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岩跪倒在地,抖如篩糠。
他不知道自己說錯了什麽話,剛才還一臉淡淡笑容的朱瑄突然滿身陰鬱戾氣,幽黑的眸子裏暗流湧動,殺機隱伏。
離得近的他心頭冰涼,都快凍僵了。
沉默片刻後,朱瑄忽然問:“剛才和尚說她的淤傷好了……那天是你命人放箭的?”
這聽起來毫無關聯的問句讓杜岩不由得傻眼了。
半晌後,杜岩腦子裏嗡的一下。
他想起來了!
那天在城外截住羅雲瑾的時候,他嘲笑了對方幾句。
羅雲瑾冷笑著迴擊。
“是你命人放箭的?”
“你等著罷!”
那天以後,太子拖著病體來迴奔波,一心撲在冊妃之事上,中間還病了好幾次,忙得連書都不讀了,哪還有空問放箭的事?
太子不問,杜岩自然也不會提,早就把這事忘到爪哇國去了。
要不是因為一直對羅雲瑾的那個警告耿耿於懷,他這會兒根本反應不過來!
太子妃身上怎麽會有淤傷?
一半是因為羅雲瑾,一半是因為當時亂箭齊發……
杜岩冷汗涔涔。
太子爺這是長了顆七竅玲瓏心嗎?朝堂政事,東宮庶務,功課學業,加上最近的東宮大婚,東宮馬上就要迎來一位嬌滴滴的美人……這麽多事都要他親自操持,他居然還能想起這事?!
羅雲瑾居然不是在嚇唬他。
杜岩心裏默默流淚,磕頭道:“殿下恕罪,當時情境不由人,羅統領武藝高強,敵陣當前可來去自如,如入無人之境,他已經馳出百步之遠,若是不及時攔下他,等他鑽進林子裏,小的實在追不上他。”
後麵的話他不敢說出口:要不是小的機靈讓人放箭,羅統領怎麽可能因為顧忌太子妃而停下來,他要是不停下來,您今天怎麽可能有機會拉著太子妃的手念詩調笑?
杜岩覺得自己勞苦功高,為太子爺娶妻之事操碎了心。別的不提,這些天他明知賀家出了不少變故,卻得耐著性子冷眼旁觀,隻因為太子爺吩咐過不許插手賀家的事……他每天提心吊膽,生怕太子妃有什麽好歹,頭發都急白了幾根,這麽忠心赤膽,可以將功補過吧?
想到將功補過,杜岩突然眼前一亮。
“千歲爺……”杜岩嘿嘿一笑,抬起頭,“小的身上帶了件物件,不知道該不該拿給爺看。”
朱瑄瞥他一眼,臉色依舊陰沉。
杜岩慌忙在袖子裏一陣摸索,掏出一樣東西,舉到朱瑄麵前。
朱瑄低頭看去。
一頂網巾。
杜岩捧著網巾,道:“自從太後頒下賜婚懿旨,太子妃就時時刻刻針線不離手。四小姐歸家後,日夜教導太子妃宮廷禮儀,太子妃白天學規矩,夜裏挑燈讀書,十分刻苦,忙成這個樣子,還是沒放下針線,前天總算趕出了這頂網巾。小的找賀家仆人打聽,原來他們鄉下有一種習俗……”
他話還沒說完,朱瑄接了下去:“湖廣的風俗,女子出閣前,當親手為夫婿織一頂網巾,夫婿若還沒到加冠的年紀,可在婚前提前舉行加冠禮,冠禮上用的就是未婚妻子織的網巾。”
杜岩一呆,訕笑:“原來殿下也知道這個風俗。”
朱瑄拿起網巾。
杜岩諂笑:“太子妃這網巾一定是為千歲爺您做的,不過太子妃靦腆,覺得自己做得不好,羞於示人,讓丫鬟收起來了。誰知丫鬟不小心,夜裏點蠟燭的時候竟然燒著了網巾!萬幸隻留下指甲蓋小的破洞,那丫鬟瞞著太子妃把網巾偷偷扔了,小的覺得不能讓太子妃的心血白費,又怕太子妃瞧見了傷心,讓人撿了迴來,想找宮裏針線靈巧的宮人給補補,等補好了再放迴去。”
賀家有東宮的眼線,偷偷拿一頂網巾易如反掌。
朱瑄沒說話,眼眸微垂,細細打量手中的網巾。
壓迫得杜岩無法喘息的殺氣終於慢慢消散。
朱瑄道:“下不為例。”
杜岩磕頭道:“小的謹記在心,太子妃的安危是重中之重。”
朱瑄淡淡嗯一聲。
杜岩心知放箭那事算是揭過去了,心底暗暗慶幸:多謝太子妃救命之恩!
朱瑄神色緩和了下來,問:“仁壽宮的女官還沒有出宮?”
杜岩起身,搖頭:“沒有,仁壽宮、昭德宮、禮部、宗人府那邊都沒有動靜。”
周太後和鄭貴妃像是忘記了太子妃這個人,說好的派去教導太子妃禮儀規矩的女官遲遲沒有出宮。宮中脾氣最大的兩位佛爺沒開口,其他人噤若寒蟬,不敢催促。
眼看就要到大婚之日了。
杜岩道:“殿下,您看東宮要不要插手?賀家人畢竟是鄉野出身,見識淺陋,賀家少爺驕縱任性,屢次輕慢太子妃……”
朱瑄擺擺手,“還不到時候。”
她曾經盼望而得不到的東西,他可以給她十倍百倍千倍萬倍。她不必再束縛自己,壓抑自己,她想讀書就讀書,想出門就出門,想逛廟會就逛廟會,那些欺侮過她的人,都該跪在她腳下。
在那之前,不妨讓賀家人再犯點蠢。
他等著金蘭和賀家徹底劃清界限。
他討厭任何其他人占據她的注意力。
她最重視的人,應該是他。
她最喜歡的人,也應該是他。
她日夜相伴的人,更應該是他。
其他人……就算是她血脈相連的弟弟妹妹,也是多餘。
朱瑄低頭收起網巾。
他知道,這網巾不是金蘭為他織的。
網巾用了一塊厚實鮮潤的春羅,一看就是為天冷時節編的,而如今已近初夏,天氣越來越熱,文人士子早已經戴上疏朗透氣的蟬翼羅頭巾。金蘭如果想送他網巾,不該送這麽厚實的。
金蘭原本的未婚夫是陳家少爺陳君山,他們的婚期定在年底,網巾是為陳君山所織。
她看著乖巧,其實懶散,想來這網巾本該在上京的路上編好,可她拖拖拉拉隻編了一半,後來陳家退了婚,她翻出做了一半的網巾編完,算是做一個了結。
她就是這樣的性子。
那時候看他身上衣飾單調,別人有的,他都沒有,她就自己動手給他做茄袋。做了一半忘在那兒不管了,到過年的時候才想起來,忙又撿起來做,熬油費火,累得直打哈欠。他讓她別做了,她不肯撒手:“做了一半呢,做事情要有始有終,做好了給你戴上。”
這網巾不是給他的。
朱瑄微微一哂。
那又如何?
