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它們給捉迴家養殖,是成活率最高的方式。
一個養豬場養幾十頭野豬就行了,沒必要養太多。
馬林覺得再吸收上百人到附近居住也沒問題。
於是在第二個月又出去轉了一圈,買了七個人過來。
那些小野豬一個月的時間體型便增大了不少。
這一圈花了七天。
秋意更深了一些。
馬林開始考慮一個問題,他是該繼續向東南方走,找到更多原始人部落,傳授給他們各種生活技術,還是該留在竹筍村,專心發展養殖業。
心裏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附近竹子很多,他開始嚐試製作一種很簡單卻很有用的東西。
絕對是一種合格的商品。
那就是紙。
其實造紙比織布簡單。
竹子內部不是有纖維麽?它們是製作白紙的上好材料。
收集這些纖維,放在石臼裏搗碎,然後泡進水裏,讓它們變成非常稀的漿糊。
他不是有布麽?
把一塊布綁在一個木架子上,端著就像是一個盒子。
用這個盒子去撈下麵的漿糊,漿糊裏麵的纖維會被布給擋住,形成一層。
現在瞧起來已經有紙的樣子了。
端出去,把它取下來,晾幹,就成為了白紙。
馬林搗那些纖維的時候,難以倒的很均勻,於是製作出的紙也不夠順滑。
但是至少它們確實是紙。
當馬林把紙給造出來之後,竹筍村這些人都極為驚訝,然後感到特別的欣喜。
‘大樹’,‘小樹’,‘黑子’,‘白子’這四人則是露出了自豪的表情,這就是他們為什麽要跟馬林一起出門。
他們知道他做得到這種事。
他們也期待著這種事的發生。
有紙後就應該有筆。
他知道蘆葦和鵝毛都可以製作筆,而鵝毛筆比蘆葦筆更好使。
把鵝毛加熱硬化,把頭部給剪的比較尖,然後就獲得了鵝毛筆。
墨水從哪裏來?
他覺得把木炭粉配上樹脂,就能夠成為黑色墨水。
他對不同的樹脂進行試驗。
把樹脂燒熔,成液態,加入木炭粉,攪拌,摻水。
有的能夠成為可以使用的墨水,有的不能。
一種他不認識的樹的樹脂製作的墨水質量還說得過去。
於是他就拿來寫字。
他花了四天造紙,有幾百張a3那麽大的紙。
墨水則是實驗了三天,隻做到勉強能用。
鵝毛筆其實非常的不好使,但是能使就不錯了。
他拿著鵝毛筆試著寫字。
“我叫做馬林,我不知道今天是哪天。我來到這個世界已經超過了兩年,幾個月前我弄懂了怎麽用四根棍子織布,然後我就擁有了粉條能吃,然後也擁有了紙用於寫字。不管是想製作粉條還是製作紙,都需要布。所以織布是我最大的進步。今天能夠寫字,我非常開心。昨天月亮接近半圓,我覺得今天大約是陰曆八月十二日,明天我會繼續觀察。”
寫完這幾行字之後,他的心情大好。
然後又在側麵畫了幅畫。
內容是一個豬圈,裏麵有兩隻小豬,外麵有兩個人正在把草倒入豬圈內。
鵝毛筆畫畫很是不便。
用燒的木柴的炭黑畫,則更是不方便。
他不知道怎麽才能進行改正。
這件事真的奇怪,他居然在這個時候就擁有了紙筆,可以用來寫字了。
他開始感到為難,他到底是繼續向東南方向走,還是留下來從事教育工作。
有紙了,很多紙。
他可以教大家算術、文字。
也可以自己學畫畫,以及找出天生擅長畫畫的原始人,讓他把一些生活場景給畫下來。
這件事如此簡單,真是出人意料。
他先前就對怎麽製作紙進行過一些思考。
當時就知道,應該盡量把樹皮纖維給搗碎,倒入水裏形成漿糊,再用布撈上來一些漿糊,它們幹涸後就形成紙了。
他本來對這個過程是否需要化學物品充滿了擔憂。
現在發現一點都不用擔憂。
壓根就沒用到,過程跟他想象的很類似,而且遠比他想象的更容易。用布把漿糊剛撈上來的時候它們瞧起來就很像一張紙了。
這裏有大人,也有小孩,有了紙和筆之後也都樂壞了,當下最想做的事情便是畫畫。
於是馬林就讓這些人先在地上用樹枝畫畫,誰畫的好便讓他在紙上畫畫。
他想挑選出那種天生就擅長畫畫的人。
原始人不懂得數學,思想淳樸的就像是小孩子。
於是學習畫畫、唱歌、跳舞都會比較快。
所以馬林就希望其中能夠存在天然的畫手。
但是把竹筍村所有原住民加上他買來的那些人都測試了一遍,沒有發現天生的畫手。
隻有一個他買來的瘦弱的男青年畫的比較像。
於是馬林便讓他一直畫畫,從早到晚,為的逐漸提高畫技。
馬林自己想拿紙做啥呢?
