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繼續下沉!
太陽衰變,我被迫開啟星際文明 作者:陳二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人聯艦隊,在龐大的吸積盤外圍,繞著中央的黑洞緩緩旋轉。
一圈,又一圈。
期間,龐大的艦隊數次和遺落之星擦肩而過。
每一次,艦隊都會派出或多或少的探測器,前往遺落之星探查。
一開始,探測器抵達地麵時,記仇的巨樹還會小心翼翼地用樹根進行試探性攻擊。
至於為什麽小心翼翼……
直到現在,那兩個巨大的彈坑才剛剛開始生長樹苗!
更何況,時不時就會有幾個奇形怪狀的玩意兒在空中唿嘯而過,誰知道會不會落下像上次那樣的攻擊!
它又不傻,自然不會再冒著生命危險去觸碰人類的黴頭。
經過幾次試探過後,巨樹似乎摸清了其中的規律,也逐漸熟悉了這些來自天空的鐵疙瘩。
甚至,因為這些鐵疙瘩降落和起飛的時候會釋放大量輻射,巨樹還會提前“埋伏”。
就像朝聖一樣,無論是葉片,還是樹根,都會簇擁在探測器的附近,等待著那一場來自“大自然的饋贈”。
至於遺落巨蟲,也漸漸發現了這個規律。
隻不過,弱小的它們,顯然不能突破巨樹的“封鎖”,隻能在最遙遠的外圍地帶,“舔食”一些被巨樹遺漏的輻射物質。
即便如此,探測器降臨的日子,對於它們來說,也是一場不可多得的狂歡——至少,巨樹不會再向它們發起攻擊。
……
研究的時間總是過得飛快。
尤其是在對黑洞的研究中,光是接收數據,就耗費了整個研究過程80%以上的時間。
實驗室內。
“有發現引力子存在的跡象嗎?”
呂永昌臉色陰沉地詢問道。
“……”
沒有任何迴應。
呂永昌深深地吸了口氣,平複了一下內心的焦躁情緒。
“五年了!”
“從黑洞探測器成功抵達目標區域到現在,已經整整五年了!”
“長達五年的持續觀測,竟然沒有發現任何引力子存在的痕跡!”
“別說所謂的超弦引力常數了,就連引力子的毛,我們都沒抓到!”
實驗室內,迴蕩著呂永昌煩躁不安的聲音。
說話的同時,他腦海中仿佛再次浮現出科技樹係統的瑩綠色背景。
【缺失的常數:尋找引力子】
按照科技樹的提示,想要獲得超弦引力常數,就必須要找到所謂的引力子。
可直到現在……
“永昌……”方旭猶豫著開口說道,“再等等吧。”
“如果以黑洞探測器的時間為基準,從抵達目標區域到現在,隻不過五天多一點而已。”
“我難道不知道這事嗎?”呂永昌臉色越發難看。
“有沒有可能,這正是我煩躁的原因!”
早在實驗開始前,他就做好了消耗大量時間的準備。
但枯等五年,卻隻收獲了一連串沒多大用的數據,這個事實還是讓呂永昌有些難以接受。
五年,這可是五年啊!
換做以前,五年時間都夠他研究出多少科技了!
“艦隊物資雖然很充足,但依然是有限的。”
“為了抵抗黑洞的引力,我們每時每刻都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如果,如果黑洞探測器要花一年才能觀測到我們想要的數據呢?”
“這意味著艦隊得在這裏停留三百六十年!”
方旭沉默了。
和呂永昌一樣,這個問題也一直在困擾著他。
“根據零的計算,我們最多在這裏停留五百年。”
“看起來,時間還很充裕,但從目前獲得的數據上來看,我不覺得探測器能在這個期限內能給我們一個令人滿意的答複!”
“五百年內,我們真的能找到引力子嗎?!”
呂永昌的聲音依舊在實驗室中迴蕩。
“那……”
何比鄰的聲音從不遠處傳來:“教授,您覺得應該怎麽辦?”
呂永昌也陷入了沉默。
實驗室內一片安靜,一名名院士都下意識放緩了自己的唿吸,生怕打擾到呂永昌的思路。
“讓探測器繼續下沉!!”