陳賀兩家再無婚約,金蘭如今是他的太子妃。
不管這網巾原本是為誰準備的,既是她親手所織,又輾轉到了他手裏,就是他的。
……
金蘭在東宮內宦的護送下迴到家中,卻見門前熙熙攘攘,好不熱鬧,十幾個身穿粗布短褐袍、風塵仆仆的仆從圍在巷子裏,肩扛手抬,搬的搬,背的背,正來來迴迴往府中運送貨物箱籠。
馬車直接進了院子,養娘攙扶金蘭下車,道:“舅老爺來了。”
金蘭一怔。
禮部和宗人府怕得罪周太後和鄭貴妃,沒有派女官教導金蘭宮廷禮儀,但預備大婚典禮的內官已經入住賀府,內官循規蹈矩,手腳麻利,見了金蘭就行國禮。而金蘭在枝玉狂風暴雨般的摧折下慢慢熟悉宮中規矩,又不必小心翼翼看嫡母眼色,言談舉止已經和一個月前的她判若兩人。賀府上下已經從當初得知金蘭被冊為太子妃的驚駭惶恐中反應過來,再不敢以之前的輕慢態度待她。
不等她開口問,養娘細細道來祝舅父上門的事:“去年咱們家上京的時候,舅老爺也想一起來,因為家裏事多脫不開身,就給耽擱了。今年武昌府幾位舉子上京赴考,舅老爺想著正好順路,就和他們一起坐船去了揚州,然後順著運河北上。年初的時候動的身,舅老爺一開始以為選秀總要過了端午才有消息,就沒急著趕路,後來怕趕不及,緊趕慢趕,趕在今天上午進的城。”
祝舅父是祝氏的親哥哥,賀家隻是豪富,祝家則是世世代代久居江夏的大戶人家,雖說祖上沒出什麽有名望的人物,但也出了不少秀才,在當地很有名望。祝舅父有功名在身,樂善好施,時常接濟家貧的讀書人。縣裏學生讀書進舉,參加第一道童試前必須先請本地秀才保舉推薦,請人寫保書少說要一兩銀子潤筆,一兩銀子對尋常人家來說不是小數目,加上其他花銷,許多家境貧寒的學子隻能舉貸進學。祝舅父為人豪爽,與人作保從不收錢鈔,不僅不收錢,他還送錢鈔米糧給上門求助的讀書人,誰家有煩難,隻要朝他張口,他絕不會袖手不顧。
家鄉舉子進京赴考,坐船途經江夏,祝舅父必會率領鄉賢出麵設宴款待,送上盤纏仆從,請舉子留下墨寶。落第舉子歸家,坐船經過江夏,羞慚不敢下船,他領著人攔在渡口,設宴為他們接風洗塵,一番苦口婆心的訓斥勉勵後,幫他們出謀劃策,雖然考不上進士當不了大官,但費些錢鈔疏通一二,補上小縣令、長史、教授這樣的缺不是難事。讀書人最為清高,科場失意時得祝舅父雪中送炭,對他感激涕零,日後熬到升遷,自然對祝家照拂有加,甚至互為姻親之好。
因此,祝家雖然沒有子弟在朝中為官,但姻親關係盤根錯節,幾乎和本地所有為官人家沾親帶故,有這些親戚幫襯,祝家足可以富貴幾代,屹立不倒。
祝舅父不是金蘭的親舅舅,她對祝舅父了解不深,但她知道祝舅父這個人看似仗義豪俠、胸無城府,實則心思縝密。
當年喬姐重病,祝舅父特意打發人送了幾枝上好的人參給喬姐進補,還薦了郎中給喬姐看病,喬姐深受感動,囑咐金蘭以後不能忘了這份恩情。後來喬姐病逝,祝舅父又出了一筆錢鈔幫著選了個風水寶地,而且以祝家家主的身份給喬姐贖了身,讓她不必以奴婢之身下葬。
金蘭領了這份情。
那時候她年紀小,不懂祝舅父為什麽對自己和生母如此看重,直到長大以後讀了史書,這才明白祝舅父的良苦用心。
養娘說到一半,壓低了聲音:“舅老爺一上門,茶都沒吃一口,先要給您問安,知道您出門去了,就去見了太太。舅老爺好像動了氣,屋裏伺候的人全趕了出來,不知道說了什麽,太太也發了火,摔摔打打的好一陣鬧,大官人也不敢去勸。”
金蘭立刻皺眉問:“枝玉和枝堂呢?”
養娘答:“舅老爺讓他的隨從守著枝玉小姐和枝堂少爺,讓他們在外院看老家帶來的箱籠,不許他們去正院。”
金蘭鬆口氣,叮囑養娘:“再多派幾個人去前院守著,不管枝玉和枝堂怎麽鬧,不許放他們進去。”
養娘恭敬應了。
金蘭迴家,家裏仆從一窩蜂爭相出來迎,裏頭祝舅父得到消息,馬上不和祝氏吵了,整了整衣冠,滿麵帶笑迎出屋。他五十上下的年紀,和祝氏生得有些像,方臉闊鼻,不笑的時候神情十分嚴厲,見了金蘭,二話不說,先俯身行了個國禮。
雖說不日就要大婚,但到底還沒入宮,而且祝舅父是自己名義上的舅舅,年紀又大,金蘭側身謙讓了一下。
早有內官扶起祝舅父,舅甥倆進屋說話。
祝舅父年紀不輕,動作卻利落,堅持行完禮,麻利地站起來,一邊往屋裏走,一邊再三給金蘭賠不是,“外甥女大喜,本想早日進京幫襯,年紀大了,路上走得慢,這才給耽擱了。”
金蘭不露聲色,微笑著和祝舅父寒暄,問老家親戚長輩們好。
祝舅父一一答了,態度謙恭,又不失親切,讓人挑不出一點錯來。
養娘奉上茶果,茶是木樨瓜仁泡茶,果子是糖薄脆、梅菜餡金華酥餅、蝴蝶卷絲酥、蘇州鬆子糖,還有一盅解暑氣的冰鎮涼飲子,俱是家鄉口味,祝舅父卻立時變了臉色,眉頭緊皺。
金蘭知道祝舅父是聰明人,自己無需和他虛與委蛇,而且她馬上就要入宮了,實在沒有閑心和人打機鋒,打發走其他人,直奔主題:“舅舅辛苦,外甥女正有一事托付舅舅。”
祝舅父一愣,心道這個外甥女果然深藏不露,放下雪泡縮脾飲,道:“外甥女如今貴為太子妃,盡管吩咐便是。”
金蘭道:“我已經知會過阿爹,待我入宮,就讓他帶著枝玉和枝堂迴鄉。家鄉有舅舅和族中親戚幫襯照拂,想來不會出什麽大事。隻是枝堂頑劣,太太又太過溺愛,終究不是事,還望舅舅嚴加管教,讓他懂得些道理,他若有不敬之處,舅舅隻管教訓,千萬別因為心軟就放縱他。再有枝玉性烈,太太和阿爹若管教太嚴,隻會適得其反,望舅舅能從中調解……”
祝舅父豎起耳朵仔細聆聽,聽她像交代後事一樣叮囑自己,心中暗暗稱奇,詫異過後,隻餘敬佩。
他當年果然沒有看走眼。
“外甥女放心,我在縣裏也有幾分薄麵,我迴鄉後一定訓誡族人,不許他們仗著外甥女為非作歹,給外甥女和太子殿下抹黑……”
金蘭起身,斂容正色,朝祝舅父行了個後輩禮:“能者多勞,舅父為人端正,在鄉裏素有賢名,賀氏一族的榮辱,就托給舅父了。”
祝舅父忙站起身,連稱不敢,猶豫了一會兒後,道:“枝玉在祝家養到四歲多才送迴賀家,我視她如親女,一定不會讓她受委屈,隻是枝堂的事……”
金蘭一口剪斷祝舅父的話,“您是枝堂嫡親的舅舅,有您看著,枝堂必能長進。不求他出人頭地,隻望平平安安,做個本分之人。”
饒是祝舅父圓滑老成,聽了金蘭這話,也不由得驚詫地抬起臉,一臉不可置信地看著金蘭。
他剛才和祝氏大吵了一架,為的就是賀枝堂的事。
金蘭麵色平靜。
祝舅父到底是一家之主,見多識廣,心眼靈活,很快恢複了正常,神態比之前更加恭敬,感歎道:“外甥女果然深明大義。”
接下來,兩人默契地不再提起賀枝堂和賀枝玉,轉而說起宗族的事。
杜岩說朱瑄已經派人去湖廣了,金蘭估摸著自己被冊封為太子妃的消息很快就會傳遍整個湖廣,她擔心族人借著她的名頭胡作非為、魚肉鄉裏,奈何兩地相隔千裏之遙,沒法管束,正愁著呢,可巧天上掉下一個長袖善舞的祝舅父,正好解了她的難題。
金蘭再三叮囑祝舅父:“若有人以太子妃親族的名義作威作福,舅父無需顧忌親戚情分,一律現清白處置。”
她這些天讀了不少《外戚傳》之類的書,外戚中飛揚跋扈以至於連累全族的不在少數,她可不想哪天自己也成了書上的反麵事例。賀老爺耳根子軟,根本管不住親戚,祝氏眼界狹窄,又是個內宅婦,也管束不了族人,唯有像祝舅父這樣經多見廣、素有威望的人才能鎮得住老家那群族人。
祝舅父仔細聽金蘭交待,麵色如常,心中卻是翻江倒海,久久不能平靜。
……
祝舅父和金蘭長談足足兩個時辰。
內院,祝氏蒼白著臉躺在窗下榻上,手裏緊緊攥著一把鏨刻壽桃長命鎖,蓬頭垢麵,衣衫淩亂,眼睛瞪得大大的,直直望著房頂,一語不發。
養娘進屋收拾了一地狼藉,坐在榻邊,看著祝氏呆滯麻木的模樣,唉聲歎氣。
不一會兒,祝舅父大踏步走進屋。
養娘忙退出去。
祝舅父走到榻前,看著祝氏,眉頭皺得緊緊的。
祝氏和祝舅父大吵了一架,滿屋子瓶瓶罐罐被她摔得稀碎,她手上滿是劃痕,鮮血淋漓,卻不肯讓人包紮,死死抓著長命鎖,眼球突出,麵色猙獰。
祝舅父又是氣又是心疼,長歎一聲,皺眉道:“你從此消停了罷!太子妃不會和他相認的。”
祝氏表情麻木,聽到這句,喉嚨裏啊啊了幾聲。
祝舅父皺眉道:“你也是糊塗,她如今貴為太子妃,既然沒有揭穿你,可見她心性忠厚純良,沒有報複之意,你還在這裏疑神疑鬼,像什麽樣!”
