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鵝痛苦地把東西吞下了肚子後,一會兒沒事了,撲棱著翅膀,又開始啄食。絕大多數飛禽都有種習慣,喜歡吃些沙石,因為它們沒牙齒,要借助沙石在胃裏磨細食物。剛才噎住大白鵝的是一塊顆粒比較大的雲母。雲母主要有黑雲母、金雲母、白雲母、絹雲母、綠雲母等,是二氧化矽結晶體,味甘,性平。具有砌除風邪,充實五髒,增加生育能力,使眼睛明亮,久服身體輕便靈巧,延長壽命。又名雲珠、雲華、雲英、雲液。
接下的日子是十分的逍遙自在的,主人家為了女兒的走路姿勢等習慣不受大白鵝太大的影響,把它的窩從後院移到了前院裏,與群狗一起。每天到了玩耍時間,才到後院與她玩一會兒。
每天,會有仆人來到前院喂它吃飯。院子裏的狗,都知道這位鵝老爺的脾氣,每逢它吃飯的時候,狗就躲在籬邊窺伺。等它吃過一口飯,踏著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當兒,狗就敏捷地跑過來,努力地吃它的飯。鵝偶然早歸,伸頸去咬狗,並且厲聲叫罵,狗立刻逃往籬邊,蹲著靜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飯,再走開去喝水、吃泥、吃草的時候,狗又敏捷地跑上來,把它的飯吃完,揚長而去。等到鵝再來吃飯的時候,飯罐已經空空如也。鵝便昂首大叫,似乎責備家裏供養不周。虧待了它這位恩人。這時仆人便替它添飯,並且站著侍候。這樣從容不迫地吃飯,必須有一個人在旁侍候,真是架子十足,大家稱之為鵝員外。
《鵝員外》
大白鵝,有氣派,
走一步,擺三擺,
喝水吃泥規矩足,
一板一眼不違背。
吃飯要有仆人喂,
氣勢賽過老員外。
吭吭吭昂首大叫,
一伸脖眾狗狂奔。
有人想起荷仙姑成仙的故事,裏麵就有段服食雲母的情節,忙翻開手機找出來。百度詞條上寫著:清朝時期,阮元何仙姑記中記載道,仙姑增城人,何泰女也。生唐開耀間,紫雲繞室,頂有六毫。四歲能舉一鈞。事親孝,性靜柔。所居春岡,地產雲母,嚐夢老人授服餌丹法,漸覺身輕健,最終成仙。
難道說,這大白鵝因為機緣湊巧,無意中吞食了雲母而慢慢地有了道行?
還真被客人猜對了,雲母產於深山,因地質變遷原因被水流帶了出來,遍布河灘,並經千百年的水流衝刷,成了一塊塊大小不等的卵沙石,鵝為了助消化,每天都要吞食好多小石子。大白鵝喜歡自由,常在河灘遊玩,無意中吃下許多雲母粒,感覺精神倍增。從此以後,它每餐都在河邊尋找並吞食雲母助消化,精神日見旺盛,日積月累,這幾年間,不知道吞了多少。隻不過它沒有荷仙姑的機緣,有仙人傳她具體的侈練之法。
道講究緣法,修行時強調無為,大白鵝服食了:母金雲母等,自己卻茫然不知,暗合無為之意。不知不覺中,它的修為日深,自己卻並沒想到,隻覺身輕。
《雲母》
金雲母,白雲母,
有緣者,得相守。
鳳凰雲母似天花,
煉作芙蓉白雲芽;
笑煞狂徒無主張,
更從何處覓丹砂。
何仙姑因之得道,
仙鶴慶鹿叼荷花。
轉眼間五年過去了,到了王怡蓮起蒙開館的日子。王家本是詩書傳家,王燦本人就是博學之士,由他自己為女兒執教,不需另請塾師。上課的時間點與白鵝平日裏陪她的時間點相重疊,它似知道識字對她的重要,所以,常常不聲不響地陪在她邊上,象個給小姐伴讀的書童。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是說給百姓聽的,你看宮宦人家有那一戶的小姐不是知書識禮的?