呂永昌堅定的聲音驟然刺破了實驗室內的安靜。
“可這已經是探測器能抵達的極限位置了!”何比鄰臉色微微一變,當即反駁道,“如果繼續下沉,探測器的反物質引擎功率就不足以掙脫黑洞的引力。”
“探測器將會失去維持環繞軌道的能力。”
“在黑洞的引力下,它會不斷向黑洞的視界墜落,直至被黑洞吞噬!”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問題。”
“一旦探測器和黑洞的距離繼續縮短,時間減速效應將會繼續增加。”
“到時候想要接收一條完整的數據,消耗的時間將會大幅上升!”
呂永昌沒有立刻迴應何比鄰的話語,而是伸手拖過了一幅全息影像。
他做了個手勢,讓零把投影上的數據全部清空後,再次說道。
“前段時間,我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
“或許因為對黑洞具體情況的不了解,我們當初的推測數據出現了一點問題。”
“現在探測器所在區域的時空曲率依然不夠大,不足以讓引力子直接暴露在可見宇宙之中!”
說著,呂永昌抬起手在麵前的全息投影上寫了起來。
“這是……”
一旁的何比鄰皺了皺眉頭,輕聲呢喃道:“當初我們對引力子出現條件的推算公式?”
“不錯。”呂永昌點了點頭,手中的動作沒有絲毫停頓,行雲流水一般寫下了一行行深奧的數字和字母。
“探測器傳迴的數據當中,有幾條數據引起了我的注意。”
“它們雖然和引力子無關,但卻和我們以往的黑洞模型產生了些許偏差。”
“觀測時間尚短,我們還不能確定這是不是實驗誤差。”
“但如果我們把這些偏差數據導入推算過程中……”
呂永昌手中的動作越來越快,投影上的字跡也越來越潦草。
好在在場眾院士早已習慣了呂永昌潦草的字跡,辨認它們並沒有太大的難度。
“我們很輕鬆就能得到一個結論。”
呂永昌手中寫劃的動作忽然停了下來,隨後,手指輕輕點了點一串數字。
“目前黑洞探測器附近的時空曲率,還遠遠不夠!”
ps:明天恢複兩更!
一圈,又一圈。
期間,龐大的艦隊數次和遺落之星擦肩而過。
每一次,艦隊都會派出或多或少的探測器,前往遺落之星探查。
一開始,探測器抵達地麵時,記仇的巨樹還會小心翼翼地用樹根進行試探性攻擊。
至於為什麽小心翼翼……
直到現在,那兩個巨大的彈坑才剛剛開始生長樹苗!
更何況,時不時就會有幾個奇形怪狀的玩意兒在空中唿嘯而過,誰知道會不會落下像上次那樣的攻擊!
它又不傻,自然不會再冒著生命危險去觸碰人類的黴頭。
經過幾次試探過後,巨樹似乎摸清了其中的規律,也逐漸熟悉了這些來自天空的鐵疙瘩。
甚至,因為這些鐵疙瘩降落和起飛的時候會釋放大量輻射,巨樹還會提前“埋伏”。
就像朝聖一樣,無論是葉片,還是樹根,都會簇擁在探測器的附近,等待著那一場來自“大自然的饋贈”。
至於遺落巨蟲,也漸漸發現了這個規律。
隻不過,弱小的它們,顯然不能突破巨樹的“封鎖”,隻能在最遙遠的外圍地帶,“舔食”一些被巨樹遺漏的輻射物質。
即便如此,探測器降臨的日子,對於它們來說,也是一場不可多得的狂歡——至少,巨樹不會再向它們發起攻擊。
……
研究的時間總是過得飛快。
尤其是在對黑洞的研究中,光是接收數據,就耗費了整個研究過程80%以上的時間。
實驗室內。
“有發現引力子存在的跡象嗎?”
呂永昌臉色陰沉地詢問道。
“……”
沒有任何迴應。
呂永昌深深地吸了口氣,平複了一下內心的焦躁情緒。
“五年了!”
“從黑洞探測器成功抵達目標區域到現在,已經整整五年了!”
“長達五年的持續觀測,竟然沒有發現任何引力子存在的痕跡!”
