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夷陵破劉陸遜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作者:酷酷的橙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陸遜出生於吳郡吳縣的一個江東世家大族中,陸氏世代為官。
陸遜的祖父陸紆官至城門校尉,堂叔祖陸康擔任東漢的廬江太守,父親陸駿官至九江都尉。
陸遜年幼時父親早卒,於是跟隨叔公廬江太守陸康。
東漢興平元年,淮南軍閥袁術因與陸康有隙,而派遣孫策攻打廬江,於是陸遜及親族家人被陸康送迴老家吳縣。
“孫權統領江東之後,二十一歲的陸遜開始在孫權的幕府中任職,先是擔任東吳的東西曹令史,後又被孫權任命為海昌屯田都尉並掌管一縣之事。”
“當時海昌縣發生嚴重的饑荒,陸遜打開糧倉解救遭受饑餓的災民,度過災荒之後,陸遜又親自勸課農桑並教導百姓從事農業生產。”
“陸遜在治理海昌縣的同時,吳等地有不少人隱蔽在山林躲亂,陸遜上奏孫權當前急需解決的事宜,並請求招募他們。”
“會稽的山賊首領潘臨侵犯並毒害當地百姓,東吳軍隊連續幾年沒能擒獲。”
“陸遜派遣手下的部將召集士卒,討伐藏身險要地帶的亂寇,所過之處亂寇都基本投降,將自己的軍隊擴充到二千多人。”
“鄱陽亂寇的首領尤突作亂,陸遜再次率軍前往討伐,平定之後被孫權拜為定威校尉,領兵在利浦駐守。”
“之後,孫權為穩定孫氏在江東的統治,將兄長孫策的女兒嫁與陸遜,並且在公務之餘多次向陸遜討教治國之策,陸遜建議孫權集中主要兵力對付境內的山寇,消滅其精銳力量。”
“孫權采納陸遜的計策,並封其為帳下右部督。”
“適逢當時丹楊郡的山賊首領費棧接受曹操的印綬冊封,又煽動山越族作為內應作亂,孫權派遣陸遜率軍討伐費棧。”
“由於費棧的支係部隊較多但陸遜自己帶的兵少,於是陸遜就增設旌旗,分置戰鼓號角,趁著黑夜埋伏在山穀間並鼓噪而前,一舉擊潰費棧的部眾。”
“後陸遜將東三郡的隊伍整編,將身強力壯者留下充軍,老弱傷病者充當民戶,最終陸遜新獲得幾萬精兵,蕩平禍亂之後迴師駐守蕪湖。”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七月,蜀國將軍關羽率軍北上圍攻魏國的襄陽、樊城,呂蒙上書給孫權建議自己假裝生病返迴建業,以此來麻痹關羽,關羽聞訊果然中計,逐漸把守備兵力調往樊城。”
“同年冬十月,時任帳下右部督的陸遜前往拜訪呂蒙,建議趁關羽疏忽大意之際進攻關羽。”
“之後呂蒙以陸遜深謀遠慮、才幹超群為由向孫權舉薦陸遜,並認為陸遜年紀尚輕且名聲較淺,不易引起關羽的重視,這樣可以暗藏真實意圖伺機進攻。”
“孫權采納呂蒙的建議,任命陸遜為偏將軍右部督代替呂蒙。”
“陸遜到任之後給關羽致信,並以謙卑的口吻表示仰慕其豐功偉績和英雄風采,稱頌關羽接連勝利的戰績,關羽獲悉後果然放鬆警惕,見到陸遜謙遜的態度而心生喜悅。”
