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擒關羽呂蒙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作者:酷酷的橙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呂蒙是汝南富陂人,東漢末年,時逢戰亂;
呂蒙年少時南渡長江,投靠姐夫鄧當。
鄧當是殄寇將軍孫策的部將,多次率兵討伐山越人。
呂蒙十五六歲,就偷偷跟著鄧當去襲擊敵人。
鄧當看到後大驚,嗬斥之後還是不能阻止他。
鄧當迴來稟告呂蒙的母親,母親發怒要責罰呂蒙。
呂蒙表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貧賤的生活難以長期忍受,如果作戰立功,就能取得富貴。
母親聽了很心酸,就放了他。
“鄧當帳下一位官吏欺負呂蒙年少,常常奚落呂蒙,有一天這人見到呂蒙,又出言譏笑侮辱他。”
“呂蒙大怒,抽刀殺死那人,出逃躲到同鄉鄭長的家裏。”
“後來呂蒙通過校尉袁雄出來自首,袁雄為了呂蒙向孫策求情;”
“孫策於是召見呂蒙,對他很器重,讓呂蒙留在身邊當侍從。”
“數年後,鄧當去世,張昭推薦呂蒙接替鄧當擔任別部司馬。”
“建安五年,孫策遇襲去世。”
“孫權掌管大事後,打算合並軍中兵力少而作用小的部隊。”
“呂蒙得知後,暗中賒購布料,為手下士兵製作統一紅色衣服和裹腿。”
“到了檢閱軍隊這天,呂蒙的隊伍列陣整齊,動作熟練,孫權見到後很高興,反而增加了呂蒙的兵馬。”
“呂蒙率部隨大軍進攻丹楊郡,所到之處都立下戰功,升任平北都尉,又兼任廣德縣長。”
“建安十三年,呂蒙又率部隨孫權征討黃祖,黃祖派遣都督陳就以水軍迎戰。”
“呂蒙受命指揮前鋒部隊,親自斬殺陳就,將士乘勝追擊,進攻城池。”
“黃祖聽說陳就被殺,棄城逃跑,被孫權部將馮則追上斬殺。”
“孫權論功行賞,認為作戰勝利,是因為呂蒙首先斬殺了陳就。”
“於是任命呂蒙為橫野中郎將,賜錢千萬。”
“同年十月,呂蒙又與周瑜、程普等與曹操大戰於赤壁,在烏林擊敗曹操,又進兵圍攻駐守南郡的曹仁。”
“不久,益州將領襲肅帶領人馬前來投奔,周瑜上表孫權建議把襲肅的軍隊轉給呂蒙。”
“呂蒙卻認為襲肅有膽略,而且大老遠來投奔,從道義上來講,不應該剝奪他的軍隊。”
“孫權認為呂蒙說得對,將軍隊還給了襲肅。”
“周瑜派甘寧前去攻打夷陵,曹仁分兵圍攻甘寧,甘寧見情勢危急,向周瑜求救。”
“眾將士認為士兵太少,不能分兵救援甘寧,呂蒙向周瑜、程普建議,留下淩統守衛城池,自己與周瑜等人前去救援甘寧。”
“呂蒙又建議周瑜再派三百人馬堵塞阻斷險峻道路,敵人逃跑可以繳獲他們的馬匹。”
“周瑜聽從呂蒙的意見,率領援軍趕到夷陵,擊敗敵人。”
“敵軍敗退逃走,途中遇到被堵塞的道路,隻得丟下馬匹逃跑,周瑜領兵追擊,繳獲三百多匹戰馬。”
“至此孫吳軍隊士氣大振,北渡長江安營紮寨,大舉進攻江陵。”
“曹仁被迫撤退,周瑜攻占南郡,平定荊州。”
“戰後,呂蒙因功升任偏將軍,被任命為尋陽縣令。”
“建安十五年,周瑜去世,魯肅繼任為大都督,負責領兵。”
“魯肅要前往陸口,途中經過呂蒙的駐地。”
“魯肅心中有些輕視呂蒙,有人勸諫魯肅,呂蒙如今功名顯赫,不能用過去的態度對待他。”
