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吉棄禦駕馬車不坐,而是換騎上了自己的戰馬,率領同樣換乘上了戰馬的鄆王趙楷、康王趙構,在楊再興等一眾騎兵隨從的護衛下,從黃河岸邊剛占領不久的夏軍陣地起駕,向興慶府西城方向進發。


    楊再興率領上千皇城司騎兵護衛隨從,高度戒備,保護在趙官家的周圍,一路上未遇到夏敵。他們來到了夏國都城興慶府西城外三百步遠時,放緩前進速度。


    眾人看西夏的國都興慶府那高大的西城外的戰場上,已是滿地狼藉,宋軍嶽飛部已經全部攻入城內。


    騎在戰馬上的趙吉,在眾將士的保護下,緩緩向前行進。他看到西夏國京城興慶府的西城鎮遠門,早已被嶽飛部的炮兵轟得粉碎,城門旁邊的厚實的城牆上,留下了炮彈爆炸後的數百道斑駁炸痕。


    興慶府西城外的護城河上,早被嶽飛部的禦賜工兵小隊,搭起了八條既結實又能防流石和火燒的木心鐵皮“壕橋”。


    那護城河兩岸的大地上,乃至壕橋上,斜插著敵軍射下來的成千上萬支箭矢,散落著敵軍拋砸下來難以計數的大小石塊,還有十幾輛宋軍的轒轀車被守城夏軍的流石砸趴架了。


    每輛戰損嚴重的轒轀車內或其旁邊,大都橫躺豎臥著數具至十數具不等的宋兵屍體。流速緩慢的護城河水,已經被宋軍將士的鮮血染紅。


    戰死在興慶府西城外的百餘名宋軍兵卒,不是被守城夏軍射下來的箭矢擊斃,就是被城上的夏軍用旋風炮拋下的石塊砸死了。


    趙吉看到這裏,心中不免對犧牲的宋兵非常痛惜。然而,他知道若想實現華夏大一統,不流血犧牲那是很難辦到的。


    嶽飛部更多的轒轀車,都成功衝過了護城河到達城下,停在了西城門兩側附近。


    顯然嶽飛部的先鋒軍,在轒轀車這種古代戰車的保護下,抗過了城上夏軍砸下來的流石和射下的箭矢,衝殺進了被炮彈炸毀的興慶府北城門。


    趙吉看到這裏,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古人發明的這種轒轀車,其實就是一個安裝了車輪的木屋,屋頂蒙上牛皮並塗上泥水漿以防火。士兵可以在轒轀車這種掩體裏麵,推進到敵方城牆下,破壞城牆和城門。


    當然在剛剛過去的攻城戰鬥中,因為嶽飛部擁有了趙吉提前帶給大宋領先世界數百年的火炮,而在火炮的攻擊之下,興慶府西城門如同壘卵一般,被轟得粉碎。


    因此,轒轀車裏的宋軍兵卒們,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樣去冒死費力地挖敵城的牆根和撞城門了,也更用不上攻撞敵軍城門的【鉤撞車】了。


    此時,嶽飛已率部殺入城內,按趙官家先前製定的作戰計劃,目標直指西夏京城興慶府的內城皇宮,有攔阻於路的夏軍,嶽飛便躍馬挺槍,身先士卒,率部衝殺在前,夏軍無人能擋……


    而被嶽飛留下的部將張憲,正率領五百名將士,已完全占領並掌控了興慶府的西城。


    張憲跨過戰死在城上的眾多夏軍屍體,踩著一灘灘血泊,正在收編放下武器投降的千餘名夏軍守城兵將。他忽聽手下的了望兵驚喜大喊道:


    “趙官家竟率部,禦駕親至咱們的城下了!”


    張憲立即轉身,手扶城牆,向城下望去,他果然看到了趙官家的禦用騎兵千餘騎,浩浩蕩蕩地來到了興慶府西城的護城河岸邊。


    他用禦賜的望遠鏡,確認城下那率部一馬當先的最威風者,便是當今大宋天子趙官家。


    張憲囑咐部下,繼續收編投降的夏軍兵將,他則急忙跑下城,翻身上馬,單騎出城,迎接趙官家入城……


    趙官家看到張憲出城迎接,便道:“張愛卿甲胄在身,免行大禮,不必下馬,與朕並駕齊驅入城。”


    “微臣張憲,謝官家隆恩!”騎在戰馬上的張憲抱拳感激道。


    他微待韁繩,讓自己的戰馬,落後於趙官家所騎戰馬約半個身位。


    騎在高大戰馬上的趙吉,在同樣騎在戰馬上的張憲、趙楷、趙構等人的陪同下,在身後楊再興等眾多兵將的保護下,緩緩穿過興慶府的西城門洞。


    趙吉所率領的宋軍騎兵的馬蹄聲,在戰後血跡斑斑的入城青石大道上迴響,每一步都顯得沉穩而有力。


    夕陽最後的餘輝,灑在趙官家身上的精良鎧甲上,熠熠生輝,猶如天人。


    趙吉騎在戰馬之上,身姿挺拔,目光如炬,不怒自威,霸氣外露。


    “張愛卿,朕的武狀元嶽鵬舉,已率部殺進城內了吧?”