“陸遜隨之將關羽的反應報告給孫權,並向其陳述關羽的弱點和要害。”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孫權於是暗中率軍北上,命令陸遜和呂蒙為先鋒攻克公安。”
“然後陸遜長驅直入攻打宜都,蜀軍的宜都太守樊友棄城而逃,各城官員和少數民族首領紛紛投降。”
“陸遜於是兼任宜都太守,被孫權封為撫邊將軍和華亭侯,他還請求孫權將金銀銅印賜與歸降的頭目。”
蘇軾:次年,陸遜派遣將軍李異、謝旌等人率三千士卒攻打劉備部將詹晏和陳鳳。
率領水軍的李異和率領步兵的謝旌截斷險要之處,擊敗詹晏並將陳鳳生擒,後又擊敗房陵太守鄧輔和南鄉太守郭睦。
秭歸的地方豪族文布、鄧凱等糾集幾千少數民族士兵聯合西蜀,陸遜再次布置士卒擊敗文布、鄧凱,二人逃至西蜀並被任命為將軍。
於是陸遜派遣使者引誘,文布等人率眾投降東吳,陸遜前後斬獲招納共幾萬人,因此孫權晉升其為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婁侯。
後陸遜建議給予新歸附的荊州人士以官職,使其為江東效力,孫權采納了陸遜的建議。
曹魏黃初二年秋七月,劉備自率諸軍攻打孫權,孫權派遣南郡太守諸葛瑾向劉備求和。
但劉備不聽諸葛瑾的勸告,當時東吳人謠傳諸葛瑾私下派人暗通劉備,陸遜向孫權上奏表示諸葛瑾並無此意。
孫吳黃武元年,蜀漢中王劉備為報關羽被殺之仇率軍進攻吳國西部邊界,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假節,率領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於丹、孫桓等五萬人抵禦劉備。
劉備從巫峽、建平到夷陵地界,連續紮下幾十座營寨,並用金銀錦緞和官爵賞賜來誘惑各個少數民族軍隊。
另外派遣將軍馮習為大督,張南為先鋒,輔匡、趙融、廖淳、傅肜等各為別督,命令吳班率領幾千兵馬在平地紮營挑戰吳軍。
東吳諸將都想迎戰吳班,但陸遜以蜀軍有詐為由阻攔,後劉備果真率領八千伏兵從山穀撤出。
陸遜在劉備撤軍之後,向孫權上奏表示夷陵戰略位置的重要性,並陳述劉備排兵布陣的失誤之處和必敗的結果。
後諸將都認為主動出擊劉備對己方不利,但陸遜決定先出兵攻打劉備的一處營寨,雖未占到蜀軍的便宜,卻使其研究出對抗蜀軍的計策。
於是陸遜命令手下的將士每人手持一把茅柴,點上火扔向蜀軍營寨,火勢變大之後陸遜率全軍進攻,斬殺蜀將張南、馮習和蠻王沙摩柯,攻破四十多座蜀軍營寨。
劉備的部將杜路、劉寧等人迫於形勢投降陸遜。
劉備登上馬鞍山排兵布陣,陸遜則督促諸軍從四麵圍困,蜀軍頓時土崩瓦解,傷亡士卒多達萬人。
劉備趁著夜色逃離戰場,隻有驛站的士卒將士兵留下的鎧甲等物燒掉以阻擋追兵,劉備這才進入白帝城修整。
蜀軍的戰船、武器、物資等損失殆盡,軍中士卒的屍體擁塞江麵而隨波漂流,而劉備也為自己被陸遜所擊敗而感到慚愧和恚恨。
當初,東吳安東將軍孫桓率領別部在夷道攻擊劉備前鋒卻被劉備圍困,孫桓向陸遜求救,但陸遜以孫桓士氣旺盛和城池堅固為由拒絕救援。