“魯肅於是下船,前往拜見呂蒙,酒至半酣,呂蒙詢問魯肅此番前去,將用什麽樣的策略對付鎮守荊州的關羽。”
“魯肅表示隻能隨機應變、臨時應對;”
李白:呂蒙向魯肅建議了五條計策,魯肅聽了深表讚同,被呂蒙的才略所折服,兩人結為好友。
當時呂蒙與成當、宋定、徐顧的營地鄰近,三位將領死後,子弟幼弱;
孫權決定把他們的兵馬都並歸呂蒙統領。
呂蒙堅決推辭,認為徐顧等人都為國操勞,雖然子弟幼小,不能廢除他們的兵權。
呂蒙再三上表,孫權這才同意;
呂蒙又為他們的子弟選聘老師,輔導教育。
曹操派廬江郡人謝奇擔任蘄春郡典農,在皖縣屯田,多次侵犯孫吳邊境。
呂蒙派人去引誘謝奇投降,謝奇不肯。
呂蒙就趁機發動襲擊,謝奇被迫撤退,他的部下孫子才、宋豪等人,都扶老攜幼向呂蒙投降。
後來呂蒙又率部隨孫權在濡須抵抗曹操,多次進言獻策,又勸孫權在濡須水兩岸建立壁壘,諸將反對,表示上岸攻擊敵人,再乘船離開,用不上壁壘。
呂蒙認為作戰沒有百戰百勝的,如果撤退時遭到敵人步兵、騎兵追擊,很容易來不及登船。
孫權於是采納他的建議,所有防禦曹軍的措施都經過精心考慮,曹操無法攻克,隻得撤退。
先前,曹操派廬江郡太守朱光駐紮在皖縣,大力開墾稻田。
朱光還派間諜深入吳國鄱陽郡招引叛匪,讓他們充當內應。
呂蒙向孫權建議,皖縣一帶的土地肥沃,如果得到一次好收成,曹操就會派更多人來,不如及早除掉這一禍患。
建安十九年,孫權決定親自進攻皖縣,他召見眾將,詢問計策。
呂蒙舉薦甘寧為先鋒,建議由甘寧率部先行攻城,自己則率領精銳兵馬隨後跟進。
作戰當天早晨,呂蒙親自擂鼓發起進攻,士卒都踴躍登上城牆,到吃早飯的時候就把城池攻破。
曹操的大將張遼帶兵趕來援救,剛抵達夾石就聽說皖城失守,隻得率軍撤退。
孫權嘉獎呂蒙的功勞,提拔他擔任廬江郡太守;
將俘獲的人馬都分給呂蒙,又賞賜他屯田屬民六百人,還為他配備下屬官員三十人,呂蒙迴到尋陽駐地。
不久廬陵郡發生叛亂,多次派遣將領征討都不能平定,孫權於是命令呂蒙前往征討。
呂蒙到達後,很快殺掉叛軍首領,平定叛亂。
劉備率大軍入川攻占益州,留下關羽鎮守荊州。
建安二十年,孫權派呂蒙率軍兩萬人攻打荊州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呂蒙首先向長沙、桂陽二郡發布文書,兩郡望風而降;
隻有零陵郡太守郝普據城堅守。劉備從益州率大軍趕到公安,派關羽爭奪三郡。
孫權率軍駐紮在陸口,派魯肅帶領一萬人駐紮在益陽抵擋關羽,又飛馬傳信急召呂蒙,讓他放棄攻打零陵郡,迴軍支援魯肅。
“呂蒙接到孫權的命令後,並沒有公布,他當晚召集部將部署任務。”
“要求次日早晨攻城。南陽郡人鄧玄之與郝普是好友,呂蒙想讓他誘降郝普,他假意對鄧玄之表示。”
“如今劉備在漢中被曹操的大軍圍困,關羽在南郡也被孫權的大軍阻擋,在得不到救援的情況下。”
“郝普繼續堅守城池已經沒有意義,如果吳軍攻破城池,隻是徒勞斷送將士和家屬的性命而已。”
“鄧玄之立即去見郝普,把呂蒙的意思完全說了,郝普心中害怕,聽從勸告打算投降。”
“鄧玄之出城報告呂蒙,說郝普隨後就到。”
“呂蒙早預先派遣四員將領各自挑選一百精兵,等郝普出城,就趁機入城控製四座城門。”
“不久郝普出城,呂蒙迎上前去拉住他的手,與他一起下船。”