祝氏一言不發,死死抓著長命鎖,眼中流下淚來。
祝舅父歎口氣。
“我看家中待客的果茶還是舊規矩,茶太子妃一口沒喝,果子她也隻動了一樣,你當了這麽多年的家,怎麽這麽糊塗?如今家中應當事事以太子妃為貴,你不知道她的喜好,難道她房裏的丫鬟不知道?你身為她的嫡母,養育她長大,怎麽也有情分在,她心胸寬廣,又是識大局的人,不計較你這些年的打壓,你不趁著她入宮前解了這些年的疙瘩,隻知道一味躲在屋裏裝病,如此蠢鈍,枉為我祝氏女!”
被五十多歲的兄長當麵厲聲指責,祝氏心中難堪,淚珠滾落。
祝舅父搖頭歎氣:“你也別提心吊膽了,你家三小姐……”
他停頓了很久。
“不簡單呐。”
……
當年祝氏為了生兒子幾乎發了瘋,為此差點摔死枝玉。祝舅父心疼外甥女,把枝玉抱迴賀家養育。祝氏產後抑鬱,吃了藥也不見好,在賀家大吵大鬧,但凡有一點不順心就發作妾侍庶女。喬姐和另外一個妾都是從祝家陪嫁過去的,長年累月,消息瞞不住人。
那年過年,祝舅父放下手裏的事親自登門向賀老太太道歉。賀老太太倒是很體諒祝氏,畢竟祝家門第高於賀家,而且祝氏也是為生兒子才瘋成那樣的。
祝舅父安撫好祝氏,從屋裏出來,無意間看到喬姐牽著一個粉妝玉琢的小女孩站在廊下看落雪。
小女孩圓臉桃腮,五官清秀,眸子烏漆黑亮,眼神又清又透,讓她看上一眼,祝舅父頓覺心頭敞亮,仿佛喝了熱羹一樣,渾身上下暖烘烘的。
他素日喜歡孩子,情不自禁站在台階上多看了一會兒。
喬姐凍得臉色發白,一邊跺腳讓腳底暖和些,一邊教女孩兒念詩。
女孩很聰明,喬姐教了兩遍她就會背了,嗓音脆生生的,清澈婉轉,又脆又甜,一字字念誦:“天仙碧玉瓊瑤,點點揚花,片片鵝毛。”
抑揚頓挫,聲如銀鈴,斷句清楚明白,一點都不結巴。
祝家老仆告訴祝舅父,女孩不認字,小小年紀由喬姐口授學會了幾十首詩。
“作孽喲,今天是三小姐的生日。大雪天的,老太太讓喬姐在這裏立規矩,三小姐心疼她娘,非要陪著。”老仆小聲說。
祝舅父不由得心生憐惜,不過喬姐隻是他們家的一個丫鬟,金蘭隻是賀家的庶女,他不想多管,抬腳走了。
老仆送他出門,一路上和他說些賀家的閑話。
“大姐、二姐性子拐,不好管,成天吵嘴打架,吃頓飯的工夫,為了一塊肉也能吵個天翻地覆,太太氣得不行。三姐靦腆,和她娘一樣,斯斯文文的,規矩不用教就會,聽話乖巧,根本不用人操心。她年紀最小,卻是家裏最懂事的,還特別孝順,每迴得了什麽好吃的,非要留著給喬姐吃。雪下得這麽大,喬姐趕她走,她不肯走,撒嬌說想看雪,喬姐拿她沒辦法。”
賀家人都說喬姐有福氣。同樣是妾侍生的女兒,大姐、二姐嫌棄母親不爭氣,每天想著法兒催母親爭寵,三小姐卻很體貼,從來沒有輕看過喬姐,喬姐被罰的時候,她總待在喬姐身邊,撒嬌哄喬姐高興。
祝舅父心道,賀家大姐、二姐脾氣暴躁,在祝家長大的枝玉也是爆炭性子,這三小姐卻溫柔乖巧,倒也是奇了。
不久以後,賀家傳出喜信,祝氏懷孕了,說是一開始沒注意,等發現的時候已經有好幾個月身孕,祝舅父派人上門照顧妹妹,祝氏把人打發迴娘家,說她懷孕中喜靜,不喜歡人多。祝舅父疼妹妹,沒有深究。很快祝氏生下一個男孩,那就是賀家唯一的少爺賀枝堂。
有了兒子以後,祝氏慢慢恢複正常,祝舅父把外甥女枝玉送迴賀家教養。
不多時,忽然傳出喬姐病重的消息。
一個丫鬟而已,祝舅父完全沒放在心上。但不知怎麽迴事,一想起那晚站在迴廊裏搖頭晃腦念詩哄母親高興的女孩兒,他總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麽。他這輩子最喜歡結交落魄文人士子,受過他恩惠的讀書人不知凡幾,朋友們說笑起來,誇他是伯樂。
既是伯樂,不如賭上一把。
祝舅父派人送郎中去賀府給喬姐看診,後來還幫忙料理了喪葬。那個粉妝玉琢的小女孩一身縞素,走起路來顫巍巍的,穿過庭院,一步一步走到他麵前,噗通幾聲,結結實實給他磕了好幾個響頭。
相安無事好幾年。
那年枝玉十歲生日,祝舅父去賀家探望外甥女,經過賀枝堂讀書的屋子,站在外邊聽裏麵的讀書聲。
賀枝堂開蒙不久,讀的無非是《百家姓》、《千字文》、《孝經》、《千家詩》之類的書。祝舅父聽了一會兒,轉過迴廊,目光無意間掃到後窗桂花樹下的一個身影,腳步一頓。
一個頭梳蚌珠髻,簪茉莉花圍,穿蔥黃小襖、鬆綠畫裙的小姑娘坐在樹下一塊大石頭上,膝蓋上放著笸籮針線等物,像是在做針線。
可她手裏的針卻半天沒動。
她在偷聽。
不一會兒屋子裏傳出賀枝堂雀躍的歡唿聲,授課結束,先生讓他自己練字,迴屋午睡去了。賀枝堂備受溺愛,哪會乖乖練字?先生前腳出了門,他後腳就唿朋引伴,領著小廝跑得無影無蹤。
屋外的小姑娘也收起針線,起身走了。
祝舅父一時好奇,跟著小姑娘出了院子。
小姑娘沒有走遠,她收起針線笸籮,來到院中一處僻靜地,看看左右無人,彎腰從樹叢後麵拖出一塊大石頭,石頭不大,不過她還是費了不少力才搬動,小臉緊繃繃的,累得直喘氣。石頭表麵光滑,她拿帕子擦了擦,從袖子裏摸出一支筆,蹲在池邊,蘸了些水,開始在石頭上寫字。
祝舅父吃了一驚,他還以為小姑娘藏了什麽好吃好玩的東西在這裏,沒想到她居然在這裏偷偷練字!
小姑娘一筆一劃寫得很認真,隔一會兒就拿筆蘸點水。聽到周圍有動靜,一個哆嗦,趕緊把毛筆揣進袖子裏,大眼睛慌亂地四處張望,確定沒人在附近,又低頭繼續寫字。
祝舅父皺眉看了一會兒,出了院子,問祝家老仆。
老仆道:“喬姐沒了以後,三姐跟著太太過,太太說喬姐就是念了書才心思多,不許三姐讀書。”
難怪小姑娘要避著人偷偷練字,隻有那樣才不會留下痕跡。
祝舅父搖頭歎息,覺得妹妹眼光狹窄。
身為嫡母,何必和一個失去生母的庶女別扭?庶女養大了,還不是得孝敬她這個嫡母。千防萬防的,有什麽用?
而且這個庶女看著本分,從不和人口角,卻敢偷偷摸摸自學,可見她心性不一般,好好養大了,未必不是一個助力。
妹妹當真小家子氣!
祝舅父不讚同歸不讚同,但祝氏才是他妹妹,他哪有閑工夫為一個妹婿的庶女和妹妹較真,丟開這事,沒有再理會。
……
時至今日,迴想當初種種,祝舅父衣衫汗透,心有餘悸。
尤其在和祝氏對質、得知賀枝堂的真實身世後,祝舅父更是眼前一黑,差點沒被自己的親妹妹活活氣死。
萬幸。
幸好祝氏始終恪守底線,沒有加害庶女……幸好他當年留了個心眼,施恩於喬姐……
否則叫他哪有臉麵去麵對賀金蘭?
……
聽祝舅父說了當年的事,祝氏眼珠滾動,麵容瘋狂:“她真的不會戳穿我?”
