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公於9年的賈複,字君文,擁有一個文靜名字的他其實是一位勇猛絕倫的糾糾武夫。


    賈複是南陽冠軍人,憑著他的勇武知時,最終在雲台二十八將中排名第三。


    賈複自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那本被今人視作天書的《尚書》。


    他很早就讀得通透無比了,業師李生對他逢人就誇,還說此娃將來必成將相之才。


    說他是相才也就罷了,在通經即可入仕的漢代,讀懂《尚書》的人做官不僅不難,而且起點還很高。


    “新朝末年,初中生賈複提前參加工作了。”


    “他在冠軍縣裏當了個小吏,算是躋身公務員行列。”


    “當時,冠軍缺鹽,縣令就讓賈複和幾個同僚分別到河東郡運鹽。”


    “河東郡位於今天山西南部的運城一帶,自古便是中國內陸著名鹽區,隻是當地距離南陽尚遠。”


    “而彼時天下已亂,路況極差、盜賊忒多,來迴一趟著實不容易。”


    “好些同僚在運鹽的路上跑的跑,死的死,隻有賈複不辱使命,將救命的食鹽運迴縣裏。”


    “看著眼前這個血染官衣的少年,那些手捧食鹽的父老不禁流下了熱淚。”


    “不久,綠林軍開啟暴走模式,王莽的政權迅速土崩瓦解,天下變得沒有最亂隻有更亂。”


    “賈複沒法安心做公,隻得聚集數百鄉人當了山大王。”


    “到了公元23年,更始皇帝劉玄進入長安,滅了新莽後大封功臣,宗室子弟劉嘉被封為漢中王。”


    “作為南陽老鄉,劉嘉知道賈複打仗的手藝很潮,就給他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招安信。”


    “賈複是個有理想的騷年,當然不會安心過落草為寇的日子,就率眾歸附劉嘉,旋即被任命為校尉。”


    “更始帝名不符實,不僅不與民更始,反而讓天下越來越崩壞。”


    “賈複在劉嘉軍中,敏銳地感受到更始帝不靠譜,就勸劉嘉早點脫離劉玄,自立旗號。”


    “可是,劉嘉不是位麵之子,隻想安心做一個藩王,不肯背叛劉玄。”


    “不過,劉嘉看出賈複不會安心呆在自己這兒混吃等死,就寫信向自己的堂兄弟劉秀推薦賈複。”


    “賈複久聞劉秀大名,認為他在河北創業,雖然暫時處境艱難。”


    “但隻要能化危為機,不失為一條揚名顯姓的大道。”


    “於是,就義無返顧地辭別劉嘉,不遠千裏前往河北投奔劉秀。”


    “此時的劉秀在鄧禹的幫助下,已漸漸走出了低穀。”


    “賈複先行拜見組織部長鄧禹,兩人操著鄉音神聊一通。”


    “鄧禹自詡年輕博學,沒想到這個比自己還年輕的老鄉卻比自己博學。”


    “而且武藝還那麽出眾,理想又那麽崇高,立刻向劉秀隆重推薦。”


    “劉秀立即召見賈複,雖然他已從族兄的信中知道此子不俗。”


    “但見麵勝過聞名,才一番談論,劉秀就對賈複喜歡得不要不要的。”


    “旋即任命其為破虜將軍,負責督軍緝盜,還特意將自己車駕的左驂賞賜給他。”


    “劉秀到達信都後,又拜賈複為偏將軍。”


    “同年五月,劉秀搞定曾經追得自己狼狽不堪的王郎,賈複因功遷都護將軍。”


    “在隨後攻擊青犢農民軍的戰鬥中,賈複先登陷陣,所向披靡,大破敵軍。”


    “至此,諸將不得不信服這個後來居上的小兄弟真的神勇無比。”


    “戰爭是最好的試金石。年少的賈複在這塊試金石上磨礪出無與倫比的武力,也忍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傷痛。”


