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尋藥之旅
而聖皇在此之後就頒布了蕭雲等參與擬訂的一係列政策以及精髓,不再單純崇尚武力,整個倭國,將走向文與商,以期待將來變成一個以中原之文化立國、商道富國的和平國家。
當然,武士道並未被摒棄,隻是,去除了切腹自殺無端決鬥那些野蠻粗暴的東西,而是引進中原的“俠”字,修煉武學,一為強身健體,二為對抗不公,而不是任性豪奪,欺壓百姓。
另外,中原的武學也為倭島引進了一些新流派,一改單調難以精進的舊風。
可以說,倭國已經算是個全新的國家,許多此來的中原人,也在這裏尋找到了新的位置,比如吳大浪,被聖皇特別聘用,就決心在此傳經布道。
不過,此地畢竟不是故土,蕭雲梁無憂等人,還是決定率餘眾離開倭島,迴歸祖龍。
在那一天,聖皇密會了蕭雲很長時間。
她也想蕭雲能留下,但是,歸心難留,隻能離別,為此,她一改外界從來都是別人向自己下跪的習慣,向蕭雲親自跪倒道謝,感激蕭雲等的到來幫助了她能有機會去建立一個夢想的國家。
最後,又因聽聞蕭雲出海的真正目的,而獻出了國庫珍藏的珍奇藥,其中正有幾味符合的,這倒也讓這趟倭國之征沒有荒廢自己的尋藥之旅。
聖皇更力求蕭雲,一定要定期派人來進行通信報安,最好,本人若有機會,能偶或來一趟,以保雙方就此積下的牽絆不至於丟卻,蕭雲正有長期監督倭島走向之意,正好答應。
於是,第二天後,蕭雲、漢鍾離、梁無憂率無敵艦隊,載著決定離開的近萬海師陸師,以及大部分的百人龍隊,在聖皇等原倭國人與吳大浪等留下的祖龍人的目送下,駛離崗岸,開始迴歸。
迴思完這一切,百人無不感慨不易,但有萬分值得,畢竟,他們引導了一個屢有惡跡的國家走向和平。
梁無憂卻忽然恨道:“隻可惜王最那廝一直未有被發現,不知潛藏到了那個旮旯裏。”
漢鍾離開解道:“在海中繼續追擊小十郎的途中,就不見了他,想必,他一開始就離了倭人隊伍,乘小舟逃跑了,至於是否迴到了祖龍,等不久後艦隊迴歸,仔細一問看看有沒有消息吧。”
漢鍾離這話預判得倒是不錯,但是,不日後,梁無憂卻是從另一種方式得悉了王最的重新登場……
而在此前,一看已經到了東海,離自己的府地不遠,龍隊成員紛紛向蕭雲梁無憂與漢鍾離三人告別,三人無可挽留,隻是這些人離去之前,聲言知曉“蕭首領”有尋藥之目的,所以將在歸家之後,將相關珍藏的藥材送往八仙門,由漢鍾離中轉代交,同時,眾人道,此一同行,結義已成,蕭雲也為永遠的首領,龍隊也永遠存在,日後若有召喚,依舊會前往出力。
一句“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之後,龍隊成員就跳上了一隻隻戰舟,分向而去。
而八仙門也臨近了,漢鍾離也道:“老漢也該迴歸八仙門了,此一離去,竟有半年,門中隻有一些仙獸童子守門,我也不知師傅師兄弟們是否已經歸來了,若是,也該迴報一下此行動態了,至於那些大家夥兒承諾的藥材,我也會在收齊規整後,連同本門內的一些,一同前去送給蕭兄弟,這一下子,蕭兄弟在東海就不必再奔波尋藥了,可謂做一件事,成兩件功,嗬嗬——”
說完,漢鍾離也跳上自己經久為用的那條用習慣了的扁舟,以鶴羽蒲扇為槳,操持離去。
蕭雲知曉不久後就可再見,也未過度傷懷,與梁無憂一同囑咐:海中走好!