祝舅父氣不打一處來,厲聲道:“你也該清醒了!為了一個兒子要死要活,疏遠自己的親女兒,枝玉脾氣這麽壞,就是你害的!當年我就覺得你生產的時候有古怪,你是我妹妹,我到底不忍心揭穿你。現在想想,我當初真不該撒手不管。你當年既然鐵了心要兒子,喬姐願意把兒子給你養,你好好養就是了,做什麽要打壓他的親姐姐?你好好待太子妃,好好教養枝堂,太子妃隻會對你感恩戴德!她弟弟養在你名下,可以繼承賀家全部家產,對她隻有好處,她又不傻,怎麽會把枝堂的身世泄露出去?你非疑神疑鬼,隔離人家親姐弟,還處處為難太子妃……”
越想越氣,祝舅父停了下來,喘了好幾口,剁足輕罵:“糊塗東西!”
賀金蘭是賀枝堂一母同胞的親姐姐。
當年祝氏為了求兒子求到歇斯底裏,在發現喬姐懷了第二胎的時候,她請人看相,看相的人說喬姐這胎一定是男孩,祝氏便讓喬姐隱瞞下來,喬姐答應了。祝氏借口喬姐病了,把她挪到鄉下莊子上,買通郎中,說自己懷了孕,然後打發賀老爺去外院住。等喬姐生下賀枝堂,祝氏讓人偷偷把孩子抱迴賀家,在屋裏嚎了一整夜。
第二天,她有兒子了。
這事做得隱秘,知情人隻有幾個,但為了保住這個秘密,祝氏還是狠下心腸將參與其中的仆從都遠遠打發了,連從小看著她長大的保母也沒例外。
後來喬姐病死,整個賀家,除了祝氏,隻有金蘭知道賀枝堂的身世。她是喬姐的女兒,喬姐的身體變化瞞不過她。
祝氏生來要強,卻始終不能為賀家延續香火,她不甘心被人恥笑,費盡心機求來了賀枝堂這個兒子,賀枝堂就是她的命!
她不放心金蘭,怕金蘭把賀枝堂的身世說出去,怕賀枝堂長大以後知道真相和自己疏遠,怕別人對她冷嘲熱諷。
從喬姐去世以後,隻要金蘭多看賀枝堂一眼,祝氏就渾身不舒服。她不允許金蘭和賀枝堂說話,不許金蘭管賀枝堂的事,縱容丫鬟仆從在賀枝堂耳邊說金蘭的壞話,看到賀枝堂討厭金蘭,她心裏隱隱覺得高興……賀枝堂之所以對金蘭有偏見,離不開她的刻意暗示……
祝氏淚如雨下,又哭又笑:“哥哥,你是男人,你是一家之主,你哪裏明白女人的苦楚!我身為祝家嫡出的小姐,什麽時候輸過人?我要強了一輩子,就因為生不出兒子,所有人都在嘲笑我!親戚妯娌笑我,娘家姐妹笑我,連地裏刨食的村婦也敢對我吐唾沫,罵我不會生!我受不了那個氣!枝堂是我兒子,我是他娘,誰也搶不走他!搶不走!我能生!”
她哭哭笑笑,狀若瘋癲。
祝舅父無言以對,看著鬢發中已經現出些許銀絲的妹妹,唏噓不已。
沉默半晌後,他沉聲道:“你家三姐信守承諾,說了不會戳穿你就不會戳穿,她貴為太子妃,如果想和枝堂相認,早就認了。”
認了才好呢!
認了弟弟,金蘭才會把娘家放在心上,宗族才能靠著這位太子妃飛黃騰達。
祝舅父巴不得金蘭和賀枝堂相認。
……
進京以後,祝舅父徑自找到祝氏確認賀枝堂的身世,當時他腦中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勸金蘭和賀枝堂相認。
然而在見到金蘭的那一瞬間,他立馬打消了這個念頭。
金蘭不會和賀枝堂相認,至少現在不會。
和金蘭一番長談之後,祝舅父按捺不住,還是問出了心中的疑問:金蘭為什麽不和賀枝堂相認?
她現在是太子妃,什麽都不用怕了,祝氏不敢對她怎麽樣,也不會對得知真相的賀枝堂怎麽樣,他是太子妃的親弟弟,賀家不敢讓他出事。
金蘭麵色平靜,慢慢道:“這些年太太對枝堂視如己出,我都看在眼裏,這是其一。阿娘走的時候,我對她發過誓,隻要太太疼愛枝堂,我決不能揭穿枝堂的身世,這是其二。其三,枝堂年紀還小,心性未定,隻知道太太是他的親娘,心氣又高,陡然知道身世,隻怕會走上邪路。”
“而且枝堂心氣浮躁,可能會仗著是我的親弟弟惹是生非,不如還是瞞著他的好。”
祝舅父心想也是。
金蘭又道:“況且還有枝玉……枝玉要是知道太太為了一個不是她血緣的兒子忽視她,又會怎麽想?”
以前枝玉嫉妒枝堂,好歹還能以枝堂是她親弟弟來安慰自己。她脾氣暴躁,若是得知枝堂是喬姐生的,祝氏寧願疼愛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庶子也不想管她這個親女兒,她要是沒活活氣死,那就不是賀枝玉了。
祝舅父心中觸動,久久說不出話。
金蘭是庶女,親弟弟就在眼前卻不能親近,嫡母對她多番打壓,她十年如一日的裝傻,居然還能真心將枝玉視作親妹妹,事事為枝玉和枝堂考慮……
祝舅父感慨道:“隻是這樣一來,實在太委屈太子妃了。”
那個嬌小可愛、站在雪中背詩的小女孩,那個畏縮膽怯、躲在樹蔭底下練字的小姑娘……人人都道她被祝氏嚇破了膽所以乖巧本分,誰知道她的隱忍和辛酸?她的親弟弟在祝氏眼皮子底下養育,她敢不聽話嗎?
金蘭一笑,雲淡風輕。
她隻是個小小的庶女,改變不了現狀,改變不了嫡庶之間的隔閡,但她可以守住自己的本心。
賀老爺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祝氏年輕的時候暴躁易怒,枝玉差一點就走了歪路。她是枝玉的姐姐,她不能看著枝玉走向偏執,枝玉又漂亮又聰明,怎麽能走上歪路呢?她跟前跟後,總算把枝玉的性子扭迴來了。
枝堂是她親弟弟,她看著枝堂越來越淘氣,心裏著急,可祝氏實在看得嚴,她平時多看枝堂一眼就會被祝氏敲打,根本找不到機會教他。她沒有氣餒,找表哥陳君山幫忙,陳君山沒有多想,說動陳父給枝堂當老師……如果沒有賜婚的意外,枝堂以後會跟著陳家子弟上學,等她嫁進陳家,不愁沒有機會糾正弟弟的壞毛病。
金蘭隨分從時,但她不是沒有計較。
“我娘是祝家的丫鬟……”金蘭輕聲道,“阿娘告訴我,她之所以答應給爹當妾,不是為了榮華富貴……她隻是想睡個飽覺。”
祝舅父一愣。
金蘭說起母親,麵色柔和:“阿娘本是好人家的女兒,走投無路成了丫鬟,天天勞作,夜裏幾個丫鬟一張床,沒有睡過一個飽覺……她真的困……她真的想好好睡一個飽覺……成了妾以後,她抱著枕頭睡到日上三竿,那是她第一次睡到大天亮。”
就因為這一個小小的心願,喬姐成了賀老爺的妾。
彌留之際,喬姐拉著金蘭的手,泣不成聲:“你這麽聰明,這麽乖,這麽懂事,卻因為是我生的,隻能受煎熬,娘對不住你……對不住你……娘不該給人當妾……再有下輩子,娘絕不給人當妾!娘寧願吃糠咽菜,也不讓你受這份苦!娘舍不得你,舍不得你啊……娘走了以後,你怎麽辦……”
哭到最後,喬姐已經發不出聲音了,她緊緊攥著金蘭的手,眼睛瞪得大大的,拚著最後一口氣吐出一句含糊不清的叮囑:“兒啊……好好照顧自己……”
金蘭站在庭前,背對著祝舅父,肩披霞光,麵龐皎潔,眸光盈盈,好似月下秋水,一清到底。
“我早早就沒了娘,知道沒娘的苦。我受過的苦,何苦再讓枝堂和枝玉也嚐受一遍?”
祝舅父紅了眼圈,鼻尖發酸。
祝氏防了金蘭這麽多年,卻不知金蘭心地坦蕩,一片赤誠!
金蘭平複了一下心情,笑了笑,迴頭看一眼祝舅父,舉止從容,已不複那個戰戰兢兢的賀家小庶女。
“當年舅舅為我娘贖了身,讓她可以清清白白下葬,這份恩情,我謹記在心。”
祝舅父麵有愧色,不敢和金蘭對視,低下了頭。
……
房間裏靜悄悄的,落針可聞。
祝氏躺在榻上,聽完祝舅父一番訴說,知道金蘭不會揭穿賀枝堂的身世,嚎啕大哭。
祝舅父搖了搖頭,拂袖而去。
他不知道自己說錯了什麽話,剛才還一臉淡淡笑容的朱瑄突然滿身陰鬱戾氣,幽黑的眸子裏暗流湧動,殺機隱伏。
離得近的他心頭冰涼,都快凍僵了。
沉默片刻後,朱瑄忽然問:“剛才和尚說她的淤傷好了……那天是你命人放箭的?”
