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綠石村買了兩罐子鹽,然後一直走向老鼠村。
這是馬林從紅石平原出發之後第一次反向走。
先前他做事非常著急,想快點找到更多原始部落,從來沒迴頭走過。
現在他覺得竹筍村非常符合自己的要求,於是變得更為耐心,覺得迴頭走一下也不成問題。
在前麵幾個村他隻是購買了一些食物並稍微住宿一下。
五天多,到了老鼠村。
然後用鹽夠買人口。
老鼠村以及他們的三家親戚,人口比較多,地盤比較小,獵物不太充足,於是就麵臨著吃不飽的問題。
即使馬林先前向他們傳播了一些技術,改善了一下他們的生活,可是食物問題依然難以解決。
於是馬林便用鹽來購買人口。
有些家庭情況太差,養不起小孩、女人、老人,馬林使用一些鹽進行交換便可以帶走他們,讓他們去竹筍村幹活。
一斤鹽就能夠換到一個人。
這些人與其在老鼠村挨餓,還不如去竹筍村幹活。
馬林在這裏購買了十七個人,大部分都是老弱婦孺,對老鼠村及其親戚來說,都是負擔,馬林肯接受他們,老鼠村高興還來不及呢。
然後向迴走。
在白石村、紅石村、黃石村各自買到三人。
也就是二十三人。
全都帶迴竹筍村。
現在竹筍村達到了六十多人口。
獵物依然很豐足,食物綽綽有餘,完全養得活這麽多人。
然後忙著用石頭、稀泥、竹子配合著壘豬圈。
出去活捉野豬,放在豬圈來喂。
新買來的這些人負責照看這些豬,給它們割草、製作飼料,給豬圈打掃衛生、消毒。
喂豬其實比較的累人。
但是擁有的人手比較多之後就不嫌累了。
狩獵隊每天出去活捉野豬迴來。
這有點難度。
他們也在試圖找到一些羊。
附近除了竹筍,還有多種比較低矮的植物適合當做豬的飼料,其中含有不少澱粉和蛋白質。
苦薯也是飼料的一種選擇。
馬林對於馴養野豬非常的上心。一直在觀看過程。
很值得高興的是,他們比較輕鬆的就用捕獸網捉到了一頭懷孕的母野豬,四天後它就生產了。
大家都覺得自己賺大發了。
趕緊用各種好飼料伺候。
十幾隻小野豬都長得很好,半年時間說不準可以長大接近一百斤。
喂養起來比羊麻煩很多。
羊隻要牽出去就能夠自己吃草。
豬的飼料卻必須由人送到豬圈裏。
野豬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大家把豬圈壘的非常結實。
成年野豬都是一頭豬一個圈。
想活捉成年野豬,還想馴化它們,難度非常高。
所以大家都對小野豬更加上心。想捉住小野豬更加的容易,有羊奶可以喂養,野外有非常多的飼料,隻要花功夫就行了。
馬林發現這種事自己得身體力行,否則別人都不積極。
於是自己選擇地址,在竹林村西南一個土丘旁邊建立幾排房舍和豬圈。
然後自己帶人出門去捕捉野豬。
然後投入豬圈中。
對現代人來說這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對原始人來說,這卻是一個創舉。
擁有一百頭豬與擁有一百頭羊是完全不同的。豬可以養到四五百斤,長得快,產肉多,但是照顧起來需要花費不少功夫。
羊不同,羊照顧起來比較省心。
馬林一開始把小豬都給養在一個圈裏。
發現其中兩隻老是被別的豬仔咬,便把它們放到了旁邊的圈裏。
養豬其實非常髒。
但是收益很大。
馬林給它們提供不錯的夥食。
當他的豬圈裏有二十頭小豬之後,竹筍村原始人才開始自己動手捕捉和馴養小豬。
他們最擔憂的事情是豬生病。
一生病肯定掉膘,長得慢,然後肉便不夠吃的。
現在是夏季,飼料極為豐富,馬林帶領著自己買來的人口,去外麵割青草,然後儲藏起來,方便冬天的時候拿出來喂養。
小野豬長得非常快,半個月時間就能夠長很大一截。
他覺得附近還能容納更多人口。
於是帶著四位同伴向東南西南兩個方向又先後走了兩天,總共見到四個部落。
馬林建議這些部落合並,互相分享地盤,以竹筍村作為中心。
但是他們全都不感興趣。
於是馬林隻好又用鹽換人口,把買來的人送迴竹筍村從事養豬工作。
他有非常多的鹽,一點也不心疼。
又買來了十八人。