後來劉備戰敗而孫桓果然得救,稱讚陸遜帶兵調度有方,後孫權因陸遜寬宏大量和忍辱負重而加拜其為輔國將軍,領荊州牧,改封江陵侯。
劉備逃亡白帝城後,東吳將領徐盛、潘璋、宋謙等人紛紛上書請求乘勝追擊並擒獲劉備,孫權沒有表明態度,於是詢問陸遜的意見。
“陸遜與朱然、駱統三人認為曹丕現正大規模集結軍隊,表麵上托辭幫助吳國討伐劉備,但實際上居心叵測,而吳軍應該謹慎起見而斷然撤兵。”
“沒過多久,魏軍果然出擊使得東吳三方麵受敵。”
“孫吳黃武二年,劉備退守白帝城後不久病逝,劉禪承襲皇位而由諸葛亮主持朝政,蜀國打算和孫權商議和談。”
“孫權根據具體的情況讓陸遜告知諸葛亮相關事宜,並將刻好的孫權印璽放置在陸遜的居所。”
“孫權每次與劉禪和諸葛亮往來額書信,都經常出示給陸遜查看,有不適當的地方就令其更改再以印封行。”
“孫吳黃武五年,陸遜以治所糧食較少為由,上奏孫權請求令諸將增加耕地農田。”
“同年十月,陸遜就相關事宜上奏孫權勸諫其減輕刑罰和賦稅,施以德政,孫權為此專門下詔令有關部門草擬法規條文。”
“並派遣郎中褚逢拿給陸遜和諸葛瑾,表示如果他們二人有認為不適當的地方,可以允許他們自行修改或增補。”
“孫吳黃武七年,孫權令鄱陽太守周魴詐騙魏國大司馬曹休,曹休果然中計進軍皖縣,孫權於是征召陸遜賜以黃鉞,任命其為平北大都督迎擊曹休。”
“曹休發覺受騙後感到恥辱,自恃兵馬眾多精良要和陸遜交戰。”
“陸遜自領中路軍,令朱然、全琮率領左右兩翼軍隊,三路並進衝散曹休的伏兵,往北盡力追擊敗逃的敵人。”
“徑直趕到夾石後斬殺俘獲一萬多人,繳獲牛、馬、騾、驢等車一萬輛,將魏軍軍用物資、兵器搶掠一空,曹休敗退後發背疽而死。”
“吳軍各軍整頓過武昌,孫權命令左右侍從用禦傘遮護陸遜出入宮殿大門,凡是賜予陸遜的東西,都是禦用的上等珍品,其時沒有誰能同此相比。隨後陸遜被派迴西陵。”
“孫吳黃龍元年,陸遜被任命為上大將軍、右都護,並令其輔佐留在武昌的太子,掌管荊州和豫章三郡政務,處理和督察軍國大事。”
“在武昌輔佐太子期間,陸遜嚴厲批評建昌侯孫慮在堂前建造鬥鴨欄的享樂行為,敦促其勤學經典;”
“當麵將軍紀鬆弛的孫權親信、射聲校尉孫鬆的手下施以髡刑、剃光頭發,批判南陽人謝景和劉鈉先刑後禮的理論。”
“陸遜雖在外任職,但心係朝廷時政,他向孫權上疏陳述時事,表示應當減輕刑罰,寬待小錯以安定百官的情緒,並提拔任用沒有大錯的賢良人士,以幫助東吳完成大業。”
“孫吳嘉禾元年十二月,陸遜引兵攻打廬江,但魏將滿寵認為廬江城不易攻取,反而整軍前赴楊宜口,陸遜獲悉後連夜撤軍。”
“之後,孫權打算派遣部隊前去奪取夷州及珠崖,派人諮詢陸遜的意見。”
“但陸遜上書以人口損失減少為由反對,並建議孫權韜光養晦、放寬賦稅,依靠團結民力和道義鼓舞來平定天下,結果孫權不聽陸遜的勸告依然征討夷州而敗北。”
辛棄疾:孫吳嘉禾二年三月,孫權派遣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將軍賀達將兵萬人,並備足禮品封公孫淵為燕王。
但在同年十二月,公孫淵將張彌、許晏等人斬殺,俘獲東吳將士一萬餘人,被魏明帝拜為大司馬,受封樂浪公。