“談話結束,呂蒙才把孫權的書信給郝普看,並拍手大笑。”
“郝普看了信,才知道劉備已到公安,而關羽近在益陽,羞愧懊悔不已。”
“呂蒙留下孫皎,委托他處理後方的軍務,當天就率兵趕往益陽。”
“這時劉備請求結盟和好,孫權也放迴郝普等人。”
“吳蜀兩家以湘水為界分割荊州,孫權把零陵郡退還劉備。”
“孫權追評功勞,把尋陽、陽新二縣賜給呂蒙做封邑。”
“大軍退迴,孫權又進攻合肥;”
“在撤軍的時候,遭到張遼等人襲擊,呂蒙與淩統拚死捍衛孫權。”
“後來曹操又大舉進攻濡須,孫權任命呂蒙為統帥;”
“憑借此前修建的壁壘,又設置一萬張強弩在上麵,以抵抗曹操的大軍。”
“曹軍的前鋒部隊抵達,營寨尚未建成,呂蒙就搶先進攻將其擊潰,曹操隻得帶兵撤退。”
“戰後,呂蒙因功升任左護軍、虎威將軍。”
“建安二十二年魯肅去世,呂蒙接替大都督之職,鎮守陸口。”
“魯肅所部一萬多人馬,都改由呂蒙統領;”
“呂蒙又兼任漢昌郡太守,獲得下雋、劉陽、漢昌、州陵四縣封邑。”
“呂蒙的轄境與關羽的轄境接壤,他知道關羽驍勇英雄,有兼並荊州之心,而且處在上遊有利位置,這種形勢難以長期維持。”
“當初魯肅認為曹操不死,就應該與劉備聯合抗曹,不能因為荊州失了和氣。”
“呂蒙這時秘密向孫權獻計,建議派孫皎據守南郡,潘璋駐守白帝,蔣欽率兵一萬人沿長江上下遊擊,再由自己率兵攻打襄陽;”
“如果攻占了襄陽,就無需擔心曹操,也不用依賴關羽。”
“孫權對他的計策表示讚同,又順便提出是否出兵攻取徐州的問題。”
“呂蒙認為,曹操遠在河北,剛剛攻滅了袁紹的勢力,忙著安定幽州、冀州,沒有時間向東進軍。”
“曹操在徐州的守軍不值一提,如果出兵很容易就能攻占徐州;”
“但是徐州是平原,適合騎兵進攻;”
“就算攻占了徐州,也定會被曹操奪走,到時即使派兵七八萬人防守,也會有擔憂;”
“不如襲擊關羽,完全占據長江,這樣就能壯大孫吳的勢力。”
杜甫:孫權覺得呂蒙的分析很有道理。呂蒙前往陸口上任,表麵上十分殷勤地與關羽建立友好聯係;實際上是要謀取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秋天,關羽留南郡太守糜芳駐守江陵,將軍傅士仁駐守公安,自己親率大軍進攻樊城,與魏將曹仁相持不下。
同年十月,呂蒙向孫權建議,關羽進攻樊城卻多留兵留守江陵,是擔心後方被襲;
自己經常生病,不如讓自己以治病為名,帶兵返迴建業;
關羽得知,必然將後方防守兵力調集到襄陽前線,這時出動大軍攻擊,必然能夠攻克南郡,擒獲關羽。
呂蒙對外宣稱病重,孫權故意召他迴建業。
關羽得知後果然信以為真,逐漸撤除後防部隊,調往樊城。
曹操派於禁援救樊城,關羽乘勢阻擊,將於禁及其部眾全部俘虜,突然多出數萬人馬,關羽借口軍糧缺乏,擅自搶奪孫吳儲存在湘關邊境倉庫米糧。
孫權聽說後,立即部署進攻荊州,先派呂蒙作為前軍。
呂蒙率軍抵達尋陽,將精兵藏在貨船中,讓士兵身穿白衣搖櫓渡過長江,扮裝成商人晝夜兼程趕往荊州;
到達關羽設置在江邊的哨所,將哨兵全都逮捕捆綁,因此關羽不知道後方情況。
呂蒙率軍抵達公安,派遣虞翻前往說服傅士仁投降,傅士仁不願相見,虞翻又寫信給他,陳說利害,傅士仁收到書信後投降。
呂蒙聽從虞翻建議,帶著傅士仁一起前往南郡;
糜芳據守江陵城,呂蒙讓傅士仁與糜芳相見,糜芳於是投降。