隻是,難以走好的,竟是自己這些人。
當離東海更近,達到了先始由小十郎等倭奴手中奪迴並其後一直聲言經營的那幾座島時,艦上的梁無憂忽然感覺不對。
蕭雲也感受到一種古怪。
因為,那幾座島周身,竟然萬分熱鬧,而說是熱鬧,倒不如形容為人多。
無數條漁家船隻,正散亂分布於海麵上,貌似是為捕魚,仔細一看,竟是人們以船為家,宿在了海上!
而戰船也有一些,竟是已經拋棄了的那些東海艦船,且更殘破了,此刻正停歇而未用。
而正有一艘稍大的船,承載著數十人,巡視著這一切。
那幾人,以蕭雲的目力,竟看出是彩鳳宮主與嚴副官,而兩人身後,多為女兵,看服飾,貌似就是出自彩鳳山莊的女將們!
這是怎麽迴事,到底出了什麽情況?
原因不久就知曉了。
遠遠看到新海師的艦船凱旋隊伍之後,散居海麵的漁民們歡唿,而彩鳳宮主的大作舟也前來相迎。
雙方會麵的場景自然不必細提,彩鳳宮主跳上艦首後,也再次激動地抱住了蕭雲,流淚中,良久未有言聲。
平靜放開之後,都看到了對方麵上的些許滄桑,開始忽道別後詳情。
先講的是蕭雲這邊,縱橫大海與倭島的傳奇,讓漁民們充斥著無盡想象。
而提到漁民這邊的原因,彩鳳宮主與那嚴副官等則相皆麵色一暗,講了起來。
原來,受蕭雲與梁無憂囑托之後,彩鳳宮主與嚴副官開始主持東海城,嚴副官主要是熟悉軍旅事,做一些練兵招募加固城防之類,所以大部分城池政務,以及整體上的政策,都拋給了彩鳳宮主,而這些,也真的是彩鳳宮主擅長的,畢竟,她讀過不少兵法雜學,也管理過整個彩鳳山莊的事務,此番將城池治理得井井有條,獲得了子民們極大的認可與尊敬,被人們私底下當成新的女城主。
而在彩鳳山莊的數百女將在義父張果老的引導下前來迴合後,彩鳳宮主陡增許多幫手,也順手順心了許多。
但是,好景不長,三四個月後,竟然有一股極大的敗軍勢力前來征伐。
東海城雖然治理得不錯,兵員也得到了補充,超出了先前的狀態,卻也畢竟是小地方,戰亂經過得也不多,防禦力、戰力都極為有限,又哪裏能抵擋得住來自中原腹地的勢力,即便那是敗兵,所以,在眼看抵擋不住之時,彩鳳宮主果斷發令全體撤向海中,目的地是已經在經營的那幾座島嶼,不過,畢竟軍民數量極為龐大,島上住不完,就隻好住到海中來了,不過,海上畢竟常有風浪,漁民們吃了不少苦頭。
為此彩鳳宮主想出了一個辦法,首先,將所有漁舟排布起來,舟身與舟身隻見的水體上,則羅列著綁接起來采伐自島上的木材,構造成了一片散亂的簡易“木陸”,而漁舟再稍稍與“木陸”綁連,且留出水道,就可於夜間固定,而白日時,就解開綁縛,走水道進行打漁,可謂是智慧盡用,苦中作樂。
同時,利用那些存留的戰船,眾人已經成功將敵人的進攻阻止在海上,一時憂少。
蕭雲疑道:“占據城池的到底是什麽勢力,他們又怎會到此而來呢?”
彩鳳宮主道:“是泰嶽城的勢力,好像是泰嶽城主於中原爭霸失敗,謀取安身之地,就兵發到了這裏來。”
嚴副官則咬牙罵道:“還不是王最那廝!”
王最?!
梁無憂趕緊道:“這小人還活著?!”
嚴副官道:“不錯,正是他,帶著泰嶽城主軍隊而來的,他又熟悉東海的情況,咱們當然是抵擋不住……聽說這新來的泰嶽城主施政殘暴,不顧民生,當初很多留於城中聽天由命而未跟隨我們撤來海中的民眾都遭了罪。”
梁無憂這時才知道,王最敢情當初真的是一早就逃迴了岸上,並且到中原腹地去抱大腿,尋到了泰嶽城主這個敗將,又趁著自己等人不在,前來複仇來了,可恨的,是他時機尋對,成功了!