“別說所謂的超弦引力常數了,就連引力子的毛,我們都沒抓到!”
實驗室內,迴蕩著呂永昌煩躁不安的聲音。
說話的同時,他腦海中仿佛再次浮現出科技樹係統的瑩綠色背景。
【缺失的常數:尋找引力子】
按照科技樹的提示,想要獲得超弦引力常數,就必須要找到所謂的引力子。
可直到現在……
“永昌……”方旭猶豫著開口說道,“再等等吧。”
“如果以黑洞探測器的時間為基準,從抵達目標區域到現在,隻不過五天多一點而已。”
“我難道不知道這事嗎?”呂永昌臉色越發難看。
“有沒有可能,這正是我煩躁的原因!”
早在實驗開始前,他就做好了消耗大量時間的準備。
但枯等五年,卻隻收獲了一連串沒多大用的數據,這個事實還是讓呂永昌有些難以接受。
五年,這可是五年啊!
換做以前,五年時間都夠他研究出多少科技了!
“艦隊物資雖然很充足,但依然是有限的。”
“為了抵抗黑洞的引力,我們每時每刻都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如果,如果黑洞探測器要花一年才能觀測到我們想要的數據呢?”
“這意味著艦隊得在這裏停留三百六十年!”
方旭沉默了。
和呂永昌一樣,這個問題也一直在困擾著他。
“根據零的計算,我們最多在這裏停留五百年。”
“看起來,時間還很充裕,但從目前獲得的數據上來看,我不覺得探測器能在這個期限內能給我們一個令人滿意的答複!”
“五百年內,我們真的能找到引力子嗎?!”
呂永昌的聲音依舊在實驗室中迴蕩。
“那……”
何比鄰的聲音從不遠處傳來:“教授,您覺得應該怎麽辦?”
呂永昌也陷入了沉默。
實驗室內一片安靜,一名名院士都下意識放緩了自己的唿吸,生怕打擾到呂永昌的思路。
“讓探測器繼續下沉!!”
呂永昌堅定的聲音驟然刺破了實驗室內的安靜。
“可這已經是探測器能抵達的極限位置了!”何比鄰臉色微微一變,當即反駁道,“如果繼續下沉,探測器的反物質引擎功率就不足以掙脫黑洞的引力。”
“探測器將會失去維持環繞軌道的能力。”
“在黑洞的引力下,它會不斷向黑洞的視界墜落,直至被黑洞吞噬!”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問題。”
“一旦探測器和黑洞的距離繼續縮短,時間減速效應將會繼續增加。”
“到時候想要接收一條完整的數據,消耗的時間將會大幅上升!”
呂永昌沒有立刻迴應何比鄰的話語,而是伸手拖過了一幅全息影像。
他做了個手勢,讓零把投影上的數據全部清空後,再次說道。
“前段時間,我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
“或許因為對黑洞具體情況的不了解,我們當初的推測數據出現了一點問題。”
“現在探測器所在區域的時空曲率依然不夠大,不足以讓引力子直接暴露在可見宇宙之中!”
說著,呂永昌抬起手在麵前的全息投影上寫了起來。
“這是……”
一旁的何比鄰皺了皺眉頭,輕聲呢喃道:“當初我們對引力子出現條件的推算公式?”
“不錯。”呂永昌點了點頭,手中的動作沒有絲毫停頓,行雲流水一般寫下了一行行深奧的數字和字母。
“探測器傳迴的數據當中,有幾條數據引起了我的注意。”
“它們雖然和引力子無關,但卻和我們以往的黑洞模型產生了些許偏差。”
“觀測時間尚短,我們還不能確定這是不是實驗誤差。”
“但如果我們把這些偏差數據導入推算過程中……”
呂永昌手中的動作越來越快,投影上的字跡也越來越潦草。
好在在場眾院士早已習慣了呂永昌潦草的字跡,辨認它們並沒有太大的難度。
“我們很輕鬆就能得到一個結論。”
呂永昌手中寫劃的動作忽然停了下來,隨後,手指輕輕點了點一串數字。
“目前黑洞探測器附近的時空曲率,還遠遠不夠!”
ps:明天恢複兩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