這對後世航圖的測繪及航程的推算,具有深遠的影響。”


    “漢時,人們對潮汐的了解,已不僅局限於水麵的漲落,而且能找出其中的原因。王充在《論衡·書虛篇》中,第一次科學地將潮汐成因與月球運動聯係起來,反映了人們對潮汐認識的進步,同時,對人們航海借海潮流向進出港灣,有一定的幫助。”科學博士說。


    海洋爺爺說:“總之,秦漢時期造船業發達,已能利用季風航行,天文和地理導航技術進一步提高,並能對潮汐現象做出科學合理的解釋,航海技術的進步,使中國已步入了世界先進航海國家的行列。”


    計算機姐姐說:“隋唐五代時期,航海技術趨於成熟,人們已能熟練運用季風航行,並認識到風的到來和結束有一定的規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傻子怪才傳奇人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荊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荊洪並收藏傻子怪才傳奇人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