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最看重的是什麽?毫無疑問是國祚。
哪怕是再敗家的帝王,再蠢的帝王,依舊會以維係國祚為人生第一目標。
當然,能否做到是另一迴事。
道爺的脾氣……怎麽說呢!按照他的秉性,既然和群臣開戰,那就不勝不收兵。可君臣多番交手後,他卻隱入西苑,推出嚴黨作為君臣之間的隔離牆,以緩和局勢。
能讓道爺隱忍的,一是國祚,二是親人。
所以當蔣慶之說蘇鬆等地不在手中,大明必然會亡時,黃錦都為他捏了一把汗。
道爺靜靜的看著他,可越是如此,黃錦就越擔心那平靜下可能在醞釀的雷霆。
蔣慶之也平靜的看著道爺,雖然心中有些打鼓,但他知曉,一旦退縮,道爺又會迴到以北方為主的治政格局中。
當初太祖高皇帝建都南京,除去地理位置的因素之外,便是考量了南方富庶,錢糧趁手的緣故。
而成祖皇帝遷都北京,是出於對後世兒孫的擔憂之心。
他擔心南京離邊塞太遠,兒孫們遠在南京,不知草原異族的強悍。當異族叩關,北方岌岌可危時,人還在南京宮中開趴體。
“大明當下最大的威脅是北方異族。”道爺緩緩開口,“南方是富庶,可那也是大明的南方,誰敢謀反?誰敢割據?”
他的眼中閃過譏誚之色,“那些蠢貨不知朕為何一再清洗整頓京衛,卻對南方衛所糜爛視而不見……”
蔣慶之看到了他眼中的譏誚之意,心中冷了半截。
道爺是故意的!
“北方物產不及南方,且直麵草原異族,故而無法傾力於農耕。南方有錢糧,可北方有刀子!”
道爺的眸中多了冷意,“若是南方那些蠢貨敢於試探朕的底線,那朕便會讓他們看看朕手中長刀的鋒銳!”
北方拿著刀槍,南方拿著錢糧。
北方為南方扛著兇殘的草原異族,讓南方能安心發展。而南方為北方大軍提供錢糧。這是一個互補性的地域結構和經濟結構。
蔣慶之想到自己多次提及南方衛所糜爛不堪,若說北方官兵是看門犬,那麽南方官兵,那真是連狗都不如。
家裏進賊了狗會狂吠。而南方官兵連叫都不叫。
道爺卻態度曖昧,每當這個時候,他仿佛記憶力就會出現中斷,忘掉了南方。
原來這一切都是他有意為之。
“南方有錢有糧,若是再手握強軍……這個大明才會真正的危矣!朕在京師也會寢食難安!”
我還是嫩了些!
蔣慶之低頭盤算了一下。
曆史上南方士大夫們一直在努力和帝王爭權奪利,可直至崇禎帝殉國,南方士大夫才得償所願。
而支撐帝王的便是槍杆子。
握住了槍杆子,帝王才有和南方士大夫們叫板的底氣。
而萬曆帝……
蔣慶之想到了曆史上派人去南方收稅,結果被士大夫們打的滿地找牙,自家鬱鬱寡歡絕食數日,最終隻能收迴派駐各地稅監的那位侄孫。
他突然發現一個問題。
大明帝王大權旁落正是始於嘉靖帝之後。
“太祖高皇帝乃馬上帝王,立國後予取予求,可依舊在士大夫們那裏碰壁。那些人寧可抱著蒙元的牌位,也不肯出仕為大明效力。太祖高皇帝的迴擊便是殺貪官如殺狗!”
道爺的聲音在殿內輕輕迴蕩著,“建文帝……那位被儒生哄的暈頭轉向,立足未穩便發動削藩,引發靖難之役……”
“道……陛下。”蔣慶之幹笑著,心想您可是成祖一係的,這麽說合適嗎?
“那都是命數!”道爺看著他,“朕說過,人一生的命數早已注定,從你一言一行,一飲一啄……皆是因果。建文帝重用黃子澄等人,這才有了成祖靖難登基。記住,這是因果,也是命數!”
“是。”蔣慶之心想什麽都是命數,那這人還做事幹啥?