孫權獲悉公孫淵背叛盟約後打算前往征討,陸遜上疏表示公孫淵的行徑可恨但不至於興師動眾前赴討伐。
他建議孫權以國內外的強敵為主,不給敵人以可乘之機,孫權采納陸遜的意見而退兵。
孫吳嘉禾三年,孫權率軍攻打魏國並進入巢湖口駐紮,準備集結號稱十萬的大軍攻打合肥新城。
但在秋七月,魏明帝曹叡乘船東征,同時魏將滿寵又招募壯士焚燒吳國攻城的器械,並射殺孫權的侄子孫泰;
孫權聽說魏國大軍已到,而東吳的吏士大多生病,於是就撤軍返迴建業。
孫吳嘉禾五年,孫權北征魏國,派陸遜與諸葛瑾攻打襄陽,陸遜派親信韓扁攜奏章進呈孫權,但韓扁在返迴途中的沔中地區被敵軍抓獲。
諸葛瑾聽說後十分恐懼致信陸遜,建議其趕緊撤軍,陸遜收信後並未答複,卻催促士卒種豆並和部將從容娛樂。
諸葛瑾親自來詢問陸遜,陸遜以撤退會使軍心動搖為由說服諸葛瑾,並設計讓諸葛瑾督率船隻,而自己率軍攻向襄陽城。
敵人由於畏懼陸遜而趕迴襄陽城,諸葛瑾隨即放出船隊並配合陸遜整頓隊伍,虛張聲勢以威懾敵人。
暗中派將軍周峻、張梁等人攻打江夏郡的新市、安陸、石陽三縣,斬首活捉魏軍士兵共有一千多人。
陸遜在戰後保護安撫並善待魏軍俘虜,鄰境地區的人因感動傾慕而前來歸附。
魏國江夏功曹趙濯、弋陽備將裴生及少數民族首領梅頤等人都率領黨羽部下前來依附陸遜,陸遜拿出所有財物贍恤他們。
後魏國江夏太守逯式兼領當地兵馬,成為吳國邊境大患,但與魏國老將文聘的兒子文休一向不和。
陸遜聽說這一情況就假裝致信逯式,引誘其前來歸附吳國,並聲稱將秘密來信呈報給魏國。
吳軍將信放在兩國的境界上,逯式惶恐不安,於是親自送妻子兒女返迴洛陽,但逯式的部下再也不親近他,後被罷官免職。
陸遜的祖父陸紆官至城門校尉,堂叔祖陸康擔任東漢的廬江太守,父親陸駿官至九江都尉。
陸遜年幼時父親早卒,於是跟隨叔公廬江太守陸康。
東漢興平元年,淮南軍閥袁術因與陸康有隙,而派遣孫策攻打廬江,於是陸遜及親族家人被陸康送迴老家吳縣。
“孫權統領江東之後,二十一歲的陸遜開始在孫權的幕府中任職,先是擔任東吳的東西曹令史,後又被孫權任命為海昌屯田都尉並掌管一縣之事。”
“當時海昌縣發生嚴重的饑荒,陸遜打開糧倉解救遭受饑餓的災民,度過災荒之後,陸遜又親自勸課農桑並教導百姓從事農業生產。”
“陸遜在治理海昌縣的同時,吳等地有不少人隱蔽在山林躲亂,陸遜上奏孫權當前急需解決的事宜,並請求招募他們。”
“會稽的山賊首領潘臨侵犯並毒害當地百姓,東吳軍隊連續幾年沒能擒獲。”
“陸遜派遣手下的部將召集士卒,討伐藏身險要地帶的亂寇,所過之處亂寇都基本投降,將自己的軍隊擴充到二千多人。”
“鄱陽亂寇的首領尤突作亂,陸遜再次率軍前往討伐,平定之後被孫權拜為定威校尉,領兵在利浦駐守。”
“之後,孫權為穩定孫氏在江東的統治,將兄長孫策的女兒嫁與陸遜,並且在公務之餘多次向陸遜討教治國之策,陸遜建議孫權集中主要兵力對付境內的山寇,消滅其精銳力量。”
“孫權采納陸遜的計策,並封其為帳下右部督。”
“適逢當時丹楊郡的山賊首領費棧接受曹操的印綬冊封,又煽動山越族作為內應作亂,孫權派遣陸遜率軍討伐費棧。”