    張憲聞聽聖問,連忙在戰馬微微躬身,雙手抱拳,恭敬答道:


    “官家聖明!嶽將軍已率本部精銳,依照官家先前的戰略部署,率部殺入興慶府城內,準備直搗黃龍,目標直指西夏國的皇宮內城,誓要一舉攻破夏敵的皇城,活捉西夏偽帝李乾順!”


    趙吉聞言,嘴角微揚,輕輕頷首,微笑讚賞道:


    “嶽飛及所部將士精忠報國,不負朕之厚望,皆是我大宋的好男兒!朕心甚慰,賜詩一首,以激勵三軍將士。”


    趙吉在馬背之上,略改了一下曆史上南宋嶽飛所作的《寄浮圖慧海》一詩中的‘赤鬆’二字改為‘天子’,並且隻引用其詩八句中的四句,高聲吟誦道:


    “男兒立誌扶王室,聖主專師滅虜酋。”


    “功業要刊燕石上,歸休終伴‘天子’遊。”


    隨行的張憲等將士,聞聽趙官家出口成詩,大為讚佩……


    他們早就知道,當今趙官家非常有文采,誰也沒有懷疑這詩趙官家做不出來。


    他們隻覺得,趙官家即興所作的這首詩,正符合此時他們這些深入夏境的宋軍將士的心聲渴望。


    趙官家還在這首詩的最後一句,特別強調了即便出征的將士們年老後不能再為國出戰了,那麽依然可以‘歸休終伴天子遊’,這是何等的殊榮啊!


    張憲被感動得眼圈泛紅,在馬上喃喃念著趙官家即興所作的詩句,他要將趙官家這詩傳頌至三軍,以激勵宋軍將士奮勇殺敵、為國效力、建功立業!


    趙官家一行人浩浩蕩蕩,進入西夏都城興慶府的西城鎮遠門。


    嶽飛部留下守城的宋軍兵將,看到趙官家入城,皆高唿道:


    “官家威武,吾皇萬歲萬萬歲……”


    騎在高大戰馬上的趙吉,揮手與嶽飛部留下守城的宋軍將士打招唿,同時他迴望被炮彈炸碎的興慶府鎮遠門,再抬頭望向那高大而厚實的城牆,心中感慨良多。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做不到的,朕這位穿越者卻做到了!’


    作為熟知曆史的穿越者趙吉,當然知道成吉思汗一生中一共四次伐夏的大致經過:


    公元1203年,蒙古部的鐵木真滅掉了克烈部,使西夏失去了一部分蒙夏間的緩衝地帶,削弱了西夏的防禦。1205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率軍,正式入侵西夏,發動第一次征夏戰爭,洗劫了夏國邊疆的一些市鎮。


    公元1207年,成吉思汗發動第二次征夏之戰,率軍進攻斡羅孩城,但因西夏軍隊的頑強抗擊,以失敗告終……


    公元1209年,蒙古占領高昌迴鶻,進一步威脅西夏。隨後,蒙古發動第三次征夏之戰,占領斡羅孩城,逼近西夏都城中興府(即改名前的興慶府)。西夏求和,同意“附蒙伐金”……


    西夏在“附蒙伐金”之戰中,損兵折將,軍隊變弱,國力大損,西夏國內的官場又非常腐敗,人民生活困苦。


    公元1211年,西夏齊王李遵頊政變奪權,即曆史上的西夏神宗,但其不敢不堅持原本的附蒙攻金國策。


    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因西夏拒絕協助蒙古西征,而發動第四次征夏之戰。西夏神宗逃至靈州,太子李德旺留守都城求和……


    1223年,西夏神宗傳位李德旺,即夏獻宗。


    獻宗李德旺決定“聯金抗蒙”,但陰謀被蒙古大將孛魯發現,1224年蒙古攻擊西夏,拿下銀州。1225年,成吉思汗結束七年西征迴歸,率軍入侵西夏沙洲,西夏再次求和……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因西夏違反和約,不顧自己六十四歲的高齡,毅然率軍親征西夏,自漠北南下,先後攻占多處要邑,圍困中興府。


    夏獻宗李德旺看著蒙古的步步逼近,因過度憂慮而死。


    西夏帝位傳給南平王李睍,即曆史上的夏末帝,李睍是西夏最後一位皇帝。


    公元1226年8月,蒙古大軍實行“黃河九渡”,成功占領應理、夏州等地,並決定圍攻靈州。西夏將領嵬名令公帶領援軍抗擊入侵的蒙古軍,卻戰敗身亡。


    而後,蒙古大軍十分順利地攻占積石州、西寧等地。直到此時,蒙古大軍隻差西夏最後堅固城池京城中興府仍未攻陷。


    西夏末帝李睍向蒙古求和,蒙古卻要求李睍出城投降可保全其性命,依然可榮華富貴……


    公元1227年春,成吉思汗鐵木真分兵圍困西夏都城中興府,自己率部南下攻金,駐夏地六盤山時病危,他要求諸子團結,擁戴窩闊台繼位,並遺命蒙古要聯宋滅金;他還留下遺囑:其死後要秘不發喪,以免讓正在談判投降事宜的西夏皇帝李睍反悔……