這聽起來毫無關聯的問句讓杜岩不由得傻眼了。
半晌後,杜岩腦子裏嗡的一下。
他想起來了!
那天在城外截住羅雲瑾的時候,他嘲笑了對方幾句。
羅雲瑾冷笑著迴擊。
“是你命人放箭的?”
“你等著罷!”
那天以後,太子拖著病體來迴奔波,一心撲在冊妃之事上,中間還病了好幾次,忙得連書都不讀了,哪還有空問放箭的事?
太子不問,杜岩自然也不會提,早就把這事忘到爪哇國去了。
要不是因為一直對羅雲瑾的那個警告耿耿於懷,他這會兒根本反應不過來!
太子妃身上怎麽會有淤傷?
一半是因為羅雲瑾,一半是因為當時亂箭齊發……
杜岩冷汗涔涔。
太子爺這是長了顆七竅玲瓏心嗎?朝堂政事,東宮庶務,功課學業,加上最近的東宮大婚,東宮馬上就要迎來一位嬌滴滴的美人……這麽多事都要他親自操持,他居然還能想起這事?!
羅雲瑾居然不是在嚇唬他。
杜岩心裏默默流淚,磕頭道:“殿下恕罪,當時情境不由人,羅統領武藝高強,敵陣當前可來去自如,如入無人之境,他已經馳出百步之遠,若是不及時攔下他,等他鑽進林子裏,小的實在追不上他。”
後麵的話他不敢說出口:要不是小的機靈讓人放箭,羅統領怎麽可能因為顧忌太子妃而停下來,他要是不停下來,您今天怎麽可能有機會拉著太子妃的手念詩調笑?
杜岩覺得自己勞苦功高,為太子爺娶妻之事操碎了心。別的不提,這些天他明知賀家出了不少變故,卻得耐著性子冷眼旁觀,隻因為太子爺吩咐過不許插手賀家的事……他每天提心吊膽,生怕太子妃有什麽好歹,頭發都急白了幾根,這麽忠心赤膽,可以將功補過吧?
想到將功補過,杜岩突然眼前一亮。
“千歲爺……”杜岩嘿嘿一笑,抬起頭,“小的身上帶了件物件,不知道該不該拿給爺看。”
朱瑄瞥他一眼,臉色依舊陰沉。
杜岩慌忙在袖子裏一陣摸索,掏出一樣東西,舉到朱瑄麵前。
朱瑄低頭看去。
一頂網巾。
杜岩捧著網巾,道:“自從太後頒下賜婚懿旨,太子妃就時時刻刻針線不離手。四小姐歸家後,日夜教導太子妃宮廷禮儀,太子妃白天學規矩,夜裏挑燈讀書,十分刻苦,忙成這個樣子,還是沒放下針線,前天總算趕出了這頂網巾。小的找賀家仆人打聽,原來他們鄉下有一種習俗……”
他話還沒說完,朱瑄接了下去:“湖廣的風俗,女子出閣前,當親手為夫婿織一頂網巾,夫婿若還沒到加冠的年紀,可在婚前提前舉行加冠禮,冠禮上用的就是未婚妻子織的網巾。”
杜岩一呆,訕笑:“原來殿下也知道這個風俗。”
朱瑄拿起網巾。
杜岩諂笑:“太子妃這網巾一定是為千歲爺您做的,不過太子妃靦腆,覺得自己做得不好,羞於示人,讓丫鬟收起來了。誰知丫鬟不小心,夜裏點蠟燭的時候竟然燒著了網巾!萬幸隻留下指甲蓋小的破洞,那丫鬟瞞著太子妃把網巾偷偷扔了,小的覺得不能讓太子妃的心血白費,又怕太子妃瞧見了傷心,讓人撿了迴來,想找宮裏針線靈巧的宮人給補補,等補好了再放迴去。”
賀家有東宮的眼線,偷偷拿一頂網巾易如反掌。
朱瑄沒說話,眼眸微垂,細細打量手中的網巾。
壓迫得杜岩無法喘息的殺氣終於慢慢消散。
朱瑄道:“下不為例。”
杜岩磕頭道:“小的謹記在心,太子妃的安危是重中之重。”
朱瑄淡淡嗯一聲。
杜岩心知放箭那事算是揭過去了,心底暗暗慶幸:多謝太子妃救命之恩!
朱瑄神色緩和了下來,問:“仁壽宮的女官還沒有出宮?”
杜岩起身,搖頭:“沒有,仁壽宮、昭德宮、禮部、宗人府那邊都沒有動靜。”
周太後和鄭貴妃像是忘記了太子妃這個人,說好的派去教導太子妃禮儀規矩的女官遲遲沒有出宮。宮中脾氣最大的兩位佛爺沒開口,其他人噤若寒蟬,不敢催促。
眼看就要到大婚之日了。
杜岩道:“殿下,您看東宮要不要插手?賀家人畢竟是鄉野出身,見識淺陋,賀家少爺驕縱任性,屢次輕慢太子妃……”
朱瑄擺擺手,“還不到時候。”
她曾經盼望而得不到的東西,他可以給她十倍百倍千倍萬倍。她不必再束縛自己,壓抑自己,她想讀書就讀書,想出門就出門,想逛廟會就逛廟會,那些欺侮過她的人,都該跪在她腳下。
在那之前,不妨讓賀家人再犯點蠢。
他等著金蘭和賀家徹底劃清界限。
他討厭任何其他人占據她的注意力。
她最重視的人,應該是他。
她最喜歡的人,也應該是他。
她日夜相伴的人,更應該是他。
其他人……就算是她血脈相連的弟弟妹妹,也是多餘。
朱瑄低頭收起網巾。
他知道,這網巾不是金蘭為他織的。
網巾用了一塊厚實鮮潤的春羅,一看就是為天冷時節編的,而如今已近初夏,天氣越來越熱,文人士子早已經戴上疏朗透氣的蟬翼羅頭巾。金蘭如果想送他網巾,不該送這麽厚實的。
金蘭原本的未婚夫是陳家少爺陳君山,他們的婚期定在年底,網巾是為陳君山所織。
她看著乖巧,其實懶散,想來這網巾本該在上京的路上編好,可她拖拖拉拉隻編了一半,後來陳家退了婚,她翻出做了一半的網巾編完,算是做一個了結。
她就是這樣的性子。
那時候看他身上衣飾單調,別人有的,他都沒有,她就自己動手給他做茄袋。做了一半忘在那兒不管了,到過年的時候才想起來,忙又撿起來做,熬油費火,累得直打哈欠。他讓她別做了,她不肯撒手:“做了一半呢,做事情要有始有終,做好了給你戴上。”
這網巾不是給他的。
朱瑄微微一哂。
那又如何?