道爺仿佛知曉這廝在想什麽,“真到了要你動,要你傾力而為之時,你就算是萬念俱灰,老天依舊會有法子讓你振作起來。而這也是命數。”
蔣慶之單手托腮,“是。”
道爺喝了口茶水,覺得有些冷,便輕輕頓了一下茶杯,黃錦趕緊令人去弄熱茶來。
“成祖皇帝在位時,君臣之間無時不刻不在爭鬥。不過成祖皇帝卻能用自己的威望壓製群臣。”
“之後的帝王,宣廟力不從心,北方由攻轉守。隨後帝王式微之勢再難挽迴。”
宣廟指的是明宣宗朱瞻基。
“陛下。”黃錦送上茶水,道爺接過,喝了一口,消瘦白皙的臉上多了些血色,“土木堡之敗,把大明帝王的脊梁骨都打折了。從此後,帝王漸漸被壓製……你登場,我下台。我登場,你滾蛋……”
這說的是朱祁鎮和朱祁鈺兩兄弟,土木堡之敗,朱祁鎮被瓦剌俘獲,朱祁鈺登基。瓦剌沒想到大明會這般拒絕,又不願養著朱祁鎮這個廢物,於是最終放歸。
後來的故事……令人一言難盡。朱祁鎮複辟,於謙身死。
“再後來,帝王就成了文臣圈養的玩物。”道爺譏誚的道。
這話指的應該是武帝,也就是朱厚照。
這位帝王短短的一生都用在了脫離文官的束縛上,最終落水,染病而亡。
“由此你想到了什麽?”道爺問道。
蔣慶之脫口而出,“誰掌握了槍杆子,誰便是帝王!”
這話犯忌諱,但道爺卻頷首,“太祖高皇帝與成祖皇帝皆掌握了軍隊,故而令行禁止,言出法隨。之後的帝王卻被困在深宮之中,軍隊漸漸淪為看門狗,且不在自己手中。若是不肯與文官妥協,便是傀儡!”
蔣慶之從未從這等角度去琢磨過大明的國勢,心中不禁巨震。
“朕登基之後,也曾奢望過與文臣聯手,可楊廷和卻給了朕一巴掌。從那時起,朕就知曉。帝王與文官之間不是東風壓倒西風,便是西風壓倒東風。再無第三種可能。不,有。”
蔣慶之輕聲道:“不低頭!”
這不就是當下道爺和文官,以及士大夫之間的關係嗎?
“朕不肯低頭,他們也不肯,就這麽僵持著。但誰受損?”道爺問道。
“江山社稷!”蔣慶之漸漸進入了一種狀態,“由此可見,帝王需掌控軍隊,其次,必須殺伐果斷。另外,必須要壓製文官!”
嘉靖帝點頭,“朕說那麽多,是想讓你知曉,蘇鬆等地是要害,可朕當下並未掌握足以令那些人低頭的刀槍,若是驟然發動,定會引發反彈。南方若是糜爛……”
“大明危矣!”蔣慶之覺得自己有些嫩,他撓撓頭,“是臣想簡單了。”
按照他的想法,就該趁著此次蘇州府民心在己方的機會,朝中從軍政入手,把蘇州府控製在手中。
隨後以蘇州為基地,不斷向四方擴張,一步步蠶食南方。
可如今看來這個想法過於理想化了。
萬曆帝不是軟弱,而是麵對局勢無可奈何的選擇了低頭。
張居正近乎於攝政般的統禦大明多年,萬曆帝威望由此被極度削弱。等自己親政後,卻發現自己麵臨著一個內部勢力紛雜,帝王無法掌控的局麵。
戚繼光為何被冷落?
此刻想來,難免有萬曆帝想清洗張居正一係人馬之意。
君臣之爭,讓一心報國的戚繼光隻能黯然下台。
再後來的帝王就純屬成了孤家寡人,為何魏忠賢能得重用,真是帝王昏聵?
蔣慶之覺得曆史的迷霧被自己撕開了一條縫隙。
道爺在等著蔣慶之開口,等了半晌沒迴應,仔細一看,這廝單手托腮,腦袋一點一點的,竟然睡著了。
黃錦想叫醒蔣慶之,道爺微微搖頭,指指不遠處的炭盆。黃錦端來放在蔣慶之身側。
不知過了多久,蔣慶之悠悠醒來。
道爺在看奏疏,黃錦站在邊上,手中拂塵有一下沒一下的甩動著。
吸溜!
蔣慶之吸了一下口水,“臣無狀。”
“迴去歇著,對了黃錦,把那東西給他。”
道爺放下朱筆。
蔣慶之接過一個盒子,打開看了一眼,“脂粉?”
“這是女子護膚的東西,管用。”道爺說道:“迴去好生歇一陣子。”
蔣慶之起身,伸個懶腰,黃錦忍不住翻個白眼。
道爺突然問道:“熊浹被你救醒,為何不說?”
