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測的不錯,我呂族中的詛咒,便是聖咒。”呂太公苦笑說道。
“這……”聞言林凡微微一歎,心中替呂族感覺到悲哀。
聖咒,這兩個字的意思很簡單,便是——聖人詛咒。
聖人乃是人類修煉的最高成就,能夠天地人三才合一,擁有毀天滅地的力量。
就比如林凡在從古界跨界傳送到北冥的過程中,曾有幸看到莊子雕刻逍遙遊。
當時莊子言出法隨,隨口一句“北冥有魚”,便能將讓連綿千裏的巨鯨從深海遊過來,一句:“化而為鳥”,便能讓巨鯨化為大鵬鳥。
如此人傑,若是以言出法隨發的力量,來發出詛咒的話,那絕對是別人的噩夢。
“當年先祖大言不慚,試圖以個人之力對抗洛書,其結局自然是不言而喻。”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先祖遭遇了聖嘲,最終化為詛咒,遺禍千年。”呂太公解釋說道。
“聖嘲?這是何意?”林凡有些疑惑。
“便是聖人的嘲笑。”呂太公一臉苦笑。
原來當年呂不韋逆天不成反而失敗,這以卵擊石不自量力的行為,激怒了洛書,引發了洛書無意識的反擊。
河圖洛書,此乃自古傳承的天書,自伏羲以來,曾被無數聖人閱讀。
洛書本是通靈之物,若是天地之間有聖人降臨,聖人就能對洛書心生感應。
還有一種傳說,是說如果一個人有超凡入聖的潛力,洛書就會對此人自動發出召喚。
再直白一點說,曆史上但凡成聖,或者說差點成聖的人,幾乎都和洛書有過接觸。
如此時間一長,洛書即便是一個凡物,在曆經諸多聖人之手後,那也會變得通靈,並具備聖力。
“因為洛書經手的聖人太多,所以洛書上遺留的聖力,雜亂而激烈,彼此之間甚至會互相衝突,並進行戰鬥。”呂太公歎道。
聖人之道,雖然是天地大道,但大道有三千,這三千個大道,很多是互相矛盾的。
春秋戰國之時,諸子百家爭鳴,能被稱之為“子”的人,雖然最終不一定會超凡入聖,但卻具備成就聖人境的潛力。
這個時代,被後世所推崇,認為那是一個聖人最多的時代。
孔子、老子、孟子、莊子,這些道家、儒家的聖人,都是在這個時代誕生的。
甚至於遠在萬裏之外的佛國天竺,也在同一時代誕生了釋迦摩尼佛,一舉奠定了後世傳承兩千多年的佛教。
那個時代,是精神力和思想解放的時代,也是亂力亂神的時代。
在這種請下,洛書不斷在諸子手中流轉,諸子蘊含的思想,也在洛書上殘留。
比如以秦國丞相李斯為代表的兵家,就對以孔子為代表的那一套儒家思想,很是不屑,甚至達到了深惡痛絕的地步。
在兵家看來,儒生試圖以禮樂仁和的思想,來建立所謂“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大同社會,這個想法是好的,但卻不切合實際,隻不說是誇誇其談罷了。
兵家認為,亂世當用重刑,而這一點又被儒家所痛恨和不屑。
兵家和儒家的內鬥,隨著時間推移激烈而殘酷,最終李斯一招“焚書坑儒”,直接讓儒教斷了道統。
漢朝之時,董仲舒崛起,提出“廢黜百家,獨尊儒術”,讓儒教再起崛起。
但此時的儒教,已經淪為朝廷統治****的是思維枷鎖,和焚書坑儒前,那種儒生敢怒斥天子的儒術,已經截然不同。
“當年先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引發了洛書上殘留的聖力抵觸和嘲笑,最終黯然收場。”呂太公歎道。
“斯人已逝,呂不韋不愧是一代梟雄,恐怕若無眾聖之力的幹擾,他或許真能夠成功。”林凡的心中,忽然產生了一股明悟。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萬民為芻狗,能夠成就聖境的人,那都不可能以感情來衡量事情。
在聖人的眼中,大道無情,一切行為皆是以天下大勢為準則。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整體和諧的考慮,局部地區的****被犧牲,這很正常。
聖人也是人,聖人也有私心,這些聖人將聖力殘留在洛書上,林凡不相信他們是無意為之。
試想一下,就連聖祖伏羲,當年都想得到洛書,但最終卻隻能黯然離去,一無所得。
如此厲害的先天靈寶,若是能被某個聖人所得,那是何等的厲害?
就算洛書是一本普通的圖書,但若能得到,那豈不是等同於完成了,就連昔日聖祖都無法完成的事業?這是何等的榮耀?
