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策一番話,讓李東陽徹底沒了話。


    作為一個熟讀史書的人,這些道理他不可能不懂。


    李東陽囁喏道:“你說的確實有理......”


    “隻是......”


    最終,他還是歎了一口氣。


    “一將功成萬骨枯。”


    “我多年來自認還算穩重,在朝中與諸公的關係也不錯。”


    “橫豎在為師入土前,也是能護住你的。”


    這話說的有些無奈,趙策正想開口說自己肯定會保全好自己的。


    就聽到李東陽又說道:“不過以你的能力,為師其實也是多心了。”


    說完,他站了起來,對趙策露出了一個和藹的笑。


    “今日之事,為師已經了解清楚你的想法。”


    “隻是日後你做這些,還是得先與我事先商量,由我幫你把這關才是。”


    李東陽這麽多年在文學上的成就,讓他成為天下讀書人追捧的對象。


    有了他的鼎力支持和背後謀劃,趙策想要做什麽,明顯能事半功倍。


    雖然這些事情,就算是趙策自己也能做成功。


    可作為學生,老師都開口說讓他依靠了,他肯定不會推卻。


    趙策感激地拱手行了一禮:“多謝先生教導。”


    李東陽笑著點了點頭。


    隨後,他又問道:“聽聞王狀元的兒子王守仁,過幾日休沐,要在酒樓對最近京城討論的沸沸揚揚的人格份位進行講學?”


    作為此事的始作俑者,趙策有些尷尬地問:“我讓人提前在酒樓訂了不錯的位置,先生也想去聽?”


    李東陽搖搖頭,說道:“陛下昨日已經批準了來自朵顏三衛的使者到我國朝進貢,賀東宮大婚。”


    “若是剛好趕上使者團進京那日,恐怕還得多調些人馬看著京城的治安。”


    朵顏三衛這時候來?


    趙策看著李東陽,臉上明顯帶著好奇與探究。


    李東陽也不打啞謎,解釋說:“太宗起兵之時,這些蒙古人便一直與我們是盟友。”


    “隻是這麽多年來,我國朝內部一旦有動蕩,這些夷狄便會左右橫跳。”


    “如今聽說我大明要與蒙古全麵開戰,前不久又剛打了一場大勝,他們便又趕著來表忠心來了。”


    李東陽說起這些,對這些反複橫跳的人也有些不喜。


    朵顏三衛就在他們大明的邊疆駐紮,是離他們大明最近的蒙古人部落。


    以前太宗還在的時候,他們不敢造次。


    後麵卻與他們大明關係越來越差。


    昨日陛下收到他們來進貢的奏疏,便召集了他們幾個閣老和劉大夏一同議事。


    一直反對陛下賞賜太多的劉大夏,這次極力支持讓他們到國朝來。


    陛下思索再三,還是決定采納劉大夏的意見。


    說起這事,李東陽也有些好笑。


    “劉公從前最是反對這些使者團大批來京進貢。”


    “昨日突然這般支持陛下讓他們進京來,估計也是想要試著實施你此前與他一番交談,說的那些對付改造夷狄的辦法。”


    這些來進宮的人,每年人數都是有限的。


    畢竟他們來了,隨便拿一點貨,就能獲得大明大量的賞賜。


    對於使者團的人數,劉大夏多次上書,要求陛下駁迴那些額外多出來人員的進京要求。


    同時,對於使者團的行為,也一直約束的死死的。


    上次趙策和劉大夏一番交談後,劉大夏便寫了一份長長的奏疏上交給了皇帝。


    皇帝後來,也找李東陽他們就這份奏疏上寫的東西商討了好久。


    李東陽說完,趙策隻略略想了一下,便知道了劉大夏的考慮。


    這是要為造神做準備了......


    如果朵顏三衛這次能站住隊伍,那他們就可以作為大明的盟友,進入第一批改造的名單。


    要是他們站不住,也沒事。


    正好拿他們開刀,把他們打服,再讓他們成為第一批改造的部落。


    想到這些,李東陽又為趙策感到自豪了。


    不知不覺間,他的弟子已經為國朝做了這許多......


    而且很多東西,是與他同樣職位的人,終其一生都難以做到的。


    使者團進京的日子,和王守仁講學的日子很近。


    到時候未免京城發生混亂,李東陽決定明日得安排多些人負責巡防才是。


    不然到時候鬧出什麽事來,別人又要順著把趙策牽扯進去做文章。


    趙策笑道:“其實這時候來也正好。”


    “若是正巧碰見王先生講學,正好也能讓這些人見識一番我們大明文人的風采。”


    王先生?


    李東陽看了一眼趙策:“想不到你對此子還頗為推崇?”


    趙策也不能說因為他知道這個人在後世,是怎麽樣一個神一般的存在。


    他隻能含糊道:“王大人是取中我的座師,我理應對他尊敬才是。”


    “王先生也對我曾有授業之恩......”


    王華在會試時,是取中趙策的座師,本身關係就是比較近的。


    李東陽聽罷,也沒再說什麽。


    師徒二人在書房裏,又討論了一番趙策那要改編蒙古神話,方便蒙古人民接受統治的辦法。


    一直到差不多吃飯的時候,才暫時地止住了話題。


    李東陽的擔心,確實是有理由的。


    這次蒙古使者團進京的速度,比以往都快上不少。


    在講學開始之前,使者團便已經到了京城城樓外,準備進京。


    拉著高頭大馬,個個長得威武壯碩的蒙古漢子,讓在後麵排隊進京的大明百姓看到都不禁打了一個哆嗦。


    在等城門守衛確認進京文牒時,蒙古使者團的周圍都是空的,無人敢靠近。


    在一群彪形大漢中,有幾個女子打扮的人,也吸引了不少眼光。


    其中一位,便是當日朱厚照與趙策在邊關遇到過的七娘子。


    七娘子在隊伍中間,好奇地四處張望著。


    “這便是京城。”


    她高興地道:“聽我我們曾經的大都,居民稀少、地勢空曠。”


    “可大明卻如此繁華。”


    旁邊的侍女有些無語的拉住她,低聲道:“七娘子慎言。”


    七娘子拍了拍嘴巴,又興致勃勃地朝京城裏麵不停地張望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小甜妻趙策蘇彩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菜比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菜比比並收藏寒門小甜妻趙策蘇彩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