儒者教學,先學三字經與百家姓,後學詩經。王燦也是個好道之士,偶爾會搖頭晃腦地來幾句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女兒是一臉茫然,奇怪了,這大白鵝似聽懂一般,額頭輕點。王燦來了興趣,繼續念道:“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觀察大白鵝的神情更加專注了。
門外,有犬吠的聲音,吠聲一停,一位多年不見的老友進來了。
“柳下犬迎客,花邊鶴聽經。”王燦想起一首古詩,與此時此刻的情景極為相似,隻是聽經的鶴換成了鵝,講經的真人換成自己。
老友高拂雲對道德經深有研究,聽說白鵝聽經的事,哈哈大笑道:“讓我收了這個徒弟吧,今天,給它講講。”
白鵝似聽懂他的話,把長脖子放得老低老低的,連點了三下頭。
“這三下算是拜師嗎,如算是,叫三聲。”
大白鵝昂起頭,吭吭吭地連叫三聲。
“你看它真個答應了,這下我不說都不行了。”高拂雲哈哈大笑,今晚來個對月夜講經,給我來一份《漁家傲,九江水帝鱸魚》
水帝鱸魚出永安,長相奇特有四鰓。我學太公薑子牙,垂金鉤,釣得一尾夕陽歸。
喜鵲報信雅客至,鱸魚入鍋細細烹,八成熱油淋九遍,朵頤快,齒間留味共三月。
鱸魚上桌了,賓主盡歡以後,高拂雲開壇講經。王燦的兩個兒子與女兒及大白鵝一起在壇下聽講′。講到精彩處,他們三人亳無反應,大白鵝卻是長脖子輕輕扭動,喜不自勝的樣子。高拂雲看得也是骸然,自個對道德經的理解也是據經講義而已,是一個儒者對道家經典的理解,看這鵝聽經的表現,似乎更在自己之上。它一隻家禽,能聽得懂這麽深奧的道法?
鵝懂人語,已無可能。能聽懂經書,更是聞所未聞。可能隻是個巧合吧,但不妨當作一場文壇趣事。高拂雲看到後笑了笑,繼續翻頁。
第二天早上,高拂雲向主人告辭了。大白鵝吭吭叫,用嘴叼著他的褲子,似萬份的不舍得他走。主人費了好大的勁兒,才使它張口放開。
接下的日子是十分的逍遙自在的,主人家為了女兒的走路姿勢等習慣不受大白鵝太大的影響,把它的窩從後院移到了前院裏,與群狗一起。每天到了玩耍時間,才到後院與她玩一會兒。
每天,會有仆人來到前院喂它吃飯。院子裏的狗,都知道這位鵝老爺的脾氣,每逢它吃飯的時候,狗就躲在籬邊窺伺。等它吃過一口飯,踏著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當兒,狗就敏捷地跑過來,努力地吃它的飯。鵝偶然早歸,伸頸去咬狗,並且厲聲叫罵,狗立刻逃往籬邊,蹲著靜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飯,再走開去喝水、吃泥、吃草的時候,狗又敏捷地跑上來,把它的飯吃完,揚長而去。等到鵝再來吃飯的時候,飯罐已經空空如也。鵝便昂首大叫,似乎責備家裏供養不周。虧待了它這位恩人。這時仆人便替它添飯,並且站著侍候。這樣從容不迫地吃飯,必須有一個人在旁侍候,真是架子十足,大家稱之為鵝員外。
《鵝員外》
大白鵝,有氣派,
走一步,擺三擺,
喝水吃泥規矩足,
一板一眼不違背。
吃飯要有仆人喂,
氣勢賽過老員外。
吭吭吭昂首大叫,
一伸脖眾狗狂奔。
有人想起荷仙姑成仙的故事,裏麵就有段服食雲母的情節,忙翻開手機找出來。百度詞條上寫著:清朝時期,阮元何仙姑記中記載道,仙姑增城人,何泰女也。生唐開耀間,紫雲繞室,頂有六毫。四歲能舉一鈞。事親孝,性靜柔。所居春岡,地產雲母,嚐夢老人授服餌丹法,漸覺身輕健,最終成仙。
難道說,這大白鵝因為機緣湊巧,無意中吞食了雲母而慢慢地有了道行?