“其實大凡是成聖之人,大都想得到洛書,隻不過除了先祖之外,無人敢以大無畏之心來吞噬洛書。”
“先祖雖然失敗了,卻並非一無所獲,先祖臨死前留下書信一封,言後世定會有人來此,讓老夫將此信轉交給來人。”
說到這裏,呂太公忽然不往下說了,而是灼灼的盯著林凡,也不知道心中在想什麽。
“師兄,你……該不會是以為,我就是呂不韋說的那個人吧?”林凡一陣頭皮發麻。
說實話,林凡並不願意背負什麽使命,這玩意看似買彩票撞大運,但實際上也意味著巨大風險和責任。
“除你之外,還能有誰?”輕撫白須,呂太公微微笑道。
“人本自私,即便是老夫讀書養氣多年,亦不外乎如此。”
“若非你師弟你,對我呂族而言意義重大,老夫又豈會勞心勞神,毫不餘力的幫你,還將如此秘辛坦誠相告?”呂太公目光灼灼,毫不掩飾的說道。
坦誠!
所謂“君子坦蕩蕩”,呂太公明確表示要利用林凡,但林凡卻沒有任何不舒服,反而感覺呂太公此人胸襟很大。
“從老夫的私心來講,是希望師弟你出手相助的。”
“但此事風險巨大,所以是否看這封信,決定權取決於你自己。”
“即便是師弟你拒絕看信,那麽老夫也會送你返迴古界。”
呂太公說完這句話後,將一封信遞給林凡,轉身離開了龍骨巨屋。
看?還是不看?林凡陷入了糾結之中。
剛才呂太公雖然說的很隱晦,但隱含的意思,林凡還是聽懂了。
那就是當年呂不韋以身殉道,雖然他最終失敗了,但卻給後人指了一條明路。
一條能夠讓人超凡入聖,甚至有概率得到洛書的明路!
洛書乃是天下第一書,就連聖祖伏羲都無法抗拒其誘惑,試問林凡如何能不心動?
“中土群雄為了所謂的天下蒼生,將我和小師妹,以及所有年輕一代都犧牲在古界。”
“雖然他們說的大義凜然,實際上終極目的,還是為了自己得到洛書。”
一番沉吟,林凡眼神開始飄忽不定。
在林凡修煉風水的路上,有兩個人的幫助最大,第一個是風水啟蒙老師林純陽。
但真正讓林凡窺得風水大道的人,卻是唐雲龍。
一直以來,林凡對唐雲龍,都是心存感激,認為他既是自己的老師,也宛如自己的父親。
但古界巨變,卻讓林凡傷心不已,無法接受被唐雲龍拋棄的事實。
而唐雲龍所為的東西,無非就是——洛書!
洛書!
“憑什麽中土群雄,就能犧牲我們年輕一代!”
“憑什麽那些站在巔峰的風水宗師,他們才能夠得到洛書!”
這越想,林凡心中的怒火,就如熟油般沸騰。
“這信,我看!”重重的吐了一口濁氣,林凡目光一片堅定。
此刻,龍骨巨屋外,鷹尊者的衣冠塚前。
海風唿嘯,呂太公負手而立,輕撫白須,蒼老的眸子中,滿是欣慰的笑容。
“鷹,你的夙願,或許就要在木子身上實現了,相信你泉下有靈,也會感覺到很欣慰吧?”
“說起來,我還真有些羨慕你,千年前我呂家先祖能殉道而亡,而你也可以,唯獨老夫愛惜羽毛,為了所謂的家族使命,隻能苟且偷生。”
歎息!