呂蒙率兵進入江陵城,盡得關羽將士的家屬,對他們加以撫慰。
呂蒙又發布命令,禁止士卒擾民;
呂蒙手下一位士兵,是他的同鄉,因為取了老百姓家中一頂鬥笠,用來遮蓋鎧甲;
鎧甲雖是公家的,呂蒙依照軍令,將他處死。
於是軍中震懾,以至於路不拾遺。
呂蒙又派人早晚慰問救濟老人,提供醫藥,送去糧食;
關羽倉庫中的財寶,都封閉不動,等待孫權前來處理。
關羽得知南郡被襲,隻得從樊城退兵,迴軍途中多次派人與呂蒙聯絡;
呂蒙總是厚待其使者,讓他們到城中各處去問候將士家屬。
關羽的使者迴去後,私下相互詢問,都得知了家屬平安無恙,而且得到優待,因此關羽的將士都沒了鬥誌。
恰逢孫權率大軍趕到,關羽自知勢單力窮,隻得率領殘部逃往麥城。
關羽向西走到章鄉時,部下士卒紛紛逃走投降孫吳;
孫權又派朱然、潘璋截斷關羽的去路。
同年十二月,潘璋部將馬忠擒殺關羽父子,荊州平定。
呂蒙奪取荊州,襲殺關羽,孫權論功行賞,任命呂蒙擔任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
呂蒙堅決推辭黃金、銅錢的賞賜,孫權不準。
還沒等封爵文書下達,碰巧呂蒙疾病發作。
孫權當時在公安,將呂蒙迎到自己宮殿居住,想盡辦法治療呂蒙,又發出通告懸賞,如果有人能治好呂蒙的疾病,賞賜千金。
呂蒙的病情時好時壞,孫權親自守護在側,憂慮不已,以致夜不能眠。
呂蒙一度好轉,孫權為此下達特赦令,群臣也來慶賀;
後來病情又加重,孫權親自到病床旁探視,還請道士祈求神靈延長呂蒙的生命。
呂蒙在孫權公安行宮的內殿去世,終年四十二歲,孫權哀痛不已。
呂蒙臨終前,把所得到的黃金、寶物等賞賜全部放入倉庫保存,命令管理的人在自己去世後上交府庫,又要求喪事從簡。
孫權得知後,更加悲傷感動。
呂蒙死後,他的兒子呂襲爵;孫權又賞賜戶民三百家,為呂蒙看守墳墓。
呂蒙年少時南渡長江,投靠姐夫鄧當。
鄧當是殄寇將軍孫策的部將,多次率兵討伐山越人。
呂蒙十五六歲,就偷偷跟著鄧當去襲擊敵人。
鄧當看到後大驚,嗬斥之後還是不能阻止他。
鄧當迴來稟告呂蒙的母親,母親發怒要責罰呂蒙。
呂蒙表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貧賤的生活難以長期忍受,如果作戰立功,就能取得富貴。
母親聽了很心酸,就放了他。
“鄧當帳下一位官吏欺負呂蒙年少,常常奚落呂蒙,有一天這人見到呂蒙,又出言譏笑侮辱他。”
“呂蒙大怒,抽刀殺死那人,出逃躲到同鄉鄭長的家裏。”
“後來呂蒙通過校尉袁雄出來自首,袁雄為了呂蒙向孫策求情;”
“孫策於是召見呂蒙,對他很器重,讓呂蒙留在身邊當侍從。”
“數年後,鄧當去世,張昭推薦呂蒙接替鄧當擔任別部司馬。”
“建安五年,孫策遇襲去世。”
“孫權掌管大事後,打算合並軍中兵力少而作用小的部隊。”
“呂蒙得知後,暗中賒購布料,為手下士兵製作統一紅色衣服和裹腿。”
“到了檢閱軍隊這天,呂蒙的隊伍列陣整齊,動作熟練,孫權見到後很高興,反而增加了呂蒙的兵馬。”
“呂蒙率部隨大軍進攻丹楊郡,所到之處都立下戰功,升任平北都尉,又兼任廣德縣長。”
“建安十三年,呂蒙又率部隨孫權征討黃祖,黃祖派遣都督陳就以水軍迎戰。”
“呂蒙受命指揮前鋒部隊,親自斬殺陳就,將士乘勝追擊,進攻城池。”
“黃祖聽說陳就被殺,棄城逃跑,被孫權部將馮則追上斬殺。”