蔣慶之看著手中的脂粉盒,“臣覺著是分內事,忘了。”
蔣慶之一臉困意,掩口想打哈欠。
“去吧!”道爺眸中多了暖意,“迴頭朕讓禦醫去給你診脈……莫要做那等怪模樣,你那身子骨孱弱,此次遠行歸來,定然有所損耗。”
走在西苑中,蔣慶之活動著腿腳,覺得精氣神在漸漸迴歸。
而在直廬外,此刻徐階正在接受幾個官員的示好。
“……閣老整日往來於直廬於禮部之間,下官卻無所事事,真是羞愧難當。”
“最近朝中暗流湧動,下官不知當如何。閣老但凡有所示,下官唯馬首是瞻。”
徐階溫潤如玉的聽著,要想把嚴嵩和嚴黨拉下馬來,他需要無數幫手。而這等示好的官員,雖說不會為了他赴湯蹈火,但站在他的身後搖旗呐喊,也能壯大威勢。
“朝中如今七成都讚同閣老執掌吏部,此事定然板上釘釘了。”
一個官員笑道:“聽聞那位老天官……怕是不久了。”
眾人都笑了笑。
徐階不想聽這些露骨的奉承,剛想進去,就見有人急匆匆跑來,是嚴嵩的隨從。
隨從進了值房,徐階止步,身後幾個官員亦步亦趨……
“元輔,熊浹醒來了。”
徐階右手猛地握拳。
“咦!是哪位禦醫出手救了迴來?”這是嚴世蕃的聲音。
“是長威伯!”隨從說道:“長威伯才將迴京便去了熊家,不知他如何出手診治的,隨後熊尚書便醒了過來。禦醫方才進宮,說是一副藥讓熊尚書發了汗,不出三日,定然能康複。”
“爹。”嚴世蕃的聲音中帶著喜悅之情,“熊浹康複,徐階指望落空,蔣慶之果真是咱們的福星!”
裏麵出來一個小吏,幹咳一聲,“徐閣老。”
值房內的聲音戛然而止。
徐階麵無表情的迴身。
那幾個官員仿佛是學會了遁法,竟然瞬間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不遠處,一個年輕人正負手笑吟吟的看著他。
徐階開口。
溫潤如玉,卻恍若帶著無盡寒意。
“長威伯!”
哪怕是再敗家的帝王,再蠢的帝王,依舊會以維係國祚為人生第一目標。
當然,能否做到是另一迴事。
道爺的脾氣……怎麽說呢!按照他的秉性,既然和群臣開戰,那就不勝不收兵。可君臣多番交手後,他卻隱入西苑,推出嚴黨作為君臣之間的隔離牆,以緩和局勢。
能讓道爺隱忍的,一是國祚,二是親人。
所以當蔣慶之說蘇鬆等地不在手中,大明必然會亡時,黃錦都為他捏了一把汗。
道爺靜靜的看著他,可越是如此,黃錦就越擔心那平靜下可能在醞釀的雷霆。
蔣慶之也平靜的看著道爺,雖然心中有些打鼓,但他知曉,一旦退縮,道爺又會迴到以北方為主的治政格局中。
當初太祖高皇帝建都南京,除去地理位置的因素之外,便是考量了南方富庶,錢糧趁手的緣故。
而成祖皇帝遷都北京,是出於對後世兒孫的擔憂之心。
他擔心南京離邊塞太遠,兒孫們遠在南京,不知草原異族的強悍。當異族叩關,北方岌岌可危時,人還在南京宮中開趴體。
“大明當下最大的威脅是北方異族。”道爺緩緩開口,“南方是富庶,可那也是大明的南方,誰敢謀反?誰敢割據?”
他的眼中閃過譏誚之色,“那些蠢貨不知朕為何一再清洗整頓京衛,卻對南方衛所糜爛視而不見……”
蔣慶之看到了他眼中的譏誚之意,心中冷了半截。
道爺是故意的!
“北方物產不及南方,且直麵草原異族,故而無法傾力於農耕。南方有錢糧,可北方有刀子!”
道爺的眸中多了冷意,“若是南方那些蠢貨敢於試探朕的底線,那朕便會讓他們看看朕手中長刀的鋒銳!”