在竹筍村東南四裏一片荒地中建立房舍和豬圈,開始捕捉野豬並嚐試進行馴化。
發現這種活其實非常的繁瑣。
把買來的人給安排好,這件事就滿麻煩的。
一開始他們都不聽話,好吃懶做。
然後馬林就盯著他們幹活,一個一個的逼迫著他們更勤快一點。
直到他們熟悉了氣氛,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
這花費了一個月整。
想整合這些人可不容易。
建房子和豬圈也不容易。
馬林的要求是用竹子建造圍牆,屋頂也搭竹子。
為了防風、防止漏雨,所以屋頂和牆壁上都綁了很多竹葉和幹草。
豬圈則是用石頭和磚頭匯合壘起來的。
這些野豬從未被人馴養過,uu看書ww.uukansh 充滿了野性,喜歡拱牆,喜歡逃跑。
壘豬圈比壘人住的房子花的時間還長。
獲得了一排十幾個豬圈。
然後就忙著出去捕捉小野豬。
它們擅長逃跑,而且嗅覺靈敏、力大無窮,想活捉成年野豬難度不小。
但是小野豬比較容易捕獲。
也相對來說容易養活。
最小的野豬可以喝羊奶。
附近的羊數量不多,但是馬林依然下了大力氣活捉了幾隻產奶的母羊,為的就是奶水可以用於喂養各種動物的幼崽。
養豬的話,沒有金屬工具也行,同時又是真正的養殖業,比遊獵強了很多倍。
自從他把從北邊買到的人口帶過來,一個月內,他們捕捉到了五十頭小野豬。
經常一次捉個四五頭。有捕獸網,捉它們還是非常容易的。
另外還活捉到了五六頭羊。
馬林覺得自己並未把養殖業給做好。
把豬給養的亂七八糟的。至於該怎麽改進,心裏還沒有想法。
他覺得應該把養豬場的規模給減小,然後用三四人照看一個養豬場,裏麵養三四十頭豬。
最累的工作肯定是給它們割草、製作飼料。
但是這麽多人應該照看的過來。
馬林先前對金屬充滿了執念,一心想獲得金屬。
如今則是急著把豬給養好。
他在野外巡邏,一直能夠看到野豬跑來跑去,於是估摸著附近方圓五六十裏範圍內生活著上千頭野豬,大部分都是小野豬。
狩獵隊一直在四處巡邏,試圖消滅狼和豹子,提高小野豬的成活率。
這是馬林從紅石平原出發之後第一次反向走。
先前他做事非常著急,想快點找到更多原始部落,從來沒迴頭走過。
現在他覺得竹筍村非常符合自己的要求,於是變得更為耐心,覺得迴頭走一下也不成問題。
在前麵幾個村他隻是購買了一些食物並稍微住宿一下。
五天多,到了老鼠村。
然後用鹽夠買人口。
老鼠村以及他們的三家親戚,人口比較多,地盤比較小,獵物不太充足,於是就麵臨著吃不飽的問題。
即使馬林先前向他們傳播了一些技術,改善了一下他們的生活,可是食物問題依然難以解決。
於是馬林便用鹽來購買人口。
有些家庭情況太差,養不起小孩、女人、老人,馬林使用一些鹽進行交換便可以帶走他們,讓他們去竹筍村幹活。
一斤鹽就能夠換到一個人。
這些人與其在老鼠村挨餓,還不如去竹筍村幹活。
馬林在這裏購買了十七個人,大部分都是老弱婦孺,對老鼠村及其親戚來說,都是負擔,馬林肯接受他們,老鼠村高興還來不及呢。
然後向迴走。
在白石村、紅石村、黃石村各自買到三人。
也就是二十三人。
全都帶迴竹筍村。
現在竹筍村達到了六十多人口。
獵物依然很豐足,食物綽綽有餘,完全養得活這麽多人。
然後忙著用石頭、稀泥、竹子配合著壘豬圈。
出去活捉野豬,放在豬圈來喂。
新買來的這些人負責照看這些豬,給它們割草、製作飼料,給豬圈打掃衛生、消毒。
喂豬其實比較的累人。
但是擁有的人手比較多之後就不嫌累了。
狩獵隊每天出去活捉野豬迴來。
這有點難度。
他們也在試圖找到一些羊。
附近除了竹筍,還有多種比較低矮的植物適合當做豬的飼料,其中含有不少澱粉和蛋白質。
苦薯也是飼料的一種選擇。
馬林對於馴養野豬非常的上心。一直在觀看過程。
很值得高興的是,他們比較輕鬆的就用捕獸網捉到了一頭懷孕的母野豬,四天後它就生產了。
大家都覺得自己賺大發了。
趕緊用各種好飼料伺候。
十幾隻小野豬都長得很好,半年時間說不準可以長大接近一百斤。
喂養起來比羊麻煩很多。
羊隻要牽出去就能夠自己吃草。