“由於費棧的支係部隊較多但陸遜自己帶的兵少,於是陸遜就增設旌旗,分置戰鼓號角,趁著黑夜埋伏在山穀間並鼓噪而前,一舉擊潰費棧的部眾。”
“後陸遜將東三郡的隊伍整編,將身強力壯者留下充軍,老弱傷病者充當民戶,最終陸遜新獲得幾萬精兵,蕩平禍亂之後迴師駐守蕪湖。”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七月,蜀國將軍關羽率軍北上圍攻魏國的襄陽、樊城,呂蒙上書給孫權建議自己假裝生病返迴建業,以此來麻痹關羽,關羽聞訊果然中計,逐漸把守備兵力調往樊城。”
“同年冬十月,時任帳下右部督的陸遜前往拜訪呂蒙,建議趁關羽疏忽大意之際進攻關羽。”
“之後呂蒙以陸遜深謀遠慮、才幹超群為由向孫權舉薦陸遜,並認為陸遜年紀尚輕且名聲較淺,不易引起關羽的重視,這樣可以暗藏真實意圖伺機進攻。”
“孫權采納呂蒙的建議,任命陸遜為偏將軍右部督代替呂蒙。”
“陸遜到任之後給關羽致信,並以謙卑的口吻表示仰慕其豐功偉績和英雄風采,稱頌關羽接連勝利的戰績,關羽獲悉後果然放鬆警惕,見到陸遜謙遜的態度而心生喜悅。”
“陸遜隨之將關羽的反應報告給孫權,並向其陳述關羽的弱點和要害。”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孫權於是暗中率軍北上,命令陸遜和呂蒙為先鋒攻克公安。”
“然後陸遜長驅直入攻打宜都,蜀軍的宜都太守樊友棄城而逃,各城官員和少數民族首領紛紛投降。”
“陸遜於是兼任宜都太守,被孫權封為撫邊將軍和華亭侯,他還請求孫權將金銀銅印賜與歸降的頭目。”
蘇軾:次年,陸遜派遣將軍李異、謝旌等人率三千士卒攻打劉備部將詹晏和陳鳳。
率領水軍的李異和率領步兵的謝旌截斷險要之處,擊敗詹晏並將陳鳳生擒,後又擊敗房陵太守鄧輔和南鄉太守郭睦。
秭歸的地方豪族文布、鄧凱等糾集幾千少數民族士兵聯合西蜀,陸遜再次布置士卒擊敗文布、鄧凱,二人逃至西蜀並被任命為將軍。
於是陸遜派遣使者引誘,文布等人率眾投降東吳,陸遜前後斬獲招納共幾萬人,因此孫權晉升其為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婁侯。
後陸遜建議給予新歸附的荊州人士以官職,使其為江東效力,孫權采納了陸遜的建議。
曹魏黃初二年秋七月,劉備自率諸軍攻打孫權,孫權派遣南郡太守諸葛瑾向劉備求和。
但劉備不聽諸葛瑾的勸告,當時東吳人謠傳諸葛瑾私下派人暗通劉備,陸遜向孫權上奏表示諸葛瑾並無此意。
孫吳黃武元年,蜀漢中王劉備為報關羽被殺之仇率軍進攻吳國西部邊界,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假節,率領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於丹、孫桓等五萬人抵禦劉備。
劉備從巫峽、建平到夷陵地界,連續紮下幾十座營寨,並用金銀錦緞和官爵賞賜來誘惑各個少數民族軍隊。