北方拿著刀槍,南方拿著錢糧。
北方為南方扛著兇殘的草原異族,讓南方能安心發展。而南方為北方大軍提供錢糧。這是一個互補性的地域結構和經濟結構。
蔣慶之想到自己多次提及南方衛所糜爛不堪,若說北方官兵是看門犬,那麽南方官兵,那真是連狗都不如。
家裏進賊了狗會狂吠。而南方官兵連叫都不叫。
道爺卻態度曖昧,每當這個時候,他仿佛記憶力就會出現中斷,忘掉了南方。
原來這一切都是他有意為之。
“南方有錢有糧,若是再手握強軍……這個大明才會真正的危矣!朕在京師也會寢食難安!”
我還是嫩了些!
蔣慶之低頭盤算了一下。
曆史上南方士大夫們一直在努力和帝王爭權奪利,可直至崇禎帝殉國,南方士大夫才得償所願。
而支撐帝王的便是槍杆子。
握住了槍杆子,帝王才有和南方士大夫們叫板的底氣。
而萬曆帝……
蔣慶之想到了曆史上派人去南方收稅,結果被士大夫們打的滿地找牙,自家鬱鬱寡歡絕食數日,最終隻能收迴派駐各地稅監的那位侄孫。
他突然發現一個問題。
大明帝王大權旁落正是始於嘉靖帝之後。
“太祖高皇帝乃馬上帝王,立國後予取予求,可依舊在士大夫們那裏碰壁。那些人寧可抱著蒙元的牌位,也不肯出仕為大明效力。太祖高皇帝的迴擊便是殺貪官如殺狗!”
道爺的聲音在殿內輕輕迴蕩著,“建文帝……那位被儒生哄的暈頭轉向,立足未穩便發動削藩,引發靖難之役……”
“道……陛下。”蔣慶之幹笑著,心想您可是成祖一係的,這麽說合適嗎?
“那都是命數!”道爺看著他,“朕說過,人一生的命數早已注定,從你一言一行,一飲一啄……皆是因果。建文帝重用黃子澄等人,這才有了成祖靖難登基。記住,這是因果,也是命數!”
“是。”蔣慶之心想什麽都是命數,那這人還做事幹啥?
道爺仿佛知曉這廝在想什麽,“真到了要你動,要你傾力而為之時,你就算是萬念俱灰,老天依舊會有法子讓你振作起來。而這也是命數。”
蔣慶之單手托腮,“是。”
道爺喝了口茶水,覺得有些冷,便輕輕頓了一下茶杯,黃錦趕緊令人去弄熱茶來。
“成祖皇帝在位時,君臣之間無時不刻不在爭鬥。不過成祖皇帝卻能用自己的威望壓製群臣。”
“之後的帝王,宣廟力不從心,北方由攻轉守。隨後帝王式微之勢再難挽迴。”
宣廟指的是明宣宗朱瞻基。
“陛下。”黃錦送上茶水,道爺接過,喝了一口,消瘦白皙的臉上多了些血色,“土木堡之敗,把大明帝王的脊梁骨都打折了。從此後,帝王漸漸被壓製……你登場,我下台。我登場,你滾蛋……”
這說的是朱祁鎮和朱祁鈺兩兄弟,土木堡之敗,朱祁鎮被瓦剌俘獲,朱祁鈺登基。瓦剌沒想到大明會這般拒絕,又不願養著朱祁鎮這個廢物,於是最終放歸。
後來的故事……令人一言難盡。朱祁鎮複辟,於謙身死。
“再後來,帝王就成了文臣圈養的玩物。”道爺譏誚的道。
這話指的應該是武帝,也就是朱厚照。
這位帝王短短的一生都用在了脫離文官的束縛上,最終落水,染病而亡。
“由此你想到了什麽?”道爺問道。
蔣慶之脫口而出,“誰掌握了槍杆子,誰便是帝王!”
這話犯忌諱,但道爺卻頷首,“太祖高皇帝與成祖皇帝皆掌握了軍隊,故而令行禁止,言出法隨。之後的帝王卻被困在深宮之中,軍隊漸漸淪為看門狗,且不在自己手中。若是不肯與文官妥協,便是傀儡!”
蔣慶之從未從這等角度去琢磨過大明的國勢,心中不禁巨震。
“朕登基之後,也曾奢望過與文臣聯手,可楊廷和卻給了朕一巴掌。從那時起,朕就知曉。帝王與文官之間不是東風壓倒西風,便是西風壓倒東風。再無第三種可能。不,有。”
蔣慶之輕聲道:“不低頭!”
這不就是當下道爺和文官,以及士大夫之間的關係嗎?
“朕不肯低頭,他們也不肯,就這麽僵持著。但誰受損?”道爺問道。
“江山社稷!”蔣慶之漸漸進入了一種狀態,“由此可見,帝王需掌控軍隊,其次,必須殺伐果斷。另外,必須要壓製文官!”