“你放心,我東海海師歸來,奪迴城池,解救子民,除掉王最的時刻到來了!”
說起來,這是第二次向王最展開城池爭奪戰了。
蕭雲則道:“將軍稍安勿躁,咱們有實力,也更要謹慎……明日,我將悄悄登陸,打探虛實,迴來後,再作打算,如何?”
梁無憂也知道蕭雲機智有謀,武功高強,於此一道最有作用,而在倭島之上,一切順利,靠的就是龍隊的高人們,於是他很幹脆道:“此番也拜托蕭大俠了!”
第二日,蕭雲乘坐空海,潛行到了東海岸邊,由一靜僻處上岸,避開了於岸邊巡察的占領軍哨兵,踏上了陸上東海城的地麵。
而且為防被識過自己的人認出,他特異加上了胡須之類。
由官道上看,人流比先前少了許多,可謂寥寥無幾。
即便偶有那麽幾人從眼前經過,麵上也是愁容遍布,顯然現今的事局對他們產生了極壞的影響。
竟然有一個路邊茶攤,蕭雲正想喝一些茶,順便尋思該怎麽打探。
忽然,茶攤上有一人起身喜道:“蕭公子,你可來了!”
蕭雲轉首,一驚。
他認出了那人,手搖鐵扇,麵帶淡須,三十出頭,竟原該是正道盟盟參的諸葛治。
而諸葛治身後,則是身量雄壯的三猛將:秦瓚、項輝、關令。
看得出來,三人原本是同坐於一張桌上的,此刻卻都轉到了諸葛治身後,一同站著。
諸葛治怎麽會在這裏?不是應該在正道盟總舵的嗎?
不過想想,天下大亂,以正道盟所處地域,應該不會安然無恙。
隻是,自己畢竟貼了胡須,也刻意不招人注意,他怎麽會主動向自己打招唿呢?而且,看那目光與語氣,明顯是真的認出了自己。
所以,蕭雲一時怔在了哪裏。
諸葛治仿佛知道蕭雲在想什麽,笑道:“昔日未曾成主仆,今朝相見憾如初……公子不論是拯救正道之時的無私,還是身在魔營之中的付出,諸葛都是看在眼裏,明在心裏的,公子,請吧!”
蕭雲一瞬間就明白了那話中的意思。
乍行道江湖的時候,自己先是於藏兵崖解救了一行遠襲暗夜盟的武林盟高手近三十人,卻沒有暴露身份以攬功勞,後來,又揭發了穀斷絕的真麵目,將其推下了盟主之位,因主位空懸,武林盟諸首腦就來求請自己位任盟主,自己卻以金蟬脫殼的方式變相拒絕了,也可說一種無私,而那次,身為盟中客卿的諸葛治就未能“輔佐自己”,而所謂“身在魔營的付出”,正道方麵大約隻有是諸葛這等不為正邪的表麵所蠱惑、心明如鏡的人才能得出的結論。
至此,就不必懷疑了。
蕭雲徑直過去,一拱手,坐下,道:“諸葛先生,離別有日,可好。”
諸葛治在對麵位置坐了下來,而三猛將則依舊站立其身後,且稍稍散布開來,警惕的目光四掃,顯然是在為兩人進行護衛。
這位智慧之士迴蕭雲道:“諸葛一介寒士布衣,現今身份自由,說不上好,也不算不好,隻不過,現今正無事可做,閑遊四方而已。”
蕭雲可不認為諸葛治是在閑遊,先問出首要的不解道:“先生因何一眼就認出了蕭某?”
諸葛治一笑,道:“公子的氣質,不論到了哪裏,是何形貌,諸葛也是一眼就能辨認出來的。”
這話中的恭維不小,但又隱含著另一種的韻味,屬於人與人所謂的知己之心。
蕭雲相信這位諸葛先生不是那種喜歡以謊話論交的人,不過,這問題也不是自己真正關心的。
諸葛治忽轉正色,道:“其實,諸葛出現在這裏,本就是等待蕭公子現身的。”
“等待我?”