當林凡拿起這封封印了兩千年的書信之時,忽然感覺到了一道穿梭歲月的長歎。
“麻衣神印?”掃了一眼手中的竹簡,林凡眉頭一皺,不由一聲苦笑。
卻原來呂不韋留下的竹簡書信,竟然是以風水學上,一種最為複雜的封印來密封。
麻衣神印,傳聞乃是麻衣神相賴布衣所創。
當年賴布衣行走天下,若有要傳遞消息給弟子,便會以麻衣包裹,並進行封印。
這種封印,唯有賴布衣的弟子,透過特殊的秘法,才能夠知道如何破譯。
當年曾有一名半聖,將一封密信攔截,想要嚐試破解,卻最終神誌錯亂,直接變成了植物人。
從此以後,麻衣神印名動天下,並後人視為天下第一封印。
賴布衣是北宋人,而呂不韋是春秋戰國時代的人,二者八竿子都打不到一杆去。
但這份竹簡書信的封印原理,卻和林凡知道的麻衣神印是互通的。
這要說二者的區別的話,那便是北宋的麻衣神印,是以麻衣來包裹的。
而呂不韋留下的書信,卻是直接將竹簡以特殊的方式折疊,從而達到殊途同歸的效果。
“這封信,我想看還真不容易。”林凡一臉苦笑。
“這……”聞言林凡微微一歎,心中替呂族感覺到悲哀。
聖咒,這兩個字的意思很簡單,便是——聖人詛咒。
聖人乃是人類修煉的最高成就,能夠天地人三才合一,擁有毀天滅地的力量。
就比如林凡在從古界跨界傳送到北冥的過程中,曾有幸看到莊子雕刻逍遙遊。
當時莊子言出法隨,隨口一句“北冥有魚”,便能將讓連綿千裏的巨鯨從深海遊過來,一句:“化而為鳥”,便能讓巨鯨化為大鵬鳥。
如此人傑,若是以言出法隨發的力量,來發出詛咒的話,那絕對是別人的噩夢。
“當年先祖大言不慚,試圖以個人之力對抗洛書,其結局自然是不言而喻。”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先祖遭遇了聖嘲,最終化為詛咒,遺禍千年。”呂太公解釋說道。
“聖嘲?這是何意?”林凡有些疑惑。
“便是聖人的嘲笑。”呂太公一臉苦笑。
原來當年呂不韋逆天不成反而失敗,這以卵擊石不自量力的行為,激怒了洛書,引發了洛書無意識的反擊。
河圖洛書,此乃自古傳承的天書,自伏羲以來,曾被無數聖人閱讀。
洛書本是通靈之物,若是天地之間有聖人降臨,聖人就能對洛書心生感應。
還有一種傳說,是說如果一個人有超凡入聖的潛力,洛書就會對此人自動發出召喚。
再直白一點說,曆史上但凡成聖,或者說差點成聖的人,幾乎都和洛書有過接觸。
如此時間一長,洛書即便是一個凡物,在曆經諸多聖人之手後,那也會變得通靈,並具備聖力。
“因為洛書經手的聖人太多,所以洛書上遺留的聖力,雜亂而激烈,彼此之間甚至會互相衝突,並進行戰鬥。”呂太公歎道。
聖人之道,雖然是天地大道,但大道有三千,這三千個大道,很多是互相矛盾的。
春秋戰國之時,諸子百家爭鳴,能被稱之為“子”的人,雖然最終不一定會超凡入聖,但卻具備成就聖人境的潛力。
這個時代,被後世所推崇,認為那是一個聖人最多的時代。
孔子、老子、孟子、莊子,這些道家、儒家的聖人,都是在這個時代誕生的。
甚至於遠在萬裏之外的佛國天竺,也在同一時代誕生了釋迦摩尼佛,一舉奠定了後世傳承兩千多年的佛教。
那個時代,是精神力和思想解放的時代,也是亂力亂神的時代。
在這種請下,洛書不斷在諸子手中流轉,諸子蘊含的思想,也在洛書上殘留。
比如以秦國丞相李斯為代表的兵家,就對以孔子為代表的那一套儒家思想,很是不屑,甚至達到了深惡痛絕的地步。
在兵家看來,儒生試圖以禮樂仁和的思想,來建立所謂“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大同社會,這個想法是好的,但卻不切合實際,隻不說是誇誇其談罷了。
兵家認為,亂世當用重刑,而這一點又被儒家所痛恨和不屑。
兵家和儒家的內鬥,隨著時間推移激烈而殘酷,最終李斯一招“焚書坑儒”,直接讓儒教斷了道統。
漢朝之時,董仲舒崛起,提出“廢黜百家,獨尊儒術”,讓儒教再起崛起。
但此時的儒教,已經淪為朝廷統治****的是思維枷鎖,和焚書坑儒前,那種儒生敢怒斥天子的儒術,已經截然不同。
“當年先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引發了洛書上殘留的聖力抵觸和嘲笑,最終黯然收場。”呂太公歎道。
“斯人已逝,呂不韋不愧是一代梟雄,恐怕若無眾聖之力的幹擾,他或許真能夠成功。”林凡的心中,忽然產生了一股明悟。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萬民為芻狗,能夠成就聖境的人,那都不可能以感情來衡量事情。
在聖人的眼中,大道無情,一切行為皆是以天下大勢為準則。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整體和諧的考慮,局部地區的****被犧牲,這很正常。
聖人也是人,聖人也有私心,這些聖人將聖力殘留在洛書上,林凡不相信他們是無意為之。
試想一下,就連聖祖伏羲,當年都想得到洛書,但最終卻隻能黯然離去,一無所得。
如此厲害的先天靈寶,若是能被某個聖人所得,那是何等的厲害?
就算洛書是一本普通的圖書,但若能得到,那豈不是等同於完成了,就連昔日聖祖都無法完成的事業?這是何等的榮耀?
