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要收徒啊?”


    話音未畢,朱元璋大踏步走了進來。


    後麵還跟著兩個人,其中一個是方孝孺。


    另一人麵生,看起來也快六十歲了。


    “允熥啊,這次你帶個幫手,這個是太醫院判戴思恭。”


    「戴思恭?!」


    「明代著名醫學家戴思恭?」


    「現在的他應該是七十多歲了,醫家果然會保養啊。」


    「洪武年間,戴思恭被征為正八品禦醫,授迪功郎,由於他的醫術特別高,所以老朱非常看重他。」


    「戴思恭曆經三朝,三次辭官,都被皇帝請了迴來。」


    「戴思恭的師父就是金元時期著名醫家朱震亨。」


    「朱震亨,字丹溪,是丹溪學派的創始人。」


    「戴思恭和師父朱丹溪,在中醫發展史上占據一席之地。」


    朱元璋聽到此,不由得大感欣慰。


    太醫院判羅平和仇占可一樣,被三孫的手段給嚇傻了。


    院判當不成了,於是朱元璋就請迴了辭歸鄉裏的戴思恭。


    真沒想到戴思恭居然這麽厲害!


    隻要三孫帶著戴思恭去一趟北平,兩人合力就能把老四的大兒治好。


    對於老四的大兒,咱也有一些虧欠呐。


    因為此子喜靜不喜動,有一次咱逼著他去學騎射,結果是摔了一跤。


    太醫說此子之所以一瘸一拐並非全是摔跤所至,而是肥胖所致,但是自從摔跤之後他對騎射明顯是恐懼了。


    越是恐懼就越是不敢亂動,最後久坐成疾,越來越胖,都是虛胖。


    這個太影響皇家的顏麵了。


    所以,特意把太醫院判帶過來,讓三孫一起到北平看一看。


    要是能把高熾的病給看好,也就了卻了自己的一樁心願。


    “戴大人好!”


    朱允熥朝戴思恭深深鞠了一躬。


    眾人均沒有想到朱允熥居然對一個院判行此大禮,十分不解。


    戴思恭在太醫院時,醉心於醫術,對官位什麽的並不在意。


    但對於三皇孫朱允熥的廢物是早有耳聞。


    在辭官三年之後,又被陛下召迴,戴思恭對朱允熥的印象還停留在幾年前。


    見吳王對自己態度恭敬,戴思恭也坦然受之。


    因為,不管地位多高,總有得病的時候。


    吳王如此恭敬,倒也考慮得長遠。


    不過,陛下剛才說找個幫手?說的是我嗎?


    我一個學醫的,七十多歲了,給一個小年輕當幫手?


    幫什麽?


    我能幫上的就隻有醫學。


    難不成,吳王還有很高的醫學造詣?


    不可能!


    就算他一出生就鑽研醫道,那也才二十年!


    李言聞看到朱元璋和方孝孺來,趕緊道:“陛下,這是犬子李時珍,吳王要收犬子為徒。”


    這孩子真的是啥話都敢說!


    居然說吳王沒有資格當他的老師!


    他要是真見了吳王的麻醉劑就服了!


    剛才吳王顯然是生氣了,幸虧陛下來了,勸一勸,說不定吳王還能改口。


    李時珍道:“我不要拜吳王為師,我要拜戴院判為師!”


    「李時珍倒也識貨!」


    「戴思恭的名氣很大呀。」


    「隻是,李時珍想拜,戴思恭不一定願收。」


    李言聞氣極:“混帳東西!怎麽說話呢!怎麽能換師父?”


    戴思恭心中大奇,李言聞居然逼著自己的兒子拜吳王為師!


    李言聞雖說隻是太醫院的吏目,但水平著實不低,人品也很端正。


    他讓兒子拜吳王為師,出於什麽目的?


    出於權勢?


    還是出於醫學本身?


    不管吳王醫術如何,自己都不能收李時珍為徒。


    搶人家的徒弟,斷人家的財路。


    當然,吳王並不缺錢。


    “李時珍是吧,老夫年事已高,精力不濟,早已不收徒弟了。”


    戴思恭直接拒絕。


    李言聞忙道:“吳王,犬子無禮,純粹是無意衝撞,您大人大量——”


    朱允熥一擺手:“沒關係,沒關係,我並非是要收他為徒,隻是想跟他切磋切磋。”


    李時珍被戴思恭拒絕之後,看著吳王年輕的麵孔,有些生氣。


    你隻不過是個吳王嘛,還跟我切磋醫術?


    沒看到戴院判一臉嫌棄?


    要是吳王水平高,戴院判能如此不屑?


    “吳王,在下有一道題,還請吳王不吝賜教。”李時珍道。


    “混帳東西,你還來勁了,蹬鼻子上臉了不是?”


    李言聞揚手欲打,被朱允熥抓住了手腕。


    “你讓他說,我倒要聽一聽是什麽題。”朱允熥道。


    戴思恭道:“李吏目,你就讓他講出來,大家一起琢磨。”


    李時珍梗著脖子道:“這道題是四句詩,根據詩意,猜出一味藥材。說出這味藥材的藥性特點、功能主治。”


    “第一句: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第二句:漠漠塵中槐,兩兩夾康莊。”


    “第三句:天齊標巨鎮,日觀啟崇期。”


    “第四句:不須當戶立,頭上有鍾馗。”


    大家都猜了起來。


    自古以來,凡是有名的醫家基本都是讀書人。


    如果不是讀書人,根本啃不動《黃帝內經》《難經》等經典醫學著作,根本弄不清陰陽、五行等基本的醫理。


    隻有懂得醫理,才有醫術提升。


    民間倒是有很少土醫生,也有不少偏方,但這些不是醫術,因為他們不懂醫理。


    醫聖張仲景出身於當地望族,從小就飽讀詩書,看到建安初年的大疫導致大量人員死亡,這才轉攻醫術。


    元末著名醫家朱丹溪青少年時期為應科舉考試,鑽研儒家經典,三十餘歲師從理學家許謙,四十多歲才開始學醫。


    就連現在的太醫院判戴思恭,也是儒醫傳家,其父親戴士堯是文學家戴良之兄。


    方孝孺雖研究儒家經典,但對於基本的醫理也是懂的。


    李時珍出了這麽一道題,不禁讓他刮目相看。


    這道題出得非常好,好就好在,既考察了文學功底,又體現了醫學功底。


    方孝孺道:“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題眼在沾巾二字?能讓人流淚的藥材是什麽?”


    戴思恭道:“難道是胡蔥?”


    「胡蔥,就是洋蔥。元朝時叫迴迴蔥,明朝時叫胡蔥。」


    「洋蔥就是一味中藥,健胃寬中,理氣進食,發散風寒,解毒殺蟲,增進食欲。」


    「愛情啊,就像洋蔥,一層層剝開,除了兩眼淚汪汪,啥也沒有。」


    「洋蔥肯定不對呀,因為後麵還有三句詩,與洋蔥沒有任何關聯。」


    朱元璋沒料到三孫對於藥材還真懂!


    果然,戴思恭搖了搖頭:“不對,不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苟在大明我被朱元璋偷聽心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關河萬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關河萬裏並收藏苟在大明我被朱元璋偷聽心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