“孫權論功行賞,認為作戰勝利,是因為呂蒙首先斬殺了陳就。”
“於是任命呂蒙為橫野中郎將,賜錢千萬。”
“同年十月,呂蒙又與周瑜、程普等與曹操大戰於赤壁,在烏林擊敗曹操,又進兵圍攻駐守南郡的曹仁。”
“不久,益州將領襲肅帶領人馬前來投奔,周瑜上表孫權建議把襲肅的軍隊轉給呂蒙。”
“呂蒙卻認為襲肅有膽略,而且大老遠來投奔,從道義上來講,不應該剝奪他的軍隊。”
“孫權認為呂蒙說得對,將軍隊還給了襲肅。”
“周瑜派甘寧前去攻打夷陵,曹仁分兵圍攻甘寧,甘寧見情勢危急,向周瑜求救。”
“眾將士認為士兵太少,不能分兵救援甘寧,呂蒙向周瑜、程普建議,留下淩統守衛城池,自己與周瑜等人前去救援甘寧。”
“呂蒙又建議周瑜再派三百人馬堵塞阻斷險峻道路,敵人逃跑可以繳獲他們的馬匹。”
“周瑜聽從呂蒙的意見,率領援軍趕到夷陵,擊敗敵人。”
“敵軍敗退逃走,途中遇到被堵塞的道路,隻得丟下馬匹逃跑,周瑜領兵追擊,繳獲三百多匹戰馬。”
“至此孫吳軍隊士氣大振,北渡長江安營紮寨,大舉進攻江陵。”
“曹仁被迫撤退,周瑜攻占南郡,平定荊州。”
“戰後,呂蒙因功升任偏將軍,被任命為尋陽縣令。”
“建安十五年,周瑜去世,魯肅繼任為大都督,負責領兵。”
“魯肅要前往陸口,途中經過呂蒙的駐地。”
“魯肅心中有些輕視呂蒙,有人勸諫魯肅,呂蒙如今功名顯赫,不能用過去的態度對待他。”
“魯肅於是下船,前往拜見呂蒙,酒至半酣,呂蒙詢問魯肅此番前去,將用什麽樣的策略對付鎮守荊州的關羽。”
“魯肅表示隻能隨機應變、臨時應對;”
李白:呂蒙向魯肅建議了五條計策,魯肅聽了深表讚同,被呂蒙的才略所折服,兩人結為好友。
當時呂蒙與成當、宋定、徐顧的營地鄰近,三位將領死後,子弟幼弱;
孫權決定把他們的兵馬都並歸呂蒙統領。
呂蒙堅決推辭,認為徐顧等人都為國操勞,雖然子弟幼小,不能廢除他們的兵權。
呂蒙再三上表,孫權這才同意;
呂蒙又為他們的子弟選聘老師,輔導教育。
曹操派廬江郡人謝奇擔任蘄春郡典農,在皖縣屯田,多次侵犯孫吳邊境。
呂蒙派人去引誘謝奇投降,謝奇不肯。
呂蒙就趁機發動襲擊,謝奇被迫撤退,他的部下孫子才、宋豪等人,都扶老攜幼向呂蒙投降。
後來呂蒙又率部隨孫權在濡須抵抗曹操,多次進言獻策,又勸孫權在濡須水兩岸建立壁壘,諸將反對,表示上岸攻擊敵人,再乘船離開,用不上壁壘。
呂蒙認為作戰沒有百戰百勝的,如果撤退時遭到敵人步兵、騎兵追擊,很容易來不及登船。
孫權於是采納他的建議,所有防禦曹軍的措施都經過精心考慮,曹操無法攻克,隻得撤退。
先前,曹操派廬江郡太守朱光駐紮在皖縣,大力開墾稻田。
朱光還派間諜深入吳國鄱陽郡招引叛匪,讓他們充當內應。
呂蒙向孫權建議,皖縣一帶的土地肥沃,如果得到一次好收成,曹操就會派更多人來,不如及早除掉這一禍患。
建安十九年,孫權決定親自進攻皖縣,他召見眾將,詢問計策。
呂蒙舉薦甘寧為先鋒,建議由甘寧率部先行攻城,自己則率領精銳兵馬隨後跟進。
作戰當天早晨,呂蒙親自擂鼓發起進攻,士卒都踴躍登上城牆,到吃早飯的時候就把城池攻破。
曹操的大將張遼帶兵趕來援救,剛抵達夾石就聽說皖城失守,隻得率軍撤退。
孫權嘉獎呂蒙的功勞,提拔他擔任廬江郡太守;
將俘獲的人馬都分給呂蒙,又賞賜他屯田屬民六百人,還為他配備下屬官員三十人,呂蒙迴到尋陽駐地。