    歐陽修:公元25年四月,賈複在真定參加了與五校農民軍的戰鬥。


    這支興起於河北,平時主要在河南濮陽一帶活動的農民軍組織性較好,戰鬥力也較強,與劉秀的軍隊殺了個難解難分。


    賈複見久戰不下,不免有些捉急,索性打出自己的招牌旗號率先衝陣,希望早點鑿穿敵人的堅陣。


    當下,隻見一個外罩白袍,身掛銀甲,手舞銀戟的少年將軍一馬當先,衝向敵軍的重重壁壘。


    五校農民軍忙分出人手企圖阻攔,雙方很快硬碰硬地攪殺在一處。


    少年將軍銀戟飛舞、戰馬歡騰,敵軍挨著就死,碰著就亡,眼看著就要鑿穿敵陣。


    忽然亂軍中一將乘其不備,挺起長槍刺向少年將軍,將軍急待要閃,那邊廂一把大刀又兜頭砍來,將軍隻好讓過刀去,生生受了一槍。


    長槍鋒利,輕易刺破銀甲,在他的小腹上留下了一條深深的傷痕。


    少年將軍也顧不上包紮,忙掉轉銀戟將敵將刺落馬下,然後拖著從傷口處滑出的腸子縱馬破陣。


    將軍身後的漢軍大受鼓舞,也不要命似地殺入五校軍中,頓時,堅陣出現了不可扼製的鬆動,一些喪膽的五校軍士開始轉身逃遁。


    那邊剛剛衝過敵陣,扯下戰袍草草包紮的少年將軍又一次殺將迴來,銀戟頻頻揮出,每一次都帶起血霧一片。


    見到少年將軍複來,仍然如此驍勇,五校軍士再無戰心,慌忙四散奔逃。


    也不知過了多久,少年將軍睜開了雙眼,失血過多的臉上滿是疲憊。


    他看到自己的主公、蕭王劉秀正拉著自己的手,哭泣不已。


    一席話,說得少年將軍眼中含淚,不免激動,竟至昏厥過去。劉秀嚴命醫官緊急施救。


    劉秀依靠賈複的拖腸大戰擊敗五校農民軍,卻開啟了一個令後世訶責不已的指腹為婚陋習。


    劉秀的本意是對賈複這個為自己拚命的愛將的臨終關懷,一個人腸子都流出來了,血出如漿,仍然揮戟血戰,治愈機率幾乎為零,久在軍中的劉秀提前關懷一下將軍的身後事也情有可原。


    雖然此前未必沒有指腹為婚的娃娃親,但多是民間的自發行為。


    如今有了劉秀這種身份的大哥帶頭,正好上之所好,下必甚之。


    雖然賈複妻子順利生下兒子,可劉秀的五個公主沒一個成為賈家的媳婦。


    賈家直到曾孫賈建時,才得以尚漢和帝頗為寵愛的臨潁長公主為妻。


    與其把人生寄托於不可或知的兒孫,何如活在當下?


    那一年的賈複尚未弱冠,還有大把美好的人生沒有經曆,豈能輕易撒手人寰?


    於是,憑著小強般的頑強,賈複從死神的魔爪之下闖了過來,竟然奇跡般的傷愈歸隊了。


    此後,他追上劉秀,隨其攻取河北重鎮鄴城。


    同年六月,劉秀在鄗縣千秋亭稱帝。


    賈複因功拜執金吾,晉爵冠軍侯。此時的賈複才十六歲。


    “賈複當冠軍侯比霍去病還要早上兩年,而他出任的執金吾更是劉秀當年夢寐以求的。”


    “由此亦可看出,劉秀雖然後來在婚姻問題上食言而肥了,但在其它方麵對小賈還是很照顧的。”


    “此後,新鮮出爐的冠軍侯就隨吳漢渡過滔滔大河,前往洛陽對抗更始帝的大司馬朱鮪。”


    “當時,朱鮪和白虎公陳僑等人手下尚有三十餘萬人,其中雖然不乏打醬油的,但也有不少是百戰精銳,著實不好對付。”


    “吳漢所率的軍隊也有二十餘萬人,更始、建武雙方名將雲集、精銳盡出,超過五十萬人圍繞洛陽展開了決定中國命運的大角逐。”


    “賈複當時的主要對手是陳僑。陳僑這哥兒們名不見經傳,但能夠在更始政權統帶重兵,料想也不是根弱柴。”


    “可惜他遇上專打硬仗的賈複隻能自認倒黴,被小賈追著痛打落水狗,屢戰屢敗,最終被殺出曆史名人榜,連度娘都找不到他了。”


    “賈複因為大勝陳僑,加封穰、朝陽二縣食邑。”


    “劉秀攻取洛陽收降劉玄的主力部隊,一舉奠定了他在漢統上的優勢地位。”


    “不過,更始政權的將領還有不少沒被搞定,他們擁兵自重,依然對建武政權構成威脅。”


    “劉秀勸降無果,就召集諸將詢問誰願前去滅了尹尊。”


    “於是,劉秀即派賈複率騎都尉陰識和驍騎將軍劉植渡過五社津,攻打尹尊。”


    “有老成持重的陰國舅從征,正好可以把控賈複的不必要衝動。”


    “三人相得益彰、配合默契,僅用了一個多月,就打得尹尊豎起了降旗。”


    “之後,賈複又率軍一路向東,攻打淮陽太守暴汜。”


    “暴汜雖然姓暴,但遇上一個比他還要暴上十分的猛人賈複,隻得乖乖歸順。”


    “這年秋天,賈複又馬不停蹄地平定了召陵和新息。”


    “後來賈複親家馬援的食邑就在新息,原來竟是被賈複收複的,兩人結親倒也有緣。”


    “公元27年,賈複遷為左將軍。”