而聖皇在此之後就頒布了蕭雲等參與擬訂的一係列政策以及精髓,不再單純崇尚武力,整個倭國,將走向文與商,以期待將來變成一個以中原之文化立國、商道富國的和平國家。
當然,武士道並未被摒棄,隻是,去除了切腹自殺無端決鬥那些野蠻粗暴的東西,而是引進中原的“俠”字,修煉武學,一為強身健體,二為對抗不公,而不是任性豪奪,欺壓百姓。
另外,中原的武學也為倭島引進了一些新流派,一改單調難以精進的舊風。
可以說,倭國已經算是個全新的國家,許多此來的中原人,也在這裏尋找到了新的位置,比如吳大浪,被聖皇特別聘用,就決心在此傳經布道。
不過,此地畢竟不是故土,蕭雲梁無憂等人,還是決定率餘眾離開倭島,迴歸祖龍。
在那一天,聖皇密會了蕭雲很長時間。
她也想蕭雲能留下,但是,歸心難留,隻能離別,為此,她一改外界從來都是別人向自己下跪的習慣,向蕭雲親自跪倒道謝,感激蕭雲等的到來幫助了她能有機會去建立一個夢想的國家。
最後,又因聽聞蕭雲出海的真正目的,而獻出了國庫珍藏的珍奇藥,其中正有幾味符合的,這倒也讓這趟倭國之征沒有荒廢自己的尋藥之旅。
聖皇更力求蕭雲,一定要定期派人來進行通信報安,最好,本人若有機會,能偶或來一趟,以保雙方就此積下的牽絆不至於丟卻,蕭雲正有長期監督倭島走向之意,正好答應。
於是,第二天後,蕭雲、漢鍾離、梁無憂率無敵艦隊,載著決定離開的近萬海師陸師,以及大部分的百人龍隊,在聖皇等原倭國人與吳大浪等留下的祖龍人的目送下,駛離崗岸,開始迴歸。
迴思完這一切,百人無不感慨不易,但有萬分值得,畢竟,他們引導了一個屢有惡跡的國家走向和平。
梁無憂卻忽然恨道:“隻可惜王最那廝一直未有被發現,不知潛藏到了那個旮旯裏。”
漢鍾離開解道:“在海中繼續追擊小十郎的途中,就不見了他,想必,他一開始就離了倭人隊伍,乘小舟逃跑了,至於是否迴到了祖龍,等不久後艦隊迴歸,仔細一問看看有沒有消息吧。”
漢鍾離這話預判得倒是不錯,但是,不日後,梁無憂卻是從另一種方式得悉了王最的重新登場……
而在此前,一看已經到了東海,離自己的府地不遠,龍隊成員紛紛向蕭雲梁無憂與漢鍾離三人告別,三人無可挽留,隻是這些人離去之前,聲言知曉“蕭首領”有尋藥之目的,所以將在歸家之後,將相關珍藏的藥材送往八仙門,由漢鍾離中轉代交,同時,眾人道,此一同行,結義已成,蕭雲也為永遠的首領,龍隊也永遠存在,日後若有召喚,依舊會前往出力。
一句“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之後,龍隊成員就跳上了一隻隻戰舟,分向而去。
而八仙門也臨近了,漢鍾離也道:“老漢也該迴歸八仙門了,此一離去,竟有半年,門中隻有一些仙獸童子守門,我也不知師傅師兄弟們是否已經歸來了,若是,也該迴報一下此行動態了,至於那些大家夥兒承諾的藥材,我也會在收齊規整後,連同本門內的一些,一同前去送給蕭兄弟,這一下子,蕭兄弟在東海就不必再奔波尋藥了,可謂做一件事,成兩件功,嗬嗬——”
說完,漢鍾離也跳上自己經久為用的那條用習慣了的扁舟,以鶴羽蒲扇為槳,操持離去。
蕭雲知曉不久後就可再見,也未過度傷懷,與梁無憂一同囑咐:海中走好!