另外派遣將軍馮習為大督,張南為先鋒,輔匡、趙融、廖淳、傅肜等各為別督,命令吳班率領幾千兵馬在平地紮營挑戰吳軍。
東吳諸將都想迎戰吳班,但陸遜以蜀軍有詐為由阻攔,後劉備果真率領八千伏兵從山穀撤出。
陸遜在劉備撤軍之後,向孫權上奏表示夷陵戰略位置的重要性,並陳述劉備排兵布陣的失誤之處和必敗的結果。
後諸將都認為主動出擊劉備對己方不利,但陸遜決定先出兵攻打劉備的一處營寨,雖未占到蜀軍的便宜,卻使其研究出對抗蜀軍的計策。
於是陸遜命令手下的將士每人手持一把茅柴,點上火扔向蜀軍營寨,火勢變大之後陸遜率全軍進攻,斬殺蜀將張南、馮習和蠻王沙摩柯,攻破四十多座蜀軍營寨。
劉備的部將杜路、劉寧等人迫於形勢投降陸遜。
劉備登上馬鞍山排兵布陣,陸遜則督促諸軍從四麵圍困,蜀軍頓時土崩瓦解,傷亡士卒多達萬人。
劉備趁著夜色逃離戰場,隻有驛站的士卒將士兵留下的鎧甲等物燒掉以阻擋追兵,劉備這才進入白帝城修整。
蜀軍的戰船、武器、物資等損失殆盡,軍中士卒的屍體擁塞江麵而隨波漂流,而劉備也為自己被陸遜所擊敗而感到慚愧和恚恨。
當初,東吳安東將軍孫桓率領別部在夷道攻擊劉備前鋒卻被劉備圍困,孫桓向陸遜求救,但陸遜以孫桓士氣旺盛和城池堅固為由拒絕救援。
後來劉備戰敗而孫桓果然得救,稱讚陸遜帶兵調度有方,後孫權因陸遜寬宏大量和忍辱負重而加拜其為輔國將軍,領荊州牧,改封江陵侯。
劉備逃亡白帝城後,東吳將領徐盛、潘璋、宋謙等人紛紛上書請求乘勝追擊並擒獲劉備,孫權沒有表明態度,於是詢問陸遜的意見。
“陸遜與朱然、駱統三人認為曹丕現正大規模集結軍隊,表麵上托辭幫助吳國討伐劉備,但實際上居心叵測,而吳軍應該謹慎起見而斷然撤兵。”
“沒過多久,魏軍果然出擊使得東吳三方麵受敵。”
“孫吳黃武二年,劉備退守白帝城後不久病逝,劉禪承襲皇位而由諸葛亮主持朝政,蜀國打算和孫權商議和談。”
“孫權根據具體的情況讓陸遜告知諸葛亮相關事宜,並將刻好的孫權印璽放置在陸遜的居所。”
“孫權每次與劉禪和諸葛亮往來額書信,都經常出示給陸遜查看,有不適當的地方就令其更改再以印封行。”
“孫吳黃武五年,陸遜以治所糧食較少為由,上奏孫權請求令諸將增加耕地農田。”
“同年十月,陸遜就相關事宜上奏孫權勸諫其減輕刑罰和賦稅,施以德政,孫權為此專門下詔令有關部門草擬法規條文。”
“並派遣郎中褚逢拿給陸遜和諸葛瑾,表示如果他們二人有認為不適當的地方,可以允許他們自行修改或增補。”
“孫吳黃武七年,孫權令鄱陽太守周魴詐騙魏國大司馬曹休,曹休果然中計進軍皖縣,孫權於是征召陸遜賜以黃鉞,任命其為平北大都督迎擊曹休。”
“曹休發覺受騙後感到恥辱,自恃兵馬眾多精良要和陸遜交戰。”
“陸遜自領中路軍,令朱然、全琮率領左右兩翼軍隊,三路並進衝散曹休的伏兵,往北盡力追擊敗逃的敵人。”
“徑直趕到夾石後斬殺俘獲一萬多人,繳獲牛、馬、騾、驢等車一萬輛,將魏軍軍用物資、兵器搶掠一空,曹休敗退後發背疽而死。”
“吳軍各軍整頓過武昌,孫權命令左右侍從用禦傘遮護陸遜出入宮殿大門,凡是賜予陸遜的東西,都是禦用的上等珍品,其時沒有誰能同此相比。隨後陸遜被派迴西陵。”