陳賀兩家再無婚約,金蘭如今是他的太子妃。
不管這網巾原本是為誰準備的,既是她親手所織,又輾轉到了他手裏,就是他的。
……
金蘭在東宮內宦的護送下迴到家中,卻見門前熙熙攘攘,好不熱鬧,十幾個身穿粗布短褐袍、風塵仆仆的仆從圍在巷子裏,肩扛手抬,搬的搬,背的背,正來來迴迴往府中運送貨物箱籠。
馬車直接進了院子,養娘攙扶金蘭下車,道:“舅老爺來了。”
金蘭一怔。
禮部和宗人府怕得罪周太後和鄭貴妃,沒有派女官教導金蘭宮廷禮儀,但預備大婚典禮的內官已經入住賀府,內官循規蹈矩,手腳麻利,見了金蘭就行國禮。而金蘭在枝玉狂風暴雨般的摧折下慢慢熟悉宮中規矩,又不必小心翼翼看嫡母眼色,言談舉止已經和一個月前的她判若兩人。賀府上下已經從當初得知金蘭被冊為太子妃的驚駭惶恐中反應過來,再不敢以之前的輕慢態度待她。
不等她開口問,養娘細細道來祝舅父上門的事:“去年咱們家上京的時候,舅老爺也想一起來,因為家裏事多脫不開身,就給耽擱了。今年武昌府幾位舉子上京赴考,舅老爺想著正好順路,就和他們一起坐船去了揚州,然後順著運河北上。年初的時候動的身,舅老爺一開始以為選秀總要過了端午才有消息,就沒急著趕路,後來怕趕不及,緊趕慢趕,趕在今天上午進的城。”
祝舅父是祝氏的親哥哥,賀家隻是豪富,祝家則是世世代代久居江夏的大戶人家,雖說祖上沒出什麽有名望的人物,但也出了不少秀才,在當地很有名望。祝舅父有功名在身,樂善好施,時常接濟家貧的讀書人。縣裏學生讀書進舉,參加第一道童試前必須先請本地秀才保舉推薦,請人寫保書少說要一兩銀子潤筆,一兩銀子對尋常人家來說不是小數目,加上其他花銷,許多家境貧寒的學子隻能舉貸進學。祝舅父為人豪爽,與人作保從不收錢鈔,不僅不收錢,他還送錢鈔米糧給上門求助的讀書人,誰家有煩難,隻要朝他張口,他絕不會袖手不顧。
家鄉舉子進京赴考,坐船途經江夏,祝舅父必會率領鄉賢出麵設宴款待,送上盤纏仆從,請舉子留下墨寶。落第舉子歸家,坐船經過江夏,羞慚不敢下船,他領著人攔在渡口,設宴為他們接風洗塵,一番苦口婆心的訓斥勉勵後,幫他們出謀劃策,雖然考不上進士當不了大官,但費些錢鈔疏通一二,補上小縣令、長史、教授這樣的缺不是難事。讀書人最為清高,科場失意時得祝舅父雪中送炭,對他感激涕零,日後熬到升遷,自然對祝家照拂有加,甚至互為姻親之好。
因此,祝家雖然沒有子弟在朝中為官,但姻親關係盤根錯節,幾乎和本地所有為官人家沾親帶故,有這些親戚幫襯,祝家足可以富貴幾代,屹立不倒。
祝舅父不是金蘭的親舅舅,她對祝舅父了解不深,但她知道祝舅父這個人看似仗義豪俠、胸無城府,實則心思縝密。
當年喬姐重病,祝舅父特意打發人送了幾枝上好的人參給喬姐進補,還薦了郎中給喬姐看病,喬姐深受感動,囑咐金蘭以後不能忘了這份恩情。後來喬姐病逝,祝舅父又出了一筆錢鈔幫著選了個風水寶地,而且以祝家家主的身份給喬姐贖了身,讓她不必以奴婢之身下葬。
金蘭領了這份情。
那時候她年紀小,不懂祝舅父為什麽對自己和生母如此看重,直到長大以後讀了史書,這才明白祝舅父的良苦用心。
養娘說到一半,壓低了聲音:“舅老爺一上門,茶都沒吃一口,先要給您問安,知道您出門去了,就去見了太太。舅老爺好像動了氣,屋裏伺候的人全趕了出來,不知道說了什麽,太太也發了火,摔摔打打的好一陣鬧,大官人也不敢去勸。”
金蘭立刻皺眉問:“枝玉和枝堂呢?”
養娘答:“舅老爺讓他的隨從守著枝玉小姐和枝堂少爺,讓他們在外院看老家帶來的箱籠,不許他們去正院。”
金蘭鬆口氣,叮囑養娘:“再多派幾個人去前院守著,不管枝玉和枝堂怎麽鬧,不許放他們進去。”
養娘恭敬應了。
金蘭迴家,家裏仆從一窩蜂爭相出來迎,裏頭祝舅父得到消息,馬上不和祝氏吵了,整了整衣冠,滿麵帶笑迎出屋。他五十上下的年紀,和祝氏生得有些像,方臉闊鼻,不笑的時候神情十分嚴厲,見了金蘭,二話不說,先俯身行了個國禮。
雖說不日就要大婚,但到底還沒入宮,而且祝舅父是自己名義上的舅舅,年紀又大,金蘭側身謙讓了一下。
早有內官扶起祝舅父,舅甥倆進屋說話。
祝舅父年紀不輕,動作卻利落,堅持行完禮,麻利地站起來,一邊往屋裏走,一邊再三給金蘭賠不是,“外甥女大喜,本想早日進京幫襯,年紀大了,路上走得慢,這才給耽擱了。”
金蘭不露聲色,微笑著和祝舅父寒暄,問老家親戚長輩們好。
祝舅父一一答了,態度謙恭,又不失親切,讓人挑不出一點錯來。
養娘奉上茶果,茶是木樨瓜仁泡茶,果子是糖薄脆、梅菜餡金華酥餅、蝴蝶卷絲酥、蘇州鬆子糖,還有一盅解暑氣的冰鎮涼飲子,俱是家鄉口味,祝舅父卻立時變了臉色,眉頭緊皺。
金蘭知道祝舅父是聰明人,自己無需和他虛與委蛇,而且她馬上就要入宮了,實在沒有閑心和人打機鋒,打發走其他人,直奔主題:“舅舅辛苦,外甥女正有一事托付舅舅。”
祝舅父一愣,心道這個外甥女果然深藏不露,放下雪泡縮脾飲,道:“外甥女如今貴為太子妃,盡管吩咐便是。”
金蘭道:“我已經知會過阿爹,待我入宮,就讓他帶著枝玉和枝堂迴鄉。家鄉有舅舅和族中親戚幫襯照拂,想來不會出什麽大事。隻是枝堂頑劣,太太又太過溺愛,終究不是事,還望舅舅嚴加管教,讓他懂得些道理,他若有不敬之處,舅舅隻管教訓,千萬別因為心軟就放縱他。再有枝玉性烈,太太和阿爹若管教太嚴,隻會適得其反,望舅舅能從中調解……”
祝舅父豎起耳朵仔細聆聽,聽她像交代後事一樣叮囑自己,心中暗暗稱奇,詫異過後,隻餘敬佩。
他當年果然沒有看走眼。
“外甥女放心,我在縣裏也有幾分薄麵,我迴鄉後一定訓誡族人,不許他們仗著外甥女為非作歹,給外甥女和太子殿下抹黑……”
金蘭起身,斂容正色,朝祝舅父行了個後輩禮:“能者多勞,舅父為人端正,在鄉裏素有賢名,賀氏一族的榮辱,就托給舅父了。”
祝舅父忙站起身,連稱不敢,猶豫了一會兒後,道:“枝玉在祝家養到四歲多才送迴賀家,我視她如親女,一定不會讓她受委屈,隻是枝堂的事……”
金蘭一口剪斷祝舅父的話,“您是枝堂嫡親的舅舅,有您看著,枝堂必能長進。不求他出人頭地,隻望平平安安,做個本分之人。”
饒是祝舅父圓滑老成,聽了金蘭這話,也不由得驚詫地抬起臉,一臉不可置信地看著金蘭。
他剛才和祝氏大吵了一架,為的就是賀枝堂的事。
金蘭麵色平靜。
祝舅父到底是一家之主,見多識廣,心眼靈活,很快恢複了正常,神態比之前更加恭敬,感歎道:“外甥女果然深明大義。”
接下來,兩人默契地不再提起賀枝堂和賀枝玉,轉而說起宗族的事。
杜岩說朱瑄已經派人去湖廣了,金蘭估摸著自己被冊封為太子妃的消息很快就會傳遍整個湖廣,她擔心族人借著她的名頭胡作非為、魚肉鄉裏,奈何兩地相隔千裏之遙,沒法管束,正愁著呢,可巧天上掉下一個長袖善舞的祝舅父,正好解了她的難題。
金蘭再三叮囑祝舅父:“若有人以太子妃親族的名義作威作福,舅父無需顧忌親戚情分,一律現清白處置。”
她這些天讀了不少《外戚傳》之類的書,外戚中飛揚跋扈以至於連累全族的不在少數,她可不想哪天自己也成了書上的反麵事例。賀老爺耳根子軟,根本管不住親戚,祝氏眼界狹窄,又是個內宅婦,也管束不了族人,唯有像祝舅父這樣經多見廣、素有威望的人才能鎮得住老家那群族人。
祝舅父仔細聽金蘭交待,麵色如常,心中卻是翻江倒海,久久不能平靜。
……
祝舅父和金蘭長談足足兩個時辰。
內院,祝氏蒼白著臉躺在窗下榻上,手裏緊緊攥著一把鏨刻壽桃長命鎖,蓬頭垢麵,衣衫淩亂,眼睛瞪得大大的,直直望著房頂,一語不發。
養娘進屋收拾了一地狼藉,坐在榻邊,看著祝氏呆滯麻木的模樣,唉聲歎氣。
不一會兒,祝舅父大踏步走進屋。
養娘忙退出去。
祝舅父走到榻前,看著祝氏,眉頭皺得緊緊的。
祝氏和祝舅父大吵了一架,滿屋子瓶瓶罐罐被她摔得稀碎,她手上滿是劃痕,鮮血淋漓,卻不肯讓人包紮,死死抓著長命鎖,眼球突出,麵色猙獰。
祝舅父又是氣又是心疼,長歎一聲,皺眉道:“你從此消停了罷!太子妃不會和他相認的。”
祝氏表情麻木,聽到這句,喉嚨裏啊啊了幾聲。
祝舅父皺眉道:“你也是糊塗,她如今貴為太子妃,既然沒有揭穿你,可見她心性忠厚純良,沒有報複之意,你還在這裏疑神疑鬼,像什麽樣!”