隻是,難以走好的,竟是自己這些人。
當離東海更近,達到了先始由小十郎等倭奴手中奪迴並其後一直聲言經營的那幾座島時,艦上的梁無憂忽然感覺不對。
蕭雲也感受到一種古怪。
因為,那幾座島周身,竟然萬分熱鬧,而說是熱鬧,倒不如形容為人多。
無數條漁家船隻,正散亂分布於海麵上,貌似是為捕魚,仔細一看,竟是人們以船為家,宿在了海上!
而戰船也有一些,竟是已經拋棄了的那些東海艦船,且更殘破了,此刻正停歇而未用。
而正有一艘稍大的船,承載著數十人,巡視著這一切。
那幾人,以蕭雲的目力,竟看出是彩鳳宮主與嚴副官,而兩人身後,多為女兵,看服飾,貌似就是出自彩鳳山莊的女將們!
這是怎麽迴事,到底出了什麽情況?
原因不久就知曉了。
遠遠看到新海師的艦船凱旋隊伍之後,散居海麵的漁民們歡唿,而彩鳳宮主的大作舟也前來相迎。
雙方會麵的場景自然不必細提,彩鳳宮主跳上艦首後,也再次激動地抱住了蕭雲,流淚中,良久未有言聲。
平靜放開之後,都看到了對方麵上的些許滄桑,開始忽道別後詳情。
先講的是蕭雲這邊,縱橫大海與倭島的傳奇,讓漁民們充斥著無盡想象。
而提到漁民這邊的原因,彩鳳宮主與那嚴副官等則相皆麵色一暗,講了起來。
原來,受蕭雲與梁無憂囑托之後,彩鳳宮主與嚴副官開始主持東海城,嚴副官主要是熟悉軍旅事,做一些練兵招募加固城防之類,所以大部分城池政務,以及整體上的政策,都拋給了彩鳳宮主,而這些,也真的是彩鳳宮主擅長的,畢竟,她讀過不少兵法雜學,也管理過整個彩鳳山莊的事務,此番將城池治理得井井有條,獲得了子民們極大的認可與尊敬,被人們私底下當成新的女城主。
而在彩鳳山莊的數百女將在義父張果老的引導下前來迴合後,彩鳳宮主陡增許多幫手,也順手順心了許多。
但是,好景不長,三四個月後,竟然有一股極大的敗軍勢力前來征伐。
東海城雖然治理得不錯,兵員也得到了補充,超出了先前的狀態,卻也畢竟是小地方,戰亂經過得也不多,防禦力、戰力都極為有限,又哪裏能抵擋得住來自中原腹地的勢力,即便那是敗兵,所以,在眼看抵擋不住之時,彩鳳宮主果斷發令全體撤向海中,目的地是已經在經營的那幾座島嶼,不過,畢竟軍民數量極為龐大,島上住不完,就隻好住到海中來了,不過,海上畢竟常有風浪,漁民們吃了不少苦頭。
為此彩鳳宮主想出了一個辦法,首先,將所有漁舟排布起來,舟身與舟身隻見的水體上,則羅列著綁接起來采伐自島上的木材,構造成了一片散亂的簡易“木陸”,而漁舟再稍稍與“木陸”綁連,且留出水道,就可於夜間固定,而白日時,就解開綁縛,走水道進行打漁,可謂是智慧盡用,苦中作樂。
同時,利用那些存留的戰船,眾人已經成功將敵人的進攻阻止在海上,一時憂少。
蕭雲疑道:“占據城池的到底是什麽勢力,他們又怎會到此而來呢?”
彩鳳宮主道:“是泰嶽城的勢力,好像是泰嶽城主於中原爭霸失敗,謀取安身之地,就兵發到了這裏來。”
嚴副官則咬牙罵道:“還不是王最那廝!”
王最?!
梁無憂趕緊道:“這小人還活著?!”
嚴副官道:“不錯,正是他,帶著泰嶽城主軍隊而來的,他又熟悉東海的情況,咱們當然是抵擋不住……聽說這新來的泰嶽城主施政殘暴,不顧民生,當初很多留於城中聽天由命而未跟隨我們撤來海中的民眾都遭了罪。”
梁無憂這時才知道,王最敢情當初真的是一早就逃迴了岸上,並且到中原腹地去抱大腿,尋到了泰嶽城主這個敗將,又趁著自己等人不在,前來複仇來了,可恨的,是他時機尋對,成功了!