嘉靖帝點頭,“朕說那麽多,是想讓你知曉,蘇鬆等地是要害,可朕當下並未掌握足以令那些人低頭的刀槍,若是驟然發動,定會引發反彈。南方若是糜爛……”
“大明危矣!”蔣慶之覺得自己有些嫩,他撓撓頭,“是臣想簡單了。”
按照他的想法,就該趁著此次蘇州府民心在己方的機會,朝中從軍政入手,把蘇州府控製在手中。
隨後以蘇州為基地,不斷向四方擴張,一步步蠶食南方。
可如今看來這個想法過於理想化了。
萬曆帝不是軟弱,而是麵對局勢無可奈何的選擇了低頭。
張居正近乎於攝政般的統禦大明多年,萬曆帝威望由此被極度削弱。等自己親政後,卻發現自己麵臨著一個內部勢力紛雜,帝王無法掌控的局麵。
戚繼光為何被冷落?
此刻想來,難免有萬曆帝想清洗張居正一係人馬之意。
君臣之爭,讓一心報國的戚繼光隻能黯然下台。
再後來的帝王就純屬成了孤家寡人,為何魏忠賢能得重用,真是帝王昏聵?
蔣慶之覺得曆史的迷霧被自己撕開了一條縫隙。
道爺在等著蔣慶之開口,等了半晌沒迴應,仔細一看,這廝單手托腮,腦袋一點一點的,竟然睡著了。
黃錦想叫醒蔣慶之,道爺微微搖頭,指指不遠處的炭盆。黃錦端來放在蔣慶之身側。
不知過了多久,蔣慶之悠悠醒來。
道爺在看奏疏,黃錦站在邊上,手中拂塵有一下沒一下的甩動著。
吸溜!
蔣慶之吸了一下口水,“臣無狀。”
“迴去歇著,對了黃錦,把那東西給他。”
道爺放下朱筆。
蔣慶之接過一個盒子,打開看了一眼,“脂粉?”
“這是女子護膚的東西,管用。”道爺說道:“迴去好生歇一陣子。”
蔣慶之起身,伸個懶腰,黃錦忍不住翻個白眼。
道爺突然問道:“熊浹被你救醒,為何不說?”
蔣慶之看著手中的脂粉盒,“臣覺著是分內事,忘了。”
蔣慶之一臉困意,掩口想打哈欠。
“去吧!”道爺眸中多了暖意,“迴頭朕讓禦醫去給你診脈……莫要做那等怪模樣,你那身子骨孱弱,此次遠行歸來,定然有所損耗。”
走在西苑中,蔣慶之活動著腿腳,覺得精氣神在漸漸迴歸。
而在直廬外,此刻徐階正在接受幾個官員的示好。
“……閣老整日往來於直廬於禮部之間,下官卻無所事事,真是羞愧難當。”
“最近朝中暗流湧動,下官不知當如何。閣老但凡有所示,下官唯馬首是瞻。”
徐階溫潤如玉的聽著,要想把嚴嵩和嚴黨拉下馬來,他需要無數幫手。而這等示好的官員,雖說不會為了他赴湯蹈火,但站在他的身後搖旗呐喊,也能壯大威勢。
“朝中如今七成都讚同閣老執掌吏部,此事定然板上釘釘了。”
一個官員笑道:“聽聞那位老天官……怕是不久了。”
眾人都笑了笑。
徐階不想聽這些露骨的奉承,剛想進去,就見有人急匆匆跑來,是嚴嵩的隨從。
隨從進了值房,徐階止步,身後幾個官員亦步亦趨……
“元輔,熊浹醒來了。”
徐階右手猛地握拳。
“咦!是哪位禦醫出手救了迴來?”這是嚴世蕃的聲音。
“是長威伯!”隨從說道:“長威伯才將迴京便去了熊家,不知他如何出手診治的,隨後熊尚書便醒了過來。禦醫方才進宮,說是一副藥讓熊尚書發了汗,不出三日,定然能康複。”
“爹。”嚴世蕃的聲音中帶著喜悅之情,“熊浹康複,徐階指望落空,蔣慶之果真是咱們的福星!”
裏麵出來一個小吏,幹咳一聲,“徐閣老。”
值房內的聲音戛然而止。
徐階麵無表情的迴身。
那幾個官員仿佛是學會了遁法,竟然瞬間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不遠處,一個年輕人正負手笑吟吟的看著他。
徐階開口。
溫潤如玉,卻恍若帶著無盡寒意。
“長威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