祝氏一言不發,死死抓著長命鎖,眼中流下淚來。
祝舅父歎口氣。
“我看家中待客的果茶還是舊規矩,茶太子妃一口沒喝,果子她也隻動了一樣,你當了這麽多年的家,怎麽這麽糊塗?如今家中應當事事以太子妃為貴,你不知道她的喜好,難道她房裏的丫鬟不知道?你身為她的嫡母,養育她長大,怎麽也有情分在,她心胸寬廣,又是識大局的人,不計較你這些年的打壓,你不趁著她入宮前解了這些年的疙瘩,隻知道一味躲在屋裏裝病,如此蠢鈍,枉為我祝氏女!”
被五十多歲的兄長當麵厲聲指責,祝氏心中難堪,淚珠滾落。
祝舅父搖頭歎氣:“你也別提心吊膽了,你家三小姐……”
他停頓了很久。
“不簡單呐。”
……
當年祝氏為了生兒子幾乎發了瘋,為此差點摔死枝玉。祝舅父心疼外甥女,把枝玉抱迴賀家養育。祝氏產後抑鬱,吃了藥也不見好,在賀家大吵大鬧,但凡有一點不順心就發作妾侍庶女。喬姐和另外一個妾都是從祝家陪嫁過去的,長年累月,消息瞞不住人。
那年過年,祝舅父放下手裏的事親自登門向賀老太太道歉。賀老太太倒是很體諒祝氏,畢竟祝家門第高於賀家,而且祝氏也是為生兒子才瘋成那樣的。
祝舅父安撫好祝氏,從屋裏出來,無意間看到喬姐牽著一個粉妝玉琢的小女孩站在廊下看落雪。
小女孩圓臉桃腮,五官清秀,眸子烏漆黑亮,眼神又清又透,讓她看上一眼,祝舅父頓覺心頭敞亮,仿佛喝了熱羹一樣,渾身上下暖烘烘的。
他素日喜歡孩子,情不自禁站在台階上多看了一會兒。
喬姐凍得臉色發白,一邊跺腳讓腳底暖和些,一邊教女孩兒念詩。
女孩很聰明,喬姐教了兩遍她就會背了,嗓音脆生生的,清澈婉轉,又脆又甜,一字字念誦:“天仙碧玉瓊瑤,點點揚花,片片鵝毛。”
抑揚頓挫,聲如銀鈴,斷句清楚明白,一點都不結巴。
祝家老仆告訴祝舅父,女孩不認字,小小年紀由喬姐口授學會了幾十首詩。
“作孽喲,今天是三小姐的生日。大雪天的,老太太讓喬姐在這裏立規矩,三小姐心疼她娘,非要陪著。”老仆小聲說。
祝舅父不由得心生憐惜,不過喬姐隻是他們家的一個丫鬟,金蘭隻是賀家的庶女,他不想多管,抬腳走了。
老仆送他出門,一路上和他說些賀家的閑話。
“大姐、二姐性子拐,不好管,成天吵嘴打架,吃頓飯的工夫,為了一塊肉也能吵個天翻地覆,太太氣得不行。三姐靦腆,和她娘一樣,斯斯文文的,規矩不用教就會,聽話乖巧,根本不用人操心。她年紀最小,卻是家裏最懂事的,還特別孝順,每迴得了什麽好吃的,非要留著給喬姐吃。雪下得這麽大,喬姐趕她走,她不肯走,撒嬌說想看雪,喬姐拿她沒辦法。”
賀家人都說喬姐有福氣。同樣是妾侍生的女兒,大姐、二姐嫌棄母親不爭氣,每天想著法兒催母親爭寵,三小姐卻很體貼,從來沒有輕看過喬姐,喬姐被罰的時候,她總待在喬姐身邊,撒嬌哄喬姐高興。
祝舅父心道,賀家大姐、二姐脾氣暴躁,在祝家長大的枝玉也是爆炭性子,這三小姐卻溫柔乖巧,倒也是奇了。
不久以後,賀家傳出喜信,祝氏懷孕了,說是一開始沒注意,等發現的時候已經有好幾個月身孕,祝舅父派人上門照顧妹妹,祝氏把人打發迴娘家,說她懷孕中喜靜,不喜歡人多。祝舅父疼妹妹,沒有深究。很快祝氏生下一個男孩,那就是賀家唯一的少爺賀枝堂。
有了兒子以後,祝氏慢慢恢複正常,祝舅父把外甥女枝玉送迴賀家教養。
不多時,忽然傳出喬姐病重的消息。
一個丫鬟而已,祝舅父完全沒放在心上。但不知怎麽迴事,一想起那晚站在迴廊裏搖頭晃腦念詩哄母親高興的女孩兒,他總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麽。他這輩子最喜歡結交落魄文人士子,受過他恩惠的讀書人不知凡幾,朋友們說笑起來,誇他是伯樂。
既是伯樂,不如賭上一把。
祝舅父派人送郎中去賀府給喬姐看診,後來還幫忙料理了喪葬。那個粉妝玉琢的小女孩一身縞素,走起路來顫巍巍的,穿過庭院,一步一步走到他麵前,噗通幾聲,結結實實給他磕了好幾個響頭。
相安無事好幾年。
那年枝玉十歲生日,祝舅父去賀家探望外甥女,經過賀枝堂讀書的屋子,站在外邊聽裏麵的讀書聲。
賀枝堂開蒙不久,讀的無非是《百家姓》、《千字文》、《孝經》、《千家詩》之類的書。祝舅父聽了一會兒,轉過迴廊,目光無意間掃到後窗桂花樹下的一個身影,腳步一頓。
一個頭梳蚌珠髻,簪茉莉花圍,穿蔥黃小襖、鬆綠畫裙的小姑娘坐在樹下一塊大石頭上,膝蓋上放著笸籮針線等物,像是在做針線。
可她手裏的針卻半天沒動。
她在偷聽。
不一會兒屋子裏傳出賀枝堂雀躍的歡唿聲,授課結束,先生讓他自己練字,迴屋午睡去了。賀枝堂備受溺愛,哪會乖乖練字?先生前腳出了門,他後腳就唿朋引伴,領著小廝跑得無影無蹤。
屋外的小姑娘也收起針線,起身走了。
祝舅父一時好奇,跟著小姑娘出了院子。
小姑娘沒有走遠,她收起針線笸籮,來到院中一處僻靜地,看看左右無人,彎腰從樹叢後麵拖出一塊大石頭,石頭不大,不過她還是費了不少力才搬動,小臉緊繃繃的,累得直喘氣。石頭表麵光滑,她拿帕子擦了擦,從袖子裏摸出一支筆,蹲在池邊,蘸了些水,開始在石頭上寫字。
祝舅父吃了一驚,他還以為小姑娘藏了什麽好吃好玩的東西在這裏,沒想到她居然在這裏偷偷練字!
小姑娘一筆一劃寫得很認真,隔一會兒就拿筆蘸點水。聽到周圍有動靜,一個哆嗦,趕緊把毛筆揣進袖子裏,大眼睛慌亂地四處張望,確定沒人在附近,又低頭繼續寫字。
祝舅父皺眉看了一會兒,出了院子,問祝家老仆。
老仆道:“喬姐沒了以後,三姐跟著太太過,太太說喬姐就是念了書才心思多,不許三姐讀書。”
難怪小姑娘要避著人偷偷練字,隻有那樣才不會留下痕跡。
祝舅父搖頭歎息,覺得妹妹眼光狹窄。
身為嫡母,何必和一個失去生母的庶女別扭?庶女養大了,還不是得孝敬她這個嫡母。千防萬防的,有什麽用?
而且這個庶女看著本分,從不和人口角,卻敢偷偷摸摸自學,可見她心性不一般,好好養大了,未必不是一個助力。
妹妹當真小家子氣!
祝舅父不讚同歸不讚同,但祝氏才是他妹妹,他哪有閑工夫為一個妹婿的庶女和妹妹較真,丟開這事,沒有再理會。
……
時至今日,迴想當初種種,祝舅父衣衫汗透,心有餘悸。
尤其在和祝氏對質、得知賀枝堂的真實身世後,祝舅父更是眼前一黑,差點沒被自己的親妹妹活活氣死。
萬幸。
幸好祝氏始終恪守底線,沒有加害庶女……幸好他當年留了個心眼,施恩於喬姐……
否則叫他哪有臉麵去麵對賀金蘭?
……
聽祝舅父說了當年的事,祝氏眼珠滾動,麵容瘋狂:“她真的不會戳穿我?”