“你放心,我東海海師歸來,奪迴城池,解救子民,除掉王最的時刻到來了!”
說起來,這是第二次向王最展開城池爭奪戰了。
蕭雲則道:“將軍稍安勿躁,咱們有實力,也更要謹慎……明日,我將悄悄登陸,打探虛實,迴來後,再作打算,如何?”
梁無憂也知道蕭雲機智有謀,武功高強,於此一道最有作用,而在倭島之上,一切順利,靠的就是龍隊的高人們,於是他很幹脆道:“此番也拜托蕭大俠了!”
第二日,蕭雲乘坐空海,潛行到了東海岸邊,由一靜僻處上岸,避開了於岸邊巡察的占領軍哨兵,踏上了陸上東海城的地麵。
而且為防被識過自己的人認出,他特異加上了胡須之類。
由官道上看,人流比先前少了許多,可謂寥寥無幾。
即便偶有那麽幾人從眼前經過,麵上也是愁容遍布,顯然現今的事局對他們產生了極壞的影響。
竟然有一個路邊茶攤,蕭雲正想喝一些茶,順便尋思該怎麽打探。
忽然,茶攤上有一人起身喜道:“蕭公子,你可來了!”
蕭雲轉首,一驚。
他認出了那人,手搖鐵扇,麵帶淡須,三十出頭,竟原該是正道盟盟參的諸葛治。
而諸葛治身後,則是身量雄壯的三猛將:秦瓚、項輝、關令。
看得出來,三人原本是同坐於一張桌上的,此刻卻都轉到了諸葛治身後,一同站著。
諸葛治怎麽會在這裏?不是應該在正道盟總舵的嗎?
不過想想,天下大亂,以正道盟所處地域,應該不會安然無恙。
隻是,自己畢竟貼了胡須,也刻意不招人注意,他怎麽會主動向自己打招唿呢?而且,看那目光與語氣,明顯是真的認出了自己。
所以,蕭雲一時怔在了哪裏。
諸葛治仿佛知道蕭雲在想什麽,笑道:“昔日未曾成主仆,今朝相見憾如初……公子不論是拯救正道之時的無私,還是身在魔營之中的付出,諸葛都是看在眼裏,明在心裏的,公子,請吧!”
蕭雲一瞬間就明白了那話中的意思。
乍行道江湖的時候,自己先是於藏兵崖解救了一行遠襲暗夜盟的武林盟高手近三十人,卻沒有暴露身份以攬功勞,後來,又揭發了穀斷絕的真麵目,將其推下了盟主之位,因主位空懸,武林盟諸首腦就來求請自己位任盟主,自己卻以金蟬脫殼的方式變相拒絕了,也可說一種無私,而那次,身為盟中客卿的諸葛治就未能“輔佐自己”,而所謂“身在魔營的付出”,正道方麵大約隻有是諸葛這等不為正邪的表麵所蠱惑、心明如鏡的人才能得出的結論。
至此,就不必懷疑了。
蕭雲徑直過去,一拱手,坐下,道:“諸葛先生,離別有日,可好。”
諸葛治在對麵位置坐了下來,而三猛將則依舊站立其身後,且稍稍散布開來,警惕的目光四掃,顯然是在為兩人進行護衛。
這位智慧之士迴蕭雲道:“諸葛一介寒士布衣,現今身份自由,說不上好,也不算不好,隻不過,現今正無事可做,閑遊四方而已。”
蕭雲可不認為諸葛治是在閑遊,先問出首要的不解道:“先生因何一眼就認出了蕭某?”
諸葛治一笑,道:“公子的氣質,不論到了哪裏,是何形貌,諸葛也是一眼就能辨認出來的。”
這話中的恭維不小,但又隱含著另一種的韻味,屬於人與人所謂的知己之心。
蕭雲相信這位諸葛先生不是那種喜歡以謊話論交的人,不過,這問題也不是自己真正關心的。
諸葛治忽轉正色,道:“其實,諸葛出現在這裏,本就是等待蕭公子現身的。”
“等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