“其實大凡是成聖之人,大都想得到洛書,隻不過除了先祖之外,無人敢以大無畏之心來吞噬洛書。”
“先祖雖然失敗了,卻並非一無所獲,先祖臨死前留下書信一封,言後世定會有人來此,讓老夫將此信轉交給來人。”
說到這裏,呂太公忽然不往下說了,而是灼灼的盯著林凡,也不知道心中在想什麽。
“師兄,你……該不會是以為,我就是呂不韋說的那個人吧?”林凡一陣頭皮發麻。
說實話,林凡並不願意背負什麽使命,這玩意看似買彩票撞大運,但實際上也意味著巨大風險和責任。
“除你之外,還能有誰?”輕撫白須,呂太公微微笑道。
“人本自私,即便是老夫讀書養氣多年,亦不外乎如此。”
“若非你師弟你,對我呂族而言意義重大,老夫又豈會勞心勞神,毫不餘力的幫你,還將如此秘辛坦誠相告?”呂太公目光灼灼,毫不掩飾的說道。
坦誠!
所謂“君子坦蕩蕩”,呂太公明確表示要利用林凡,但林凡卻沒有任何不舒服,反而感覺呂太公此人胸襟很大。
“從老夫的私心來講,是希望師弟你出手相助的。”
“但此事風險巨大,所以是否看這封信,決定權取決於你自己。”
“即便是師弟你拒絕看信,那麽老夫也會送你返迴古界。”
呂太公說完這句話後,將一封信遞給林凡,轉身離開了龍骨巨屋。
看?還是不看?林凡陷入了糾結之中。
剛才呂太公雖然說的很隱晦,但隱含的意思,林凡還是聽懂了。
那就是當年呂不韋以身殉道,雖然他最終失敗了,但卻給後人指了一條明路。
一條能夠讓人超凡入聖,甚至有概率得到洛書的明路!
洛書乃是天下第一書,就連聖祖伏羲都無法抗拒其誘惑,試問林凡如何能不心動?
“中土群雄為了所謂的天下蒼生,將我和小師妹,以及所有年輕一代都犧牲在古界。”
“雖然他們說的大義凜然,實際上終極目的,還是為了自己得到洛書。”
一番沉吟,林凡眼神開始飄忽不定。
在林凡修煉風水的路上,有兩個人的幫助最大,第一個是風水啟蒙老師林純陽。
但真正讓林凡窺得風水大道的人,卻是唐雲龍。
一直以來,林凡對唐雲龍,都是心存感激,認為他既是自己的老師,也宛如自己的父親。
但古界巨變,卻讓林凡傷心不已,無法接受被唐雲龍拋棄的事實。
而唐雲龍所為的東西,無非就是——洛書!
洛書!
“憑什麽中土群雄,就能犧牲我們年輕一代!”
“憑什麽那些站在巔峰的風水宗師,他們才能夠得到洛書!”
這越想,林凡心中的怒火,就如熟油般沸騰。
“這信,我看!”重重的吐了一口濁氣,林凡目光一片堅定。
此刻,龍骨巨屋外,鷹尊者的衣冠塚前。
海風唿嘯,呂太公負手而立,輕撫白須,蒼老的眸子中,滿是欣慰的笑容。
“鷹,你的夙願,或許就要在木子身上實現了,相信你泉下有靈,也會感覺到很欣慰吧?”
“說起來,我還真有些羨慕你,千年前我呂家先祖能殉道而亡,而你也可以,唯獨老夫愛惜羽毛,為了所謂的家族使命,隻能苟且偷生。”
歎息!
當林凡拿起這封封印了兩千年的書信之時,忽然感覺到了一道穿梭歲月的長歎。
“麻衣神印?”掃了一眼手中的竹簡,林凡眉頭一皺,不由一聲苦笑。
卻原來呂不韋留下的竹簡書信,竟然是以風水學上,一種最為複雜的封印來密封。
麻衣神印,傳聞乃是麻衣神相賴布衣所創。
當年賴布衣行走天下,若有要傳遞消息給弟子,便會以麻衣包裹,並進行封印。
這種封印,唯有賴布衣的弟子,透過特殊的秘法,才能夠知道如何破譯。
當年曾有一名半聖,將一封密信攔截,想要嚐試破解,卻最終神誌錯亂,直接變成了植物人。
從此以後,麻衣神印名動天下,並後人視為天下第一封印。
賴布衣是北宋人,而呂不韋是春秋戰國時代的人,二者八竿子都打不到一杆去。
但這份竹簡書信的封印原理,卻和林凡知道的麻衣神印是互通的。
這要說二者的區別的話,那便是北宋的麻衣神印,是以麻衣來包裹的。
而呂不韋留下的書信,卻是直接將竹簡以特殊的方式折疊,從而達到殊途同歸的效果。
“這封信,我想看還真不容易。”林凡一臉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