他首先在紙上寫小學生級別的數學,包括九九乘法表。
第一頁是十以下的加法,然後是十以上的加法,演示了豎式計算。
後麵又有減法。
十以下乘法
十以上乘法。
十以下除法。
兩位數加減乘除。
這些東西是要留給這些原始人當做依照。
接著又寫了一些簡單直白的應用題。
沒有講述分數和小數。
他不知道有哪個原始人願意學習這些內容。
但是他知道這些內容都非常重要。uu看書 .uanshuco
至於識字教育,應該怎麽進行呢?
他的想法是,畫配字,編一個冊子。
自己的畫非常差怎麽辦呢?
可以找人畫,也可以嚐試提高自己的畫技。
這些都不用著急。
想了一番,他又開始製作更厚的紙,硬皮紙。
硬皮紙可以鋪在桌子上當做工作台,或者製作紙箱子。
把那些搗碎的纖維泡進水裏,攪開。等待水快幹的時候,這些纖維堆疊在一起。
用兩塊足夠平的陶泥板進行擠壓。
於是也形成了比較平的硬紙。
硬紙到底能夠用在哪裏他還沒想清楚,忽然又想到了紙的新的用法。
一是燈籠。
二是風箏。
三是孔明燈。
孔明燈非常好製作。
竹筍村最多的便是竹子。
用竹子紮出孔明燈的骨骼,糊上一層紙。
下麵點燃一盞豬油燈。
很快它便起飛了。
事實上,有幾個原始人看到這景象之後居然看哭了。
太美了,太神奇了。
接下來一天製作了一隻紙風箏,做成長方形,下麵帶尾巴,這就足夠了。
他自己紡有好多捆線。
把線綁好,然後便嚐試把風箏給放起來,一開始風箏搖搖晃晃老是飛不起來,把他給急的夠嗆,他老是擔心他這風箏不行。
可是兩個半大小孩非常急切的把風箏給討了過去,一陣奔跑,把它給放上了天。
馬林看著天上的風箏,心情非常的複雜。
這些人都是原始人,這種景象很不正常,他或許應該感到喜悅。
一個養豬場養幾十頭野豬就行了,沒必要養太多。
馬林覺得再吸收上百人到附近居住也沒問題。
於是在第二個月又出去轉了一圈,買了七個人過來。
那些小野豬一個月的時間體型便增大了不少。
這一圈花了七天。
秋意更深了一些。
馬林開始考慮一個問題,他是該繼續向東南方走,找到更多原始人部落,傳授給他們各種生活技術,還是該留在竹筍村,專心發展養殖業。
心裏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附近竹子很多,他開始嚐試製作一種很簡單卻很有用的東西。
絕對是一種合格的商品。
那就是紙。
其實造紙比織布簡單。
竹子內部不是有纖維麽?它們是製作白紙的上好材料。
收集這些纖維,放在石臼裏搗碎,然後泡進水裏,讓它們變成非常稀的漿糊。
他不是有布麽?
把一塊布綁在一個木架子上,端著就像是一個盒子。
用這個盒子去撈下麵的漿糊,漿糊裏麵的纖維會被布給擋住,形成一層。
現在瞧起來已經有紙的樣子了。
端出去,把它取下來,晾幹,就成為了白紙。
馬林搗那些纖維的時候,難以倒的很均勻,於是製作出的紙也不夠順滑。
但是至少它們確實是紙。
當馬林把紙給造出來之後,竹筍村這些人都極為驚訝,然後感到特別的欣喜。
‘大樹’,‘小樹’,‘黑子’,‘白子’這四人則是露出了自豪的表情,這就是他們為什麽要跟馬林一起出門。
他們知道他做得到這種事。
他們也期待著這種事的發生。
有紙後就應該有筆。
他知道蘆葦和鵝毛都可以製作筆,而鵝毛筆比蘆葦筆更好使。
把鵝毛加熱硬化,把頭部給剪的比較尖,然後就獲得了鵝毛筆。
墨水從哪裏來?