祝舅父氣不打一處來,厲聲道:“你也該清醒了!為了一個兒子要死要活,疏遠自己的親女兒,枝玉脾氣這麽壞,就是你害的!當年我就覺得你生產的時候有古怪,你是我妹妹,我到底不忍心揭穿你。現在想想,我當初真不該撒手不管。你當年既然鐵了心要兒子,喬姐願意把兒子給你養,你好好養就是了,做什麽要打壓他的親姐姐?你好好待太子妃,好好教養枝堂,太子妃隻會對你感恩戴德!她弟弟養在你名下,可以繼承賀家全部家產,對她隻有好處,她又不傻,怎麽會把枝堂的身世泄露出去?你非疑神疑鬼,隔離人家親姐弟,還處處為難太子妃……”
越想越氣,祝舅父停了下來,喘了好幾口,剁足輕罵:“糊塗東西!”
賀金蘭是賀枝堂一母同胞的親姐姐。
當年祝氏為了求兒子求到歇斯底裏,在發現喬姐懷了第二胎的時候,她請人看相,看相的人說喬姐這胎一定是男孩,祝氏便讓喬姐隱瞞下來,喬姐答應了。祝氏借口喬姐病了,把她挪到鄉下莊子上,買通郎中,說自己懷了孕,然後打發賀老爺去外院住。等喬姐生下賀枝堂,祝氏讓人偷偷把孩子抱迴賀家,在屋裏嚎了一整夜。
第二天,她有兒子了。
這事做得隱秘,知情人隻有幾個,但為了保住這個秘密,祝氏還是狠下心腸將參與其中的仆從都遠遠打發了,連從小看著她長大的保母也沒例外。
後來喬姐病死,整個賀家,除了祝氏,隻有金蘭知道賀枝堂的身世。她是喬姐的女兒,喬姐的身體變化瞞不過她。
祝氏生來要強,卻始終不能為賀家延續香火,她不甘心被人恥笑,費盡心機求來了賀枝堂這個兒子,賀枝堂就是她的命!
她不放心金蘭,怕金蘭把賀枝堂的身世說出去,怕賀枝堂長大以後知道真相和自己疏遠,怕別人對她冷嘲熱諷。
從喬姐去世以後,隻要金蘭多看賀枝堂一眼,祝氏就渾身不舒服。她不允許金蘭和賀枝堂說話,不許金蘭管賀枝堂的事,縱容丫鬟仆從在賀枝堂耳邊說金蘭的壞話,看到賀枝堂討厭金蘭,她心裏隱隱覺得高興……賀枝堂之所以對金蘭有偏見,離不開她的刻意暗示……
祝氏淚如雨下,又哭又笑:“哥哥,你是男人,你是一家之主,你哪裏明白女人的苦楚!我身為祝家嫡出的小姐,什麽時候輸過人?我要強了一輩子,就因為生不出兒子,所有人都在嘲笑我!親戚妯娌笑我,娘家姐妹笑我,連地裏刨食的村婦也敢對我吐唾沫,罵我不會生!我受不了那個氣!枝堂是我兒子,我是他娘,誰也搶不走他!搶不走!我能生!”
她哭哭笑笑,狀若瘋癲。
祝舅父無言以對,看著鬢發中已經現出些許銀絲的妹妹,唏噓不已。
沉默半晌後,他沉聲道:“你家三姐信守承諾,說了不會戳穿你就不會戳穿,她貴為太子妃,如果想和枝堂相認,早就認了。”
認了才好呢!
認了弟弟,金蘭才會把娘家放在心上,宗族才能靠著這位太子妃飛黃騰達。
祝舅父巴不得金蘭和賀枝堂相認。
……
進京以後,祝舅父徑自找到祝氏確認賀枝堂的身世,當時他腦中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勸金蘭和賀枝堂相認。
然而在見到金蘭的那一瞬間,他立馬打消了這個念頭。
金蘭不會和賀枝堂相認,至少現在不會。
和金蘭一番長談之後,祝舅父按捺不住,還是問出了心中的疑問:金蘭為什麽不和賀枝堂相認?
她現在是太子妃,什麽都不用怕了,祝氏不敢對她怎麽樣,也不會對得知真相的賀枝堂怎麽樣,他是太子妃的親弟弟,賀家不敢讓他出事。
金蘭麵色平靜,慢慢道:“這些年太太對枝堂視如己出,我都看在眼裏,這是其一。阿娘走的時候,我對她發過誓,隻要太太疼愛枝堂,我決不能揭穿枝堂的身世,這是其二。其三,枝堂年紀還小,心性未定,隻知道太太是他的親娘,心氣又高,陡然知道身世,隻怕會走上邪路。”
“而且枝堂心氣浮躁,可能會仗著是我的親弟弟惹是生非,不如還是瞞著他的好。”
祝舅父心想也是。
金蘭又道:“況且還有枝玉……枝玉要是知道太太為了一個不是她血緣的兒子忽視她,又會怎麽想?”
以前枝玉嫉妒枝堂,好歹還能以枝堂是她親弟弟來安慰自己。她脾氣暴躁,若是得知枝堂是喬姐生的,祝氏寧願疼愛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庶子也不想管她這個親女兒,她要是沒活活氣死,那就不是賀枝玉了。
祝舅父心中觸動,久久說不出話。
金蘭是庶女,親弟弟就在眼前卻不能親近,嫡母對她多番打壓,她十年如一日的裝傻,居然還能真心將枝玉視作親妹妹,事事為枝玉和枝堂考慮……
祝舅父感慨道:“隻是這樣一來,實在太委屈太子妃了。”
那個嬌小可愛、站在雪中背詩的小女孩,那個畏縮膽怯、躲在樹蔭底下練字的小姑娘……人人都道她被祝氏嚇破了膽所以乖巧本分,誰知道她的隱忍和辛酸?她的親弟弟在祝氏眼皮子底下養育,她敢不聽話嗎?
金蘭一笑,雲淡風輕。
她隻是個小小的庶女,改變不了現狀,改變不了嫡庶之間的隔閡,但她可以守住自己的本心。
賀老爺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祝氏年輕的時候暴躁易怒,枝玉差一點就走了歪路。她是枝玉的姐姐,她不能看著枝玉走向偏執,枝玉又漂亮又聰明,怎麽能走上歪路呢?她跟前跟後,總算把枝玉的性子扭迴來了。
枝堂是她親弟弟,她看著枝堂越來越淘氣,心裏著急,可祝氏實在看得嚴,她平時多看枝堂一眼就會被祝氏敲打,根本找不到機會教他。她沒有氣餒,找表哥陳君山幫忙,陳君山沒有多想,說動陳父給枝堂當老師……如果沒有賜婚的意外,枝堂以後會跟著陳家子弟上學,等她嫁進陳家,不愁沒有機會糾正弟弟的壞毛病。
金蘭隨分從時,但她不是沒有計較。
“我娘是祝家的丫鬟……”金蘭輕聲道,“阿娘告訴我,她之所以答應給爹當妾,不是為了榮華富貴……她隻是想睡個飽覺。”
祝舅父一愣。
金蘭說起母親,麵色柔和:“阿娘本是好人家的女兒,走投無路成了丫鬟,天天勞作,夜裏幾個丫鬟一張床,沒有睡過一個飽覺……她真的困……她真的想好好睡一個飽覺……成了妾以後,她抱著枕頭睡到日上三竿,那是她第一次睡到大天亮。”
就因為這一個小小的心願,喬姐成了賀老爺的妾。
彌留之際,喬姐拉著金蘭的手,泣不成聲:“你這麽聰明,這麽乖,這麽懂事,卻因為是我生的,隻能受煎熬,娘對不住你……對不住你……娘不該給人當妾……再有下輩子,娘絕不給人當妾!娘寧願吃糠咽菜,也不讓你受這份苦!娘舍不得你,舍不得你啊……娘走了以後,你怎麽辦……”
哭到最後,喬姐已經發不出聲音了,她緊緊攥著金蘭的手,眼睛瞪得大大的,拚著最後一口氣吐出一句含糊不清的叮囑:“兒啊……好好照顧自己……”
金蘭站在庭前,背對著祝舅父,肩披霞光,麵龐皎潔,眸光盈盈,好似月下秋水,一清到底。
“我早早就沒了娘,知道沒娘的苦。我受過的苦,何苦再讓枝堂和枝玉也嚐受一遍?”
祝舅父紅了眼圈,鼻尖發酸。
祝氏防了金蘭這麽多年,卻不知金蘭心地坦蕩,一片赤誠!
金蘭平複了一下心情,笑了笑,迴頭看一眼祝舅父,舉止從容,已不複那個戰戰兢兢的賀家小庶女。
“當年舅舅為我娘贖了身,讓她可以清清白白下葬,這份恩情,我謹記在心。”
祝舅父麵有愧色,不敢和金蘭對視,低下了頭。
……
房間裏靜悄悄的,落針可聞。
祝氏躺在榻上,聽完祝舅父一番訴說,知道金蘭不會揭穿賀枝堂的身世,嚎啕大哭。
祝舅父搖了搖頭,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