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死後,漢武帝的確誅殺了幾乎整個衛家。


    這件事情讓當朝人和後世人震驚無比,此事還有一個著名的名字,是為巫蠱之禍。


    說起衛青,可以說他是古代曆史上的逆襲第一人。


    之所以能被稱為第一人,是因為衛青除了遇到了貴人以外,自己自身也有著超群的強大實力。


    最後以戰神之資在大漢眾多將領中脫穎而出,讓大漢在和匈奴對峙多年的守勢中,扭轉敗局。


    漢武帝時期的衛家,從一個平陽府的歌女。


    還有一個平陽府的馬奴一步步發展成強大的外戚勢力,這可以說是漢代曆史上的一個奇跡。


    而真正要算起來,最早帶領衛家走向巔峰的。


    並不是那個匈奴人聞風喪膽的衛青,而是漢武帝的皇後,衛子夫。


    “衛青的父親是在平陽公主府上為縣吏的鄭季,其母親在平陽公主的夫家做女仆。”


    “因為卑微,她並沒有姓氏和名字,隻因丈夫姓衛,被稱為衛媼。”


    “衛媼與衛姓男生有一男三女,即兒子衛長君、長女衛君孺、次女衛少兒、三女衛子夫。”


    “丈夫死後,她仍在平陽侯家中幫傭,與同在平陽侯家中做事的縣吏鄭季私通,生了衛青。”


    “母親衛媼當時已經有四個孩子,供養衛青讓她的生活非常艱苦,便將衛青送到了親生父親鄭季的家裏。”


    “鄭季的夫人看不起衛青私生子的身份,將他當做傭人一般使喚,讓他到山上放羊,忍饑挨凍;”


    “同時,鄭家的幾個兒子也不把衛青看成兄弟,對他態度傲慢,稍不如意就會加以打罵。”


    “衛青長大後,不願再受鄭家的奴役,便迴到母親身邊,做了平陽府的騎奴。”


    “衛青在平陽公主府做騎奴時。有一次,他跟隨別人來到甘泉宮。”


    “一位囚徒看到他的像貌後說,這是貴人的麵相啊,官至封侯。”


    “衛青笑道我身為人奴之子,隻求免遭笞罵,已是萬幸,哪裏談得上立功封侯呢?”


    “漢武帝的胞姐平陽公主關注到中宮陳皇後一直未能誕下龍子,所以希望效仿姑姑館陶長公主當年常給景帝進獻美女的做法。”


    “在府中培養貌美少女用來進獻、籠絡皇帝,提升自身地位。”


    “漢武帝建元二年春三月,上巳日。”


    “劉徹去霸上祭祀先祖,祈福除災,迴宮時順路去平陽侯在京的府邸看望平陽公主。”


    “宴席間平陽公主侯府的歌女上堂獻唱,衛青的姐姐衛子夫亦在其中。”


    “武帝望去眾人,一眼便看中了衛子夫。”


    “繼而,武帝起身更衣,衛子夫則隨去侍候,並在尚衣的軒車中得到初幸。”


    “武帝迴到筵席後非常高興,賜給了平陽公主黃金千金。”


    “平陽公主因此奏請將衛子夫送入宮中,武帝欣然答應。”


    “衛子夫隨漢武帝進宮的初年並未受到寵信,就被漢武帝拋在了腦後,隻在宮中成為一個宮女。”


    “建元三年春,漢武帝在挑選宮中年邁體弱等無用處的宮人釋放出宮時候再見衛子夫,衛子夫哭泣著請求武帝放她出宮。”


    “漢武帝憐惜她,便把她留下來,再度臨幸了她,沒過多久,衛子夫有了身孕。”


    “同時,又把她的兄長衛長君、弟弟衛青召入宮中為侍中,衛青被召到建章宮當差。”


    “衛子夫懷有身孕後,漢武帝對她的寵愛日漸增加,引起了無子陳皇後的妒忌。”


    “陳皇後的母親、武帝的姑姑館陶大長公主劉嫖為了給女兒出氣,便派人去抓捕衛子夫的弟弟。”