豬的飼料卻必須由人送到豬圈裏。
野豬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大家把豬圈壘的非常結實。
成年野豬都是一頭豬一個圈。
想活捉成年野豬,還想馴化它們,難度非常高。
所以大家都對小野豬更加上心。想捉住小野豬更加的容易,有羊奶可以喂養,野外有非常多的飼料,隻要花功夫就行了。
馬林發現這種事自己得身體力行,否則別人都不積極。
於是自己選擇地址,在竹林村西南一個土丘旁邊建立幾排房舍和豬圈。
然後自己帶人出門去捕捉野豬。
然後投入豬圈中。
對現代人來說這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對原始人來說,這卻是一個創舉。
擁有一百頭豬與擁有一百頭羊是完全不同的。豬可以養到四五百斤,長得快,產肉多,但是照顧起來需要花費不少功夫。
羊不同,羊照顧起來比較省心。
馬林一開始把小豬都給養在一個圈裏。
發現其中兩隻老是被別的豬仔咬,便把它們放到了旁邊的圈裏。
養豬其實非常髒。
但是收益很大。
馬林給它們提供不錯的夥食。
當他的豬圈裏有二十頭小豬之後,竹筍村原始人才開始自己動手捕捉和馴養小豬。
他們最擔憂的事情是豬生病。
一生病肯定掉膘,長得慢,然後肉便不夠吃的。
現在是夏季,飼料極為豐富,馬林帶領著自己買來的人口,去外麵割青草,然後儲藏起來,方便冬天的時候拿出來喂養。
小野豬長得非常快,半個月時間就能夠長很大一截。
他覺得附近還能容納更多人口。
於是帶著四位同伴向東南西南兩個方向又先後走了兩天,總共見到四個部落。
馬林建議這些部落合並,互相分享地盤,以竹筍村作為中心。
但是他們全都不感興趣。
於是馬林隻好又用鹽換人口,把買來的人送迴竹筍村從事養豬工作。
他有非常多的鹽,一點也不心疼。
又買來了十八人。
在竹筍村東南四裏一片荒地中建立房舍和豬圈,開始捕捉野豬並嚐試進行馴化。
發現這種活其實非常的繁瑣。
把買來的人給安排好,這件事就滿麻煩的。
一開始他們都不聽話,好吃懶做。
然後馬林就盯著他們幹活,一個一個的逼迫著他們更勤快一點。
直到他們熟悉了氣氛,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
這花費了一個月整。
想整合這些人可不容易。
建房子和豬圈也不容易。
馬林的要求是用竹子建造圍牆,屋頂也搭竹子。
為了防風、防止漏雨,所以屋頂和牆壁上都綁了很多竹葉和幹草。
豬圈則是用石頭和磚頭匯合壘起來的。
這些野豬從未被人馴養過,uu看書ww.uukansh 充滿了野性,喜歡拱牆,喜歡逃跑。
壘豬圈比壘人住的房子花的時間還長。
獲得了一排十幾個豬圈。
然後就忙著出去捕捉小野豬。
它們擅長逃跑,而且嗅覺靈敏、力大無窮,想活捉成年野豬難度不小。
但是小野豬比較容易捕獲。
也相對來說容易養活。
最小的野豬可以喝羊奶。
附近的羊數量不多,但是馬林依然下了大力氣活捉了幾隻產奶的母羊,為的就是奶水可以用於喂養各種動物的幼崽。
養豬的話,沒有金屬工具也行,同時又是真正的養殖業,比遊獵強了很多倍。
自從他把從北邊買到的人口帶過來,一個月內,他們捕捉到了五十頭小野豬。
經常一次捉個四五頭。有捕獸網,捉它們還是非常容易的。
另外還活捉到了五六頭羊。
馬林覺得自己並未把養殖業給做好。
把豬給養的亂七八糟的。至於該怎麽改進,心裏還沒有想法。
他覺得應該把養豬場的規模給減小,然後用三四人照看一個養豬場,裏麵養三四十頭豬。
最累的工作肯定是給它們割草、製作飼料。
但是這麽多人應該照看的過來。
馬林先前對金屬充滿了執念,一心想獲得金屬。
如今則是急著把豬給養好。
他在野外巡邏,一直能夠看到野豬跑來跑去,於是估摸著附近方圓五六十裏範圍內生活著上千頭野豬,大部分都是小野豬。
狩獵隊一直在四處巡邏,試圖消滅狼和豹子,提高小野豬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