不久廬陵郡發生叛亂,多次派遣將領征討都不能平定,孫權於是命令呂蒙前往征討。
呂蒙到達後,很快殺掉叛軍首領,平定叛亂。
劉備率大軍入川攻占益州,留下關羽鎮守荊州。
建安二十年,孫權派呂蒙率軍兩萬人攻打荊州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呂蒙首先向長沙、桂陽二郡發布文書,兩郡望風而降;
隻有零陵郡太守郝普據城堅守。劉備從益州率大軍趕到公安,派關羽爭奪三郡。
孫權率軍駐紮在陸口,派魯肅帶領一萬人駐紮在益陽抵擋關羽,又飛馬傳信急召呂蒙,讓他放棄攻打零陵郡,迴軍支援魯肅。
“呂蒙接到孫權的命令後,並沒有公布,他當晚召集部將部署任務。”
“要求次日早晨攻城。南陽郡人鄧玄之與郝普是好友,呂蒙想讓他誘降郝普,他假意對鄧玄之表示。”
“如今劉備在漢中被曹操的大軍圍困,關羽在南郡也被孫權的大軍阻擋,在得不到救援的情況下。”
“郝普繼續堅守城池已經沒有意義,如果吳軍攻破城池,隻是徒勞斷送將士和家屬的性命而已。”
“鄧玄之立即去見郝普,把呂蒙的意思完全說了,郝普心中害怕,聽從勸告打算投降。”
“鄧玄之出城報告呂蒙,說郝普隨後就到。”
“呂蒙早預先派遣四員將領各自挑選一百精兵,等郝普出城,就趁機入城控製四座城門。”
“不久郝普出城,呂蒙迎上前去拉住他的手,與他一起下船。”
“談話結束,呂蒙才把孫權的書信給郝普看,並拍手大笑。”
“郝普看了信,才知道劉備已到公安,而關羽近在益陽,羞愧懊悔不已。”
“呂蒙留下孫皎,委托他處理後方的軍務,當天就率兵趕往益陽。”
“這時劉備請求結盟和好,孫權也放迴郝普等人。”
“吳蜀兩家以湘水為界分割荊州,孫權把零陵郡退還劉備。”
“孫權追評功勞,把尋陽、陽新二縣賜給呂蒙做封邑。”
“大軍退迴,孫權又進攻合肥;”
“在撤軍的時候,遭到張遼等人襲擊,呂蒙與淩統拚死捍衛孫權。”
“後來曹操又大舉進攻濡須,孫權任命呂蒙為統帥;”
“憑借此前修建的壁壘,又設置一萬張強弩在上麵,以抵抗曹操的大軍。”
“曹軍的前鋒部隊抵達,營寨尚未建成,呂蒙就搶先進攻將其擊潰,曹操隻得帶兵撤退。”
“戰後,呂蒙因功升任左護軍、虎威將軍。”
“建安二十二年魯肅去世,呂蒙接替大都督之職,鎮守陸口。”
“魯肅所部一萬多人馬,都改由呂蒙統領;”
“呂蒙又兼任漢昌郡太守,獲得下雋、劉陽、漢昌、州陵四縣封邑。”
“呂蒙的轄境與關羽的轄境接壤,他知道關羽驍勇英雄,有兼並荊州之心,而且處在上遊有利位置,這種形勢難以長期維持。”
“當初魯肅認為曹操不死,就應該與劉備聯合抗曹,不能因為荊州失了和氣。”
“呂蒙這時秘密向孫權獻計,建議派孫皎據守南郡,潘璋駐守白帝,蔣欽率兵一萬人沿長江上下遊擊,再由自己率兵攻打襄陽;”
“如果攻占了襄陽,就無需擔心曹操,也不用依賴關羽。”
“孫權對他的計策表示讚同,又順便提出是否出兵攻取徐州的問題。”
“呂蒙認為,曹操遠在河北,剛剛攻滅了袁紹的勢力,忙著安定幽州、冀州,沒有時間向東進軍。”
“曹操在徐州的守軍不值一提,如果出兵很容易就能攻占徐州;”
“但是徐州是平原,適合騎兵進攻;”
“就算攻占了徐州,也定會被曹操奪走,到時即使派兵七八萬人防守,也會有擔憂;”
“不如襲擊關羽,完全占據長江,這樣就能壯大孫吳的勢力。”