還真被客人猜對了,雲母產於深山,因地質變遷原因被水流帶了出來,遍布河灘,並經千百年的水流衝刷,成了一塊塊大小不等的卵沙石,鵝為了助消化,每天都要吞食好多小石子。大白鵝喜歡自由,常在河灘遊玩,無意中吃下許多雲母粒,感覺精神倍增。從此以後,它每餐都在河邊尋找並吞食雲母助消化,精神日見旺盛,日積月累,這幾年間,不知道吞了多少。隻不過它沒有荷仙姑的機緣,有仙人傳她具體的侈練之法。
道講究緣法,修行時強調無為,大白鵝服食了:母金雲母等,自己卻茫然不知,暗合無為之意。不知不覺中,它的修為日深,自己卻並沒想到,隻覺身輕。
《雲母》
金雲母,白雲母,
有緣者,得相守。
鳳凰雲母似天花,
煉作芙蓉白雲芽;
笑煞狂徒無主張,
更從何處覓丹砂。
何仙姑因之得道,
仙鶴慶鹿叼荷花。
轉眼間五年過去了,到了王怡蓮起蒙開館的日子。王家本是詩書傳家,王燦本人就是博學之士,由他自己為女兒執教,不需另請塾師。上課的時間點與白鵝平日裏陪她的時間點相重疊,它似知道識字對她的重要,所以,常常不聲不響地陪在她邊上,象個給小姐伴讀的書童。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是說給百姓聽的,你看宮宦人家有那一戶的小姐不是知書識禮的?
儒者教學,先學三字經與百家姓,後學詩經。王燦也是個好道之士,偶爾會搖頭晃腦地來幾句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女兒是一臉茫然,奇怪了,這大白鵝似聽懂一般,額頭輕點。王燦來了興趣,繼續念道:“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觀察大白鵝的神情更加專注了。
門外,有犬吠的聲音,吠聲一停,一位多年不見的老友進來了。
“柳下犬迎客,花邊鶴聽經。”王燦想起一首古詩,與此時此刻的情景極為相似,隻是聽經的鶴換成了鵝,講經的真人換成自己。
老友高拂雲對道德經深有研究,聽說白鵝聽經的事,哈哈大笑道:“讓我收了這個徒弟吧,今天,給它講講。”
白鵝似聽懂他的話,把長脖子放得老低老低的,連點了三下頭。
“這三下算是拜師嗎,如算是,叫三聲。”
大白鵝昂起頭,吭吭吭地連叫三聲。
“你看它真個答應了,這下我不說都不行了。”高拂雲哈哈大笑,今晚來個對月夜講經,給我來一份《漁家傲,九江水帝鱸魚》
水帝鱸魚出永安,長相奇特有四鰓。我學太公薑子牙,垂金鉤,釣得一尾夕陽歸。
喜鵲報信雅客至,鱸魚入鍋細細烹,八成熱油淋九遍,朵頤快,齒間留味共三月。
鱸魚上桌了,賓主盡歡以後,高拂雲開壇講經。王燦的兩個兒子與女兒及大白鵝一起在壇下聽講′。講到精彩處,他們三人亳無反應,大白鵝卻是長脖子輕輕扭動,喜不自勝的樣子。高拂雲看得也是骸然,自個對道德經的理解也是據經講義而已,是一個儒者對道家經典的理解,看這鵝聽經的表現,似乎更在自己之上。它一隻家禽,能聽得懂這麽深奧的道法?
鵝懂人語,已無可能。能聽懂經書,更是聞所未聞。可能隻是個巧合吧,但不妨當作一場文壇趣事。高拂雲看到後笑了笑,繼續翻頁。
第二天早上,高拂雲向主人告辭了。大白鵝吭吭叫,用嘴叼著他的褲子,似萬份的不舍得他走。主人費了好大的勁兒,才使它張口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