    “隨著東漢的製度日益完善,左將軍作為重號將軍,地位遠非雜號將軍可比。”


    “一個十八歲的小夥即官拜手握強兵的重號將軍,真的令人敬佩。”


    “同年,賈複參與了對赤眉軍的圍剿。”


    “作為東漢末來名頭最大的起義軍之二,赤眉是很紮手的,鄧禹當年攜百萬之眾尚不能搞定。”


    “如今,劉秀不得不親自出馬,與大將馮異東西夾攻,企圖將其賺入彀中徹底消滅。”


    “作為劉秀麾下最具戰力的猛將,賈複當然不願錯過這場戰爭盛宴。”


    “賈複的軍隊先後在新城、澠池一帶連破赤眉軍別部。”


    “最終與劉秀的主力在宜陽會師,成功將樊崇率領的赤眉軍包圍在預設的伏擊圈內。”


    “至此,曾經攪動山東、殘破關中的赤眉軍再也沒了昔日的威風,隻能拱手請降。”


    “平定赤眉之後,賈複上戰場的機會就不多了。”


    “此時的他,雖然未及弱冠,但已然傷痛滿身。”


    “由於多次參與潰圍救急之戰,身先士卒出入萬馬軍中,賈複受傷的機率遠高於其他東漢名將,有跡可查的傷痕就有十二處之多。”


    “在漢代的醫療條件下,其中任何一處傷痕都可能致命,賈複憑著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頑強的生存意誌活下來,本身就是個奇跡。”


    王安石:對於賈複稟性非常熟悉的劉秀從此很少令他遠征,大多時候隻是讓他跟隨自己,所以賈複此後自然缺少方麵之功。


    遇上諸將神侃論功之際,通經博學的賈複總是默然不語。


    賈複見皇帝如此對待自己,內心感動不已,更不以爭功為意。


    到了公元37年,賈複二十八歲這年,劉秀再次大封功臣。


    長時間不在一線奮戰的賈複定封膠東侯,食有鬱秩等六縣。


    食邑六縣的列侯,在二十八功臣中絕無僅有,足見劉秀對這個少年英雄的格外器重。


    賈複是個知恩圖報的人,他久在劉秀身邊,深知劉秀有心偃武修文,擔心功臣擁兵自重。


    就約上高密侯鄧禹主動上表劉秀請求歸還兵權,好恢複自己的儒家身份,安心做學問。


    劉秀見賈複、鄧禹如此知趣,非常欣賞。


    一麵下詔免去二人的左右將軍之職,一麵又在不久後加封二人為特進,準許他們參與國事。


    賈複的經學功底讓他迅速贏得了東漢朝臣的尊重,在那個經學盛行的年代,哪怕你是位高權重的大將軍,如果不通經,在人們眼裏也是土包子一個。


    賈複從小就通曉《尚書》,後來又戰功卓著,允文允武,簡直是天命貴人。


    劉秀的發小朱祐就曾力薦賈複擔任宰相,希望助其實現出將入相的人生大目標。


    然而,劉秀自有對待功臣的策略,一句功臣並不用就駁迴了朱祐的建議。


    不過,劉秀仍允許賈複、鄧禹和自己的妹夫李通三人參與國家大政。


    所以說,賈複雖無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實,並沒有辜負老師李生的厚望。


    賈複雖然深諳君臣之道,但在與同僚相處時,仍不免有些年少氣盛。


    寇恂出身河北,是一位軍政雙優的能臣,劉秀曾將其比作西漢第一功臣蕭何。


    在寇恂擔任南陽隔壁的穎川太守時,賈複的一個部將在穎川擾民,被寇恂嚴處。


    這讓時任執金吾的賈複非常生氣,認為寇恂是故意和自己為難,遂揚言要給寇恂好看。


    寇恂聽說後,擔心此事引發南陽、河北兩派功臣內鬥,就一直避免與賈複相見,遇上賈複的部下經過穎川,總是讓人格外優待。


    總之,寇恂處處放低姿態,尋求和解,可謂煞費苦心。


    劉秀後來聽說了此事,一麵對寇恂的高風亮節大加讚賞,一麵宴請賈複曉以大義。


    眼見皇帝出麵調解,賈複雖年輕氣盛,但並非不通情理之人。


    又見寇恂如此忍讓,怨氣瞬間融化,主動與寇恂握手言和,上演了一出東漢版的將相和。


    賈複與劉秀雖然沒有結成兒女親家,但賈複的孫女卻成了漢明帝劉莊的貴人,為漢明帝生下了漢章帝劉炟。


    不過,劉炟自小由漢明帝的馬皇後撫養長大,恩深義重,眼裏隻認馬家,在馬太後薨逝後,才想起自己的生母賈氏。


    公元55年,剛毅方直多大節的賈複病逝,年僅46歲,諡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酷酷的橙子並收藏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