杜甫:孫權覺得呂蒙的分析很有道理。呂蒙前往陸口上任,表麵上十分殷勤地與關羽建立友好聯係;實際上是要謀取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秋天,關羽留南郡太守糜芳駐守江陵,將軍傅士仁駐守公安,自己親率大軍進攻樊城,與魏將曹仁相持不下。
同年十月,呂蒙向孫權建議,關羽進攻樊城卻多留兵留守江陵,是擔心後方被襲;
自己經常生病,不如讓自己以治病為名,帶兵返迴建業;
關羽得知,必然將後方防守兵力調集到襄陽前線,這時出動大軍攻擊,必然能夠攻克南郡,擒獲關羽。
呂蒙對外宣稱病重,孫權故意召他迴建業。
關羽得知後果然信以為真,逐漸撤除後防部隊,調往樊城。
曹操派於禁援救樊城,關羽乘勢阻擊,將於禁及其部眾全部俘虜,突然多出數萬人馬,關羽借口軍糧缺乏,擅自搶奪孫吳儲存在湘關邊境倉庫米糧。
孫權聽說後,立即部署進攻荊州,先派呂蒙作為前軍。
呂蒙率軍抵達尋陽,將精兵藏在貨船中,讓士兵身穿白衣搖櫓渡過長江,扮裝成商人晝夜兼程趕往荊州;
到達關羽設置在江邊的哨所,將哨兵全都逮捕捆綁,因此關羽不知道後方情況。
呂蒙率軍抵達公安,派遣虞翻前往說服傅士仁投降,傅士仁不願相見,虞翻又寫信給他,陳說利害,傅士仁收到書信後投降。
呂蒙聽從虞翻建議,帶著傅士仁一起前往南郡;
糜芳據守江陵城,呂蒙讓傅士仁與糜芳相見,糜芳於是投降。
呂蒙率兵進入江陵城,盡得關羽將士的家屬,對他們加以撫慰。
呂蒙又發布命令,禁止士卒擾民;
呂蒙手下一位士兵,是他的同鄉,因為取了老百姓家中一頂鬥笠,用來遮蓋鎧甲;
鎧甲雖是公家的,呂蒙依照軍令,將他處死。
於是軍中震懾,以至於路不拾遺。
呂蒙又派人早晚慰問救濟老人,提供醫藥,送去糧食;
關羽倉庫中的財寶,都封閉不動,等待孫權前來處理。
關羽得知南郡被襲,隻得從樊城退兵,迴軍途中多次派人與呂蒙聯絡;
呂蒙總是厚待其使者,讓他們到城中各處去問候將士家屬。
關羽的使者迴去後,私下相互詢問,都得知了家屬平安無恙,而且得到優待,因此關羽的將士都沒了鬥誌。
恰逢孫權率大軍趕到,關羽自知勢單力窮,隻得率領殘部逃往麥城。
關羽向西走到章鄉時,部下士卒紛紛逃走投降孫吳;
孫權又派朱然、潘璋截斷關羽的去路。
同年十二月,潘璋部將馬忠擒殺關羽父子,荊州平定。
呂蒙奪取荊州,襲殺關羽,孫權論功行賞,任命呂蒙擔任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
呂蒙堅決推辭黃金、銅錢的賞賜,孫權不準。
還沒等封爵文書下達,碰巧呂蒙疾病發作。
孫權當時在公安,將呂蒙迎到自己宮殿居住,想盡辦法治療呂蒙,又發出通告懸賞,如果有人能治好呂蒙的疾病,賞賜千金。
呂蒙的病情時好時壞,孫權親自守護在側,憂慮不已,以致夜不能眠。
呂蒙一度好轉,孫權為此下達特赦令,群臣也來慶賀;
後來病情又加重,孫權親自到病床旁探視,還請道士祈求神靈延長呂蒙的生命。
呂蒙在孫權公安行宮的內殿去世,終年四十二歲,孫權哀痛不已。
呂蒙臨終前,把所得到的黃金、寶物等賞賜全部放入倉庫保存,命令管理的人在自己去世後上交府庫,又要求喪事從簡。
孫權得知後,更加悲傷感動。
呂蒙死後,他的兒子呂襲爵;孫權又賞賜戶民三百家,為呂蒙看守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