    李世民:當時在建章當差的衛青,欲處死衛青以恐嚇衛子夫。


    衛青的好友公孫敖得知此事,馬上召集幾名壯士,將衛青救了下來。


    漢武帝得知後,大為憤怒,於是任命衛青為建章宮監、侍中、太中大夫,衛子夫為夫人,數日間給衛青的賞賜便達到幹金之多。


    元光五年,陳皇後施巫蠱之術,被漢武帝發現並查實。


    同年秋七月乙巳日,漢武帝命有司賜皇後一道策書,陳皇後被廢黜並讓出皇後之位。


    皇後不守禮法,祈禱鬼神,降禍於他人,無法承受天命。


    應當交迴皇後的璽綬,離開皇後之位,退居長門宮。


    漢武帝元朔元年,衛子夫生一男,在後位空缺的情勢下,母憑子貴被立為皇後。


    衛青則作為建章監和侍中,跟隨皇帝左右,幫助皇帝處理朝政事務,後又成為太中大夫,深受武帝信任。


    漢武帝時期,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出現了天下殷富,財力有餘,兵馬強盛的繁榮局麵。


    此外,同姓諸侯王的勢力基本被消滅,中央集權和國家的統一得到了空前的加強。


    此時,西漢王朝積聚了雄厚的經濟、政治、軍事實力,改變被動防禦、采取積極反擊匈奴的客觀條件已經成熟。


    但漢武帝看到了當時朝廷中原有的將領持重有餘,進取不足的現狀,認為很難適應主動出擊的需要。


    他認為應選拔年輕有為、果敢勇猛的人擔當重任。


    當時晉升為建章營馬夫的衛青隨漢武帝出去打獵,武帝一箭射中了一匹馬。


    隨行人員都紛紛喝彩誇讚皇上的箭術高超,隻有衛青跪下來為馬擦血療傷,還不停地哭泣。


    漢武帝很奇怪就問他緣由,衛青解釋說,漢軍之所以打不過匈奴,是因為匈奴人愛自己的馬。


    而漢朝人不愛自己的馬,漢朝隻會把公主送出去和親換取和平。


    漢武帝聽後十分慚愧,也正是自此之後逐漸發現衛青能力出眾,便對衛青委以重任。


    元光六年,匈奴舉兵南下直指上穀地區,殺害搶掠官吏百姓。


    漢武帝任命了初出茅廬的衛青為車騎將軍,同李廣、公孫敖、公孫賀兵分四路,一起迎擊匈奴。


    其中,太仆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出雲中;


    太中大夫公孫敖為車騎將軍,出代郡;


    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出雁門。


    這四路將軍每人率領一萬騎兵,岀擊屯兵在邊關貿易市場附近的匈奴軍隊。


    從上穀出發,衛青一路追擊匈奴兵深入敵國至龍城,衛青攻打龍城斬首和俘虜匈奴七百多人得勝而還。


    同是一萬騎兵出擊的結果,公孫敖損失了七千騎,李廣被俘,又逃歸。


    “漢朝廷把公孫敖、李廣交付司法官吏審訊,都應當斬首,後出錢贖罪,做了平民。”


    “相形之下,衛青確是奇功,所以獨得賜爵關內侯。”


    “他這次出擊,是漢朝對匈奴的軍隊勝利的開始,也是他個人的偉大事業的開端。”


    “龍城之役在漢匈交戰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漢朝自高祖劉邦建國以來,屢受到北方匈奴的掠奪欺辱,如高祖白登七日之困,呂後受冒頓單於書信之辱。”


    “漢文帝十四年匈奴十四萬騎大入關,斥候一度掠至長安附近的甘泉。”


    “以及匈奴頻頻對漢朝邊郡和百姓的燒殺劫掠等,可謂漢朝的心腹大患。”


    “龍城的勝利打破了自漢初以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大大鼓舞了漢軍士氣,成為漢匈戰爭的轉折點,為以後漢朝的進一步反擊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礎。”


    “衛青雖然出身於奴仆,但是善於騎馬射箭,勇力超過常人;”


    “對官吏士大夫以禮相待,對士兵有恩,眾人都願為他效力。”


    “他有做軍事統帥的才能,所以每次率兵岀征能立下戰功。”


    “漢武帝元朔元年秋季,匈奴以二萬騎兵入侵漢境,殺死遼西郡的太守。”


    “擄去兩千多人,侵入漁陽郡和雁門郡,在兩地各殺害或擄掠了一千多人。”


    “漢武帝派車騎將軍衛青以三萬騎兵出擊雁門,此次衛青率第一次出擊所率的騎兵數量的三倍反擊匈奴。”


    “同時,將軍李息出擊代郡,也參與反擊匈奴。”


    “李息將軍無所斬獲,衛青軍斬首虜數千人。”