    公元1227年8月25日(農曆七月十二),鐵木真病逝於清水縣,享年六十六歲。


    隨後,還以為成吉思汗健在的夏末帝李睍出城投降,西夏正式宣告滅亡。


    蒙古滅西夏之戰曆時22年才結束。


    成吉思汗的小兒子拖雷依父汗之遺囑,殺掉西夏末帝李睍以絕後患,蒙古大軍進入西夏都城,洗劫西夏京城,燒毀西夏皇宮、官府、民宅等建築,還挖掘了城外的曆代西夏皇陵以盜走大量陪葬財寶,蒙古軍還進行了屠城;隻是屠城不久,便被察罕勸止了。


    ……


    穿越者趙吉知道,成吉思汗孛兒隻斤·鐵木真一生中四次代夏,曆時二十多年,其活著時也未能攻破西夏的國都中興府(即興慶府);其未能踏進西夏國都半步。


    當然,趙吉知道這西夏的國都興慶府,從西夏景宗李元昊開始。西夏曆代皇帝皆以此為都城,還經常修葺加固,在冷兵器古代戰爭中,這西夏的都城興慶府可以說是固若金湯。曆史上的成吉思汗率部未能攻破西夏的都城也屬正常,隻能選擇長時間圍困城池的方式,再使詐誘騙西夏末帝出城投降可保全性命之計,騙開了西夏的國都城門。


    然而,朕禦駕親征伐夏,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因識人善用,提拔了眾多名將,再加上朕提前帶給大宋的火炮等先進武器,做到了成吉思汗一生未能做到攻破西夏國都興慶府的偉績!


    趙吉率眾,登上興慶府的西城之上。


    ……


    此時,興慶府的西城外,塵土飛揚,數路宋軍兵馬在遠處號角聲中,如潮水般湧來……


    “報……”


    “奏啟官家,韓世忠奉旨率部馳援,已至興慶府西城外!”


    “韓世忠請示官家,其部可否入城?”


    此時,趙吉已經登上了興慶府的西城樓,他憑欄向城下望去,果然看到了韓世忠部來援,正等待在西城下的護城河外。


    “朕準韓世忠部,速速入城!”趙吉高聲道:“傳旨,讓韓世忠依朕之前布置的戰略而行!”


    傳令兵接旨後,立即跑下城,向城下焦急等待中的韓世忠,傳達聖諭……


    韓世忠接旨後大喜,他騎在戰馬上雙手抱拳,向城上的趙官家遙拜。


    他奉旨隻帶上了本部人馬三分之一的韓世忠,留下偏將唿延通率部繼續在興慶府外城的西北城下佯攻,以免夏敵守軍分兵去援救西夏的皇宮內城。


    韓世忠奉旨,率領精銳人馬,迅速魚貫入城,卻能做到秩序井然。


    按趙官家先前布置的作戰計劃,韓世忠率部不急著去攻打興慶府內的皇城,而是直接從城內的主路大街上,殺向了其部主攻的興慶府外城的西北城門,要做到裏應外合,解決掉興慶府西北城上的夏軍……


    至於宋軍其他部的援軍,與趙官家讓韓世忠部執行的戰術大同小異,皆是不要急著先攻打興慶府內的皇城,而是直接從城內的主路大街上,殺向了其部所主攻的興慶府的城門,要做到裏應外合,解決掉興慶府外城上的所有夏軍;再打開城門放城外佯攻的大軍入城。


    “報……”


    “奏啟官家,種師道奉旨派來其部先鋒官曲端率部馳援,已至興慶府西城外!”


    “曲端請示官家,其部可否入城?”


    “朕準曲端率部,速速入城!”趙吉高聲道:“傳旨,讓曲端依朕之前布置的戰略而行!”


    “遵旨……”


    “報……”


    “奏啟官家,種師中奉旨派來其部正副先鋒官張俊和楊忻中率部馳援,已至興慶府西城外!”


    “張俊、楊忻中請示官家,其部可否入城?”


    趙吉聞言心中一顫,先前聽聞流星馬斥候來報,說楊忻中在攻城之戰中身負箭傷了,他還帶傷來援,真是英勇啊!


    “朕準張俊、楊忻中率部,速速入城!”趙吉高聲道:“傳旨,讓張俊、楊忻中依朕之前布置的戰略而行!”


    ……


    “報……”


    “奏啟官家,王稟奉旨率部馳援,已至興慶府西城外!”


    “王稟請示官家,其部可否入城?”


    趙吉知道,先前自己派王稟為主將、姚古副之,各率領本部精銳,合兵攻打敵京西南城的光華門!現在曆史上的忠臣名將王稟來援,令宋軍如猛虎添翼。


    “朕準王稟率部,速速入城!”趙吉高聲道……


    “報……”


    “奏啟官家,郭成奉旨派來其部正副先鋒官吳階和吳璘率部馳援,已至興慶府西城外!”


    “吳階、吳璘請示官家,其部可否入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我成了趙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讀史明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讀史明智並收藏北宋:我成了趙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