“孫吳黃龍元年,陸遜被任命為上大將軍、右都護,並令其輔佐留在武昌的太子,掌管荊州和豫章三郡政務,處理和督察軍國大事。”
“在武昌輔佐太子期間,陸遜嚴厲批評建昌侯孫慮在堂前建造鬥鴨欄的享樂行為,敦促其勤學經典;”
“當麵將軍紀鬆弛的孫權親信、射聲校尉孫鬆的手下施以髡刑、剃光頭發,批判南陽人謝景和劉鈉先刑後禮的理論。”
“陸遜雖在外任職,但心係朝廷時政,他向孫權上疏陳述時事,表示應當減輕刑罰,寬待小錯以安定百官的情緒,並提拔任用沒有大錯的賢良人士,以幫助東吳完成大業。”
“孫吳嘉禾元年十二月,陸遜引兵攻打廬江,但魏將滿寵認為廬江城不易攻取,反而整軍前赴楊宜口,陸遜獲悉後連夜撤軍。”
“之後,孫權打算派遣部隊前去奪取夷州及珠崖,派人諮詢陸遜的意見。”
“但陸遜上書以人口損失減少為由反對,並建議孫權韜光養晦、放寬賦稅,依靠團結民力和道義鼓舞來平定天下,結果孫權不聽陸遜的勸告依然征討夷州而敗北。”
辛棄疾:孫吳嘉禾二年三月,孫權派遣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將軍賀達將兵萬人,並備足禮品封公孫淵為燕王。
但在同年十二月,公孫淵將張彌、許晏等人斬殺,俘獲東吳將士一萬餘人,被魏明帝拜為大司馬,受封樂浪公。
孫權獲悉公孫淵背叛盟約後打算前往征討,陸遜上疏表示公孫淵的行徑可恨但不至於興師動眾前赴討伐。
他建議孫權以國內外的強敵為主,不給敵人以可乘之機,孫權采納陸遜的意見而退兵。
孫吳嘉禾三年,孫權率軍攻打魏國並進入巢湖口駐紮,準備集結號稱十萬的大軍攻打合肥新城。
但在秋七月,魏明帝曹叡乘船東征,同時魏將滿寵又招募壯士焚燒吳國攻城的器械,並射殺孫權的侄子孫泰;
孫權聽說魏國大軍已到,而東吳的吏士大多生病,於是就撤軍返迴建業。
孫吳嘉禾五年,孫權北征魏國,派陸遜與諸葛瑾攻打襄陽,陸遜派親信韓扁攜奏章進呈孫權,但韓扁在返迴途中的沔中地區被敵軍抓獲。
諸葛瑾聽說後十分恐懼致信陸遜,建議其趕緊撤軍,陸遜收信後並未答複,卻催促士卒種豆並和部將從容娛樂。
諸葛瑾親自來詢問陸遜,陸遜以撤退會使軍心動搖為由說服諸葛瑾,並設計讓諸葛瑾督率船隻,而自己率軍攻向襄陽城。
敵人由於畏懼陸遜而趕迴襄陽城,諸葛瑾隨即放出船隊並配合陸遜整頓隊伍,虛張聲勢以威懾敵人。
暗中派將軍周峻、張梁等人攻打江夏郡的新市、安陸、石陽三縣,斬首活捉魏軍士兵共有一千多人。
陸遜在戰後保護安撫並善待魏軍俘虜,鄰境地區的人因感動傾慕而前來歸附。
魏國江夏功曹趙濯、弋陽備將裴生及少數民族首領梅頤等人都率領黨羽部下前來依附陸遜,陸遜拿出所有財物贍恤他們。
後魏國江夏太守逯式兼領當地兵馬,成為吳國邊境大患,但與魏國老將文聘的兒子文休一向不和。
陸遜聽說這一情況就假裝致信逯式,引誘其前來歸附吳國,並聲稱將秘密來信呈報給魏國。
吳軍將信放在兩國的境界上,逯式惶恐不安,於是親自送妻子兒女返迴洛陽,但逯式的部下再也不親近他,後被罷官免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