    “元朔二年匈奴集結大量兵力,進攻上穀、漁陽。武帝派衛青率大軍進攻久為匈奴盤踞的河南地。”


    “衛青率領四萬大軍,成功采用過迴側擊的戰術,迅速攻占高闕,白羊王、樓煩王大勢已去,率兵逃走。”


    “衛青活捉敵兵數千人,奪取牲畜一百多萬頭,管控住了河套地區。”


    “自此內地遷徙十萬人到兩地定居,設置朔方郡、五原郡。”


    “衛青因此被封為長平侯,加封食邑三千八百戶,隨同出征的校尉也獲得不同的賞賜。”


    “這次戰役後,漢武帝正式授予衛青大將軍印信,各路將領及部隊統一歸大將軍指揮。”


    “由此,衛青逐漸成為西漢軍隊的最高領導者。”


    “衛青因為顯赫戰功被封為長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戶。”


    “衛青還朝後,漢武帝體恤他做出的貢獻,還封他的三個兒子為侯,衛青卻不以軍功自做,再三推辭說。”


    “兒子還小,毫無戰功,取得勝利,是諸將校的功勞。”


    “由於衛青的奏請,隨同他出征的十一名將校,才得以封侯賜爵。”


    “在西漢收複河南之後,匈奴曾多次進襲朔方,企圖奪迴河南地。”


    “為了確保朔方,給予匈奴進一步的打擊,漢武帝發兵十餘萬,進攻盤踞漠南的匈奴右賢王。”


    “元朔五年春,衛青率軍出朔方,反擊右賢王。”


    “李息率軍出右北平,以牽製單於及左賢王,策應衛青。”


    “衛青自率3萬騎出高闕塞外六七百裏,乘夜突然包圍右賢王庭。”


    “右賢王無備,倉皇率數百騎突圍北逃。漢軍俘匈奴1.5萬人而還。”


    李隆基:元朔六年二月,衛青率六將軍、十餘萬騎出定襄反擊匈奴,殲3000人。


    元狩四年,漢武帝授與衛青與霍去病各率領五萬騎兵,步兵和運輸物資的軍隊十萬餘。


    兵分兩路,跨漠長征,發動掃蕩匈奴的漠北戰役。


    衛青、霍去病重挫匈奴,迫使匈奴不敢南侵。


    漢匈大戰之後,正逢平陽公主寡居,要在列侯中選擇丈夫。


    許多人都推薦大將軍衛青,平陽公主因衛青做過自己的下人與隨從婉拒。


    左右的人卻認為衛青已今非昔比,他身居大將軍之位,姐姐是皇後,三個兒子也都封為侯爵,富貴震天下,沒有人比他更配得上平陽公主。


    於是平陽公主向衛子夫表示想嫁衛青,衛子夫轉告漢武帝,武帝當即允婚。


    元封五年,衛青病故,諡號烈,取《諡法》以武立功,秉德尊業曰烈之意。


    漢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東邊特地為衛青修建了一座像陰山的墳墓,以象征衛青一生的赫赫戰功。


    平陽公主死後,與衛青合葬。


    唐朝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


    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大將軍長平侯衛青。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衛青。


    衛青亦名列曆代兵書中,如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及明代的《廣名將傳》。


    衛青在世的時候,從無人敢構陷衛家和太子。


    直到衛青去世之後,很多臣下認為太子失去了外家的支持,企圖陷害太子的才逐漸多了起來。


    衛氏悉滅,指以皇後衛子夫和太子劉據為核心的太子黨成員被全滅,並非是漢武帝滅衛青全族。


    而根據班固在漢書年表裏的記載,衛青一族中,長子衛伉娶了衛子夫和武帝的女兒陽石公主。


    而陽石公主被懷疑使用巫蠱之術,衛伉因此被牽連處死。


    但衛伉的子嗣以及衛青次子衛不疑與幼子衛登的家族並沒有受牽連的記錄。


    在史書上有明確的記載,衛青還有另外兩個兒子,衛不疑和衛登,兩人都安然無恙。


    特別是衛青幼子衛登的後人,還被之後的漢宣帝、成帝、平帝多次封賞。


    漢宣帝、漢成帝以及漢平帝時期,衛青的後人以皇帝詔複家。


    漢宣帝元康四年,詔賜青孫錢五十萬,複家。


    漢成帝永始元年,青曾孫玄以長安公乗為侍郎。


    漢平帝元始四年,賜衛青玄孫關內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酷酷的橙子並收藏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最新章節