他覺得把木炭粉配上樹脂,就能夠成為黑色墨水。
他對不同的樹脂進行試驗。
把樹脂燒熔,成液態,加入木炭粉,攪拌,摻水。
有的能夠成為可以使用的墨水,有的不能。
一種他不認識的樹的樹脂製作的墨水質量還說得過去。
於是他就拿來寫字。
他花了四天造紙,有幾百張a3那麽大的紙。
墨水則是實驗了三天,隻做到勉強能用。
鵝毛筆其實非常的不好使,但是能使就不錯了。
他拿著鵝毛筆試著寫字。
“我叫做馬林,我不知道今天是哪天。我來到這個世界已經超過了兩年,幾個月前我弄懂了怎麽用四根棍子織布,然後我就擁有了粉條能吃,然後也擁有了紙用於寫字。不管是想製作粉條還是製作紙,都需要布。所以織布是我最大的進步。今天能夠寫字,我非常開心。昨天月亮接近半圓,我覺得今天大約是陰曆八月十二日,明天我會繼續觀察。”
寫完這幾行字之後,他的心情大好。
然後又在側麵畫了幅畫。
內容是一個豬圈,裏麵有兩隻小豬,外麵有兩個人正在把草倒入豬圈內。
鵝毛筆畫畫很是不便。
用燒的木柴的炭黑畫,則更是不方便。
他不知道怎麽才能進行改正。
這件事真的奇怪,他居然在這個時候就擁有了紙筆,可以用來寫字了。
他開始感到為難,他到底是繼續向東南方向走,還是留下來從事教育工作。
有紙了,很多紙。
他可以教大家算術、文字。
也可以自己學畫畫,以及找出天生擅長畫畫的原始人,讓他把一些生活場景給畫下來。
這件事如此簡單,真是出人意料。
他先前就對怎麽製作紙進行過一些思考。
當時就知道,應該盡量把樹皮纖維給搗碎,倒入水裏形成漿糊,再用布撈上來一些漿糊,它們幹涸後就形成紙了。
他本來對這個過程是否需要化學物品充滿了擔憂。
現在發現一點都不用擔憂。
壓根就沒用到,過程跟他想象的很類似,而且遠比他想象的更容易。用布把漿糊剛撈上來的時候它們瞧起來就很像一張紙了。
這裏有大人,也有小孩,有了紙和筆之後也都樂壞了,當下最想做的事情便是畫畫。
於是馬林就讓這些人先在地上用樹枝畫畫,誰畫的好便讓他在紙上畫畫。
他想挑選出那種天生就擅長畫畫的人。
原始人不懂得數學,思想淳樸的就像是小孩子。
於是學習畫畫、唱歌、跳舞都會比較快。
所以馬林就希望其中能夠存在天然的畫手。
但是把竹筍村所有原住民加上他買來的那些人都測試了一遍,沒有發現天生的畫手。
隻有一個他買來的瘦弱的男青年畫的比較像。
於是馬林便讓他一直畫畫,從早到晚,為的逐漸提高畫技。
馬林自己想拿紙做啥呢?
他首先在紙上寫小學生級別的數學,包括九九乘法表。
第一頁是十以下的加法,然後是十以上的加法,演示了豎式計算。
後麵又有減法。
十以下乘法
十以上乘法。
十以下除法。
兩位數加減乘除。
這些東西是要留給這些原始人當做依照。
接著又寫了一些簡單直白的應用題。
沒有講述分數和小數。
他不知道有哪個原始人願意學習這些內容。
但是他知道這些內容都非常重要。uu看書 .uanshuco
至於識字教育,應該怎麽進行呢?
他的想法是,畫配字,編一個冊子。
自己的畫非常差怎麽辦呢?
可以找人畫,也可以嚐試提高自己的畫技。
這些都不用著急。
想了一番,他又開始製作更厚的紙,硬皮紙。
硬皮紙可以鋪在桌子上當做工作台,或者製作紙箱子。
把那些搗碎的纖維泡進水裏,攪開。等待水快幹的時候,這些纖維堆疊在一起。
用兩塊足夠平的陶泥板進行擠壓。
於是也形成了比較平的硬紙。
硬紙到底能夠用在哪裏他還沒想清楚,忽然又想到了紙的新的用法。
一是燈籠。
二是風箏。
三是孔明燈。
孔明燈非常好製作。
竹筍村最多的便是竹子。
用竹子紮出孔明燈的骨骼,糊上一層紙。
下麵點燃一盞豬油燈。
很快它便起飛了。
事實上,有幾個原始人看到這景象之後居然看哭了。
太美了,太神奇了。
接下來一天製作了一隻紙風箏,做成長方形,下麵帶尾巴,這就足夠了。
他自己紡有好多捆線。
把線綁好,然後便嚐試把風箏給放起來,一開始風箏搖搖晃晃老是飛不起來,把他給急的夠嗆,他老是擔心他這風箏不行。
可是兩個半大小孩非常急切的把風箏給討了過去,一陣奔跑,把它給放上了天。
馬林看著天上的風箏,心情非常的複雜。
這些人都是原始人,這種景象很不正常,他或許應該感到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